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丑书”能算得上书法吗?
优质回答:
不难看出,那些写丑书的人,绝大多数缺乏书法的基本功力,他们所谓的书法作品,只是故弄玄虚、哗众取宠而已!
书法之根,应深深地扎在中国传统书法的肥沃土壤里。写字就应该在严格规范章法、笔法,在熟练的基础上,再发挥自己的悟性,彰显个性,才能形成百花齐放、色彩缤飞的书法传承。
而那些”丑书”者们,写的字有的像画符,有的像骷髅,有的像天上的乌云。这些字脱离传统,脱离群众,沒有生命力,有辱汉字尊容。那些人故意把字写抖、写斜、写得谁都不认识。他们把中国汉字整得遍体鳞伤,把书画界搞得乌烟瘴气,这种闹剧也该收场了。
其他网友回答
“丑书”和“江湖书法”是一样的,都不能算作书法,记得以前有位书法家说过一句话:如果说流行书风是正常的,那么流行感冒也就一定是正常的了。
同样的道理,“丑书”如果是好看的,那么一切丑的东西就都是好看的了,但我们知道,事实上并不是如此。“丑书”是绝对不能算作书法的,古代或许也有人写丑书,但是有没有留下来的呢?显然没有,所以说,丑书是经不起时间的检验的,在书法的长河中是站不住脚的。
为什么会出现丑书呢?
第一是那些所谓的“书法家”“教授”他们搞起来的,因为他们早期的书法确实好,后来凭借着自己的名气和影响力,打着书法的幌子进行着创新,例如曾翔,曾来德,王冬龄等等,再书法界的地位很高,但是现在搞的一些东西让人越来越看不懂了,所以说,在如今的书法现状下,一些坚持正统,从一而终的书法家深受大家的喜爱也不是没有原因的。第二是那些想跟随“潮流”的书法爱好者,跟着这些“大师”学,所以说,丑书的泛滥应该和那些“大师”不无关系!还有一些无知的追捧者,成为了丑书的忠实捍卫者,不得不说,丑书还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势力。
如果说“江湖书法”还有字的模样,那么“丑书”简直就是胡搞,恶搞了,已经失去了书写的意义了。对此,你有何看法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感谢关注!
其他网友回答
文字产生的同时,书法(书写技法)也就产生了。
文字发展到甲骨文充其量只是中期。甲骨文字中,充满了古人书法艺术的表现痕迹,且不亚于今天的狂草。在保持重心稳定的基础上,绝大部分文字都表现出 打破对称,保持平衡 的书法艺术风格,是早期的 对立统一 法则。这点我们是必须认可的。这种风格,在数百年后的《散氏盘》更加表现得淋漓致尽。看得出,古人书法以追求这样的风格为美。但在今天,恐怕要打入丑书一册了。
可见,是否丑书要追究其艺术风格和技法手段,是否有美学渊源和科学依据。江湖书法表现在无法无天,无规无矩,像一群野生动物突然闯进现代文明都市,随地大小便,当然是不行的。
其他网友回答
书法五体可学,今之创新垃圾。
非隶非楷四不象,丑化祖先汉字。
邪不压正真理,歪扭丑书该休,
真草隶篆五大体,传承且莫失真。
字是先贤经典,书乃学者乐趣,
端庄稳重显大方,传世才是高雅。
写好正统文字,发扬千年文化,
国民协力捍正义,誓将邪丑灭迹。
论书法……(试作西江月)
其他网友回答
苏东坡一言定丑书
我们都知道,书法史上的宋四家是苏黄米蔡。蔡,现在通常指的是蔡襄。这个在宋四家中排名最靠后的人,事实上却是书法前辈。如果我们对宋四家来个生卒年份排名,应该是这样:
生年公元:
蔡1012
苏1037
黄1045
米1051
卒年公元:
蔡1067
苏1101
黄1105
米1107
看到了吗。蔡襄30岁的时候。苏东坡还是5岁小屁孩儿,黄米二人还没有一点生命的迹象。三十年,这是河东河西的分别啊,怎么混到一起的?原来,历史的发展自有它的逻辑。
蔡襄虽然也写行书,却可以说是宋四家中唯一以楷书著称的人,规模唐楷,不能自拔。和苏轼等人完全不是一个路子。同一块土地,同一片蓝天。是北宋积贫积弱的现实把大家联系在了一起。穷则思变。积贫积弱就要改革。前有庆历新政,后有王安石变法。
今天,初中语文教材里有一名篇《岳阳楼记》是雷打不动的。大学语文教材里往往也会出现欧阳修《朋党论》的身影。从前一篇文章里我们知道了先忧后乐,在后一篇文章里欧阳修提出了“君子和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和小人以同利为朋”的著名论断。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我们再看看蔡京是个啥情况。
蔡京这个人排斥异己不择手段。他在位期间为免除后患,曾先后两次立“元佑党人碑”,将不同政见的309人定为奸党,刊石勒铭以示永不叙用。蔡太师排斥完了异己,的确可以把持朝政,随便贪腐了。没想到,最后天下共愤。蔡京最后是在被贬的路上饿死的。因为全国人民知道这个太师要来,不约而同地不卖东西给他吃。你书法写的再好有什么用。
这叫做人品连累了书品。
黄庭坚的情况与他相反。黄庭坚因为上了“元佑党人碑”,屡次遭贬,生活很不如意。以至于连一只好毛笔都买不起。经常用鸡毫笔凑合。但是九百年后终于一鸣惊人。就是《砥柱铭》拍了好几亿,不会有人谦虚说不知道吧。
以上所说好像有些散。我们现在一起来梳理一下。苏轼和黄庭坚师生二人都有被贬经历,被贬期间又都自然而然地亲近佛老。这是造成二人一起“尚意”的现实基础。“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你这说的不就是禅宗的顿悟吗。而黄庭坚也充满了佛家的出世思想。
所以黄庭坚就长枪大戟了,就恣意纵送了。竖长。撇长。捺长。
摆脱法度。
追求自然。
无拘无束。
随心所欲。
苏黄二人终于创出了尚意书风。
还差一位小老弟。他是米芾。
米芾是真正专业的书法家。人家是皇家书法博士。学谁像谁,号称集古字。
但是,没遇到苏东坡之前,他还茫然没有方向。
有缘终究会相见。被贬中的东坡迎来了米芾。
米:真有韵味。这才叫字。
坡:人家说我用笔侧锋。
米:八面锋尚不够使,如何只说中锋?
坡:你的字我看看。不错嘛。
米:也就这样了。往下我都不会写了。
坡:学晋。
米:为什么?
坡:散淡简远,出于风尘之表。
米:哎呀。。。太对了!怎么学?
坡:字的散淡来源于精神的散淡。学佛,学庄,学老。
米:我也感觉唐人有些拘谨。
坡:整天思考怎样将法度发挥到极致,当然也就没时间玄远了。
米:批他!你看我这几个观点行不:
一,草书不入晋人格辄徒成下品;
二,欧,虞,褚,柳,皆安排费工,岂能垂世?
三,柳公权师欧,不及远甚,而为丑怪恶札之祖;
四,颜鲁公行字可教,真便入俗品。
坡:这么自信?有没有想过我们也可能是错的呢?
米:这个。。。
坡:你这又是丑又是俗的,多伤人。以前说过吗?
米:小范围。。。说过。
坡:什么反应?
米:这个。。。。争辩呗。
坡:争论结果?
米:没结果。
坡:还是的。照这样下去,争论到2018年也不会有结果。知道问题在哪吗?
米:在哪里?
坡:不立标准,双方争论的就不是一回事儿。必须先定义什么是什么。
米:怎么定义?譬如说呢?
坡:我也没想好。我常说文章要反常合道,你考虑考虑。
米:组合?
坡:对。组合起来就是四种情况:
反常不合道谓之丑书;
不反常合道谓之俗书;
不反常不合道谓之乱书。
反常合道谓之新书。
米:好哎。
坡:好谈不上。什么是反常什么是合道也需要解释。但是框架就是这么个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