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的天才智慧不得不令人钦佩!(后文皆用”亚老”称呼)
在《政治学》中,亚老不仅展现了极其强大的逻辑分析、实证研究的能力,更是为“善”之美德的光辉增光添彩。
《政治学》虽然名为《政治学》,但亚老研究的内容却覆盖了一个社会的各个方面,这些方面在“实现人类善生活”的目的下被有序的嵌入在了亚老紧密的逻辑框架之中。
《政治学》中的“善”就是符合社会自然秩序的至高美德。每个人自愿去做某件事时,都会默认此举为善,内心认同,并凭此信念行事。同样,当一个社会向着一个目标而奋斗时,那么这件由整个社会做的大事,就被社会自身认为是“善”的,是可行的,并且要努力去获取这个“善果”。
那么究竟怎样的“善”才是真正的“善”呢?我们知道,老子在《道德经》中曾言:“上善若水”,主张为人处世要“顺其自然”,治国理政要“无为而治”。
亚老的“善”之道德与老子的思想可谓是不谋而合。
在《政治学》中,亚老认为“善”与“自然”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概念,任何行为、思想、理论、财富、制度、秩序只有符合“自然”才算是“善”的,以亚老的一个著名观点为例,他认为人天生具有社会性,是“政治动物”,因此,脱离了城邦的人,就是违反“自然”的人,而这样的人不是无所不能的“神”,就是自私野蛮的“禽兽”,人之“善”德,也就不具备了。这个思想,于事于国于制度,尽是同理。
但是如何实现“善果”呢?在这里,亚老的思想又与我国古代的儒家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儒家思想中,要想实现“平天下”的善果,首先需要“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来一步步实现,实现“善”的目标需要善的人,善的家庭,善的社会,善的政治以及善的礼节。
亚老在分析中,同样先后有序、剖根究底、事无巨细。亚老对个人、家庭、村落、城邦、制度、法律、文学、体育、城市规划、音乐、娱乐、伦理关系等等纷繁复杂的数个社会层面和维度,进行了以“善”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分析、构建、框束和统合。更相似的是,孔夫子重视礼节,“礼”的核心是“仁”,礼就是体现“仁”的仪式和行为,而在亚老的《政治学》中,“礼”同样十分重要,“礼”乃是“善”的载体,一个人的“礼节”是否得当,则可判断这个人是否具有正义,是否具备善德。
那么亚老是如何拥有如此广博的知识和成熟的逻辑体系呢?亚里士多德在年轻时期,曾到柏拉图创办的学院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亚里士多德博览群书,建立了自己的一套逻辑分析框架,并且之后还建立了自己的图书馆。在中年时期,与孔子当年“周游列国”相仿,亚里士多德也游历诸邦,对希腊一百五十八个城邦的宪法进行了调查,最后收集了卷帙浩繁的调研资料,可谓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亚老倾心建构的“善”之国,其制度和社会秩序正是在各式各样的的城邦制度的对比研究下建立起来的。
总的来说,《政治学》这本书通篇所讲的无非就是两个根本问题:“有关人的善是什么?如何实现至善生活?”。亚老以一种科学务实的研究方式,将善之德同人、社会和国家的方方面面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使人类文明在“善之国”的国度中向伟大而高尚的至善生活挺进。这一著作对发展至今的人类文明而言,仍具有极其珍贵的借鉴价值。
《政治学》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