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辽宋”澶渊之盟”是怎么回事?
优质回答:
澶渊之盟的内容是:
宋朝每年给辽国绢二十万匹,银十万两。
维持宋辽原有疆界不变
宋辽皇帝结为兄弟
互不骚扰农作,不容纳反叛
互不在边界增筑城寨
先说一下澶渊之盟签订之前的背景,从宋太宗到宋真宗,宋辽之间打了二十多年仗。太宗两次北伐都以失败告终。为了北伐宋朝耗费了大量钱财,百姓们已经是苦不堪言。到了宋太宗末期吕蒙正说:出了开封就能看到到处都是饿死的人。田锡上奏宋真宗说:“现在全国各地盗贼蜂起,大的四百多人,小的几十人。连西京附近都有盗贼打家劫舍。”连年战争国库空虚,百姓生活困难,饭都吃不饱。这就是当时的国内民生状况。内部不安定拿什么去打败辽国,再打下去国家只会越来越穷,百姓更是遭殃。
辽国这边也是一样,虽然是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是也无法吃掉宋朝的有声力量。这就好比阿富汗战争苏联深陷战争泥潭一样。两国再这样耗下去都没有好处。当时辽国萧太后也是不想再打下去了。
再看一下合约内容,表面上看宋朝给辽国岁币是吃亏了。我们要看这些岁币到底占宋朝财政的多少。富弼曾说,付给辽国的岁币不过是战争时期军费的百分之一二。宋昭在1122年论榷场中说:”宋朝给辽国的岁币,都出自于榷场。一年得到的利息都从辽国那里得到,然后再给辽国,中国毫发无损。“宋朝通过榷场贸易赚的钱足够抵消掉这笔岁币了。宋代的绢产量大,给辽国的绢不过是越州一年的产量。
再对比一下宋夏战争的钱财消耗情况
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
宋仁宗宝元元年未用兵,三路出入钱帛粮草:陕西入1978万,出1551万,余427万.河北入2014万出1823万。余191万。河东入1038万出 859万 余179万
用兵后:陕西入3390万,出3363万 。余27万 河北入2745万,出2552万。 余193万 河东入1176万,出1303万。-127万
陕西从战争前的纳税大省一下子变成了个零头,河东更是变成了负税收。由此我们看到战争要耗费多少钱财,再这么打下去国库肯定就要空虚了。宋辽战争的消耗也是类似。
宋真宗当时也是根据国内财政状况不佳,以及军事实力不如辽国的大环境下,对辽国做出了一定让步,可以说是审时度势。澶渊之盟的和平结束了两国敌对状态,避免宋朝陷入内乱的危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发展经济。
其他网友回答
澶渊之盟是宋辽之间签订的一个合约,根据合约规定,北宋朝廷每年要向辽国送去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很显然,这是一个对北宋不利于的合约。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个合约是北宋朝廷在宋辽战争中作为战胜方签订的,所以长期以来,澶渊之盟被多数人视为“丧权辱国”的“卖国”条约。
毫无疑问,澶渊之盟的签订加重了宋朝人民的负担。且合约是在胜利的情况下签订的,这对于时人是难以接受的。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研究的深入,后人对澶渊之盟的评价又有了新的看法。历史研究者开始从当时的历史情境,去看待澶渊之盟的签订产生的积极意义。
首先是“檀渊之盟”签订后,北宋与辽国停止了长年的战争状态,宋朝北方地区出现了一个持续时间较长且相对安定的和平环境。北宋朝廷原本的主要威胁是来自辽国,随着双方的罢兵,北宋朝廷可以有更大的精力发展经济,人民得以休养生息,社会经济自然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就农业来说,澶渊之盟签订后,北宋全国的耕地面积大幅度增加。宋初还是“人少耕垦”的地区,这时已变成了百里良田的富庶之地。农业的发展,自然带动了商业、手工业、交通和科学技术方面的突破。此外,由于宋辽罢兵,边境出现了活跃的贸易市场,宋辽两国开始互通有无,双方加强了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促进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其他网友回答
澶渊之盟新论。
在中国的历史上,唯一一个汉人汉民族的政权,就是汉朝。人们常说,“汉雄唐盛”,指的也是这个意思。自此之后,汉民族已然泯灭没有血性。
唐朝,严格意义上讲,也不是汉人建立的政权,李渊李世民等人建立的盛唐,是在隋朝的基础上建立起来。而隋朝,则是承起于北魏(东魏、西魏)、北周、北齐,那是历经将近300年的汉族被诛杀、蹂躏、奴役,以及少数民族匈奴、鲜卑、羯、羌、氐五胡乱华最终汉化,形成的政权。
自从,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他代周自立,建立宋朝。赵匡胤为遏制五代以来的兵变,最终杯酒释兵权,抢夺将帅兵权。遏制边将兵军队势力,最终造成,宋朝军队积贫积弱,没有战斗力。这一点,从赵普制定,先南后北的战略统一全国,可以看出来。因为,谁都知道,北面契丹是个难啃的骨头。
宋朝自建立伊始,就怕军队将领拥兵自重。所以,宋朝重文轻武,就运用一切手段,打压军队。比如,战功赫赫的狄青,在朝中的地位就非常低,而且还受到其他几位文臣的排挤。守卫边疆,也从唐朝的岑参的歌颂,也变成了宋代的兵痞化。当兵的毫无尊严,对待士兵也是辱骂性的语言,这一点儿从水浒传可以窥斑。
而且自宋以来,国人的性格也悄然发生变化。再也没有汉雄唐盛之风。腰中的宝剑,已经换成文人的折扇。宋词的吟风弄月、无病呻吟,也变成了宋朝文盛之风。男人也涂脂抹粉,戴花插帽,开始变得女性化,一堆芜杂娘炮。
金钱的力量。
其实一开始,赵匡胤就想用金钱购买幽云十六州。直到,赵匡义登基成为宋太宗后,于979年消灭了北汉。之后又准备乘胜攻辽,以收复被后晋石敬瑭割让给辽的“燕云十六州”,结果,又遭到惨败高粱河。自此之后,宋朝对燕云十六州,只有心里念叨的份,再也不敢有实际行动。整个宋朝也失却了,问鼎天下的雄心。整个宋王朝,也就希望可以用金钱购买和平。
澶渊之盟。
1004年,辽圣宗和萧太后调动二十万大军,开始南下入侵。深入到了靠近黄河的澶州(今河南濮阳),直接威胁到北宋都城汴京。此危急关头,寇准等少数几个官员主张抵抗,并说服宋真宗亲临前线抗辽,以鼓舞将士们的士气。而其他的大臣主张逃跑。
不久,辽军的先锋萧挞凛被宋军用伏弩射死在澶州城下,使得辽军士气大受挫折。辽军的孤军深入,给养也困难。所以,辽军的处境也不利。辽军开始谋求议和。宋真宗抛开寇准,委派曹利用促成议和。
曹利用领命去了辽营谈判,最终达成协议,是谓澶渊之盟。
1.?宋辽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后世仍以齿论。
2.?宋辽以白沟河为界(辽放弃遂城及涿、瀛、莫三州),双方撤兵;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
3. 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宋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澶渊之盟签订,给双方带来了长达一百多年的和平。促进了民族融合,这是官方的针对现在来说的话。实话说,其实给北宋王朝带来了,”忘战去兵”,”武备皆废”,再也没有机会与理由收回燕云十六州。
于仆看来,这也是北宋灭亡的开始。
北宋自澶渊之盟签之后,武备废弛。发展经济,最终有了咸平之治,几乎占有整个世界的国民生产总值80%以上。宋王朝自以为金钱可以购买到和平,寇准也并非评书上,讲得淸律自明,整体歌舞升平,烂醉如泥。自此以后,南宋与金朝、蒙古签订的条约来看都有澶渊之盟的影子。在金朝的铁浮屠之下,北宋最终走向灭亡。南宋在蒙古铁蹄之下,犹如鲁迅先生所言,如入无人之境,南宋最终亡天下。而且,被一个游牧民族,灭亡了两次,最终满清得天下,最终华夏已亡。
如何,避免国家天下倾覆的道路,于仆看来,只有“崇文尚武”,经营天下。崇文,则以天下为己任,为万世开太平。尚武,则强身健体,保家卫国。
?
其他网友回答
花钱买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