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假如关羽没有失荆州,马谡没有失街亭,诸葛亮能否统一三国?
优质回答:
答案是不可能。原因是蜀国无论经济丶军事等实力不如魏丶吴,再说,地盘也小,而曹操兵多将广,蜀仅凭诸葛亮及屈指可数的几员大将,怎能敌魏?始终难逃被灭气数,只是时问早晚问题而已。
其他网友回答
你的假如里面少了几个,应再加上庞统没有死在落凤坡,再加上刘备没有夷陵之败,诸葛亮最终统一三国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一,司马水镜先生曾说,刘备只要能得到诸葛亮和凤雏二位中的一位,就能得天下。后来刘备得到了诸葛亮,也得到了庞统,二者皆归刘备所有。
二,当刘备得汉中,取成都后,兵势强盛,将有五虎,谋有诸葛,庞统,兵精粮足,完全有能力与曹操一爭高下。
三,刘备不要下令关羽进取襄樊,而令其固守荆州,威攝东吴。自已率庞统出汉中取中原,大将张飞,赵云,马超,黄忠,魏延各部同时进兵,诸葛亮镇守成都,其势不可挡也。
四,曹操赤壁新败,又失汉中,其士气低落,元气大伤。人心军心尚未恢复,此时,刘备大举进兵,曹操必惧之。
其他网友回答
仍旧没戏!
三国进入到了博弈均衡态。这时候,打仗已经不是打猛将、打精兵,而是打钱粮。简单说,谁有钱、谁能笑到最后,谁也就能统一三国。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诸葛亮《隆中对》的统一攻略是:派一上将军自荆州向宛、洛;刘备自益州出秦川。宛、洛下则中原定,秦川出在关中定。益州加荆州,这是根据地;关中加中原,这是王霸业。
但是,你要把这句话给读完了。实施这个统一攻略是有前提的。第一个前提,就是天下有变。关键是什么叫天下有变?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这叫天下有变吗?不叫。这已经变完了。你占了中原又能怎样?你占了关中又能如何?遇上一个吕布,说被抢走就被抢走。人都没了,抢地盘有啥用?地盘有的是,关键是没人。
李傕郭汜起刀兵,占着关中、捏着皇帝,关键是中原洛阳连个军阀都没有。就这种形势,那李傕郭汜怎么就没打出一个霸主来。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东汉帝国七州二十八郡同时爆发战事。这才叫天下有变。老百姓还有,但已在水深火热之中,所以人心思安。这种时候,你刘备一出,老百姓自然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因为你可以带来秩序、带来和平、带来好日子。
非要爆发一场黄巾起义吗?没有黄巾起义,官渡之战也可以。捏着幽、冀、青、并的袁绍,跟捏着兖、豫、司、徐的曹操干了起来。这时候,就别谈什么攻略了。你刘备把军队往成皋、荥阳一摆,然后就问曹操和袁绍这两个家伙怎么割地送钱孝敬自己就行了。
但是,这种烈度的天下有变,还会发生吗?
你刘备都能把四川给占了,那人家曹操凭啥不能把关中也给占了。捏着关中、捏着中原、捏着河北之地的,恰恰是人家曹操。而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后,刘备才刚刚锁定荆州,曹操就已经开始巩固后方了。所以,这个天下有变,就不可能发生。
《隆中对》前面,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这个“保其岩阻”,刘备实现了,因为把汉中给占了。于是,秦岭大山,就是自己的岩阻。为啥实力雄厚的曹操拿不下汉中?刘备翻越大巴山运兵运粮,曹孟德要翻越秦岭大山运兵运粮。不用干别的,刘备耗也能耗死曹操。秦岭大山平均海拔两千多米,曹操这就没法玩。
但是,“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就是扯淡了。你诸葛亮“五月泸渡,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这是干什么去了?西戎、南夷就没有一个服的,不服怎么办?根本就没啥谋略可讲,直接揍服为止。公元263年,邓艾偷袭成都、蜀汉亡国。而在5年前,即公元258年,将军霍弋还在率兵平定永昌郡蛮夷。所以,蜀汉到死也没能把内部蛮夷给彻底搞定。
可以说,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外结好孙权”。刘备只要捏着半个荆州不放,那孙吴就没法结好。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要么放弃荆州,与孙权一起干曹操;要么得罪孙权,死活也要占着荆州。荆州攻略和结好孙权,就没法相容。
假设关羽没丢荆州,那孙吴就要一直惦记着。但凡来自曹操的压力减轻,刘备和孙权就要在荆州决一胜负。
公元220年,曹操死了。大统领死了,主少国疑啊!刘备和孙权应该联起手来,死命往北推了吧?关键是曹丕这家伙还逼着汉献帝退位了,自己当了皇帝。曹魏已经彻底不要脸了,孙刘联军北上,这就叫出师有名。然而,吊诡出现了:刘备和孙权这两个家伙掐了起来,打了一场夷陵之战。原因就是荆州。
所以,《隆中对》的全部前提都不成立。天下有变,但天下就不可能变了。曹丕篡位只能叫和平更替。结好孙权,更不可能。刘备集团只要捏着荆州,这件事就做不到。至于“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只能一直是梦想。
孙权不开心就不开心了,刘备就捏着荆州不放了。荆州这么好的地方,给了孙权就白瞎了。如果第一次北伐顺利,马谡不失街亭呢?
马谡不失街亭,诸葛亮或刘备的十万大军一定会全力开赴陇山。然后,占定陇右、巩固陇山防线,扛住曹魏的第一波进攻。这个可能吗?
这个可能有。你看刘秀战隗嚣就行了。陇右军阀隗嚣就是以陇山为防线,把大英雄光武帝刘秀打得一点儿脾气都没有。但是,接下来怎么办?
接下来就是以陇右为根据地,然后从陇山杀向关中。这就费劲了。你荆州驻守一支军队,你汉中也得驻守一支军队,甚至成都和南中方向还要驻一支军队,然后你再从陇右派出一支军队。你刘备哪来那么多的军队?这就不可能。对关中,刘备集团只能形成骚扰。但要是全占关中,就只能靠运气了。
陇右这个地方早就鸟不拉屎了。否则,曹魏也不可能被诸葛亮偷袭。真正富庶的是关中。后期的曹魏就是捏着一个关中干整个蜀汉。越到后期,关中就越强而蜀汉就越弱。
四川跟陕西死磕,在历史上,就没磕赢过。你别说刘邦就可以。刘邦的军队主要是以沛丰为基干的山东军。这伙人就是在汉中这个地方转了一圈,然后就还定三秦了。他们不仅不是四川土著,更不是关中土著。
那么,问题出在了哪里?刘备就没有统一全国的机会吗?
可以说,在赤壁之战后,完全没有。如果把时间再往前推,那就是在官渡之战后,天下形势已经清晰。曹操集团肯定要拿下整个北方,把河南、山东、江苏、河北、山西连成一片。
而孙权呢?已经坐拥江东六郡的孙权,一定要向长江中游发展,把荆州全部拿下。如果有可能,一定会出兵四川,然后把整条长江捏在自己手中。
但是,半路杀出了一个刘玄德,硬是切走了半个荆州和整个益州。于是,天下三分。天下三分,到底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乱世已经结束,天下不再有低垂的果实。
官渡之战前,整个天下就是以豪族为基础、以军阀为领衔的各种州级诸侯、郡级诸侯,甚至还有县级诸侯,然后大家捉对厮杀。这就是大鱼吃小鱼的游戏。大鱼是曹操、陶谦、袁绍、刘表、袁术这些个州级诸侯。至于张绣、刘备、吕布以及李傕、郭汜之流,就是小鱼。小鱼们,以及老鱼陶谦、傻鱼袁术,都是被吃的对象,也就是低垂的果实。
低垂的果实,不仅好吃,关键是好摘。刘备一声大汉皇叔震天响,然后他就接替陶谦,成了徐州老大。吕布一个流氓不要脸,他就接替刘备,当了徐州老大。这多容易。但是,等官渡之战以后,还有这么容易的事情吗?
你想也别想。剩下的全是大鱼,而且是大鱼中的大鱼,成了鲨鱼。到最后,就剩下三条巨鲨,分别是曹操、孙权和刘备。以前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诸侯乱战,现在就是巨鲨之间的较量了。而这时候较量的逻辑,已经发生了彻底变化。
以前较量靠什么?简单直接的强兵猛将,甚至兵多就可以。现在较量靠什么?靠钱,真正的实力比拼。后期,司马懿为什么能够主政曹魏?跟曹魏武将相比,司马懿到底有啥功绩?没啥功绩,但有能力。司马懿的能力就是理财。
迁为军司马,言于魏武曰:“昔箕子陈谋,以食为首。今天下不耕者盖二十余万,非经国远筹也。虽戎甲未卷,自宜且耕且守。”魏武纳之,于是务农积谷,国用丰赡。
最先搞屯田的,是曹操。接着继续搞屯田的,就是司马懿。天下已经残破到无法恢复生产了。你这时候就得政府出面,组织百姓恢复生产。曹魏集团,从曹操时代就一直在做这件事。而且,这件事一直做到西晋灭吴。灭吴之前,曹魏和西晋已经在魏吴边境一线,连续搞了三十多年的屯田。
而只要秩序稍稍恢复,曹魏集团就一定要抓经济工作。
曹操时代,刘馥为扬州刺史,修建了芍陂、茹陂、七门、吴塘等水利设施。曹丕时代,贾逵为豫州刺史,拦截汝水、建造了小弋阳陂,疏通二百余里长的“贾侯渠”;郑浑为沛郡太守,在安徽的萧、相境内修筑了郑陂,陂城之后,“顷亩岁增,租入倍常”。此外,凉州刺史徐邈兴修盐池、营建水田,敦厚太守皇甫隆大力推广耧犁、灌溉土地。
曹魏不只有强兵猛将,还有一大批善于理民的财政官员。司马懿可以说是这伙人中的翘楚。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第五次北伐彻底失败。公元235年,曹魏的中原地区发生大旱。而主政关中前线的司马懿竟然能从陕西调集五百万石粮食救济洛阳。
关中不仅能抗衡整个蜀汉,而且还能接济中原。诸葛亮即便翻越秦岭,也耗不过关中的钱粮。所以,坐镇关中的司马懿,完全没必要跟你流血死磕,耗粮草就行了。因为蜀汉肯定耗不起。
强兵猛将,是汉末乱世的逻辑。而三国的逻辑,却是财政为王。既然是财政为王,刘备集团即便捏着半个荆州和整个益州,又能如何?即便把一个十几万人口的陇右也给你,你还能指望以陇右为跳板,吞并关中吗?所以,刘备集团以及它的蜀汉政权,根本没戏。
那东吴的孙权呢?也没戏。
把曹操和刘备都熬死的孙权,连淮河边都到不了。不是孙权无雄心,而是豪族不给力。打荆州,打完荆州分地盘,这没问题。但是,图谋淮河、死磕曹魏,让自家出钱、出人,豪族就敢跟孙权翻脸。豪族问题,不仅是东吴的问题,而且也是后来南北朝的问题。孙权根本就集中不了整个江东的力量。即便财政为王,但在江东,大小王却都捏在豪族手里。
而此时的江东,甚至整个南方,在人口体量和绝对实力上,完全比不过北方。南方实现真正开发,成为新经济中心,还要再等上五百年。安史之乱导致了又一波北民南迁。人多地少,然后人多力量大。把河流纵横的沼泽之地全给排干了,南方才能实现经济逆袭。这时候,豪族即便给力,南方也干不过北方。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问答”的邀请。
题主提出的问题,只不过是“假如”而已。如果正如题主说的这样,诸葛亮能否“统一三国”不一定,但是,蜀国的形势一定会是一片大好,不会被魏国这样快就打败了、消灭了。首先说“假如关羽没有失荆州”,对蜀国会有什么好处。
果真荆州不失,关羽也照着诸葛亮在《三国演义?第六十三回》中告诉他的策略——“北拒曹操,东和孙权”行事的话,蜀国在东吴方向就没有后顾之忧。这样的话,诸葛亮就会全心全意地来带兵攻打魏国,北伐的效果一定不会错。
如果荆州不失,东吴的势力就不会像蜀国失掉荆州后那样强大;刘备也就不会因为关羽的被东吴所杀而兴兵伐吴,从而也就没有了陆逊的“火烧连营七百里”而大败蜀军的事情发生,也就没有了刘备的“白帝城托孤”这样的悲剧。
如果诸葛亮北伐时,刘备还在帝位,诸葛亮的底气也会大大增强,起码没有对朝廷的种种担忧。诸葛亮如果能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在北伐上面,再加上所带领的北伐军又十分强大,北伐大胜不是没有希望,而是大有希望。
再说“马谡没有失街亭”,对蜀国会有什么好处。
街亭对诸葛亮的北伐有多么重要,请看诸葛亮在马谡领受守街亭任务时是怎样说的。《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中,诸葛亮这样对马谡说:“街亭虽小,干系甚重:倘街亭有失,吾大军皆休矣。……”
如果马谡按照诸葛亮的意图行事,并且听从王平等人的意见建议,真的把街亭守住了,就没有了第九十五所写的“空城计”,也就没有了后来第九十六回中提到的“挥泪斩马谡”和“孔明回到汉中”。
如果马谡守住了街亭的话,诸葛亮怎么会在节节胜利的情况下,带着自己的将士“回到汉中”呢?他一定会带着自己的得胜之师,乘胜追击,把魏军打得落花流水、狼狈不堪。
可惜,这里所写的这一切,都是在“假如马谡没有失街亭”的情形下才会出现的局面。而随着街亭的丢失,这一切假设都绝对没有了实现的可能。
只是顺着题主提出的条件回答问题,不妥之处,请师友指正。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其他网友回答
不可能统一三国,最多是延长蜀汉的统治。
理由一
荆州处在东吴曹魏之间,又远离成都,即使不丢,东吴和曹魏的君主也不会任其发展,为了自家的国防安全,必然对荆州实行打压扼制的政策,限制其发展。荆州闹得不凶,只龟缩在城里,两国可以不理会。一旦闹得凶了,影响了其中一个国家的利益,吴魏两国必然会联手打击。以荆州那点兵力和实力,根本无法抗衡两国合力。
再者,荆州对于蜀汉来说,是快飞地,和成都距离遥远,关山重重,一旦发生战事,两地根本无法协同作战,互为奥援。关羽战败之际,蜀汉无法派一兵一卒救援,只能坐观其亡,就是明证。诸葛亮《隆中对》中同时从汉中出兵和荆州出兵夹击曹魏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刘备在汉中之战和曹军打得天昏地暗,却未见荆州兵出动北伐策应。而是等到汉中之战结束很久后,关羽才出兵北伐。两地军队根本无法相互配合,反而分散了兵力,不能集中兵力对敌。倒还不如放弃荆州,将荆州兵撤回成都,全力经营关中陇西,蜀汉还可以撑得久一点。
理由二
诸葛亮的强项在于治理国家,管理人民。军事非他之长。他作为蜀国军队统帅,用兵比较谨慎小心,打的正面消耗战,不善于出奇制胜,他是无法打赢北伐战争的。他的第一次北伐,在魏国没有充分准备的条件下发动的。当时魏国把主要兵力发在南面用于对东吴作战,西面只留下不多的兵力防守。一旦知道蜀汉入侵,必然迅速调集大军西出阻挡,以魏军的实力,诸葛亮想长驱直入,是不切实际的。即使马谡不丢失街亭,诸葛亮最多也只能占有之前攻下的陇西三郡。
理由三
人口,国家面积,人才,经济发展蜀汉与魏国相比差的不是一丁半点,而是非常悬殊。蜀国人口仅有九十多万人,而魏国有四百多万人。且魏国统一北方较早,己历三代,国内矛盾相对缓和,社会经济发展较好。而且位处中原,文化承传蕴厚,人才辈出。东吴也是已历三世,人民归附,相对稳定,人才辈出。
反观蜀汉,立国未久,国内予盾丛丛,有益州本地派,荆州派等派别,为各自的利益争斗。地处西陲,偏居一隅,人才后继不足。真正实力连吴国都不如,连吴国都无法撼动,别说统一三国了。
结论就是即使荆州不丢马谡不失街亭诸葛亮也无法统一三国,最多是让三国鼎立的局面维持长久点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