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文化】签约作者李琳/读书记

读书记
李琳
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其实是有些许的心虚,因为距离上一次静下心来完完整整地看一本书,然后进行回味和评价,甚至写篇书评的日子已是太遥远了。最近几天,不少公众号都在推送上海中心大厦的朵云书店旗舰店,位居中国第一高楼第52层、海拔239m、中国第一高书店、排队三小时可能也进不去等等标签,让其成了这个夏天最火的书店,在看各种介绍的时候,突然想起了我的看书岁月来。从小学的寻书,到初高中的租书,到大学的淘书,再到现在的逛书店买书,一路走来,读的书不少,能回忆起情节的也不少,这些书就像是不觉间摄入的微量元素,在关键时刻,给予了我最大的力量和能量。
寻 书
现在回想起小学阶段的读书,总觉得是到处在寻,然后囫囵吞枣地阅读。那个年代,在乡镇里的小学,除了语文、数学,其余的都算是副课,也没什么教材,就一门《思想品德》,里面会介绍一些小故事,勉强算是读物,远不像现在的中小学生,有那么多的课外读物可选择。课外读物的匮乏,让我对课本以外带字的东西都感兴趣,不管是过期的报纸、旧杂志,还是别人家门口贴的内容别致的春联,我都能看好久,都想背下来。看到书里描绘的场景,总会惊叹,这世界真奇妙、这文字真美好,能把这一切都写出来的人好厉害。用现在的话来说,我那会但凡看到带字的东西,满眼都是星星。
那个时候最喜欢的就是夏天,因为天长,早上早早的天就亮了,晚上如果不介意,天擦黑的时候,只要书上字大,还是可以看一会。因为父母做个体生意,尤其夏天,都是早出晚归地出去收农户的花生,然后再择机进行出售。于是早上早早地就得起床,他们出发谋生计,我就开始了一天的阅读,因为路程远或者其他原因,他们回来晚的时候,我就可以不用顾忌天色,坐在家门口看着书等他们,不吃饭可以,不和朋友们玩可以,但是不看书怕是不行。也正是因为用眼不注意,于是早早地戴上了眼镜,时至今日,不少人都在问,早知道现在戴眼镜这么麻烦,小的时候就别看那么多书,说不定眼睛也不会近视了。对我来说,如果再来一次,我想我还是会抓住一切机会去寻找书籍、去读书,从各种各样的书里去了解远方、去探寻世界。
在不断寻找的过程中,发现高年级的书好看,尤其是初中的历史和地理课本。于是,小学还没毕业,我就早早地把初中的历史和地理书给看完了。那会看书多是囫囵吞枣,隐隐约约地明白,大多数还不理解,但是看书带来的益处却很快体现出来了,写作文的时候,会觉得一串一串的东西想从笔头里冒出来,会觉得几百字的空格,远远不能满足我的表达需求。在寻书中阅读,读物显得尤其珍贵,那会表哥表姐的副科课本,是我最大的目标,每到一家,都恨不得第一句话就问,你家的什么什么书还在不,如果在一下子觉得好满足,一听卖了或者被人借去,简直像打了蔫的茄子,没有一点生气,好在到处寻书的阶段很快就过去了。
租 书
等到上初中时,周边已经没有什么我没看过的书了,表哥表姐的初高中历史、地理课本早已看完。比较幸运的是,一个新兴事物在小镇出现,租书店。最开始的租书店还不完全是租书,好像是个理发店,卖磁带顺便做租书的生意。不过对我来说,已是最大的福音了。印象最深的是看二月河的帝王系列,每周最期待的就是周五,早早地趴在学校把作业写完,然后直奔租书店去找书,一本书一天租金两毛,租三本一天就五毛,那会想着省钱,一次拿三本,一个周末抓紧读完。那会看的应该是盗版书,排版很粗糙,纸张很薄,字体特小,白天的时候看着都费劲,天色不好的时候根本看不清楚,可是就是有一股力量追着,不停地去借书、看书、还书、借书……到后来,和租书店的老板就熟悉了,时间不长,就把他店里的书看的差不多了。正在发愁的时候,学校门口开了一家新的租书店,这是小镇真正意义上的租书店,里面有武侠小说、言情小说、散文集、诗歌集,还有种类繁多的杂志、画报。因为书类齐全,加之在学校门口附近,生意一度火的不行。可能是借书多,加上还书快,很快老板就注意到我了,慢慢地也成了朋友,有我喜欢的书到了,或者我想看的别人还了,他都会替我留着。
在租书看的这一阶段,印象最深的是梁羽生的《七剑下天山》,里面有大量的纳兰容若的词,让我看得叹为惊奇。那也是迄今为止,我租的时间最长、反复租的次数最多的一套书。不仅如此,还专门找了一个笔记本,把里面所有纳兰的词都抄了一遍,并尝试去背诵。直至今日,纳兰仍是我最爱的词人,大学期间,我以他的词写了多篇课程论文,最后的毕业论文也和他相关,想想缘分真的是很深了。
因为要中考,租书也成了奢侈的事,一是没时间,再一个为了不影响学习,爸妈开始刻意减少零花钱,让我没有余钱去租书。直到上高中,又开始租书看。那会只觉得每天早饭后到第一节课之前,简直是大家的读书研讨会,县城的租书店远不止一家,办了借书卡的同学都为数不少。我们寄宿生看书就得靠走读生去借,这个时候好人缘会起到很大作用,一个是别人帮你借书,再一个就是要提高阅读速度,尽可能用最短的时间看最多的书。这一阶段,看的最多还是武侠,基本上把市面上能看到的武侠小说看了个遍。后来没得看,才转向一些课本上频频出现的现当代名家的作品。
淘 书
如果你问我石河子的四年我最怀念什么,毫无疑问,那绝对是每周末骑着宝马去淘书的时间。除去冬天(我这里的冬天,就是3条卖旧书的街都不出摊的时间),只要没什么特殊情况,周末固定的事就是骑车出去溜达,北四路翰林书城附近、北子午路老汽车站跟前、还有至今我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的那条街,就是我周末的出没地。当然,中区门口的旧书摊也是必淘之地。学校门口经常出摊卖旧书的有两个人,我和他们的关系都还不错。一人比较随和,卖书价格完全看心情,要是和你说得来,随便你给钱都行,他还卖邮票,大学时我的很大一部分的花销,基本上就在买书和邮票上了,所以老是和他开玩笑,让他便宜点,只当请我吃个小四凉皮或者小吃一条街的千层饼了,大部分时候只要我开口,他都不会拂了我的意,时间长了,我一般就很少讨价还价了,两个人在长时间的交流中,慢慢地惺惺相惜起来,一个不会乱要价,一个不好意思砍价。一个大学好友笑我们说,没见过这么做生意的,也没见过这样的顾客。出摊的另一个人,我和经常一起淘书的好友对他是又爱又恨,爱的是他摊上的书,质量和品相相对来说是所有旧书摊里最好的,恨的是相对应的,价格也比别人高不少,有的时候相中一本书,可是他出的价格却远远高出心理预期,总想着再磨磨他,他就会降价,但是实践证明,他真的比较适合贩书,眼睛毒,一下子就能淘到好书,心肠狠,不管我怎么如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他都可以当做没听见,就是不降价。这两个人出摊还经常在一起,两个人也会经常互怼。一个觉得对方傻,好书卖个低价,一个觉得对方奸,学生不容易,又是真喜欢,挣点钱就行干嘛不便宜卖了,做个顺水人情。有的时候两家都没淘到合眼缘的书,听他们斗嘴,也觉得是种享受。
淘书不仅靠勤奋,更靠缘分和运气。记得有一次,一个同学说淘一本书,几个星期下来,所有的旧书摊都问过来了,就是没有。过了不久,我偶然在一家书摊看到,惊喜至极,想着赶紧联系,结果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我在淘书的时候手机被人给“淘”了。那会没想着赶紧挂失手机号,倒是想赶紧找个人问个同学的号码,告诉他书我找到了。现在想想,那会真是笨得可爱,为什么不先买下来带回去,而是要让同学一起在书摊上拿到。后来一想,大概只有在书摊上,亲手把书买回去才会有那种千辛万苦淘书的成就感吧。

买 书
上班以后,在偏远的西北小城,因为地处少数民族聚集区,感觉看书的人也少,除了新华书店,基本没有卖书的地方,淘书是不可能的了,也有了一定的经济能力,就开始买书生涯。
因为工作性质,会经常到乌鲁木齐出差,基本上办了业务都会趁着中午的休息时间去一趟南门。黄河路坐个3路车,可以直接到南门的新华书店和阳光书城附近。顺利的话,来回半个多小时,在书店一个多小时,每次去都先去新书区看看最近的新书推介,然后每个分区看看,了解一下最近的动态。上学时对纳兰的狂爱一直没有消退,每次到书店都会找一找和他相关的书籍,看着关于他的书籍慢慢变多,心里觉得幸福异常,觉得终于有志同道合的人了,即便不认识,也觉得可以通过书籍神交。可是当有一天看到整个一个书架摆的全是各种对纳兰词的解读,翻开来看发现多是泛泛之谈或个人感悟,却觉得心痛无比。总感觉快餐式的导读或解读,真的不适合古典文化。可是面对现状,我们也只能如此。在阿勒泰的时候,网购买书还不是很方便,很多书店要么新疆不发货,要不快递费比书贵。一次看到一套心仪的书,新疆不发货,又是限量,实在没办法,只好托远在深圳的哥哥帮我买,然后一个星期才转寄到我手里。网上购书最有成就感的都是在孔夫子旧书网上买的,一次是买上海古籍出版社一版一印的《通志堂集》(上下册),当初上大学时,整个图书馆就一套,网上品相好的也很少,而且价格贼高,还是学生时代的我每次都是看看价格就放弃了。等到毕业后,无意间刷孔夫子旧书网时,又搜了一下,发现一套品相好、价格合适的,就赶紧付款入手,待到拿到手,珍贵的都不知道该怎么保存好,平时翻阅也恨不得沐浴焚香,以示珍重。一次是凑哈尔滨出版社一套19本的《三毛作品集》,孔夫子旧书网上价格合适的基本上都买到手了,虽然版次不一样,暂时还没凑齐,但是离目标越来越近,让人很是期待。回内地以后,感觉最便利的就是买书,今天下单,明天就收到,便捷的几乎感受不到经久期待后收到的满足感。节日期间的满送活动,也会让人欲罢不能,短短一年时间在杨陵买的书已经超过了之前在新疆好几年买的书,可惜的是,整日里忙碌,能完整地读书的时间太少。
不觉间处暑已至,秋天的脚步近了,往年在新疆时,是一年里开始可以好好读书的日子,如今,一进9月因为重大活动,可能周末都没法保证,读书,竟成了奢侈的事。去年白露时过滤了自酿葡萄酒,今年的酒也发酵的差不多了。亲爱的你们,待闲暇时,相约一聚,看看书、品品酒如何?
作者简介
李琳 来自中原,赴疆十二载,今返三秦。喜书爱文,散文、古诗词创作有独特的个人风格。曾在《名作欣赏》《诗词月刊》《人民日报》《新疆日报》《阿勒泰日报》《石大诗词》、天山网、阿勒泰新闻网等报刊、杂志、网站发表文章数十篇。
秦川文化持续关注,更多精彩资讯注: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
往期精彩链接《秦川文化》招募签约作家【秦川文化】冬日的阳光/徐权伟【秦川文化】古镇幽幽岁月情【秦川文化】冷梅姑娘“伴游”记【秦川文化】守望黄土魂——追忆刘文西先生/赵昕【秦川文化】哈巴河散记/李琳【秦川文化】七夕吟咏 三首/武烈霞【秦川文化】秦川诗人诗歌小辑【秦川文化】回望军旅——入伍篇/黄清卫【秦川文化】荷月湿地一日游/张春峰【秦川文化】实虚之间的诱惑/金阿云【秦川文化】梦里少年/袁余良【秦川文化】渼陂湖游记/杭爱护《秦川文化》投稿须知
投稿邮箱: 1906716164@qq.com
496879272@qq.com
注意:小说散文5000字以内
自由诗50行以内
必须原创首发
秦川文化,一个有个性的公众号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特邀顾问:周明
顾问:任法融 叶广芩 朱文杰 吴克敬 陈长吟何丹萌 孙见喜 张长怀 李彬 史飞翔
文学策划:刘慧
书画策划:萧虎章
主编:舒优良
副主编:王天周 万毅 惠智勇
执行主编:赵巨 宋一凡杨园园
编委:张正阳 王冬雨 颜世玉 董刘洋 李亚红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