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春节习俗内容都是怎么写的,怎么来的?
优质回答:
春节自古有百节之首的说法,有关春节的各种民间传说故事更是遍布大江南北。这些传说故事在各地流传的过程中,其具体的内容细节可能产生了一定的差异,但基本的故事框架却大致稳定。追溯这些民间传说的本源,仿佛是阅读一封跨越数千年的信。我们为什么要过春节?这些传说故事中也隐藏着祖先们的答案。
在咱们中华民族绚丽多彩的诸多节日中,如果要选择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一个,那无疑是春节了。春节自古有百节之首的说法,有关春节的各种民间传说故事更是遍布大江南北。这些传说故事在各地流传的过程中,其具体的内容细节可能产生了一定的差异,但基本的故事框架却大致稳定。追溯这些民间传说的本源,仿佛是阅读一封跨越数千年的信。我们为什么要过春节?这些传说故事中也隐藏着祖先们的答案。
一、关于春节,那些常见的民间传说
关于春节的民间传说实在是太多了,可以说每一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春节故事。但如果我们仔细梳理这些传说就会发现,还是有一些故事在全国各地普遍流传的。虽然这些故事在文本细节上可能有差异,但大致的框架还是差不多的。咱从《中国民间故事集成》里面选择了几个,大家可以看看是不是似曾相识呢?
首先是关于过年的,这应该是流传最广的一个故事:传说年是一种吃人的怪兽。但这种怪兽特别害怕红色,也害怕响声,同时又特别忌讳人说它胆小。因此人们在过年的时候,会贴各种红色的纸,还会放鞭炮,都是为了对付这个怪兽。
想象的年兽形象
其次是关于压岁钱的传说。传说有一种叫做祟的妖怪,红眉绿眼,比鬼还鬼。这种妖怪专门在腊月三十的晚上出来残害小孩。于是人们就用红纸包十个铜钱放在小孩的枕头边上,祟拿了钱就不伤害孩子了。
再次是著名的门神的传说,说的是秦琼和尉迟敬德守护李世民的故事,由此产生了贴门神画的习俗。
门神贴画
第四个是关于过年贴福字的习俗,流传比较广的是和朱元璋有关。传说有一次过年,朱元璋要杀一户门上贴了福字的人,然后马皇后心善,就偷偷地传话让所有居民家里都贴上福字。
最后是关于社火的习俗,传说是因为古代的一场大瘟疫。百官受到土地神的指点,组织民众敲锣打鼓走家串户,最终战胜了瘟疫。延续至今,在春节期间有些地方会有社火仪式,人们组成队伍敲锣打鼓,祈求来年无灾无病。
陇州社火活动
所有这些传说,在今天的人看来似乎有些原始和荒唐。但如果我们追溯这些传说的起源,实际上可以看出先民们的许多观念和意识。我们为什么要过年?以及为什么春节会成为百节之通过集体的力量来完成的。这样一种“集体主义”的叙事明显不是偶然。因为在个体的生存能力极为有限的环境下,先民们只有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生存下来。尽管这集体的形式,从一个山洞,到一个部落,再到一个家族以致邻里乡党,其范围在不断地扩展,但精神的内核并没有变化。
原始的人类群体
这样一种群体意识,其实也反映在春节的很多习俗中,比如说拜年。在整个古代社会,拜年实际上都是采取“团拜”的形式。不论是官方皇帝与大臣们的“大朝会”,还是民间亲族之间的拜年活动,实际上都有着强化集体意识的作用。即便是到了今天,随着人们活动空间的不断扩展,血缘地缘的羁绊在不断弱化,每到春节,人们依然会尽可能地回到家人的身边。团圆,依然是春节固有的文化习俗,亲族和睦也依然是绝大多数中国人不变的向往。
春运回家的人们
文史君说
咱们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不同区域,不同民族都有各自的风土人情。然而,春节却是我们绝大多数民族、地区都有的共同节日。我们在前面提到的了各种春节的传说故事,这些故事,与春节这个节日一起,跨越了时间,跨越了空间,甚至跨越了民族,延续几千年而经久不息。
我们经常说“爱国”,说“民族情感”,但实际上国家也好民族也罢,不能是一个空洞的概念。所有的情感,都是要有具体的事物作为附丽的基础的。而春节这样一个节日,以及流传下来的这些传说故事,让几乎所有中国人,在每年的同一时间,开展着同样的活动,共享着同样的记忆。数千年的循环往复,才构成了我们今天中华民族身份认同的文化基础。
春节的传说故事,早已不再是简单的故事,而是承载着祖先的记忆。隔着数千载的时光,阅读祖先们的来信,不妨说一声:你说,我懂
其他网友回答
如果你在春节到太湖西岸一带的村民家里做客,村民们往往会端上来两杯茶,后上的一杯是绿茶,先上的一杯则是加了糖的,上面飘着红丝绿丝和烘青豆的茶。这种烘青豆茶是江南太湖一带传统的休闲饮品,早在南宋时期,就在当时的京城临安的茶馆中流行开来,后来才渐渐地传到周边的百姓家中,沿袭至今。是太湖一带民间在春节等重要节日和重大喜事或隆重贵客到来时的敬客的一道特别茶点。也是古时文人墨客的特别喜好。那时往往一帮书生会燃起一炉旺火,手拿一卷书,坐在一起谈古论今,或写字吟诗,或绘画下棋及致焚香抚琴。一怀浓香的青豆茶和一帮文人墨客潇洒地挥毫泼墨就是那时江南常见的风景画卷。青豆茶口味微咸而鲜香,深得当地人的喜爱,尤其是妇女更是将它演化成独特的茶艺形式–“打茶会”。
据传,从前大禹治水的时候,江南有个氏族部落的首领叫做防风的,他在大禹领着他治水时,患上了风湿。于是当地他的族人便用野芝麻和野橘子皮为他泡制了一杯茶水去去寒气,同时还拿烘青豆当茶点。防风在喝野芝麻和野橘子皮茶的时候,不小心竟然将烘青豆掉入了茶水中,然而不料想防风头领喝了这杯茶以后,竟然气力大增,身体比以前更棒了。在大禹领导下治水终于获得成功。从此以后当地人就拿这杯茶来招待贵客。当年茶圣陆羽为了验证防风喝的这杯野芝麻和野橘子皮及烘青豆茶的神奇功效,曾经亲自坐船到杨村一带考察,并将结果记入了《茶经》。肯定了防风神茶的奇妙功效。至今下渚湖一带的村民还比较完整地保留着这古老的风俗习惯。随着季节变化分别搭配作料制作防风神茶,并盛行一种叫做“打茶会”的防风茶道。据当地老人们说,防风神茶代表着“和、敬、清、乐“,和指和气和谐、和睦相处,乡里邻间为人处世,要搞好人际关系;敬指敬老爱幼,这是我们为人的基本准则和社会职责;清指廉洁清白,我们无论做事做官,都要清清白白,不贪不占;乐指助人为乐,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要我为人人,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互相扶持,共同迎接新生活。那么我们的明天必将更美好。
所谓烘青豆不过是:人们把黄豆还没有长老,还青嫩时就采摘下来,剥出还是青色的嫩黄豆,然后再烘干,注意不是晒干,就制成了烘青豆,烘制时放些盐、或伴盐的橘子皮、野芝麻、胡萝卜丁、笋尖、豆腐干丁等等不一而足,随不同人家的口味的差异,制成各种不同味道的烘青豆茶,而红丝绿丝是用胡萝卜切成丝而做成的,平时放在底部有生石灰的瓮里,这样不易还潮,可以随时冲泡成一杯色香味俱佳的青豆茶。客人到家时,作为待客之道,主人必定先上一碗烘青豆茶,据当地老中医说,闻之清香扑鼻,喝之解渴生津,还具有健胃强身、提神补气的功效。当然还会再沏一杯绿茶,用以醒酒解渴解腻。所以这一带人人都喜欢它。
其他网友回答
春节习俗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各种习俗教不胜数,今天就说说,春节习俗话“扫除”。每到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扫房除尘,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我国老动人民历来就有爱讲卫生,爱清洁的美德。民间流传的“腊月二十七,里外洗一洗”,“腊月二十八,家具擦一擦”,“腊月二十九,脏土都搬走”的谚语。形象地体现了人们紧张地讲卫生,准备干干净净迎春节,过新年的情形。既有益于身体健康,又体现了辞旧迎新的喜庆气分。也是中国民俗节日永远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