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国内历史剧中都有哪些常识性历史性错误?
优质回答:
一,对生者称谥号。
中学的时候听历史老师说有部历史剧,魏征跟唐太宗说话从来都是“启禀太宗皇帝”。老师说,“皇帝还没死,他就知道皇帝的谥号,不但知道,而且还敢说出来,不怕被灭族?”
我自己也看过一部电视剧,里面的孝庄文皇后,当时是康熙朝太皇太后,动不动就自称“我孝庄”。自己知道自己的谥号,还拿谥号做自称。
二,尊者对悲者称其字。
康熙皇帝每每和张廷玉私下聊天的时候都叫他“衡臣啊”。衡臣是张廷玉的表字。在古代男子二十冠而字,以后别人称他的字而不称名,表示对名的尊重。但是这个“别人”不包括父母尊长。尊长称其名而不称字,称字是格外看重和给面子。比如刘邦称张良为“子房”,这是对张良的格外看重和客气。
但是张廷玉和张良不同,不是被倚重的谋士,是臣子身份,康熙不可能这么给面子回回都以“衡臣”来称呼他。
三,背后在别人面前提及当朝天子称为“陛下”。
“陛下”、“殿下”、“阁下”等这类称呼相当于“您”,是种当面的尊称。历史殿里小宫婢背后和别人议论天子(这是不是种该被打死的行为?)说“你找陛下啊”、“陛下是个好人啊”……各朝对天子的称呼不同,比如西周称“天王”、北齐叫“大家”、北宋叫“官家”。像清代,官称就是“皇帝”,“皇上”是指当时在位的那位。至于“万岁爷”、“老佛爷”这是内宫太监私低下的称呼。
四,总以为打仗就是不仁德,不管你是主动被动,参预了或是被卷入其中你就有罪。
这是个逻辑性的错误。
某剧,中原的天子和北方的戎狄刀兵相见打起来了。天子的女儿嫁到戎狄和亲,这时候不知道她和她老妈、就是天子妃嫔,是怎么一起跑到战场上去的。两个女人一屁股坐在地上,而且是箕踞而坐,然后放声大嚎,“别打啦!”怎么跑到战场没被人杀能坐那儿嚎的,不知道。但这 是个很白痴的情节。
像这种类似天子和诸侯的大战,因素很复杂,不是谁想打都能打、谁想撤就能撤的。再说如果敌人有意侵你家国,你却以为以和为贵不要打仗才能让生民不遭战乱那就大错特错。你不应战敌人以为你软弱,打得更狠,只能是令生灵涂炭。以挨打换和平不一定能换来还不如奋起迎战打服了敌人让他不敢再来。
太多了,比如认为趿着鞋是洒脱,不觉得是衣冠不整,你又不是济公大和尚。还有不管什么时代,都认为只要素面朝天就是最美,认为只穿素衣就是高雅,你就不想想是不是大不敬?
其他网友回答
平时我们在看电视古装剧时,发现很多东西都穿越了。比如在春秋战国时期出櫈子,电视剧里面出现五彩缤纷的发型,古代很多人都染头发了,也打了光滑油亮的发胶,服装也乱套的,都不考虑一下每个朝代穿的衣服也不同,以前看过张卫健演的少年方世玉竟然戴鸭舌帽了,我真服了这些导演,这么明显的错误难道不知道吗?都以为观众好骗吗?真是侮辱我们的智商啊!有些电视里面出现的物体也穿越了,比如花生、玉米、辣椒,等等都是从外国在某时期才传入我们中国的,他们倒好,全部提前出现在屏幕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