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约作家 | 赵铁汉(美国):难忘的五年(上)我在中国农青刊校(一) ——移民故事 || 宁古塔作家网

难忘的五年(上)
——移民故事
作者 / 赵铁汉(美国)
自1985年至1990年,是我37岁到42岁的五年,也是人生年富力强的时候,在我人生中有了一段特殊的谋生经历。这五年,我从内蒙古借调到北京,工作变动之多,接触社会之广,体验社会实践之深,都是前所未有的,可以说是人生中得到励练最深的五年。这五年先后在中国农青刊校、北京科技情报中心、北京华农经济开发公司、《中国科技产业》杂志、中国民办科技实业家协会谋求发展。最终被北京市化油器厂正式接收了人事关系,结束了漂波,保住了“大锅饭”的饭碗,恢复了正常的生活状态。然而,这五年也使我更懂得了感恩,这也将更加激励自己努力前行,执着彩虹,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我在中国农青刊校
在我的人生经历的体验中,人生的轨迹之所以会出现变化,有时候靠的就是信息,有了信息,就有可能得到了机会。1985年电大署期,我带着妻室儿女回北京探亲,却得到了中国农青刊校招人的信息,也成了借调回京的机会,也是我人生命运的一个转折点!“中国农村青年致富刊校”是经团中央批准,由巜农村青年》杂志面向全国农村青年、帮助农村青年致富,培养军地两用人才而开办的刊授学校。1985年我被借调,纯属偶然。我侄子义英,西单服装个体户,认识人多而杂。我们来京探亲,住在侄儿子家。一天晩上,侄子的朋友、中国青年杂志社司机王伟见到了我,当他得知我是知青时,他对义英说,农青刊校有的人就是知青,没有户口在那上班,正需要人呢!你让老叔找找门路吧,兴许也能留在北京了!侄子和我说了,我把这事和十三中的老师们说了,都说,找李启民老师去,他在团中央是老人儿了,肯定能帮上忙。于是,我到前门东大街的团中央,接待室人问,你们是什么关系?我说,是师生关系,二十多年一直没见过面,就是来认个门,见个面,看看老师。约过了十来分钟,李先生走进了会客厅。他风釆依旧,声音还是有点沙哑中透着浓浓的爱意,主动向我打招呼,铁汉,你好啊!而我却是感到了茫然,不知如何应答,只是紧紧抓住老师的手,眼睛里的泪水涌出了,终于找到了我十三中的原团委书记李先生。虽然我和李先生已经二十年没有见过面了,但一见如故,他居然叫出了我的名字。在我的记忆中,李先生是位烈士子弟,精通马列,是留校当了老师。留着列宁式的胡子,演讲一套一套的,是追求革命的青年学生的偶像。1963年,他当团委书记,我是团支书,自然他对我的教育引导要多,对我要求也更严。记得初二升初三的春夏之际的一天中午,我刚刚从球场出来,路过李先生办公室,他见到我满头大汗,说,铁汉到我办公室来一趟!我心里七上八下,心里打鼓了。因为我知道,我参加初中足球队,又参加乐队,分担的工作做的少了,以身作则差了,学习成绩下降了。李先生把我叫到办公室后,先从班里的情况说起,然后苦口婆心地劝说,模范作用不是说在嘴上,而是体现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希望自己不辜负老师们同学对你的信任和期望!打那,放弃了足球队,乐队,更多地配合老师做好班里的工作,班风转变了,我的学习成绩也得到了提升,为升入本校高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记得文革前二年,李启民老师就上调到了北京市团委了,打这再也没有联系过。但是李启民先生留在我心中的形象始终没有改变。如今,他听了我多年分别后的人生经历和家庭困境我这二十年的情况说,别着急,我马上打电话问一下。他拿起电话给中国青年杂志社肖社长打了电话。他在电话里说,我的学生老母亲体弱多病,需要他回京慰籍,一直在内蒙古从事新闻报道,听说你们招人,能不能给他提供借调到农青刊校的机会。随后,放下电话对我说,你明天去农村青年编辑部找杜文勇主编,争取借调为你提供一个办回北京的机会。第二天,见到了和蔼可亲的杜老师,他就是为青年励志写名人名言的人,每天在电视台播出,也是老报人了。他说,知青的情况我们都了解,别的不说了,珍惜机会,争取早日正式办回来吧,这是借调函,办好手续来上班吧。随后,把我介绍给方延?副主编和郑卫平编辑,彼此之间就算认识了吧。我立马只身一人回到了呼市的家,办好了组织关系、电大转学手续,下决心连根拔起,除了能带的行李,除了两个大柜卖了,剩余家俱都送给了朋友。我三天三夜返回北京,到三里屯农青刊校报到,上班。多年的梦想,李启民老师为我创造了慰籍老母亲,办回北京的机会。老母亲很是欣慰,1986年春节,我们家第一次团聚,老母亲置办年货,让我给李老师拜年时,把一盒稻香村糕点送给李老师。大年初二,一大早,我冒着严寒,从平安骑自行车到建国门外永安里李老师家时,浑身上下已是热气蒸腾,而出门时,师母硬是把一大袋水果挂在了车架上,说什么也要捎给我的老母亲…记得刚来农青刊校的时候,是热情的迟淑荣阿姨和高建英处长接待了我。迟阿姨的丈夫是个离休老干部,迟阿姨退休了被请来当顾问。说是顾问,没有她不管不问不干的事。工作起来不知疲倦,早起晚归,累了就抽烟,对我格外关照,85年初冬的一个晚上,迟阿姨拿着许多吃的东西,特意从她团结湖的家赶到平安里,看望了我生病的老母亲,令老母很是感慨,说我碰上了好领导。其实,她只是一个做义工的顾问,一个退休的老干部在发挥余热。她经常去校长那汇报工作,有一回,迟阿姨曾带着我去过一次团中央机关,把中国青年制作的画报送给与刊校有关的领导同志。迟阿姨被校长搀扶送出门外,还让阿姨多保重。迟阿姨对我我说,咱们刊校就是给农村青年致富送上金钥匙,帮忙不添乱,更不能出问题。其实,出问题就是出在意外,主观想要把事情办好,客观上存在着不可克服的因素,就说刊校结业证书吧。刊校半年一期结业,第一期上万名学员参加了学习,结果真是意外出现了一个问题:结业证书原来设计有照片加钢印。而学费是邮政汇款,有地址就可以发杂志、教材、辅导资料,而照片则是单独寄来。上万张照片的名字无论如何也对不上汇款单啊,那时候还没有计算机应用。只好只发有纲印而没有照片的结业证了。虽然做了解释,了,也仍有学员不理解,反应强烈,我们还要有信必回,尽量取得凉解。说实在的,农青刊校载入史册的比这小小失误的则是更大的历史贡献,就是把农村出版社十几年积压的库存科普及农村科技图书上亿册送到了乡村,送进了兵营,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我虽然经历了上山下乡,但是真正关注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还是我在农青刊校工作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种理性认知,并且找到了渠道和方式方法。中国农村青年致富刊校,就是把科技知识送下乡,为农村青年送上致富的金钥匙!1986年我的大专毕业论文写的题目就是《试论农民教育的重要性及可能性的对策建议》,运用了大量的调查研究的数据,结合刊校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农村教育的可行性,并进行了答辩,受到老师们的认可。说起我边工作边上学,完成学业,还应该感谢两个同学。一个是中国青年杂志社办公室的张晓林老师。她和我一个班上电大。因为我得上班,不能坚持听课上学,许多重要事宜常常是她传递给我的。另一个是潘耀明,市房地产管理局的组织部部长,每次考试前,总是让我去他家帮我补习功课。记得有一次为了赶末班车,见到25路公交车就上去了,发现都是没去过的地方,结果坐返了,只好再坐回来,到了天桥5路无轨车已经没有了,只好走回去,路上还下着雨。当我下车时,看到一个冒雨打伞的人,站在积水的路口中,一动不动地看着前方,这正是我妻子在等我回家。1990年,我正式调入北京,找不到正式接收单位,正在犯愁的时候,潘耀明来我家看我,当他得知后说,我哥在化油厂,是个大集体企业,你先去干着,骑着马找马吧。正叫他哥哥潘厂长接收了我,这也是我在北京的第一个正式工作,心中充满了感激之情。在刊校主持日常工作的处长高健鹰,比我小几岁,革军子弟,当过兵,似乎一身正气,人称“高处长”。1976年“天安门事件”的活跃分子,曾经被捕入狱受到过迫害。对知青也是往开一面,每次见到他,他总是像首长一样,先握手,再问候寒喧,然后才布置工作。后来他在北京公益事业中,干的风声水起,参与了中国城市市长协会的策划,创办过杂志,成为国内一个有影响的人物。在我离开刊校时,他送给我一本关于写他的文学作品《改革新星高健鹰》。方延?副主编比我大二三岁,他和妻子王老师都是北师大文革中的毕业生,有个女儿。妻子非常能干,发明家,自己创办必胜电脑公司,成为国内教育品牌。方延?成为我后来人生中最敬佩的人之一,才智超群,脚踏实地,为人处事和谐低调坦诚相待。85年底,我写了一篇宣传中国农青刊校办学成果的文章,他说,不错,可以送给人民日报的记者吳长生。当我把稿子送给吳长生时,他说,你们干的是好事,值得宣传。1985年12月11日第五版登出后,方老师说,你怎么把我的名字写上了?我是从来不在报上暑名的。后来,我办回来了,在宣武区陕西巷化油厂上班,离他家前门东大街12楼不远,偶尔也会去他家串门。这期间我还帮方老师太太的弟弟,打开了家用电吹风机的北京市场。当时,这是新开发的产品。我拿着样品找到了菜市口百货商场的经理,说明来意,便叫来电器组的组长,我说,我和我们总编都不是生意人,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把事办了,怎么都行。这样,对方放下心来,很快就谈好价格利润之后,首批十台,试销代销,一笔结一笔。其中的关键是小组成员都要得到回扣,人人有份。不仅你有我有他也有,天下的经商之道就会畅通无阻!这初次成功,方总对我的沟通能力有了更多的了解。后来还帮助她们的公司招商引资,项目推广,也成了我业余时间经商跑龙套的一大乐趣!郑卫平是编辑记者,中山大学毕业,高干子弟,书生气十足,个不高,戴眼镜,留分头,嘴大,说事一本正经,玩笑无拘无束的。他是我在咨询部的直接顶头上司。管理咨询部李东胜也是知青,王素平一个女将,和我三个人。有一次我和郑编辑我俩去河北秦皇岛城关釆访养安哥拉兔的事迹。这位青年包种兔回收种兔、回收兔毛,风行一时,中央广播电台农村部籍曙春老师说,这个项目你们可以推广。于是,我和郑编辑走访了这位农村青年,小伴子长的很帅气,又非常聪明,三排房的兔舍让人大开眼界,红眼白毛大耳朵,体肥肥毛长的安哥拉大母兔格外喜人,这个项目很快在周边农村推广开来,小伙子爆富了!我俩顺便去了北戴河,在北戴河海滨买了螃蟹,叫饭店加工后就吃起来,吃了大半盆的时候,老板娘过来说,行了,别吃了,不能吃太多,每年这都有吃多了死的人!我俩连忙打住,道谢,不敢再多吃一了,还真感觉肚子有点胀了,很是后怕……咨询部,偿试着开办了多科实用技术的面授班,使学员学以致用,掌握致富技能。李文胜独立工作很强,也是独当一面,负责家用电器、维修、计算机、电工培训,我负责种植养殖及农副产品加工的培训。王素平内勤,也是个在事业上很有追求的女人,不甘示弱,离开企业到杂志社想干一番事业。梦想成真,居然三十多年后,在一次国家防灾减灾应对突发事件的研讨会上碰见了她,她当起了中国减灾杂志社地震的摄影记者。我那时也是东跑西串,见缝插针,先后在河南、河北开办了种植蘑菇、矮化果树、胆红素提取、养殖种兔、开展恩肥示范活动,开展农村青年致富联谊活动,为农村服务为农为青年服务也乐在其中,许多故事让我记忆深刻。河北定州农民学者赵祚原来是国军军医,改革开放当上县政协委员,家住在城关,成了种蘑菇大户,我帮他办了“农青刊校定州分校,”封他为定州分校校长,专门传授种植磨菇技术,每个学生收24元,包吃包住包会,培训5天。先后办了近百期,为刊校培训了近千名学员。我还写了“访农民学者赵祚”的文章,他的事迹也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视和广泛的关注。可他儿子赵志舟是老赵头的心病,无所事事,骑个摩托车成天瞎逛,家务活全是妻子打理。为了帮助他走上正轨,我就把他介绍给我的哥们,河北邯郸中原制冷服务部。这是我小学同学、拜把兄弟保开拥创办的实业,初俱规模,为了扩大业务,同意在定州成立了邯郸制冷服务部分部,由赵志舟先揽活后承包,前店后厂搞加工,后来,又开启了家电商场,成为当时的百百万大户。后来出了车祸,九死一生,命大活过来了,这回胆子更大了,搞起了技工贸一体化,现在已经是千万大户了,财大气粗,在定州这个地盘上也算是有一号了。多年以后,我去找他,又不知道在哪住,就问站前广场饭店的服务员,服务员说,找总经理赵志舟,那可是大名鼎鼎啊!她指着电视说,马上就出来了!果然,广告里的赵志舟就是我要我的…..河南洛阳安新县农民付贵寅举办胆红素提取,我去考察,却在新安车站碰到两个安徽青年,和我哭诉500元现金被警察扣留的经过:当时他俩等车回老家时,看到警察带着枪,出于好奇,盯住警察的枪,结果两个警察盘问、搜出了现金,说,你们回去开证明,否则没收。我听了以后,马上去公安局警务办公室,说明那500元是他们来学习技术的学费、路费、住宿费、伙食费,并且出示了我的证件。警察退还了现金,我和他俩一起去了付老师家里,培受培训。后来,这两个农村青年每年都往北京我家寄茶叶给我品偿,89年春节过后还来北京看望了我。动乱风波时,还特意打来电报,打探我的情况。北戴河昌梨分校老校长开办烹饪班出事了。招生广告称北戴河昌梨分校老校长开办烹饪班出事了。招生广告称称请大师授课。开课时讲师是一般厨师,而学员十有八九都是高级厨师,都是慕名前来,所以认为是欺骗。老校长跑到了北京求助。主编把原来民族饭店给周总理做过厨师的李阿姨介绍给我,我陪同前往昌黎黄金海岸的宾馆,见到三十多个学,如今见到北京杂志社来人了,又请了高人,一下气氛缓过来,主动热情地向我们打招呼。李阿姨是北京饭店著名的面点师。在观看了李阿姨的烹饪表演,化解了危机,还特意手把手教会用苹果雕牡丹的绝技,学习班结果时,纷纷合影留念,非常满意,我也挽回了刊校的声誉。河南郑州农民学者郭建平是育秧高手,发明了水稻网箱栽培技术。造了几千个塑料育秧箱运到北京准备向全国各地开展示范推广,因为我们咨询部解散,点广、面长,无人运作推广应用流于形式,半送而废,最后,杂志社承担了全部制作成本费,造成了经济损失。扩大刊校招生,扩大杂志发行量也是咨询部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1985年冬天,我参加了在赤峰郊区农村召开的内蒙古农民教育工作现场会,在会上我发言,讲述了刊校的创办过程和创办意义及目前开办取得的教学成果,得到了在场参加会议的代表们响应,受到了参加会议的陈舜尧阿姨的称赞,她说,农青刊校办得好,办得及时,办得有成效!陈老的评价非常到位,我一到农青刊校,那种创新精神就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自己。尤其是1984年巜农村青年》创刊后,就牵头联合人民日报、农民日报等八家单位在北京召开了全国万元户座谈会,只要县政府证明你是万元户就可以报名参加会议!居然成功举行,为了解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新形势下的农业农村农民的新动态提供了成功的经验与教训,同时编织了首都报界联合举办大型公益活动的一个网络,形成了农青刊校的社会资源。十大改革闯将温元凯率先力顶中国农村致富刊校,我们曾经见过面,他比我大两岁,但是属于老大学生,才子啊!非常欣慰的是三十年后,他来美国,在哈佛大学演讲中美教育,我特意去参加,再次与他相遇,他乡遇故知,格外亲近。我们俩回忆起农青刊校的往事,更是感触良多。“万元户座谈会”惊动了中国的高层,在大会堂举行闭幕式,给予座谈会高度评价。我后来开办面授班,培训课的老师大都是当时的万元户代表,一些养安哥拉兔、养鸡专业户,为众多的学员提供养殖方法和经验,提供种兔种鸡并回收产品,名燥一时,红红火火。那时候,赶上部分军队改武警部队,吸收武警战士参加刊授学习是一条重要途径。北京使馆区的武警战士不仅参加了学习,而且与刊校结成了双拥对子,许多战士利用业余时间帮助利校打包、送货,成为了刊校劳动大军的主力。我和方主编参加了1985年底全国武警部队政治部召开的宣传工作会议,《农村青年》杂志副主编和我到会,送去了杂志及杂志社的采访包、釆访笔记本笔等纪念品,我在会上也就招收武警战士参加军地两用人才的意义和途径,受到欢迎。其中,辽宁沈阳武警部队政治部陈干事提出,应该把学员结业证书作为复员回乡,并得到地方劳动部认可,优先使用刊刊培训的学员的要求,会后,方延曦副主编让我去东北沈阳辽宁省劳动厅协调解决问题,并且告诉我,咱们结业证不是学历证明,只是希望劳动部门在分配对口工作中作为优先考虑的依据。1986年春上,在沈阳再次见到武警部队政治部宣传处陈干事,说明了来意,陈干事非常热情,引我到了辽宁省劳动厅,经过协商,劳动厅原则上同意承认农青刊校结业证书作为军地两用人才的依据,优先选择录用相关岗位。这次沈阳之行,我将辽宁省劳动厅与农青刊校的约定,写了一条消息,刊登在《农村青年》1986年第五期上。事实证明,在农青刊校工作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种向农村推广科技知识,推广应用技术,引导农民致富的桥梁,而且方兴未艾!然而,好事多磨,有些事情莫名其妙发生了变化,甚至于让人感到措手不及。1987年初,中国青年杂志社更换了社长,宣布清退外地知青借调人员。杜文勇总编说,我们希望知青自己能够找到新的接收单位,临时生活困难的还可以适当给予经济救济。我离开农青刊校,实属无奈之举,从此以后,开始了自谋职业,自己养活自己的生存状态。该向何处去?使我百思不得其解。关键时刻,李继尧老处长为我排忧解难,把我带进入了北京科技情报中心的大问。中国科技情报所信息处的老处长李继尧,我是在全国农业展览馆举行展览的会议采访中结识的。共同为农民提供科技信息让我们有了更多的交流与合作。他曾领我走访了顺义县长,陪伴我们到乡下参观的副县长赵久合风趣幽默的说,你们就把顺义当家,把家过好,多送致富信息,办成办不成都是一家人!那一年我去了五六次,其中还引进了一个港商。巧合的是十年后,赵久合竟然当了东城区委书记来和平里街道认人认门,当我们主任介绍到我时,这是铁汉,笔杆子!区委书记把头侧向我看了一眼,说,铁汉,厉害啊!我一听,心血来潮说,我和您还有一段故事呢?他说,讲来听听。当我讲了与他交往后,会议室很静,赵书记说,哦,你那时候在哪个单位?我答,在中国青年农村青年编辑部。他说,时间久远了。参观社区后,上车前特意走到我跟前,握住我的手,当着主任的面说,想起来了,确有其事,还要感谢铁汉啊,为繁荣农村经济献计献策!此时,深感欣慰,更感恩李处长对我的关爱。李继尧去过我家,知道我不容易,还常常把他家省下粮票十斤、二十斤的给我。他还介绍了我许多朋友,为后来的立足北京,积累了广泛的人脉和丰富的财富。其中包括两个年轻人。郭湘泗、金健。郭湘泗,八十年代初期的四川青年科技企业家,承包过中国青年信息资询部,后创办了北京星火计划研究所、京都商校及科技企业,在北京民办科技界名声显赫。我在刊校咨询部时,李处长介绍相识,并且开始了友好合作。我勤工俭学,晚上到他那帮助整理科技资料,挣得每个月50元编辑报酬,虽然清苦,却很实用,了解燃眉之急。金健是我准备离开杂志社时,李继尧老师推荐给我的。他说,金键是有背景的人,原来创办中国锦成公司,坐红旗车子,市领导祝贺。现在创办了北京科技情报中心,刚刚挂牌,正在招兵买马,我领你去看看,如果你想去的话,我打个招呼就行。也正因为李处长的引见,促成了我在北京科技情报中心开始创业谋生的第一次有益尝试!
作家诗人简介:
赵铁汉,北京知青。北京十三中68届高中生,1968年到陕西延长县刘家河插队,1970年转入内蒙兵团57团。1984年脱产在电大专科学习,1986年毕业,借调到中国青年杂志农青刊校,1990年正式调回北京,始终在基层从事文化教育、社区建设与城市管理工作,2008年退休。几十年来,先后在国内外期刊杂志上发表诸多文章,包括文学作品。现居美国波士顿。
往期作品欣赏
赵铁汉(美国)原创作品文集

欢迎关注《宁古塔作家网》
顾 问:田永元耕 夫 高万红 许 君
主编团队成员 :朱文光于百成李延民高万红 金美丽 金波总编 :金 波
摄影师 :张立宏
《宁古塔作家》和《宁古塔作家网》是国内线上有广泛影响的文学平台,长期征稿,推荐优秀作家、诗人!是文联和作家协会的重要网络平台。
1、投稿信箱Jinbo1974@163.com(金波总编)或发在金波的微信里。
总编金波微信号:b13945316144作品+简介+照片+微信号,请在邮件或文稿主题处注明“独家授权宁古塔作家网开通原创”(不同意者,请勿投稿)。谢绝抄袭、一稿多投、违法及侵害他人权益内容,文责自负,与本平台无关。发表20篇以上的作者,可申请制作个人微刊文集。
2、编辑部有文稿编排、版面设计权利,不负责校阅修改文稿。以上文字为本文作者原创授权刊发。插图来自网络,版权为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我们。
稿费打赏20元以上,(不包括20元)开始给作者发放稿费.赞赏费用的百分之四十作为作者稿费。百分之六十作为平台运转和发展。一周结算一次赞赏,故作品在平台发布后两周发放稿费,后续稿费由于无法统计,所以不发放。
主编金波在这里期待您的佳作!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