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为什么会写《桃花源记》的世外桃源 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是怎样的

网友提问:

如何看待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里阐述的“世外桃源”?

优质回答:

描写“世外桃源”的文学作品很多,而在陶渊明的手上能成名作,恰是因为在这部作品中,渗入了陶渊明自己的人生挫折带来的感叹。

通篇《桃花源记》里,没有作者对自己生活的现实的一句埋怨,而作者对现实社会方方面面的看法,已经包含其中。所以,他所说的“桃花源”具有多重意义。

“世外桃源”不存在,是虚构的。人们今天说这里是桃源的原型,明天会说那里是桃源的原型,其实不可能有原型。陶渊明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对于其他人,就不要去寻了,世上本无,哪里可寻?

就因为它不存在于真实的世间,它才具有令人向往的理想意义。桃花源的魅力在于,它并非虚幻的神仙世界,而是实实在在的有可能存在的现实生活,似乎是完全有可能存在的。只要有这样一个隔绝封闭、可耕美丽的地域,就有可能变为现实。然而,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哪里能没有税负压榨,让一群人没有干扰地宁静生活?又有怎样的办法,让一群人能长期保持没有内部颠覆性的冲突而长期和谐共处?

这都是社会生存上的难题。但是陶渊明说有,而且在文章里用了障眼法,让人信以为真。恐怕这是很高明的写法,似有似无,才令桃花源的生活更有魅力,观者更有思考,向往之情引发浮想联翩。如果说它还有所本的话,也可以立即找到它的模板,那就是《道德经》里老子设计的小国寡民的村社模式。陶先生其实在文中直接用了《道德经》里的一句著名描述,“鸡犬相闻”,暗示了他灵感的来源。

“世外桃源”是人生的抚慰和向往。桃花源的美好,被包裹在有头有尾的叙述之中,就像裹在绿叶之中的鲜香粽子。看到它,要剥开层层包裹,尝过了如玉香糯,手上还徒留绿叶让你回想。桃花源的这种美丽意象,在读者心中,自然留存得更加久长。在对桃源的描述之前,有渔人“忽逢桃花林”;在描述之后,有反复寻找而不得的余韵。陶渊明这样写下它,诚心让它如诗一般激发读者脑中持续释放着安慰剂。

“世外桃源”是对现实的批判和讥讽。桃花源中人,是现实的人,淡淡一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道尽对外面世界的失望和畏惧。读陶渊明的诗和文章,总忘不掉,他是那个曾经愤愤不平的陶县令。陶渊明的田园里、酒杯下,总有一道阴影。

“世外桃源”是对另一种人生观社会观的探求和追问。桃花源里之所以好,好就好在它没有剥削欺凌,没有物质匮乏,没有争夺冲突,没有历史,人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让它变为现实,或者近似于现实呢?桃源之好,不复道矣。

其他网友回答

有些过得好的人总是批判《桃花源记》逃避现实。

事实上整个文学都在逃避现实。

我曾经说过:“所谓文学,就是对一切的理解与同情。”

我又曾经说过:“文学就是人们想要的生活,即使描写的是黑暗,也是对黑暗的审判,人们至少可以在文学里找到情感和是非的秩序。”

是的,不合理的社会,没有光明,没有真相,没有秩序。

那种情况下,只有文学里有。

《桃花源记》是一曲农耕社会的赞歌,充满淳朴的诗情画意。

恰好我在红袖添香写的一本书也是在逃避现实,提前逃避人类未来的末世——资源枯竭、环境崩溃、人工智能反控人类。

霍金说,“智慧加速人类灭亡”。我的小说为他这话写一个注脚,所以书名《霍金有多厉害》。

“我”在世界末日徒劳挣扎,在一个山窝企图复活远离科技的农耕社会,证明中国人的祖先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勤劳节俭实在比科技至上的歪果仁高明,而且非逻辑思维的生活充满人情味和诗情画意。

又是一篇《桃花源记》,不过那末世也太恐怖——水荒导致下水道的污水也反复利用,满山的植物都是塑料仿制。

这是一本新潮的对话式小说,通篇是“我”和今日头条问答某条友和三十世纪四个人、一个机器人穿越时空的对话。

已参加起点中文网征文比赛。

封面是我自己设计的。

其他网友回答

这是一种完美的理想境界。每个人年青的时侯都有理想,每个人的理想不尽相同,但都力求完美。陶渊明用诗的形式描绘了他的理想,是否真的有,是否真的能实现,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为自己的人生描绘一种追求的场景,一种方向,一种路线。当然,这会引起一些与他有共同理想的人的一种心灵的共鸣,甚至宁信其有,不信其无。

其他网友回答

世外桃源这个地方就是作者心目中一个理想的世界,在这里少了外界的各种尔虞我诈纷纷扰扰,有的只是恬然自得,淳朴和谐。当然这只能是一种理想,陶渊明也必须为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志向和追求付出代价,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放弃做官回到故乡以后,自己耕种,其实并不像他在里面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轻松自得和悠然自在,他在给自己孩子写的文章里面说,我自己知道弃官归隐会让你们受饥挨饿,但是放弃我的本性混迹在官场更让我感到痛苦。当然,他可以内心愉悦地过这种生活,但是妻子和孩子一起陪着他过这种生活必然是会有意见的,所以他必须得忍受妻子对他的不解和抱怨,也必须的忍受孩子,因为他的选择而无法过上锦衣玉食生活所遭受的痛苦和无奈。

所以,越是在生活中有种种不快,越是希望有像桃花源这么一种地方,能够寄托自己的身体和心灵。因此桃花源就在作者心中诞生了,并且几千年来一直在众多人的心中不断得到回响。

其他网友回答

不要再夸张坝美的风光了,那里除了进出寨子的交通工具独特以外,没有什么特别的景色,也就是一个普通的黎族山寨。如果是专程去玩的话不值乎。不信你就去一趟。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