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三次退位诏书 溥仪下诏退位

网友提问:

溥仪只当过“一次”皇帝,为何却写了3次退位诏书?

优质回答:

爱新觉罗·溥仪作为封建时代最后一位帝王,其一生充满了时代的悲剧色彩。溥仪一生又曾因三次发布退位诏书,堪称古今第一人。

第一次是在1912年2月12日,溥仪时年六岁。随着武昌起义的爆发,南方各省纷纷响应,面对此等危局,清廷统治者如摄政王载沣等满族勋贵无力应对,只能将希望寄托在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诸将身上。但老谋深算的袁世凯又怎会错过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时机呢,他密令北洋诸将一面屯兵武汉前线,压制革命军前进步伐;另一边又安排段祺瑞等手下悍将带兵逼宫,逼迫溥仪退位。隆裕皇太后和溥仪这一对孤儿寡母又怎可能应付得了这一局面,无奈之下只好宣布退位诏书,大清国历经二百六十八年终于走向终结,封建王朝两千多年历史也随之走到了终点。

第二次是在1917年6月,溥仪时年12岁。一直醉心复辟大清的辫帅张勋,借口调停“府院之争”,率领5000辫子军进入北京,同时急电各地清朝遗老进京,“襄赞复辟大业”,拥戴已退位的清末代皇帝溥仪复辟。1917年7月1日,溥仪二次登基后召致全国反对,到1917年7月12日,段祺瑞组成的讨逆军攻入北京,张勋逃入东交民巷荷兰使馆。溥仪再次宣告退位,复辟仅12天破产。不得不再次发布退位诏书。

第三次是1945年8月,溥仪时年40岁。“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悍然占领我东北地区,为避免国际舆论指责,1932年3月9日,在日本军队的撺掇下,溥仪从天津秘密潜逃至东北,在长春成立了傀儡政权——伪满洲国。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后,溥仪在通化临江县(今属白山市)大栗子沟矿山株式会社技工培养所内举行“退位仪式”,宣读“退位诏书”。

其他网友回答

哎新觉罗.溥仪,清朝末代皇帝,清宣统皇帝,溥仪是一个悲剧型的皇帝,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爆发,清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中,而野心勃勃的袁世凯却出工不出力,偷偷与南方的革命军达成协议,以清朝灭亡的条件换起南方革命军支持他当中华民国的大总统。孙中山为了反清大局同意了袁世凯的条件。于是袁世凯采用软硬兼施的手段迫使清王朝政府退位。公元1912年,当了两年皇帝,才八岁的溥仪被迫发退位诏,宣布退位,清王朝灭亡。袁世凯成为最大的赢者,成为中华民国的大总统。

退位后的溥仪依然住在皇宫里,受到民国政府的优待,宫里依旧享受皇帝待遇,有内务府,有内监,不改衣冠,不剪辩。但好景不长,民国参政院提出维持国体建议案,要求皇宫里的溥仪尊重民国,废止与民国法律相抵触的行为,皇室成员只能传民国衣服,皇宫里的人犯法要交给民国政府处理等等,实际上剥夺了宫中的特权。1917年,民国政府大总统和总理段祺瑞发生了矛盾,清朝死忠,一直留着辩子的张勋率领他的4000辫子军以调解政府矛盾为由进京,同年七月一日发动兵变,宣统皇帝溥仪复辟,年仅十二岁的溥仪又坐上了龙椅,并大封群臣。七月三日段祺瑞出兵讨阀,张勋兵败躲进了荷兰大使馆,第二天溥仪宣布第二次退位。

1924年。冯玉祥突然倒戈回京发动了政变,史称北京政变,软禁了总统曹锟,导致了吴佩孚下台。冯玉祥感到自己在北京处在旧势力的包围之中,自己步步维坚,就不顾民国政府和清签订的优待条件,派鹿钟麟率兵冲进皇宫,受取了宫中大量财务,把溥仪赶出了皇宫。溥仪被赶出皇宫后住在他爹的王府,不久逃进了日本公使馆,第二天日本公使宣布容留溥仪。此时的溥仪远离这个是非之地,想要报仇。此时的日本野心勃勃的谋划

侵略中国,计划先分裂中国,建立傀儡政权再进一步吞并中国,日本派人把溥仪接到了东北建立了伪满州国。1945年日本投降,伪满族国也跟着灭亡,不得不第三次宣布退位。

其他网友回答

很高兴,小编能够回答这个问题,小编对这个问题也很感兴趣。

溥仪,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溥仪先后三次为帝又三次下台,所以会有三份退位诏书。下面就简单的介绍一下溥仪的生平及三次下诏的原委。

溥仪,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生父为醇亲王载沣,生母为苏完瓜尔佳·幼兰,公元1908年-1912年在皇帝位,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清王朝宣告结束,但是溥仪及相关人等仍然可以居住在紫禁城,知道1924年被冯玉祥驱逐出紫禁城。退位后,溥仪于1917年张勋复辟时短暂的再次坐上皇位。九一八事变后,在日本人的扶持之下,在东北当了十几年的傀儡皇帝。日本投降后,溥仪被苏联俘虏,后又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学习改造,最终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普通”公民。死后先葬于八宝山,后又迁到清西陵崇陵附近的华龙皇家陵园。所以溥仪一生三次为帝,又三次退位。

溥仪

第一次当皇帝

公元1908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先后去世,大清帝国失去了两位最高的统治者,必须得快速的选出帝国未来最高的统治者,年仅3岁的溥仪就在当时被选择继承大统。当时,光绪帝病重,慈禧太后下令将年仅3岁的溥仪抱进宫中,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去世,慈禧下令让溥仪继承皇位,过继给同治帝载淳,同时兼承光绪帝之祧,一人祧两房。就这样,溥仪在懵懵懂懂的年纪就登上皇位,但此时的大清帝国摇摇欲坠,内忧外患,三年之后的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给奄奄一息的大清帝国致命一击,次年,清廷正式颁发了《清帝退位诏书》,延续了268年的大清王朝正式结束,也象征着在中国延续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结束,这是溥仪的第一次退位。值得一提的是退位诏书的起草人为清末民初实业家、教育家、政治家,江苏通州人张謇。

清廷退位诏书

第二次当皇帝

1917年6月,张勋以调节府院之争(以段祺瑞的为代表的国务院和以黎元洪为代表的总统府之间有矛盾)为由,率5000辫子军进京,把黎元洪赶下台,7月1日,张勋兵变,宣统复辟,年仅12岁的溥仪再次在紫禁城登上皇位并大封功臣。7月3日,段祺瑞开始讨伐,12日攻入北京城,张勋逃入荷兰大使馆,次日,溥仪让载沣和老师写好退位诏书,宣布退位,这是第二次退位。

张勋

第三次当皇帝

九一八事变后,溥仪在日本人的挟持下来到东北,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并任执政。1934年溥仪在长春再次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大满洲帝国”,改元康德,这一时期又称他为康德皇帝,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后,溥仪不得不再次退位。八月十七日午夜溥仪在通化临江县大栗子沟矿山株式会社技工培养所举行“退位仪式”,宣读退位诏书,这是溥仪第三次退位。

伪满洲国旗

溥仪一生三次为帝,第一次为帝是实实在在的皇帝,不过溥仪冲龄继位,懵懂无知,仅仅三年罢了;二次登基为帝,犹如胡闹,仅仅12天;三次登基实为傀儡,算不得真正的皇帝。所以也就有了“一次”为帝,三次下退位诏书的事情。

其他网友回答

  1908年11月光绪驾崩,接着统治了半个世纪中国的老女人驾鹤西去,光绪驾崩20天后老女人安排的接班人溥仪登上皇帝宝座。那年溥仪三岁,从此开始了他无奈的一生,冥冥之中注定了晚清的命运。  

1908年溥仪登基,这时大清还在苟延残喘着,登基仪式十分宏大。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摄政王载沣又已辞职,只剩下隆裕太后和溥仪这一对孤儿寡母的,撑不住这么大的场面,面对袁世凯的逼迫,隆裕太后只得同意清帝退位。1912年2月溥仪正式下招退位。

1917年6月张勋率五千辫子军进入北京,然后急电清朝遗老进京“襄赞复辟大业”。段祺瑞随即组织了讨逆军,十二天就攻入了北京,张勋也仓皇逃到了荷兰使馆躲藏。此时只做了十二天皇帝的溥仪再次宣布退位,并让载沣和老师写了退位诏书宣告天下。这是溥仪的第二次退位。

1934年溥仪在新京(今长春)举行登基大典,再次称帝,改国号“满洲国”为“大满洲帝国”,改元康德,这是溥仪第三次登基了。但是在1945年日本战败后,溥仪不得不再次退位。这是溥仪的第三次退位。后来溥仪被苏军俘虏后归还我国,后经过改造成为新中国的文史编辑和整理,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贡献

其他网友回答

溥仪是中国近代史上命运多舛的一个人物,在他年幼的时候被确立为清王朝的皇位拥有者,但这个时候的清朝已经病入膏肓,千疮百孔了,而且此时的溥仪才三岁,所以国家实际上也是由他的生父载沣说了算。载沣是光绪的弟弟,因为袁世凯曾经在戊戌政变的时候首鼠两端,导致光绪皇帝被慈禧幽禁,差点连皇位也不保,所以载沣也非常痛恨袁世凯。

可是,以载沣的理政才能实在是难以让清朝起死回生,所以清王朝逐渐在载沣的手中加速了灭亡的进程,不过,这一切的造成和溥仪都没有任何关系,因为在1912年清朝灭亡的时候,溥仪才六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末代皇帝溥仪只是亡了清朝,为何却写了三份退位诏书?

第一次退位

溥仪的第一次退位是在隆裕太后和袁世凯的张罗下完成的。武昌首义之后,华南各省纷纷独立,眼看着清朝就要亡于己任,隆裕太后也是急上心头,起用袁世凯掌控实权。当时的革命派力量还很微弱,无法和袁世凯的北洋军相抗衡,于是南北双方便形成一个合议,只要袁世凯推翻清朝建立共和,大家就推举他为大总统,袁世凯内心很纠结,但是当时共和乃是历史潮流,所以袁世凯也只能识时务者为俊杰,同隆裕商量着清帝退位事宜,当然这期间也是演了一些戏的。

隆裕也是一个普通的女性,没有什么主见,在被袁世凯的措辞之下深以为清朝灭亡已是大势所趋,于是便听从了袁世凯的建议,主动终结清朝,以换取民国的清室优待条例。当然,袁世凯也很负责任,从革命党那边为清室尽可能的争取了足够的生活费。于是,隆裕便直接含泪颁布了清帝退位诏书,清朝自此灭亡。

第二次退位

民国是一个精彩纷呈的时代,在民国建立之后,出了许多的闹剧,而张勋复辟便是其中一件。在袁世凯去世之后,民国的实际统治权落在了段祺瑞手里,但是民国也是进入趋于了法制的时代,段祺瑞作为总理还受到了总统黎元洪的制约。虽然黎元洪没有什么实权,但是他却有着威望,同段祺瑞形成了府院之争,在黎元洪强势批准了段祺瑞的辞呈后,段祺瑞便离开了北京。

而这时候保皇派张勋便钻了空子,带着自己的辫子军进京,赶走了黎元洪,并且急电各地清朝遗老进京,‘襄赞复辟大业’。而溥仪又一次开始上位称帝,这个时候他十一岁。但是这次复辟事件从一开始注定了就是一场闹剧,当时的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以前袁世凯就是这麽草草收场的,更何况如今实力远逊于袁世凯的张勋?于是,1917年7月12日,段祺瑞于是组成讨逆军讨伐,‘辫子兵’战败,张勋逃入东交民巷荷兰使馆,溥仪再次宣告退位,复辟仅12天破产。

第三次退位

在张勋复辟事件过后,溥仪被认为是主动的违反了同民国的约定,于是被冯玉祥赶出了紫禁城,于是此时的溥仪便逃到了天津。溥仪早已长大成人,所以一心想要恢复清室祖业,匡复大清。而他的这一雄心壮志恰好的就被日本人所利用,因为日本人急需要在东北扶植一个有名望的代理人,而溥仪清朝末代皇帝的身份成了日本人的不二人选。当然,日本人在和溥仪接触的时候说的都是假话,和日后溥仪的处境地位大相径庭。

就这样,在日本人的坑蒙拐骗下,溥仪心甘情愿的成为了伪满洲国的皇帝,但是并没有什么实权,就是一天到晚的给日本人盖章子,这期间也是溥仪极为难过憋屈的时期。在1945年,日本人战败无条件投降,而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既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皆数归还中华民国,溥仪也草草的退位收场,本欲逃往日本,但是却被苏联方面俘虏,最终回国,经过改造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名非常公民。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所分享的内容,对于这个问题大家是否还有着其他不同的观点呢?喜欢的朋友可以点赞关注多多支持一下小编的创作哟。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