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有人说“书法创新是扯闲篇,聊聊而已,根本不可能”,对此你怎么看?
优质回答:
书法创新确实是难!可是难点在哪里?
不是难在创新难,难就难在,你难以攀过书法笔法,还有笔力两道关口!我们现在的书坛充斥着丑书,是不是创新?也是创新,也不是创新!
说是创新,是因为他们确实写得与众不同!与众不同是不是创新?答案,不一定是,至少在书法上不一定是!因为书法需要有足够的书法功底的基础上才能谈创新,否则不是!
所以说书法创新不难,难就难在书法功底难以达到深厚的地步!书法功底深厚了,书法创新不是难事!因为谁没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呢?发挥自己的个性,张扬一下自己的个性,不就是创新了吗?
其他网友回答
“有人说书法创新是扯闲篇,聊聊而已,根本不可能,对此你怎么看?”谢谢您的邀请和提问。书法创新是书法中的一个特例,它不是常态,能够有书法创新的,不是大众,不是所有人。中国书法在唐代以后基本上谈不上有什么创新。
因为中国书法的体制基本上固定下来了,也就是限制在二王书法风格的这样一个范围之内了。
那么在唐代之前我们可以说书法是一个百花盛开的书法创新的时代,因为在唐代之前,书法还不是非常的统一,还在继续从隶书向楷书这样过渡,在这个过渡的过程当中,每一种书法字体都是在不同的隶书书法风格上建立起来的。
隶书在中国历史上不是一个笔法风格统一的书法这么一种字体,它有大致的体系,但是没有大致统一的风格,而是异彩纷呈的,这个原因就在于,隶书是在中国历史上完全由下层的庶民所创造出来的书法。
在400多年的隶书发展史上,始终是由下向上推动起来的,也就是从下层的庶民向上层的贵族阶层这样传播起来的,所以隶书的风格是非常多种多样的。
但是在唐代以后,书法统一为二王体系,而这个书法体系可以说,基本上是一个贵族书法体系,因为二王体系本身就是贵族集团所产生的新的楷书书法体系,这个体系在唐代以后就逐渐的固定下来,所以我们要有大的创新面貌,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大家都是在楷书这样一个范式之中在进行书法创作的,这也是中国汉字书法在历史上最统一的一个时代,从唐代到宋元明清,中国的书法一直是这样统一的,到了我们今天,还是继承了唐代这样一个传统发展下来的。
那么,书法要不要创新,当然需要创新,但是书法创新是一种特例,是可以成立可以成功的,但是没有普遍性。
也就是说,让我们人人都去创新,这个可能性太小了。同时,作为书法流通领域的汉字来讲,过多的创新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反而给社会容易造成混乱。
但是作为书法艺术需要百花齐放,需要异彩纷呈,因此书法的创新仍然是大家的一种期望值,那么到底在唐代以后,中国的书法有没有创新呢?当然有创新。
这里有必要我们说一说什么叫书法的创新?书法的创新不是你创一种什么字体,唐代以后,我们想创造一种新的字体,没有这个可能性了。
但是呢,我们在笔法结构上面还是可以做适度的变化调整,在这个变化和调整当中,这本身就会产生一种新的意趣,比如说宋代的苏米赵黄四个书法家。黄庭坚、苏轼、米芾、宋徽宗他们的书法确确实实也是很有新意的,因此从二王的书法体系来说,他们的书法还是有一定的新意的,当然你说他们要像魏碑,像隶书那样异彩纷呈,跟二王不一样,这也不是。
我们对创新的界限,很多人的看法是不一样的,所以也有人就提出了,创新是不可能的,因为你怎么创没法创,我们都是在学习二王这个书法体系,你离开了二王体系,要么你去写隶书,要么你去写魏碑,要么你去写篆书你还能写什么?这确确实实还是有道理的,再说隶书也不是你的创造,篆书也不是你的创造。
我们应该清醒的看到的是,书法艺术跟科技创新,跟其他的创新是不一样的,书法需要一定的稳定,因为他毕竟是一个汉字,是要传播信息的媒介,如果这个媒介经常变来变去,当然是会影响我们社会交流的。
作为书法艺术,它就有相对的书法艺术的自由性,从清代到民国时代推动起来的金石学崇尚碑学,实际上就是对二王书法系统的一次新的革新,也是对二王书法注入新鲜血液的一次书法改革,这些改革还是对二王书法起到了一定的创新的作用,所以我们不能认为书法的创新就是完全要变一个什么样,只要把不同的字体,不同的书法用笔特点结合起来,能够形成自己的风格,能够看得出来有一种新的面貌就可以了。
例如当代书法家启功先生,他还是二王书法体系,但是他写的字面貌就是一新。再比如说刘炳森先生他写的还是隶书,但是他写的隶书也是给这面貌一新的感觉。
尽管如此,书法的创新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不太适合的,但是每一个人写出自己的个性来,这还是可以成立的,所以书法创新最终不是在形式上创新,而是在精神上有自己的个性,这样也是一种书法的新的感受和新的创意。
我个人认为,一般来说,我们不要把书法的创新看的跟绘画创新或者是科技创新那样,要变一个什么很大的面貌,要用新技术颠覆或者替代旧技术,这是不可能的,也是绝对不可能的。但是尽管如此,我们就是在这个二王书法体系之内,我们仍然可以有一些新的特点,这也是完全可以成立的,就像我们说普通话可以有北京话,也可以有河南话,还可以有河北话等等,但是呢,毕竟他们都是互相可以融通的。
例如楷书,隶书,魏碑这些书法本身就是一个大的体系,他们之间也是可以互相融通的,尽管隶书、魏碑和楷书的界限也是很分明的,如果把这几种书法能够互相融合起来,那么本身就是一种新的创新,毕竟我们延续了一千多年的二王书法体系,例如初唐的楷书这样一个体系,基本上在清代以前都没有什么新的变化,但是清代以后融入了魏碑还是产生了新的一些变化的,所以碑帖融合在中国书法史上有很大的影响,原因就在于毕竟他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创作灵感,因为魏碑书法跟隶书非常接近,因此吸收魏碑的特点也是我们回归魏晋时代,能够找到一些新的灵感的书法。
所以,虽然我们不能改变书法汉字的历史发展潮流,例如楷书这样一个体系,但是在一个篆书、隶书、魏碑、唐楷这样一个大体系当中,我们通过互相融合仍然可以产生一些书法的新的趣味和新的风格,这是完全可以成立的,也是有很强的实践性的。事实证明,书法的各种字体的融合是可以成立的。
特别是历朝历代,积累下来的丰富的文化遗产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也希望那些有志于书法研究的同仁能够创造出属于有时代特点的一些书法作品来,这也是对创新的一种期望。
我们当代书法创新也是面临着严格的考验,最主要的问题还是一些书法大师没有出现,如果有了新的书法大师出现,一定会对我们当代的书法创新提供最有成功借鉴意义的范例。
其他网友回答
书法是一种艺术,书法水平的高低,可以用书法那种特殊的美来恒量。书法需要继承,所谓继承就是继承前人的写法和经验。但是书法也需要发展和创新,比如说,启功和田英章等一些近当代书法大家,都是在传承古人的写法中,逐渐创新发展,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字体,从而成为知名的书法家,被大众所认可。所以我认为书法既要传承,也要创新。书法创新是能够做到的。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所以,现代书家就时时把创新挂在嘴上,其实是走歪了路,已经变成了“创丑”、“创怪”了。
书体的创新曾经是书法创新的重要内容
中国书法按照发展流变的顺序,大致可以分为五种书体,即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对于古人来说,书法的创新主要是书体的创新。比如隶书的出现是篆书时代没有的,草书和楷书又是隶书时代的重大创新,而行书则是王羲之的创新,也因此而成就了他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和它本人的书圣地位。
各种书体出现以后,再在书体上创新就是一个结合的问题。比如把楷书和草书结合起来,就出现了行楷或者行草,把隶书草化就是草隶,把篆书草化就十草篆等等。
流行书法创新走入了丑怪死胡同
历史上书法的创新也包括清代郑板桥这样的“书体大杂烩”式的创新,后人就称之为“乱石铺街”。我一直感觉郑翁对于后来出现丑书、怪书带了个不好的头。
现代书家没有什么可以创新的东西了,只好打起了视觉的主意。于是就在拼接、扭曲、重彩、恶搞这些非书法的元素上作怪,以博取人们的眼球,却把个好端端的传统文化基本带到了沟底里。
现代书法创新绝不可抛弃传统
这个小标题其实是矛盾的,所谓创新就是否定陈规陋习,但是,书法又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离开了传统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没有了生命力。
现代书法不能过于强调创新,如果留不住传统,宁可不要那些毫无意义的创新。
其他网友回答
完全不认同这种说法!凭什么不能创新?!难道古代的那些大书法家的字体不是创新?要是没有创新就不可能有行草隶篆楷诸多书体更不可能有什么欧颜柳赵苏黄米蔡之类的书风,你凭什么就要把创新看的那么局限?!你觉得不好的别人不一定也那样认为,几百年之后的人更不会像你那样认为。你说柳公权好,那人家米芾还说是那是天下第一丑怪恶札呢,不仅如此,米芾照样说颜真卿的字不入流。可现在呢?你照样写米芾的行草。你说黄庭坚和怀素的好,那王铎还说不行呢。现在呢?你学行草照样躲不开王铎的字。没有创新就没有书法的一切,是哪个没脑子的告诉你们不能有创新的?他以为他是谁啊?他能代表书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