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打败章邯 章邯与王翦

网友提问:

章邯当将军时,灭陈胜,扫六国,当雍王时为何连刘邦都打不过?

优质回答:

秦末大起义,项羽率领楚军与王离、章邯率领的秦军在巨鹿一带的一次重大扭转性战役,秦朝灭亡。关于巨鹿之战,历史上评论为最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这次战役,对于败者章邯将军而言,是走近低谷的起点。

章邯,字少荣,秦始皇统治时期助秦灭六国,得统一。在秦二世当政时期任少府。章邯是不断延续即将没落秦朝的生命的关键,只可惜最终也没能让秦朝复兴。

激怒百姓,导致农民起义的原因,是秦二世变本加厉的暴政。秦始皇统治时期,筑长城,修驰道,建骊宫。百姓肩头压着繁重的赋税与徭役,在严酷的刑法下敢怒不敢言。在秦二世统治时期,因为朝廷内部更加昏庸,赵高一人独大,被压迫至极点时候,农民愤然忘却生死,开始声势浩大的革命。其中,以项羽、刘邦领导的反秦起义团最强。

秦二世胡亥大惊,正是章邯给出主意,骊山劳工众多,长期工作孤陋寡闻,并不懂什么起义,另外人数比现有军队多出两三倍,正所谓“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为何不率领他们去抗压?

之后一次又一次的农民反抗,朝廷镇压的战役中,章邯率领的军队胜多败少,近乎屡战屡胜。打败了大泽乡起义的领头人陈胜,攻破楚军于楚阳,杀死了项羽叔父项梁。章邯的军事能力,作战头脑确实不次于另一个秦朝名将王离,也正是章邯率领二十万刑徒军对起义农民的阻拦,使得秦朝苟延残喘。

可是,没有人能够永远取得胜利,章邯与王离在巨鹿之战中首次联合,与项羽作战失误了。

这场失误带来的空前的胜利,也带来了致命的打击。秦朝灭亡。

赵高将政局搅成一滩浑水,腰斩了忠臣李斯,朝廷上下人心惶惶,加之巨鹿之战的失败,章邯也开始怀疑:忠诚于一个毫无希望的朝廷,一个昏庸无能的皇帝,再殊死反抗也不过是垂死前的挣扎,真的值得么?

章邯对此十分失望。即便手下有二十万大军支撑,可是面对秦朝心灰意冷,不愿再赴死抵抗。据《赵正书》记载,章邯杀死了赵高,接着毅然决然离开亡秦,投奔于项羽手下,封为雍王,开始为项羽效力。

且说项羽推翻了秦朝,建立了自己的楚国,而另一边刘邦军事实力雄厚,俩人势不两立。秦已亡,大楚兴,必然又开始新一轮权利的角逐。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韩信为刘邦献出此计,直接导致章邯的彻底失败,章邯万万没想到自己被正面迷惑,声东击西,突如其来的偷袭使章邯措手不及,被逼至废丘,最后用水攻城,章邯走投无路,拔剑自刎。

从章邯的经历来看,灭陈胜,扫六国,确实是历史上很有影响力的一位将军,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最后会走至险境,输给刘邦呢?

为之前的敌军项羽效力,章邯和项羽真的可以摒弃前嫌,毫无杂念嘛?

当然不能。要知道章邯手下的刑徒军足足有二十万,如果人数一直保持不变,从军队阵势就足以碾压刘邦军队。可是,项羽曰:“秦吏足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于是,项羽抱着不能放虎归山的心在夜里偷袭了章邯的军队,杀害了秦朝降兵二十余万人。“二十余万人”,其中大部分是章邯的征徒军。

交出兵权,章邯已经不能控制局面。只能任由项羽摆布。

可是项羽的性格恃强凌弱,空有高志而目光短浅。项羽只能胜任一个好的将军,却不是好的君主,最终也迎来乌江自刎的遗憾结局。

章邯的心态及环境变化

效力于秦朝,毕竟是自己的国家,不留余力的反击楚军。加之巨鹿之战之前,屡战屡胜,鼓舞军心,士气大增,章邯自然有百倍信心。可是巨鹿之战一败,使他从自信满满到犹豫不决,他开始向内看,看见了自家朝廷的纰漏处,看见逃不过的结局,看见颓败,章邯倍感无助。

投奔项羽之后,直接从无助到砧板上任人宰割的肉。背着叛逃的罪名,曾效忠不争气的胡亥,寄敌人篱下。没有人能够抵御流言蜚语的功击,纵使坐上了雍王的位置,岂能日夜安稳入眠?

外界环境对章邯影响很大,不乏困窘狼狈,定会有“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感觉。为项羽效力,即便全力以赴,也无法一如从前拼尽全力,更别提当年常胜风光。

带着迷茫的心情走向战场,章邯的心态也成为失败的导火索。

刘邦的策略

谋士韩信的一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让章邯防不胜防。刘邦入蜀之后,烧毁了悬崖上的栈道,表示再无东顾之意,消除了项羽的嫌疑。同时避开章邯的正面防御,从侧面绕道偷袭了章邯,一路追击。被麻痹的章邯也奋起抵抗,可是为时已晚,加之军力不足,导致悲惨结局。

刘邦的策略则成为军事上成功又典型的谋略案例。到是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

至于项羽。通过《鸿门宴》,我们可以清楚窥见他自傲自大,缺乏战略眼光,刚愎自用的性格缺陷。更是通过坑杀秦兵可见他暴戾,易被谗言迷惑的特点。这与刘邦谨小慎微,任用张良、樊哙、韩信等贤良之才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

这次偷袭,项羽并未能即使给予章邯帮助,章邯唯有孤军奋战。事过之后,项羽也并未有所思虑与反省,一心空志高,却没有铺平当下的路。

莫看身为雍王方可安下心来,章邯身为秦朝最后一名将军,从报效祖国到忍辱负重,见证一段无可奈何的历史巨变。就章邯本身的特性来看,军事才能不容忽视,在带军打仗中也有策略性失败。可是,章邯失败的主要原因不单是个人原因,朝代交接和特定的环境背景也固化了章邯的命运。

正值秦朝最为黑暗的阶段,章邯成为唯一把握生命线的人,重负如山,可谓“成也章邯,败也章邯”。到底是秦朝辜负了章邯,还是章邯推动了秦朝的走向,好似牙齿与嘴唇的关系,唇寒齿亡。章邯是秦时代典型的牺牲者,章邯以自刎为结局,正好似秦朝最后的一声哀叹。

雍王败给刘邦,时代演进成为最大导火索。这是将每一次偶然积聚而起的必然。

PS:文中章邯图片均来自《秦时明月》系列动画,十分喜欢看的一部国漫!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邀请。

章邯当秦朝将军时,一度横扫起义军,巨鹿一战负于项羽,从此惟项羽马首是瞻。秦朝灭亡后,章邯被封为雍王,不久后就被刘邦歼灭,一年后自杀身亡。

为何一位叱咤风云的将军在短短时间内就沦落为丧家之犬?

1 身份变化

所谓此一时彼一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章邯之前为秦朝大将,拥有七十万人马,虽然很大一部分士兵不是什么精兵,但起义军也都是来自普通平民,人多者胜。秦军的战斗力本就比较高,章邯作为著名的秦国大将,也必须承认他有两把刷子。

章邯之所以败给项羽,一方面是项羽勇冠三军,一方面是秦国朝政动荡,章邯已无心恋战。于是,章邯率秦军投降,没想到项羽将数十万士兵全部坑杀,只留下章邯三人,将关中之地一分为三,章邯便是刘邦进军中原的第一关。

章邯虽坐镇雍地,但原来的秦军已被坑杀,要钱没钱,要人没人,他手上哪有多少像样的部队来抵抗士气高昂、身经百战的汉军?这就像一个大将军落草为寇,正规军变成了土匪窝。

2 失去人心

章邯之前虽为秦将,为秦朝而战,关中都是秦国的子民,面对国破家亡之际,关中老百姓其实和章邯是一条船上的人。可是章邯投降项羽后,一是丢了秦人的气节,二是辜负了万千关中子弟的期盼,三是牺牲数十万秦军的性命换来自己的王位。本是捍卫国家的英雄,现在成了卖国求荣的叛徒,谁还会拥护他?

其次,如韩信所言,刘邦当初入驻关中时,老百姓也是恐惧不已。但是刘邦遍告百姓,汉军将约法三章,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护。

两者相比,虽然有个先来后到,但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刘邦如果攻打关中,那里的老百姓欢迎还来不及,又怎会刀戈相向?

3 遇上高手

章邯一战输给项羽,二战输给韩信。至少面子上也过得去。被誉为兵仙的韩信,一出手便知有没有,足智多谋,项羽都被他的楚歌唱得宁愿自杀也不愿过江东,更何况是项羽的手下败将章邯呢?

于是,恭喜章邯,成了韩信试用期内的第一位对手。兵者,诡道也。韩信只一招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章邯就输得不知东南西北。他哪里是韩信的对手啊!

所以,不是章邯之前有多厉害,而是他没有遇上真正的高手。

结语:

章邯,一位秦朝末年的猛将,曾经横扫起义军,杀死项梁而令众诸侯闻风丧胆。但是,对不起,并不是他有多厉害。当他遇到西楚霸王项羽的勇、兵仙韩信的谋时,等待他只能是折戟沙场以及令他恐惧已久的死亡。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其他网友回答

秦朝末年,各地反抗秦国暴政的义军风起云涌,为了平息这些暴乱,就产生一位将军,他就是章邯。章邯出道后,带领骊山囚徒大杀四方,由于不敌战神一样的项羽而被迫投降封为雍王,最终由于不敌兵仙韩信而自杀于废丘。那么历史上的章邯是不是灭了陈胜,扫平了六国呢?灭陈胜是肯定得,但是他没有扫平六国,或者说没有扫全六国。章邯具体打败了那些人物呢?有以陈胜为代表的的张楚集团(其实也属于楚国),以项梁为代表的的楚国集团(项羽不算),以田儋为代表的齐国和以魏咎为代表的魏国,燕国和韩国根本就没有交过手,所以不存在扫六国的说法,另外在攻打赵国时,由于部将王离被灭而投降于项羽,从而导致于扫六国任务终止。其中燕王韩广被项羽封为东王,最终投降于韩信;韩王韩成被项羽软禁不让回封国,最后被杀死;魏王魏咎被章邯打败,为了救全城百姓自焚而死,值得称颂。

其实章邯大大小小打了很多仗,胜多败少。既然章邯打了这么多胜仗,那为什么打不过刘邦呢?严格来说,应该是为何打不过韩信呢?要知道打仗打的是什么呢?这里我们就要,其实打仗打的是国力、本领、气势和人心。

一、国力

国力指战备物质和兵士。战备物质包括衣、食、住、行、兵器、药品、马匹等物质的储备,战备兵力包括士兵、将领、医务兵、通讯兵等的储备,其中战备物质有优劣好坏之分,兵士有训练有素与新征之分。章邯在当将军的时候,攻伐陈胜以及其他各国起义军时兵力充足,战备物质虽然不算很好,但是绝对够用,特别是同项燕对决的那场几场战役,调用了全国的兵力,也就是说这时候的章邯是以秦国为储备后盾进行打仗的,物质兵力基本充足。而在被封为雍王后,他的20万部下,已经被项羽坑杀了,驻守废丘时的兵是在守地临时征集来的新兵,战备物质也很差劲,基本上是要钱没钱要人没人(没有国家支撑的自给自足状态)。所以根本没法与之前相比。刘邦新成立的国家,物产丰富,军队训练有素。所以章邯就没法与刘邦相比。

二、本领

要我来看,章邯打仗的本领根本不差,应该是说很厉害,要不然这一路打过来,怎么会胜利了那么多场呢?特别是与那些新成立的六国(除了项羽)战斗的时候,但是他遇到了以以少胜多著称的战神项羽和同样以以少胜多著称的兵仙韩信,焉能不败(刘邦攻打章邯是韩信出的计谋)。项羽勇猛无敌,巨鹿的那一场战役,打的章邯王离,特别是王离怀疑了人生,怎么这个世间有这么勇猛之人,不得不服;韩信计谋无双,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以至于章邯被蒙蔽了,刘邦打过来时惊慌失措,最后只能被困于废丘。遇到了这样的两个对手,章邯只能自认倒霉。

三、气势

古人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打仗讲究的是士气,士气旺,勇气足,才能打胜仗,像项羽的破釜沉舟,韩信的背水一战,拿出玩命的气势,焉能不胜。看看章邯,当初为秦国而战底气十足,但是后来被项羽打的怀疑人生了,秦国也已经灭亡了,所以无依无靠的三秦之一的章邯底气肯定不足,部队也是苟延残喘;再看看刘邦的军队,士气高昂,犹如猛虎下山,迅猛无比(刘邦会鼓动人心)。所以在气势方面章邯的部队跟刘邦的没法比。

四、人心

由于刘邦的约法三章,不管是关中还是三秦之地,都希望他早点去解放,而且刚成立了以“汉”为目标的政治中心,所以他很得人心;由于章邯投降项羽,而导致20万秦兵被坑杀,以至于秦人痛恨他,也由于此事他心里一直很自责,而且秦国已经灭亡,没有政治中心,所以章邯很不得人心,基本上是一直被秦人在背地里骂。所以在人心方面,章邯也没发与刘邦相比。

由于这些战争因素,章邯没有一样占有优势,所以当雍王时的章邯不可能打得过刘邦,但是他在废丘支撑了好几个月,最后才被水灌城自杀而死,所以说他也没有那么不堪一击。如果没有项羽和韩信,他也有可能会在历史上留下战神的传说,但至少不会那么郁闷,更不会死的那么早。

其他网友回答

形势不同,人心不同。

说起章邯,也是个悲情人物。我们现在很多人认识这个名字,还是因为之前的一部电视剧《楚汉传奇》。他是大秦帝国最后的一员大将,他凭借一己之力将已经倾倒的大秦帝国又延续了近两年之久。他是天子骄子,却又不为权臣所容,他是名列当时的诸侯王,却为他的子民所痛恨,他征战一生,战绩彪炳,却又死的如此卑微和无奈。

不知大家发现没有,虽然章邯在秦末算得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但是不论是司马迁的《史记》还是班固的《汉书》对他都是轻轻几笔带过,仿佛他就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一样。

我们所了解的章邯,仅限于他初出帷幕时是秦朝的少府,为九卿之一,官位不算小。他的成名之战是在公元前209年率领十万骊山囚徒击败陈胜大将周文的数十万大军,之后更是追亡逐北,彻底灭掉了陈胜势力。接着率军南下,击溃项梁率领的楚军,项梁也也在此战中战死。到此时,其实就给人一种隐隐的感觉,似乎大秦帝国还没有到达寿终正寝的那天,似乎凭着章邯,这个暴虐的政权还有再一次复活的希望。

然而,好景不长,就在章邯以为楚地不足为虑时,项羽率领的楚军却在巨鹿之战中一举击溃王离二十万大军,章邯也被迫退至棘原。秦军的溃败不但没有引起秦廷的重视,丞相赵高反而欲置章邯于死地。章邯无奈,只得率军投降项羽。而项羽对其也是十分器重,在军帐之中就封其为雍王。

很多人都有这个疑问,说为什么章邯率领的秦军能够战无不胜,而他自己做了诸侯王后,却在汉王刘邦面前不堪一击呢?其实错了,汉王在攻打章邯的战役中也十分艰难。虽然在一开始赵衍之计,暗度陈仓,击败了章邯,但之后却在围困废丘之战中,整整一年没有攻下这座城池,这也足以证明章邯杰出的军事才能。后来,汉军以水灌城,城破之后,章邯自尽而死。

而且,当初章邯率领的秦军,虽说是囚徒,但身经百战之后,早已是秦朝的精锐部队,而且当时可供他调度的军队是整整四十万大军(王离的20万,章邯本部的20万),且全部给养由整个秦廷提供。但是他自己做了雍王之后呢,手下能调度的兵马仅仅数万,且不习阵仗,而所有的给养,也要有其自己想办法,这和当初自然不能相提并论。再者,汉王刘邦是当时除了项羽之外最大的诸侯势力,手下能人极多,萧何张良为其谋略,韩信樊哙为之攻城略地。而反观章邯,几乎等同于一个光杆司令。

最后,还有一个原因,跟随章邯的秦军最后全部被项羽坑杀,而他自己却成为了雍王(其实也就是缩小版的秦王)。当时韩信说:“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至新安,项王诈坑秦降卒二十馀万,唯独邯、欣、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简单点,就是秦地的老百姓恨章邯等人恨得咬牙切齿,哪肯为他们卖命呢。所以汉军一来,便土崩瓦解了。

(全文完)

其他网友回答

章邯是秦帝国的最后一位名将,历史上对其军事才能有较高的评价,比如蔡东藩说:“邯不败,则秦不亡。”这位名将本可以挽强秦于累卵,却为何投降项羽在先,败于刘邦在后,落得自刎而死的悲惨下场?且让我们看看他的曾经的辉煌,他的迷茫,他的进退失据,他的耻辱。

秦二世元年,章邯奉秦二世之命,率骊山刑徒70万(据《前汉纪》),镇压大泽乡义军,战无不胜,在涵谷关重挫义军,最后逼杀陈胜;又率军横扫六国武装力量,并杀死项羽的叔父项梁。这一系列辉煌的胜利,维系着一度摇摇欲坠的秦国大厦。这,是章邯的人生巅峰。然后他遇到了项羽。

一、巨鹿之战:

章邯带秦军把赵国君臣围困在巨鹿,形势危急,赵王歇派人向楚怀王及各路诸侯求援。楚怀王任用宋义为大将军,率兵救赵。 然而宋义到达前线后,却隔着漳河只作壁上观,妄图坐收渔翁之利。项羽知道,如果秦军吃了赵国,必将更加强大,于是他果敢地杀了宋义,率领楚军打了一场破釜沉舟的巨鹿之战,一战成名,而秦军一败涂地,名将王翦之孙王离被俘,苏角被杀,涉间自焚而死。

二、赵高的威胁:

章邯作为秦军的主帅,此时尚有20万大军的实力,如果朝廷能够举全国之力予以支持,亦并非回天无力,但是有一个跳梁小丑似的著名历史人物,为大秦的灭亡注射了一支催命剂。他就是指鹿为马的奸臣赵高。

在章邯围困赵国之时,秦国朝廷上发生了一件大事:赵高陷害丞相李斯,李斯被杀。这件事发生在那年冬天,而次年夏天,章邯被项羽打得节节败退,秦二世派人训诫他。章邯诚惶诚恐,派长史司马欣向赵高请示汇报。却受到赵高的冷遇和追杀。长史司马欣抄小路逃回前线,劝章邯投降项羽:“将军有功亦诛,无功亦诛。”章邯当时是很迷茫,二世昏庸,奸臣弄权,他不知为谁而战?他进退失据:进,打不过项羽;退,赵高绝不会放过他。降,是惟一活命的出路。

但是,还有更大的坑在等着他。

三、项羽杀降:

章邯率领20万秦军降楚,本来还有些担心不受项羽的待见,毕竟是章邯杀了项梁啊。还好,项羽并不是一个睚眦必报的人,他很重视章邯和他的手下将士。但是,20万秦军却私下里密谋作乱,项羽得到情报后,当夜将20万秦军全部击杀。这,这,这让章邯情何以堪啊:一个元帅带20万大军投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本已是耻辱之极,结果是自己得到重用,得享荣华富贵,追随自己的士兵却被斩尽杀绝,有这么打脸的吗?这件事,令雍王章邯及翟王董翳、塞王司马欣受到秦人的厌恶和憎恨,甚至敌视,这以后刘邦还定三秦那么顺利,可以说与章邯三人尽失民心,得不到秦朝百姓的配合,有极大的关系。

四、战神韩信:

项羽封章邯等三人为三个秦王,其实是派他们防御刘邦的卷土重来。而刘邦手下的名将韩信,用了一招”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打败章邯,还定三秦。司马欣和董翳降汉,章邯逃到废丘,独守孤城。刘邦久攻不破,后来采用韩信的计谋,水淹废丘,章邯兵败自杀。

章邯之死,时也,命也?历史的偶然里暗含着必然,如果他从没遇到项羽,也不曾遇到韩信,他完全有可能力挽狂澜,延续大秦帝国的命脉,但是,他真的逃得出奸臣赵高的魔爪吗?

喜欢请关注!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