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不同意曹操为魏公加九锡 荀彧忠于汉室为什么帮曹操

网友提问:

荀彧助曹操夺江山,并未对汉室表忠心,却为何却反对曹操加九锡?

优质回答:

公元207年,曹操离开邺城,北征乌桓。

荀彧的儿子守着邺城,曹操这是对荀家多么大的信任!曹操就绝不会安排刘备这样的人来守卫后方。

此时的曹操还不是后来的丞相,他是司空,位列三公之一,还没开府,还要到汉献帝那里打卡上班,他的主要做的工作是监察百官。其实,一开始接到皇帝,曹操是想当大将军的,袁绍不乐意,曹操就只好忍痛割爱了。

(曹操想当大将军)

彼时的荀彧是什么官呢?他是侍中(皇帝的秘书),守尚书令,封万岁亭侯。因荀彧是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被人敬称为“荀令君”。

西汉成帝时,随着朝廷的政务越来越繁琐,尚书的权力日益庞大,开始实行分曹治事 ,始置五曹尚书; 各曹以尚书令为首,尚书令成为对君主负责执行一切政令的首脑。但由于尚书是内朝职务,尚未完全脱离少府序列,品级不高,只有600石。东汉常以大将军、三公录尚书事,这样尚书令也不得不受其制约。

所以,荀彧是向曹操汇报工作的,是上下级关系。他们都是吃汉朝俸禄,虽然此时汉朝能收上来税收的地方都是曹操打下来的,但是在朝廷上,曹操还是汉朝的打工仔。

曹操肯定不满意这样的状态了,他想有更大的权力。于是,曹操通过荀彧,向皇帝建议改组政府,这就是汉末的废除三公,设立丞相,由曹操回朝担任丞相。

难道曹操他下一步要干嘛,自己都不知道,要向荀彧去询问吗?其实不是的,曹操已经在玄武池开始练水军了,他要南征;曹操废除三公设立丞相,他要集中事权。所以,曹操很清楚自己要干嘛。

可是曹操为啥要通过荀彧向朝廷打报告呢?皇帝不同意,难道曹操就会照单全收吗?

其实,这是曹操、汉献帝和荀彧之间的微妙政治平衡了。说简单一点就是只关系到荀彧,就是荀彧以后后上班的地方变了。 原来荀彧每天上班时去汉献帝那打卡,以后荀彧上班就要去曹操(丞相)那打卡了。

这让皇帝糊涂了。如果曹操直接提这要求,估计皇帝一百个不乐意,其他人也一百个不乐意。可是,皇帝的秘书来提,皇帝突然迷糊了,这荀彧还是自己人吗?

曹操北征回到许昌以后,以丞相的身份改组政府,荀彧也到丞相那去报道上班了。以后啥事荀彧都跟着丞相混了,无论什么事情都和丞相去说,然后由丞相去和皇帝说。

这就意味着,荀彧不是皇帝的秘书,而是曹操的智囊了。如果曹操一心扶汉,那么荀彧也就是汉臣;如果曹操存有私心,那荀彧这行为等同于跳槽。

从曹操当上丞相开始,才是真正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你们不都说终于汉献帝吗?一个说的比一个响亮,都说我曹操是奸臣,你们是忠臣,那好,你们等着,皇帝的旨意你们听不听?你们不听,就是反对汉献帝,那我就要打你。

公元211年,曹操一统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又是到了加封爵位的时候了。当曹操刚接到晋魏公,加九锡的诏书时,荀彧竟然第一个反对,而且态度无比坚定。

荀彧上表曹操:“(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荀彧可是曹操嫡系班底,是曹操最为敬重、倚重的老臣,荀彧的反对不仅朝野震惊,就连曹操本人都是万万没想到。曹操因此记恨荀彧,荀彧也因此远离曹操集团核心。。

(渐行渐远的荀彧)

后来,曹操送给荀彧一个食盒,荀彧打开一看是空的,于是便服毒自尽,享年五十。曹操的潜台词是:君食汉禄,如今汉禄已终(空盒),唯君自采(自裁)。

或许,曹操早年真心是一腔爱国热血,在自己实力远不及董卓情况下,还要出兵追击,差点死在乱军之中。袁绍、袁术之流虽手握重兵,讨伐董卓流于形式,所想的都是如何获得自己的利益,毫无真心匡扶汉。这才是真正的国之柱石啊!

荀彧到了冀州,袁绍引为心腹,可是荀彧跟袁绍谈了一次后就知道这不是一个成大事的人,于是,就选择投了曹操。所以,荀彧弃袁投曹之举,很大原因是因为自己匡扶汉室的人生理想。

但是人的野心啊,会随着时间变化的。曹操“取而代之”之心,是随着自己实力的强大而变化的,更是荀彧无法左右的。

那为什么荀彧不选择离开曹操呢?

当时的人(尤其是名士)是很讲究忠诚的,当时的价值观就是:不到万不得已是绝对不能侍奉二主。曹操并没有亏待荀彧,荀彧有什么理由离开曹操?你说曹操要篡位,曹操表态了吗?曹操到死都说自己是汉臣。他被人称作魏武帝是曹丕给追封的。

官渡之战曹操做大之后,荀彧主动献计的记载就不多了,荀彧更多是做本职工作。曹操虽然极力推举荀彧为三公之位(十推三公),荀彧却是尽力推辞,侧面也反应出荀彧的心态。荀彧可能已经看出曹操的不臣之心,不愿意再受恩惠。

从荀彧上表反对曹操文字来看,已经是深刻揭露了曹操道貌岸然的虚伪本质,足以让曹操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荀彧这么做,无疑是将生死置之度外,是为挽回汉室荣誉。

当时绝大多数德高望重之人,都以天命归曹而归顺曹操,所以荀彧彻底归顺曹操也无可厚非,并无值得世人非议之处,正所谓大势所趋。

可还是有那么一些人,信仰着孔孟之教,以浩然正气存于天地之间,对于不符合他们的人生理念的人和事,“虽千万人,吾往矣!”

荀彧就是这样的人,察秋风起于微末,不惜以死相争。可能也就是因为荀彧等人的置生死于不顾,才让曹操有所忌惮,只好以周文王自比。

其他网友回答

荀彧简直是操心操过了头,胸存大略却不识曹操为人处事,没有去伪识真却被一叶障目,落得功未成而身死的悲剧。

荀彧的智慧是没得说,绝对是曹操的起家班底,为曹操打地盘贡献了许多妙计,也深受曹操的信任,但为什么在曹操加九锡称王这件事上宁死相劝呢?因为应了一句话,英雄所见略同,但荀彧都想的多了那么一点。在乱世三国,谁都想当皇帝,可是在群雄四起的世道中,谁都想把别人灭了自已上去。于是,谁称帝,大家就一齐先灭谁。董卓想接受禅让称帝,被灭;袁术不自量力,拥传国玉玺称帝,被灭!这皇帝位,不是谁都能当的。荀彧能看透,曹操也能看透。

曹操在灭袁术得玉玺后,有人劝他称帝,曹操很自知,认为皇帝只是一个名号而已,他更注重的是实力,不为名所累,因而虽有人有地却坚决不称帝。在后来孙权劝他进位时,曹操也没发烧,认为这是把他架火炉上烤他,也就是让天下人来灭他,得不偿失的事曹操坚决不会做,曹操不愧是个奸雄,肚子里弯弯肠子多!

荀彧肚子里肠子直多了,他怕曹操称王后会欲壑难填,继而称帝,这样会让他这样的谋士落下为虎作伥的骂名。文人吗,很重名,他知曹操扶汉是假,但识曹操是个英雄值得跟随一展抱负,却在曹操称王不称帝这件事上没看透,可惜了一腔智谋!

其他网友回答

曹操乃汉相,荀彧助他不是夺江山,是助汉室。但孟德做大后欲夺汉室江山,才有反对……。

其他网友回答

因为他一心为大汉王朝,担心曹操篡汉啊

其他网友回答

当头当然有问题他正统思想当然不允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