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心理学(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是什么心理)

网友提问:

如何从心理学的角度理解”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优质回答:

我们经常有这样一种体验,当身边有人求助时,我们能帮他分析出事件的前因后果,列出种种可行的方法。但当我们自己面对困难时,反而一筹莫展,不知如何是好。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心理学家伊格·格罗斯曼将这种现象称为所罗门效应。

传说犹太王国的第三位领袖所罗门王是一位非常有智慧的人,他因为明智的判断而闻名于世。来请求他给出建议的人络绎不绝,人们也都从他的建议中受惠。

但他为自己作出的决定则是一团糟,他拥有众多的情妇,生活贪婪而虚荣,他所做出的许多决定间接导致了国家的灭亡。

格罗斯曼等人对此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实验有两组被试,一组思考和自己有关的问题,另一组思考和别人有关的问题,结果显示,在思考别人的问题的时候,实验者们都显示了更高的智慧水平。

这或许可以用“自我抽离”和“自我沉浸”来解释。

“自我抽离”就是将自己看作别人,用旁观者的角度看问题,而相应地,“自我沉浸”就是以一种自我中心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当人们采取“自我抽离”视角的时候,考虑问题更全面,更加理性,不被自己的一些情况所限制,因而也就能够很好地处理问题。

那么当我们陷入当局者迷的状态时,有哪些具体可能的措施呢?

1.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想象成发生在别人身上的。这样做实际上就是在进行“自我抽离”,转换看待问题的视角,有利于对目前发生的事情进行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水平。

2.把现在发生的事情想象成很久以前发生的事情。有时我们对问题看待不清也有一定的紧迫性的原因,当事情就在眼前发生,很多人会因此乱了阵脚,无法静心思考。这时候就需要将问题看成很久以前发生的,给自己一点距离感,缓解情绪,更有利于应对问题。

3.想象自己是一个长辈或者老师,而事情是发生在一个小孩子身上的。当我们以长辈或者老师的身份自居的时候,会觉得自己肩负教育保护对方的职责,那么我们就会用更加有效的方法来替对方解决问题,从而发散了思维,提高了思考和认知的水平。

其他网友回答

从心理学的角度理解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身处局中者,容易受到个人主观意识方面的局限,看不清事物整体发展的形势和规律。

而旁观者却可以很容易的看到事物整体发展的形势和规律。

比如,我们看曹雪芹写的《红楼梦》,感觉故事里面的每一个人都是当局者,沉迷于戏中不能自拔,结局让人可悲可怜又可叹!

我们似乎感觉自己是旁观者。其实还是当局者迷…

文学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而又高出生活。

在人生这部戏里,大部分人不是“当局者迷”吗?能有几个人真的做到旁观者清呢?

曹雪芹算是一个旁观者清,所以他写出了这部经典名著流传后世委婉告诫人们不要太过于沉迷于人生的戏中,而要学会看清和把握整体事物发展的形势和规律。

曹雪芹结尾诗句暗藏天机“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其他网友回答

从心理学角度看待”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是这样理解的:

遇到事情,当事人受到自身阅历、经验、知识等的限制,对事物的繁杂程度没有充分的考虑,难免思虑不周。当事人的内心急需希望有一个完美的结局,大脑处于相对紧张和集中状态,片面的按照自己的喜好和目标进行思考,缺乏冷静的心态和智慧,因此就会忽略或漏记某些细节或重要的环节。而这些细节和环节恰恰是影响事情结局的关键因素。这就是”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首先是”旁观者”有经验、有阅历、有知识,比上述当事人”见多识广”,”外人看热闹,行家看门道”。这样的”旁观者”借用经验、阅历和知识可以明晰事物的关键点在哪里、是什么,从而达到正确的解决途径。这就是”旁观者清”。

“吃一堑长一智”、”失败是成功之母”,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我是三金,感谢关注

其他网友回答

当你用旁观者的角度去看世界,就不会把生活中“我”的利益得失看的那么重。打个比喻,你看电影,如果完全投入的去看,你和演员感同身受,戏中悲欢离合就像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样。如果相反只是作为观众,剧情中演员的遭遇再悲惨也会说,这就是在演戏吗,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这样的事情。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就是太把现实生活中的”我”当成真实的,因此才会被各种私欲迷惑,而失去了先天本具有的良知良能,能用觉性智慧看待这个世界发生的一切。内观是修心的关键奥秘所在,《心经》中的第一句话就是“观自在”。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用心理学来解释就是主观意识和客观意识的问题!

所谓的当局者迷,说的就是说人受主观意识的影响,并不能对问题正确的认识。

而所谓旁观者清,就是人不受主观意识影响,能够对事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认识。

人会受到情绪,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在问题中夹杂个人情绪,从而失去对问题的正确认识。

就比如说人会想当然的认为眼前看到的就一定是事实,却会自动忽略掉这会不会是别人故意设计出来的。

又或者说人在愤怒时,就会很容易的忽略身边的一些细节问题,而只专注于让他产生愤怒的源泉,听不进去其他的言语。失去自我判断!

只有脱离常规束缚,从第三视角来分析问题,才能更精准的得出答案!

相信大家也都经常在刑侦类的影片中看到这样的画面:主角在思考问题时,经常会在脑海中勾画出事件经过,而他则从第三视角来进行观察。

其实这也算是一种利用客观意识来破案的方法!

只有自己站在事件外,从路人的角度看待问题,才能更准确的得到答案!

所以,所谓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其实就是主观意识和客观意识的问题!

以上就是我认为的观点,如果觉得有道理还请点赞支持一下,谢谢!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