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为何历史上用庙号称宋朝皇帝,用年号称清朝皇帝,还有的称国号?
优质回答:
很简单啊,怎么方便怎么称呼。
撇开秦朝,汉朝严格执行宗庙制度,所以称呼皇帝以谥号最简单,比如汉文帝景帝武帝,文景武都是谥号。汉朝很多皇帝没有资格享有单独的宗庙礼仪,譬如汉景帝死亡后,虽然有平定七国之乱的功劳但大臣认为汉景帝是继承了汉文帝政策。不能单独享有宗庙。
皇帝有了宗庙就倍有面子。后世子孙单独祭祀血食,有唱诗童子班,独立警备按时祭礼——汉景帝没有宗庙,只能依附在父亲汉文帝的太宗庙。
庙号,就是皇帝在宗庙中的代号,比如高皇帝刘邦是太祖,汉文帝是太宗,汉武帝是世宗,汉宣帝是中宗,光武皇帝是世祖。每位庙号都是很珍贵的,因为汉朝坚持天子七庙制度。因此,史上就以谥号来称呼汉朝皇帝。
曹魏开始,宗庙制度废驰,甚至出现曹叡活着给自己上庙号烈祖的事,终为天下所笑。但此后唐宋每个皇帝都有了庙号。而自唐太宗开始皇帝谥号越来越长,谥号称呼不再方便。
既然每个皇帝都有了庙号,庙号就被用来代称皇帝,比如唐高宗,宋神宗。
年号是什么?
就是记录时间的符号。比如1912年被称为民国元年,1913年为二年…
汉武帝之前君主没有年号。可君王活着的时候也得记录时间啊,官员只能写周王胡X年,死后加谥号改为周厉王X年。
汉武帝认为君主名字不能随便记录。在位初期一样被记为帝彻X年,因此创造出年号来。继位第19年创“建元”年号,第一年是建元元年(前140年)。
由于皇帝经常改元,所以年号多变。用来称呼皇帝也不方便。
到明清时,皇帝一般只用一个年号,所以习惯代称皇帝为年号,比如嘉靖帝。后世知道雍正,可几个人知道他庙号世宗,谥号22字+宪皇帝?
至于阁下说的国号皇帝?
如大西皇帝张献忠?
张献忠1644年11月自称大西皇帝,年号大顺,所以,称呼张献忠为大顺皇帝也是可以的(不过,李自成1644年正月在北京建大顺国,年号永昌,国号与张献忠的大顺年号冲突了),但1947年1月张献忠阵亡,继承人大约是没上谥号庙号。就算有也无人承认了。那是特殊情况。
其他网友回答
中国对历代帝王的称呼经历了四次变化,秦朝用序号,如始皇帝、二世皇帝;西汉至隋朝称谥号,如汉文帝、晋武帝、北魏孝文帝、隋炀帝;唐至元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明清则称年号,如永乐帝、嘉靖帝、康熙帝、乾隆帝。
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一)秦朝不用谥号和庙号,而以世论;(二)汉至隋既有庙号又有谥号,而谥号只有一、二个字,所以后人以谥号称之;(三)唐至元谥号泛滥成灾多达十几二十几个字,再用谥号称之太麻烦,故改称庙号;(四)明清帝王多用一个年号(极个别用两个),故朝野和史家用年号代称某个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