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世界历史上有哪些讽刺的事?
优质回答:
是专注历史的中国小贱,与你分享。
和大家分享一个杀人犯被当成英雄的人物。
时间:1967年,
地点:甘肃省永登县连城乡池木哈村;
人物:刘学保。
背景
时任解放军某部副班长的刘学保,为了当上英雄人物,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一手制造了虚假的爆炸案件。在当了十八年的英雄人物之后,真相大白于天下,于1985年7月,以故意杀人罪被判无期徒刑。
小人物想当英雄,炮制杀人案件
1967年12月17日晚上九点左右,刘学保带着雷管制成的炸药包,来到水泥大桥附近。他将炸药包隐藏好,随后叫来看守大桥的工作人员李世白。
趁其不注意的时候,从后面用石头砸向李世白。
随后,刘学保拿出隐藏好的炸药包,一边跑一边大喊,有反革命份子要炸桥。随着炸药包一声响,刘学保的左手被炸得血肉模糊,闻讯赶来的其他工作人员,看到刘学保倒在地上,不远处的李世白也倒在地上,头部流血。
刘学保大叫李世白是反革命分子,要炸桥,不要管他,去看看桥上还有没有其他的反革命份子。
于是,一部分工作人员去桥上检查,留下的工作人员将二人送往医院。送院途中,李世白死亡,刘学保做了截肢手术,保住了性命。
案件调查,颠倒黑白
本来这个案件就是疑点重重,最大的疑点就是。要想炸毁大桥,那么炸药包的威力应该很大才对,可是为什么刘学保拿着炸药包,偏偏只是炸断了左手。
案发后,永登县公安局经过实地调查和走访,也没有发现李世白有要炸桥的线索,而且根据刘学保的口述,和实际的调查有很多的出入。
但是呢,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因为刘学保的成分很好。而李世白则刚好相反,曾经在国民党宪兵队当过兵,理所当然的被认为是隐藏在人民内部的反革命分子。
于是,凶手便被当作英雄宣传,成为当时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1968年1月10日,刘学保甚至还被授予一等功荣誉。
而李世白这个无辜的人,成了刘学保的垫脚石,他的家人在那个年代里受到了诸多的迫害。
真相大白等了十八年
随着文革的结束,全国各地开始了清查工作,对那个时期发生的冤假错案开始全面的清查。
“李世白炸桥案”发生的时候,很多人就对这个案件持有怀疑态度,只是在特殊的年代里不好发声。
现在清查工作开始,就有很多人写信给当地政府,要求清查该案。
1982年9月,当地政府将该案件重提复查; 1983年11月9日,经过军方和地方政府的联合调查审核,证实了当年的爆炸案系刘学保一手炮制。
1985年7月,刘学保以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无期徒刑。而蒙冤十八年的李世白终于恢复了荣誉。
其他网友回答
有讽刺意味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历史书籍本身就是非常具有讽刺意味的书,因为你永远都看不到书背后的真相。
01大义凛然的钱谦益。
大明王朝在崇祯皇帝辛苦努力地经营之下,终于走到了尽头。这没关系,上百万的朱家子孙排着队想要做皇帝。结果在一帮军阀的拥护之下,福王朱由崧登上了九五之尊的宝座。
那东林党那帮人可就不高兴了,以钱谦益作为代表的东林党人表示墙裂反对!结果人家军阀直接把三万大军开到应天府门口,东林党一个个喜笑颜开地将朱由崧接到了南京皇宫,过了实习期以后,立刻登基做了皇帝。
可是朱由崧比较命苦,只做了8个月的短命皇帝,就被满清大军抓到北京宰掉了。当时号称四镇军阀的力量全部投降了满清王朝。
钱谦益作为东林党人,忠心报国的态度还是要有的。国家虽然再次灭亡了,但是东林党人的气节不能丢。
他的小妾柳如是那叫一个感动啊,认为自己嫁了一个有气节的大英雄。所以柳如是连忙拉着他,鼓励钱谦益跳河自尽,并且声称会跟钱谦益一起跳河。
时间很快来到了河边跳河的场景,钱谦益拖了鞋子,把脚放水里试了试,突然哆嗦了一下就抽了回来。这场景柳如是似曾相识,不禁有些皱眉。
接下来钱谦益所说的话,可谓是名留青史了。他说水太冷了,还是改天再约吧。于是乎,钱谦益就带着一家老小投降了满清政府。
在满清政府的招待下,一身正气的钱谦益带着家仇国恨,前往北京做官。他的人生告诉我们,跳河要趁天热才行。
02南明的江山,居然要靠昔日反贼的人马来保全。
弘光帝死了以后,其实南方又陆续出现了几个短命的王朝,不过到了永历皇帝时期,才算是真正走上了正轨。
永历皇帝资质平平,但是却能够做十几年南明的皇帝,控制范围最大的时候,几乎囊括了西南的半壁江山。那么问题来了,他哪来的这么大本事?
很可惜的告诉大家,不是永历皇帝有多大本事,也不是南明的将士有多么忠勇。而是因为这个时候张献忠的四位义子投降了南明。
张献忠是明末著名的起义军领袖,那是除了李自成以外的第二号著名通缉要犯。当年秦良玉跟张献忠几乎是打了一辈子仗。
大明始终都以张献忠作为反贼来看待,而张献忠也想要推翻大明王朝,建立自己的大西政权。而且张献忠反复无常,令大明朝深恶痛绝。
可是永历皇帝手里没有兵权,所谓明朝的那些军阀们压根就不愿意听从永历皇帝的调遣。所以无奈之下,他们只能接受了大西军的投降。
你还别说,大西军加入南明以后,彻底改变了南明的士气。使得南明将士们不断开疆拓土,恢复山河。也不知道这个时候的南明是反贼呢,还是正统呢?
到了后来,以李定国为代表的大西军,俨然成为了南明唯一的依靠,要不是李定国坚持抗清,南明能提早二十年结束。
03唐鞅嘴巴太欠,把自己给害了。
战国时期的宋康王是个比较残暴的君主,国家虽然不大,但是他杀起人来却一点也不含糊。他的皇位也是用暴力夺取而来的,而且他疯狂地想要称王,不顾诸侯们的反对,公然称王。而且杀戮心十分重,结果他看朝堂上那些大臣们,依旧没有惧怕他的意思。
他心里就不太理解了,所以就把身边的门客唐鞅喊了过来。宋康王就问唐鞅,自己没事儿就喜欢杀点人玩玩,为什么这些大臣们还是不害怕呢?
唐鞅心想,拍马屁的好时机到了!所以唐鞅立刻抢答出自己早已准备好的台词;那还不是因为主上你太英明了!你杀的那些人都是犯了错的,那些没犯错的人,当然不可能害怕你啊!你看我,我就没犯错,所以我就不害怕你。
宋康王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又追问唐鞅,这件事该怎么破?唐鞅义正言辞地为宋康王想了一个好办法:你这么杀人是不行的,要想让人家害怕你,你就得随便乱杀,管他有没有罪,你想啥就杀。没罪被杀的人越多,那害怕你的人也就越多。
宋康王点点头,他终于明白了这件事的真谛。所以二话不说,就吩咐手下人把唐鞅拖下去杀了。。。唐鞅内心崩溃无比,还有一肚子这样的马屁没有传人,实在是后人的幸运。
04崇祯裁员的时候,不小心把李自成给裁了,结果。。。
大明王朝饱受满清大军的欺负,所以全国最精锐的人马几乎都集中在对付满清的功夫上,为这些人马所花费的粮草也是相当多。
而当时大明朝没有这么多钱啊,赋税实在是不能再增加了。所以崇祯皇帝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裁员。
虽然公务员是铁饭碗,但是在明末时期的公务员还是可以被裁员的,毕竟皇帝发话了。所以作为国家级别的驿站,也成为了裁员的一份子。
在银川有一个小地方,就遭遇了这件惨案。当时吃喝不愁的李自成正在驿站当邮递员,虽然工作有点辛苦,不过在乱世能够填饱肚子已经相当不错了。
李自成本来也打算这么如愿以偿地过一辈子,可是他没想到的是,厄运还是降临到他头上了。或许是因为他不会拍马屁的缘故,领导将他给裁了。
失业下岗的李自成无奈之下,只能走上了一条造反的不归路。结果李自成带着十多万大军攻破潼关,打进了北京城,灭亡了大明王朝。
试想一下,如果崇祯皇帝没有选择裁员救国的话,那么李自成也不会离开体制内,说不定就这么安享晚年了。
可惜崇祯皇帝偏偏走上了这么一条路,他的节约开支的确是为他筹集了一点钱,可是比起丢掉的江山来说,这点钱的价值,就显得具有相当讽刺的意味了。
其他网友回答
对比“穿越者”王莽的发家与败亡,你就会发现人性无比讽刺。
一、篡汉前:万众归心的天下救星
东汉末年,随着汉哀帝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日渐衰败,在朝野呼吁下,王莽被召回京,并被委以重任,逐渐把握了汉朝大权。
王莽堪称是当时霸道外戚王家的一股清流:以标准儒生形象在世人面前亮相,生活简朴,待人谦卑、真诚,勤奋好学,尊敬师长,仗义疏财,广交名士,而且还很会来事儿。
对姑姑王政君(也就是太皇太后)极其孝顺,并且处处投其所好,甚至对其身边的宫女都极其周到;
收买权贵,把王族和功臣的后代,一律封官封爵,合计200多人;规定退休的高级官员,享受在职时工资的1/3待遇;
爱护百姓,给全国孤寡老人送布送粮;遇到旱灾、蝗灾,百姓流离失所,他无私奉献出自己的田产、真金白银,资助给穷人,带动同僚纷纷效仿;并在长安建立200建房子给贫民居住。
对上对下,王莽都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得到了朝野几乎所有人的认可,被视为挽救汉朝危亡、拯救天下苍生的唯一人选。
王莽都多么的众望所归?举几个例子:
公元2年,王莽的女儿参选皇后,本来要走流程竞选,但在每天数千人守在宫门口强烈呼吁之下,安汉公(王莽)的闺女直接当选国母;
公元4年,皇后正式入宫,群臣要求给皇帝的岳丈大人王莽重赏,共有8000多官员百姓跟着上书附和;
当王莽很客气的拒绝封赏时,前后共有超过48万“市民”上书催促朝廷赶紧执行。
就这样,随着王莽的声望日隆,汉王室则江河日下,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在公元8年,众望所归的王莽成为了皇帝:公元9年,王莽改国号为“新“,实现了和平演变。
二、篡汉后:万民唾弃、下场惊悚
当上皇帝后,王莽了自己的改革。经济方面,他立志要将曾经存在于传说中的“井田制“付诸现实:
第一,土地收归国有,被称为“王田“,不准买卖;也不得买卖奴婢;
第二,男丁不到8口的一家人,占地不得超过1井(900亩),多余的分给邻居;
第三,没田的人,国家按照制度分田给他。
看起来如此公平、合理,就像不是那个时代能具备的思想,所以有些网友将王莽称为“穿越者“。实际上,把他称为”复古者“更合适。
只可惜,社会经济发展自有其规律。千百年前合适的制度,生硬的照搬在王莽时期,结果一般不怎么妙。王莽作为原有制度的受益者,依靠收买既得利益群体登上权力制高点后,马上就翻脸,用这种最为粗暴、异想天开的方式割自己支持者的肉,结果可想而知。
没过三年,王莽就自扇耳光,推翻了自己的经济改革方案。
经济改革不行,政治上也一塌糊涂,王莽政权陆续对匈奴、西南夷、高句骊等原本服服帖帖的小弟大打出手。打仗就要花钱,这些钱王莽主要从老百姓身上搜刮;再加上自然灾害不断,原本就赤贫的老百姓彻底步入了绝境。
不堪被活活饿死,饥民开始聚众反抗,并逐渐向有组织、有目标、行事逐渐凶残的叛军方向发展,其中最有实力的是有名的绿林军、赤眉军。
公元23年,由绿林军演化而来的更始军攻破长安,王莽被一位名叫杜吴的商人杀死,脑袋砍下示众,尸体则被对他恨之入骨的乱军生吃掉,可谓无比惊悚。
在有些事情上,千万不可轻信作秀。不然就像王莽的经历所展示的那样,所有的参与者都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其他网友回答
历史悄悄话悄悄给您讲历史!
世界历史上讽刺的事数不胜数,有的令人忍俊不禁,有的让人陷入沉思,有的令人拍案怒骂……
下面悄悄话与大家一起品味几件极具讽刺的事儿:
1、恶作剧引发的血案
日本贞永元年(1232年),年龄才两岁大的秀仁亲王成了日本天皇,也就是四条天皇(额,为什么不叫四筒呢)。
仁治三年(1242年),10岁的四条天皇正是狗不亲猫不爱的年纪。有一次他看到宫里的宫女摔倒了,觉得十分好玩儿。于是他决定再好好研究一下宫女摔倒的动作。
四条天皇在走廊里撒了很多的滑石粉,等着红女走过的时候看一出好戏。没想到四条天皇在洒满滑石粉的石板上一不小心摔倒了,头部受了重伤没几天就不治身亡了。
2、给自己取谥号
南陈后主陈叔宝被掳到隋朝之后,仍然过着醉生梦死,纸醉金迷的生活。他去世之后,隋朝官员请求刚登基的杨广赐给陈叔宝一个谥号。
杨广想了想说,既然他是亡国之奴,就此给他一个“炀”吧!
在古代“炀”的意思如下:
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曰炀,好大殆政曰炀,薄情寡义曰炀,离德荒国曰炀。
杨广没想到的是,后人给他取谥号时因为有他的经验并没有犯难,他就是天下皆知的隋炀帝。
3、玩火自焚
战国时的宋国出了个比较逗逼的君王叫宋康王,有一天宋康王问谋士唐鞅:“唐啊,你看我杀人无数,为什么大家还是不害怕我呢?一点成就感都没有。”
唐鞅想了想比较二的回答:“因为大王杀的都是犯人,犯人本来就该死啊,如果您经常时不时的杀些没有罪的人,并且如果这些人越无辜,越令人意想不到,能达到的令人害怕的效果就做好!”
宋康王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于是就把唐鞅给杀了。
4、搬石砸脚
秦国商鞅变法时使用户籍管理来控制人口流动,它规定,人们在居住、商业等活动中都必须要有身份证明,并且给秦国所有人民都发了“身份证”。
后来,商鞅被诬陷为谋反在逃亡的过程中商鞅想住店,却被要求出示身份证明。因为商鞅不敢报上自己姓名,所以旅店都拒绝让他入住。无处可去的商鞅很快就被抓住,然后被五马分尸了。
5、给自己制作刑具
法国的路易16国王对机械非常感兴趣,有天细心的他发现断头台使用的刀具很容易卷刃。经过他的潜心研究,攻坚克难,非常聪明的把水平的刀改成了倾斜的,这样就不会那么容易的被人的脖子弄卷了。
后来,法国爆发了大革命,路易十六被送上自己设计的断头台上,死在了自己的实用新型专利“斜刃”上面。
6、小疏忽大麻烦
万历15年,朝廷接到辽东巡抚汇报,他发现在东北那疙瘩有个部落首领正在积极的开疆拓土。汇报中提到,他们有人主张出兵征讨,避免养虎为患;有人主张进行安抚以免失了人心。
朝廷文武官员也是分为两派争执不休。这时候首辅大人申时行发表了决定性建议,他觉得一个小小的部落首领能掀起什么大浪,于是建议皇帝不再追究此事,两方争议搁置,让那个部落首领折腾去吧!
后来那个部落首领折腾来折腾去,把大明朝给折腾了进去。那个部落首领叫努尔哈赤!
其他网友回答
说起讽刺的事,多啊,可谓史不绝书。峰子哥今天就给大伙来扒一扒“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的讽刺事儿。
唐太宗:我杀大哥三弟,是迫于无奈…
关羽:大哥三弟,你们怎么看?
元芳:大人,此事必有蹊跷……
大唐历史上最血腥的一幕,发生在建国刚刚九年的唐王朝首都长安(今西安)。
唐太宗发动“玄武门之变”,杀了大哥兼太子的李建成,还篡改史书说自己是逼于无奈,是出于自卫,还把亲大哥和亲弟弟都写得荒淫无道,甚至连父亲李渊也被写得软弱优柔……
只有他李世民最英明神武,最不忍心最迫不得已最仁慈有爱,甚至后世差点信以为真。
实际上后来发生的种种迹象也表明,以及后世的相关研究也纷纷指向一种结果:玄武门政变,计划周密,环环相扣,分明是早有预谋啊。
李世民在杀死了大哥李建成和三弟李元吉后,如果真是出于无奈和自卫,应该收手了吧。然而并没有,屠杀还在继续。
李世民披着玄武门的血色,又接连灭了大哥和三弟的满门,十几个亲侄子,一个不留,杀干杀净。
年迈的唐高祖李渊,被李世民手下大将尉迟敬德控制,老头一大把年纪了,眼瞅孙子们一个个人头落地,却无能为力,唯有老泪纵横,心碎成一地二维码……
其实,李世民自己也很恐惧啊,都杀红眼了,害怕兄弟后人日后报仇,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来个斩草除根,以绝后患!
而且,霸占弟媳(三弟齐王李元吉的老婆),杀了弟弟,杀了弟弟的儿子们,睡了弟弟的女人。
到底谁要蓄谋杀谁?贼喊捉贼,抹黑不遗余力,往死里污蔑,简直讽刺的紧啊!
李唐父子,曾疯狂的抹黑隋炀帝杨广。杨广和李渊是亲姨表兄弟啊,李渊的老妈和杨广的老妈,可是亲姐妹啊,二女都是独孤家的千金。
而且李渊爹死得早,自小继承“唐国公”爵位,姨母独孤皇后(杨广老妈,隋文帝杨坚的老婆)对他疼爱有加,毕竟是自己亲姐妹的孩子。杨广和李渊这对表兄弟,可以说从小在一起光屁股长大。
随然杨、李两家,都是关陇大氏族的代表,而且杨家也跻身皇家,但按辈分,李世民也要叫杨广一声“二表叔”。大表叔呢,太子杨勇,被二表叔KO了呗。
像这种关系的亲戚,按理说,杨家有难,李家不帮也就算了,李家二公子李世民还怂恿父亲李渊趁火打劫,乘人之危,大造杨家的反。
李渊不想被世人骂白眼狼,毕竟姨母独孤皇后待他很好,金钱、爵位、豪宅都赏赐有加,没有哪一点对不起他,他不帮忙也就算了,也不能恩将仇报啊!
所以一开始李渊拉不下脸,说谁造反,我也不能造反啊!在情感和道义上都说不过。
于是,在太原起兵攻下长安后,李氏父子还装模作样地立了杨家一个傀儡小皇帝,遮羞布嘛!
后来,干脆拿掉了遮羞布,什么亲戚不亲戚的,李渊装作半推半就,一屁股坐上了皇位,建国号大唐。
李渊称帝时,天下并没有一统,战争和兼并还在继续中。只是唐立国后,李氏集团成为天下各路起义军中最具实力的一支,换句话说,就是拥有了一统天下的资本。
最讽刺的,是李世民与隋炀帝杨广的惊天多重关系。杨广还是李世民的老丈人,因为杨广的女儿嫁给了李世民成为杨妃,即李渊和杨广又是亲家。
而李渊的妹妹又嫁给了杨广,于是,杨广又是李渊的妹夫,便又成了李世民的姑父……
杀熟,坑亲,李世民绝对是当仁不让啊。而且更讽刺的是,李家父子还故意给杨广赐号“炀”(不堪,极尽污蔑之词),简直把表兄弟黑出了翔。
论业绩,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自是个有为之君。不过论人品,确实不敢恭维。因此,李世民也为大唐乃至后世篡位者,带了一个不好的头。
以上仅供参考,欢迎关注,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