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二田的书法已经存入中国书法发展史了吗?
优质回答:
盛行于明代和清代的”台阁体”与文人士大夫流行的”馆阁体”尚能存入历史,那么二田的”当代馆阁体”也必然会有所记录。虽然本人不喜欢二田的字,但他已客观存在。。。
明代初期,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由于个人喜好,他们都曾大力提倡书法,一时帖学大盛。成祖下诏求海内擅书之士,邀集于翰林院,倍加恩宠。明代开科选士时,皆用楷书答试卷,务求工整。字写得欠佳者,即使满腹经纶,也会名落孙山。这对当时书法艺术风貌产生过较大影响。因此,读书人写字,惟求端正拘恭,横平竖直,整整齐齐,写得像木版印刷体一样,这就形成了明代的台阁书体,称“台阁体”。
馆阁体就是指流行于馆阁及科举考场的一种书写风格,也属于官方使用的书体,特指楷书而言。是一种方正、光沼、乌黑、大小一律的明代官场书体。 明代称作“台阁体”,清代又称为“馆阁体” 。馆阁体它尤其强调楷书的共性特点,就是既规范又整洁,既美观又大方。
馆阁体最令人反感的地方就在于程序化地写字,就是说字体要按照规定的格式来写,并且太过于死板,还不如我们传统的书法中楷书和隶书等。虽然我们传统书法也强调格式和突出主笔,但是没有像馆阁体那样,对字体的方方面面都有着一定的限制,从而使得人的书法情性难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而当代的二田,虽为当代”馆阁体”,但弟子众多且多为初学者,并形成教学和教材规模化以及庞大的教学体系,影响力不小,无论你喜欢和不喜欢,他都存在,这是不争的事实,不容忽视。
其他网友回答
二田,启功,当代之馆阁,千字一面,然已成自家面目,非现时之艺术流可比。方之有明,则沈度差可拟。虽度字齐整过甚,不废其传也。
其他网友回答
说起二田书法,在当今书法确实占有一席之地,不得不说他们的粉丝还是很多的,那么为什么他们会有那么多的追随者或是粉丝呢,因为他们的字迎合了大众口味,能让一般人欣赏的了,所以追随者很多。具体说能不能进入书法发展史,我想谈一下我的看法。
1,二田书法有很深的家学渊源,其父辈皆是习欧大家,从小的耳濡目染注定了他们将来在书法上必定和欧体结下不解之缘,事实也是如此,他们果然继承了父辈们的遗志,最终在他们这一代是家学发扬光大,在田家来看,他们是光耀祖宗的孝子贤孙,也是值得世人学习的典范。确实他们的书法循规蹈矩,直到年逾古稀也看不出有丝毫潦草之处,这是值得学习的地方,他们对中国书法的继承方面,可以说是表率也毋庸置疑,他们对中国书法学习热潮的推动也是不可否认。他们的字在结构上近乎完美,使得很多人入门时,就是以其为扙,对社会,尤其是教育界贡献了很大的力量,在当今复杂的书法市场下,无疑是一颗耀眼的明珠。
2,二田书法缺乏自我性情的表现,大家都知道,在书法里面想要自己的水平上一个台阶,必须脱开字帖,形成自己的面貌,这还不够,必须在创作时候能够表达一些形而上的东西,这样才会有质量,纵观二田书法,千篇一律毫无自己性情展示,一辈子只是个写字匠人而已,当然几遍做个写字匠人,也会有很多人喜欢,这根其书法本身质量不相关,历史上哪个大书法家不是,既有功又有性,二者缺一不可。如果王羲之没有豁达的心胸,怎么会有酒后的惠风和畅,颜真卿没有家国的情怀,怎么会有悼念侄子使得动天悲悸,东坡没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狂放,拿来黄州死灰吹不起的寒食诗二首。情感可以升华自己的书法,这是亘古千年的规律,可是二田却不具备,也是一种可惜。
所以综上所属,我认为若干年后一定会有人记得他们,不过就会像我们今天看以沈度为代表的馆阁体书法一样,只是看看 也只是看看,真正能让时代记住的,还是那些有功有性的高质量翰墨,如兰亭,黄州等,这是我的一点看法,谨供参考
其他网友回答
有可能的,有可能是书法史上的笑话,有可能……
其他网友回答
书法史是客观的,存入只说明当时的一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