对联是从哪边读起?有什么依据呢 对联是从哪边读起的

网友提问:

对联是从哪边读起?有什么依据?

优质回答:

对联的读法,有一个变迁的过程,但无论如何变迁,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从上联开始读,上联都贴于”大手”。

“大手”是指主要的方向,主位的意思,左手方向和左手边(位)称为”大手”; 右手方向和右手边(位)称为”小手”。

这个习惯,不仅适用读对联,亦适用于接待客人排坐次。大家知道,八仙桌,四四方,以房屋向南为例,靠房屋的东边的一方为”大手”,西边方为”小手”。坐次为:东(左上)1,西(右上)2; 东(左下)3,西(右下)4; 北(上边从左到右)依次为5、6、7、8。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祖先八个坐。当然,这是供祖先的排坐。还有宴席的排坐,分为两种: 民宴席(简称民席)和官宴席(简称官席)。

民席(仍以房屋朝南为例): 八仙桌桌面板板逢垂直房屋大门的席,称为民席。主席在东(左上),为1席; 西(右上),为2席; 东(左下),为3席; 西(右下),为4席。北方边、南方边分别坐3人。每席十人,十全十美。

官席: 八仙桌面面板逢平行大门的席,称为官席。北边左为1席,南边右为2席,北边右为3席,南边右为4席; 东(左)、西(右)两边各坐3人,共十人,十全十美。

陪客人也按大手分主次,与排坐次大同小意。

这是读对联从”大手”左边开始的依据之一。

依据之二。根据印刷排板。1955年11月前的书籍,书信,均是竖板的,竖板是从左至右书写编排,即从”大手”起读。

看对联还有一个横批。书写横批1955年11月前也是从左至右书写的,读的时侯也从左往右读,自1955年11月后改为横板后,就开始从右往左书写,读的时侯也应从右往右读。但,无论是竖板还是横板时代,对联的读法均应先读大手(左边),再读小手(右边)。

其他网友回答

通俗点,不说平仄。

横批从哪面读起,那一侧就是上联,反之下联。对联的最后一个字对比,字有四声由小到大(就说这个意思)一、二、三、四声,哪个声是小的就下联,另外一个就是上联。一样音时,自定。

其他网友回答

对联应该按文化传承来排列,竖排是从右到左,横排是从左到右是对的。也就是说,右手是边是上联,左边是下联,横批是从左到右。

其他网友回答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中国的一个传统习俗,就是左为上,右为下。所以古时候无论衙门、学堂、庙宇乃至庭堂楼舍门前所有的对联都是左边是上联,右边是下联。

也就是说当我们直观面对大门站立时右边的对联是上联,左边是下联,这里似乎出现了个误区和予盾点,可当我们反过来也就是与门口平行同向或者更直接地面朝前站在门口时,这一切就清楚明了了,这时我们左手处的对联就是上联,也就是左为上了。

这与我们古人的纵向书写方式也有关系,当我们面向古典书籍阅读时,直观上都是从右向左阅读,这和上面所说的对联左和右的区分是一致的,当我反过来与书平行站立时,右也就成左了。而实际上古人都是在遵循左为上之原则。

而其次我们还要知道,1955年国家汉字改革委会提出了《汉字横排横写的建议》,这个建议1956年1月1日正式批准实行,此后出版的报刊书箱全部成了现行的横排横写形式。自此,一大部分右为上左为下的对联也随之应运而生。

直至今日,一些古迹上原存的对联仍然保持的左为上的风格;就是现在举办祭祖或开工典礼仪式等重大活动时有时也延用旧式的左为上模式。而每当春节,当你有心留意大街小巷门口所张贴的对联时,就不难发现,有左为上的,有右分上的,二者数量相当难分伯仲!

因此,由于传统和现在多方因素,导致了中国重要传统文化之一的对联,在上下联区分上出现了有左为上又有右为上的独特现象,

所以,有时我们要判断一幅对联的孰上孰下时,就要从平仄来加以区分了,一般上联的尾字为仄声,下联尾字为平声。而受文化水平的局限性,或有人根本不愿受平仄的束缚,所以,以平仄加以区分也难保准确无误,尤其是对联出现最多的春节,很多对联只讲寓意,不讲韵律。而此时也就只能从寓意上来区分上下联了。

当我们分清上下联时,怎么读也就不言而喻了,当然是先读上联后读下联了。

其他网友回答

书写方式从传统的竖写到横写的变化,对联的读起也发生变化。

传统书写是用毛笔竖写,从右到左,如线装书,文字是竖印的,读时也应从右到左。所以传统的对联,上联贴右边,就从右读起。

随着时代进步,书写工具除了毛笔,还有更方便的钢笔、铅笔丶元珠笔等,人们发现书写方式从左到到右的横写更方便。于是从左到右横写方式推广开來,也影响了对联,甚至建筑(包含商铺)的匾额,也从左读起。

所以,传统对联从右边上联读起,我们旅游时会发现,古建筑和名胜亭阁的对联,依然从右边上联读起。

现代的建筑和家家户户的对联,是从左边的上联读起。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