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两岁七个月的小孩做事拖拖拉拉怎么办?
优质回答:
小孩子做事情拖拉是很正常的事情,这个需要一点点的的改变和引导。
小孩子做事拖拉是一种天性。
小孩子的注意力没有那么专注,有时候干一件事情的同时,又会被别的事情所干扰,经常是正在做这个,突然又去做别的事情。这样让大人看起来就是干什么都拖拖拉拉的,不利索。
可是,你要是要求一个小孩子利索,而且是两岁多的孩子,这要求也太高了点。
比如,我家的孩子6岁了,有时候正在写作业,发现一个字写错了,想拿起橡皮檫掉。当他拿起橡皮的时候,突然想到,他同桌的橡皮好像比他的要好看,因为他同桌的橡皮上面的图案是奥特曼,而他的是蜡笔小新。这个时候他又会想起昨天看的奥特曼打败的是什么怪兽,对了,他的奥特曼的玩具在哪里呢。。。。。。
这个是我跟孩子在一起,我一点一点的问他在这个时候想什么,慢慢的感觉到了孩子的心理活动。
这就说明孩子的思维是发散的,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让他专注于一件事情是很困难的。
所以说,孩子拖拉,这种现象是一种天性,需要我们耐心的慢慢的给予改正的。
如何改正孩子拖拉的习惯
用奖励的办法来帮助孩子改正拖拉的习惯。孩子小,对自己的约束能力低,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借助小奖励的办法,来让孩子在潜意识中自主的去做一些事情。比如说,孩子要先学会自己的概念,然后让他知道什么东西是属于他自己的,需要他自己来处理一些事情。
比如,现在的孩子有很多的玩具,可是他们玩的时候就会摊成一地,玩完了就走,根本不管,让他收拾他就会收拾收拾着继续玩了起来。这个时候就要告诉他,如果能在十分钟之内把玩具收拾好,就可以出去再买一个玩具或者可以看一集的动画片。
而且,在收拾的过程中,尽量不要帮孩子收拾,不要觉得孩子收拾的太慢而着急,要让孩子自己收拾好了,再夸奖孩子,给予孩子说好的奖励。这样,多次下来,孩子就知道越快越好的做好自己的事情,就会有奖励。
渐渐的,在孩子的心里就会有一个潜意识:自己把事情做好,就是好孩子,就会有奖励。
要学会循序渐进,慢慢的引导孩子做事的效率
孩子一次两次做事拖拉,这个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只要有一次做好了,就可以用这个作为范例来多次的引导孩子做好别的事情。
孩子做不好事情,家长有的时候很生气,甚至于暴跳如雷,其实想一下,孩子现在要培养他的对事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要让孩子觉得是在你的威逼下才做的事情,而是要让他自己觉得是自己的事情。
从一件小事情坐起,比如,让他自己学着洗脸,洗完后要让他自己把自己的小毛巾挂好,渐渐的要让他自己学会自己洗脚,自己洗自己的小袜子。以此类推,慢慢的,让他学会自己来安排自己的事情。
要慢慢的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是他的事情就是他的,他自己要做自己的事情!
但是,我觉得您家的孩子才2岁多一点,现在觉得孩子拖拉,这样我觉得有点过于担心了,这么小的孩子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即使是讲道理他也听不懂。因此,我觉得还是要一点点的培养他的定时习惯,就是说,定时吃饭,定时睡觉,定时玩耍,慢慢的培养他的生物钟习惯。等他的生物钟稳定了,大一些了,再慢慢的培养他的好习惯也不迟。
您说对吧?
我是小诺的妈妈,也是年轻的母亲。对于孩子的健康,我们可以共同交流。喜欢我的可以关注我。让我们共同陪伴孩子,健健康康的携手一生!
其他网友回答
人一辈子最重要的资源是【时间】,越早感知到时间,越早掌握生命的节奏。
所以,学习【时间】,要从娃娃抓起!
来看不同的年龄段的孩子应该怎么感知【时间】。
3岁以下的孩子——感受时间
时间管理的教育应该从让孩子感受时间开始。只有对时间有了感觉,知道它是个什么东西,才能去管理它。
感受时间的方法很多。比如,对于三岁以下的孩子,在他还没有能力看懂表时,我们可以做这些事情帮助他体会时间:
1、 让孩子熟悉基本时间概念:上午、下午、晚上、半夜、清晨、黄昏、前天、明年……可以给孩子讲解,也可以让孩子猜现在是什么时候。我女儿有一阵没事就问我“妈妈前半夜是什么意思?”给她讲过了,她还是想起来就问,大概对这个概念很着迷。
2、看着表,跟孩子一起看一分钟究竟有多长。试试看,你都会发现一分钟其实很长呢!
3、 给做不同事情的时间段起名。我那天要给孩子弄点干果吃,就用广播的语调说:“现在是松鼠时间,请松鼠宝宝松鼠妈妈和松鼠姥姥都做好,耐心等待!”让孩子有一段时间完成一个任务的概念。
4、 领孩子观察表。我隔一会让女儿看表的指针都偷偷走多少了。小孩大概5岁才能真的读懂表,但是现在可以让他去观察。
5、给孩子报时更具体一些。比如,说我们几点几分做的什么事情,我们用了多少分钟做完什么事情。
6、跟孩子玩计时做事的游戏。比如,看看我数10个数能不能做完什么事;看看今天穿鞋用了多少分钟,有没有比上一次少;我躲起来两分钟,看你能不能把这些收拾起来……
7、给孩子讲时间带来的变化,比如,讲他更小的时候说什么话、怎样做事、多高(我女儿每次听她小时候的事情都乐得哈哈大笑);讲他长到多大会有哪些变化。用回忆和展望未来去体验时间带来的变化。
8、让孩子对四季、月、年等宏观的时间概念有感受。还可以给他讲妈妈小时候怎样,将来你长大了妈妈老了什么样,让他去想象。
9、给他时间期限的概念,比如食品的食用期限、工作的期限、交电费的期限等。也可以适当给他的事情制定小小的期限。
10、让他知道准时、提前和迟到的概念。“哎呀,今天送报纸比平时都早啊!”
11、让孩子做事情有开始和完成的概念,要知道每一件事情什么时候是开始和结束,而不是这个事做一下,又去做另一个事。
3-4岁的孩子——理解时间的意义
对于大一些的孩子,我们可以通过讲道理、讲故事,让他慢慢领会到时间的意义。
比如,我们可以给孩子编时间银行的故事,让他把时间看作是一种资源,是一种可以像银行存款一样提出支配的东西。我们谁都不能生产时间,只能越提越少,所以要珍惜使用。
我们还可以让孩子去分析相同的时间,做不同的事情,所带来的不同的价值,让孩子明白每个人的时间是均等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利用它。
我们可以跟孩子一起设想一些关于时间的荒唐问题,比如,假如你每天比别人多出两小时、假如你有星期八、假如你可以买到更多时间、假如你可以做时间旅行、假如你可以把时间作为礼物送给别人……,让孩子从不同角度认识时间。
理解幼儿的“磨蹭”
大概所有的幼儿家长都会抱怨自己的孩子磨蹭。为什么会这样呢?
1、3岁以下的小幼儿,特别是一两岁的孩子,他们的大脑发育程度使得他们很难预期未来,所以,即便一会要做的是他们喜欢的事情,他们也不会抓紧现在的时间。对此家长不要有苛求,用好玩的方式去引诱、带动他们,即可。
2、小幼儿做事不以效率为目的,“抓紧”时间对他们没有意义。他们时刻都沉浸在当下,所以,或许他们是比我们大人更抓紧了眼下的每分每秒呢!所以,对小幼儿,少去打扰,也是我们在保护孩子守静的能力,对他未来发展专注力有益。
3、有些孩子的确天生是“慢性子”,比如,内向性格的孩子,他们大脑在做事时所需的神经回路更长,他们用更多时间去思考每件事,所以家长常会觉得他们说话慢、动作慢、吃饭慢等等。
4、有些事情,对于幼儿来说难度比我们想象的大,他们的确需要更多时间才能做好。比如扣纽扣、整理东西。
5、大幼儿如果特别磨蹭,那么除了他们可能在过去没有养成好的习惯以外,还可能是他们对家长的控制、要求和管教不满,或者对所做事情没有动力,在用磨蹭来消极抵抗。
对孩子的“磨蹭”如何正面教育
理解了上面这些原因之后,我们就可以清楚怎样正面去跟孩子沟通。
1、平时对孩子少催促,同时让孩子理解,有时我们可以随意,但有些事情有时间限制。
2、当孩子沉浸于眼下事情时,跟孩子讲清整体安排,帮他从眼下的事情里跳出来、看到全局,这会帮他们理解你的要求,也是在帮他们提高认知能力和情商。比如,跟孩子说:“我知道你现在很想继续做……”或“我们刚才一起……很开心”,“但是,我们一会需要几点钟去……,还有……分钟。所以,现在我们开始快动作、军事行动……”。
3、对慢性子的孩子,跟他讲清:有些小孩需要练习能坐住,你需要练习能快起来。这样,你既能静、又能快,那就太好了!
4、对4岁以上的孩子,当他的注意力像小红帽一样,随时被撞见的任何事情而岔开时,我们多提醒他,记得此刻的真正目标是什么。
5、对5岁以后的孩子,给他准备小闹表、玩具手表、计时器等等,把看管时间的权力交给他,鼓励他学着看表,请他告诉你们时间,让他练习自我管理。还可以让孩子自己去安排一整段时间,自己决定几点做什么。孩子对自己的安排都会更有承诺。
6岁以上的孩子——学会给要做的事情分类
对于上小学的孩子,就可以训练他去做时间表。
我们经常让孩子做时间表,但其实在列时间表之前,很重要的是让孩子先看清自己都要做哪些事情。如果对自己要做的事情没有个清楚的认识,那么列时间表就是在排流水账。我们小时候做时间表就都是这么做出来的,最后证明很低效,通常只有两天生命力,基本执行不了。
所以,时间表的前身应该是个“Todo list”——要做的事。列完这个,我们要教给孩子去评估这些事情:哪些是必做的,哪些是可以放放的,哪些是自己想做的,哪些是可以不做的,哪些是自己喜欢的和要忍受的。然后我们可以给孩子不同颜色的笔,让他给它们分类,同时该删的删、该推迟的推迟。重点的排在前面。喜欢和不喜欢的用颜色或笑脸等图案分开,这样他会有意识地搭配,做到劳逸结合、动静穿插。如果满眼看去,都是不喜欢的事或都是脑力活动,就需要调整。
这个事情可能很麻烦,开始会花费很多时间,但是我相信如果家长同孩子坚持一段以后,孩子会逐渐熟练起来。其实孩子不见得每天都要这样去做,关键是培养一种合理分配时间的意识。
在设计这个时间表的过程中,家长应该教给孩子如何分析事情的轻重缓急、如何统筹安排、如何事后总结修改、以及要看到不喜欢但必做的事情的意义。
上学的孩子如果能够写日记,那也会帮他加强时间观念,他会看到自己的一天实际上都是怎样度过的。
给孩子时间管理的动力
最后非常想说的是,我们现在常常责怪孩子时间观念不强、不会管理时间等等,但实际这只是问题的表象,我觉得更根本的问题是,孩子没有去管理时间的动力。
管理时间的动力来自哪里?我想有很多方面,比如自主的感觉。如果孩子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自由支配时间,那么他就能体会到力量感、掌控感、独立自主的感觉,还有成就感和责任感。所以在实践时间管理时,要给孩子留点自由度。如果他感觉到的都是被动和无奈,那么这个动力就小了。
不过最重要的动力,来自他对事情的兴趣。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孩子一天要做的都是让他没精打采的事情,他还有什么劲头去管理时间呢?
所以我总结,时间管理的关键词不是效率,而是憧憬、向往、期盼、目标。我们让孩子可选择的活动中,当然要有他不喜欢但必须要做的事情,但是更要有让他为之期盼的事情。当孩子足够想做这个事情时,他会为了它而提高所有事情的效率。如果一天中多数事情都是能让他开心的事情,他的效率怎么会不高呢?
发现、培养、引导孩子对事情的兴趣,才是时间管理训练的核心。
其他网友回答
其实孩子的所作所为都反应了家长的行为,想一想,家长是不是也有做事拖拖拉拉的习惯呢?对于两岁多的孩子,大脑发育还不会预期未来,而且也没有时间概念,对于自己喜欢的事情他们也不会抓紧时间去完成,家长可以用别的方式去引诱,带动他们,就比如我家,买一个电子时钟,告诉她,哪个数字变成几了之后就不可以玩了,这样对于他的拖拖拉拉可能会有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