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老师面对成绩差的学生,更愿意放弃还是特殊照顾?
优质回答:
因为教育有自身内在的认知规律,也受整个社会现状约束。比如,高中生或大学生,连小学初中基础知识也残缺不全,又长期因家庭社会影响,无法连续合格地掌握知识体系,又要每天学课程新知识,压力极大,又失去信心,又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老师就很难短时间内补上许多学科欠账的知识。又如每班不止45位学生,很多学校每班超过60位学生,正常教学任务的备课,实验准备和批改作业,教研活动,做学生思想工作,家务等等,在教师不可能全面掌握学生家庭学习条件的情况下,要逐一去特殊照顾众多成绩差的学生,让他们都补上多年的基础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弄懂教学内容,遵守课堂纪律,谈何容易。
只有从小学一年级扎实抓起,对每节课的每个知识点都把好关,让每个学生熟练和牢固掌握,接任的老师能很好的衔接接力,才能让每个学生都发挥出潜能,取得优秀的教学成果。
而如今一切向钱看,城乡教学条件和家庭状况天壤之别,初考中考高考与名校的要求却一刀切,学校心思在收高价,教师收补习费成风,又怎能怪不懂事或被游戏,手机,色情,社会,捞钱而带歪了的学生???[流泪][汗][撇嘴],
其他网友回答
当然是放弃的多,作为教师,初接手时当然想挽救差生,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后发现差生自己根本就不想学,那只能放弃了。“烂泥扶不上墙”,你硬要把烂泥扶上墙壁,这不是烂泥的问题,而是你的问题了。我曾到一所乡镇初中调研,私下到初三教室看了看,发现五六十人的一个班,睡觉的有三四十人,剩下的不是嘻闹,就是发呆,而老师根本就不管。与校长闲聊,他说,你想教好他们,是你的错,不是他们的错。事过十几年,至今历历在目。
其他网友回答
别只关注成绩,请多一把评价的尺子!
一.要为每一位学生量身定做一把“尺子”。
“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中的”尺子”并不是指用打学生的木尺子,而指的是老师心中的尺子,任何教师都不能千篇一律的看学生,任何学生都是一个鲜明的个体,”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告诉了我们人是有思维的,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爱好、发展方向都是不一样的。
我们作为教师要用哲学的眼光,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待每一位学生,并不是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科学家,或者是艺术家,因为我们所教的学生不能像生产线上的产品一样,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教师要为每一位学生量身定做一把“尺子”,所谓天生我才必有用,我们不要求每一位学生都成伟人,我们要做到的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教育中获得自己成才的道路。这条道路通向千万个方向,学生们这方面不行,有可能在哪一方面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所以我们不能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尺子”含义,而应从学生个体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位学生,因为他们身上总有闪光点值得我们去欣赏。
二.不提差生成为全球“通识”,根本不应该提出这种问题。
有人问我,外国学校里怎么面对成绩差的学生?我告诉他们,根本不应该提出这种问题。这种提问就是歧视!是受法律制裁的!这个外国孩子成绩差,但没有影响他一点情绪,没有影响他的自信,没有影响他的交往,没有影响他的成长。
三.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
科学及许多相关科学成果提供的证据表明,人的神经系统高度分化,人类的智能具有多元性。现代心理学有一种提法,至少有七种智能在个人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它们是:语言、数学逻辑、空间、音乐、身体运动、人际关系和自我认识能力。在现行的学校教育和教育评价中,往往只偏重于前两三种智能,不利于多方面、多角度地发现和培养人才。
人的心理和智能结构的发展水平,事实上无法单纯用纸笔工具准确地测量出来。传统的考试,主要是对学生认知水平的单项测量,由于忽视了学生的个别差异,不能以此对学生做出或优或劣的判定。考试的效力是有限的,考试结果——分数并不能代表学生全部综合素质的发展水平。
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应当尽可能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法。教育的内容、形式、要求都要必须具有多样性,教育评价主体、评价的指标也应当多元化。“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这正是一些地方、学校和教师在素教育实践中涌现的好思想。
掌握知识是评价的重要内容,但不是评价的重点,更不是评价的全部内容。素质教育要全面评价学生的认知、能力、态度和情感。同时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多元评价体系,评价项目多一点,就可能多出一批各有所长的好学生。在改革考试的同时,还要探索实践测评、成果展示、讨论答辩等多样的评价形式和手段。
四。对学生来说,自我评价是自我教育的重要内容。
良好的自我评价能力是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使评价者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参与,在自我反思性评价中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更有益于发扬成绩,矫正问题。对学生来说,自我评价是自我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养成责任感的重要方法。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学生之间应当形成一种交互式的评价网络,形成各主体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帮改的群体关系,各方共同进步。此外,评价主体还应包括家长和社会部门,使评价系统更为开放,从而为学生的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环境。
其他网友回答
大家一定是想听实话吧。现实就是,大多数的老师会放弃那些成绩差的学生。二八定律大家一定不陌生,与其在学渣身上费劲,不如把注意力更关注在学霸的身上。现在公立学校的老师就敢直接叫家长,让家长把孩子领走,不要(这是事实,我就遇到过两次。学校的老师毫不客气)。
我觉得对学渣也就是差生的理解,不应该只是认为是那些成绩差的学生。更多的学渣之所以是渣(渣就是垃圾)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想学,没有学习的欲望(学渣大多数是这样的,那些成绩虽然差些,但是知道努力的孩子不能称为学渣),要是不从跟上扭转这样的孩子对学习的态度的话,老师再怎么费劲,学渣们也没有任何起色的。
有人可能会说,现在学习不好,不能代表以后就没出息,老师不应该放弃。我们可要知道,有没有出息可不只是看学习成绩,学习成绩不能代表以后。但是,中国有句古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如果一个孩子有自己的理想,信念,能够为之坚持不懈地付出,能够有很大的自律,即使成绩不好,将来也有无限的可能。每个人的天才领域都不一样,不能用学习好坏来衡量,这是对的。但是那些学渣,多数是昏昏碌碌地混日子,狗屁不懂,还自以为是或者就是傻玩儿,你说,这样的孩子能有什么出息。不是说不学习就没出息,而是说不知道上进才是没出息。这个上进可以表现在任何领域里。
国学大师南怀瑾曾经说过,学习这个事情除非孩子自己愿意,主动,否则谁也不能够让他改变。你自己都放弃自己了,老师不是圣人,人家为什么要对你尽心尽力呢。更何况现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老师还能像以前那样吗?
所以,老师面对成绩差的学生,更愿意放弃是不争的事实。还是那句话:教育孩子是家长您的事业,别希冀任何人。
其他网友回答
我认为,首先我们要了解的一点是,老师是一个职业,而这个职业下的一个个老师就是一个个的鲜活的人。作为人都有自己的性格以及好恶。尽管老师这个职业本身有自己的职业道德上的要求,但是能遵守到什么程度,归根到底还是要靠个人。记得在我们上学的时候,我们的理想是当老师,把老师比喻可园丁,蜡烛……总之就是无私与奉献的代名词。随着蜡烛在生活中变成了庆祝节日的象征性工具,老师也终于理所应当的不用再去奉献了。因为这们现在是一个讲求付出与回报相对等的社会。让老师奉献,无偿,会有很多的正义之士认为太不公平了。可是当自己成为家长的时候,免不了还是会吐糟一番。
其实我也是误打误撞做了老师。在带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深刻体会了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职业。说心理话,老师是一个良心的事业。老师可以很简单,很轻松的教学,但是学生也说不出老师的不对,只是能感觉到不对。但是如果自己是一个很有良心的老师,你发现无论你收来的学费是什么样的,但是当你真的讲课的时候,你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一心让你的学生学会这些知识,所以你会用尽全力在讲课,只要有一个学员有疑问,你也会竭尽全力的去帮助他。
所以,对成绩差的学生会如何,其实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学生,学生不是因为学不会而差,而是因为不学而差,那样的话,老师会费更多的精神,也不一定会改变成绩。但是只要真心的对待学生,这部分学生即使成绩不好,但是一定会心存感恩,早晚会在人生中有所体现。另一方面就是老师。如果老师本人是一个很负责任,而且是很愿意挑战的人,那么,老师会想尽办法让成绩差的学生有所提升。而如果是一个混日子的老师,那么可想而知。但我真心的希望,把世上的职业千千万,如果不热爱教育行业,并且不想过多的奉献的人,请不要做老师。教育是一个从根本上改变人的职业,不要从根本上就让学习者变了味道。每个人都多向善,世界就会越来越善的。谢谢邀请,希望对您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