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诸葛亮死后为什么曹魏政权还是放过了司马懿?
优质回答:
因为司马懿依然还有价值啊!
公元234年,蜀国丞相诸葛亮病故于五丈原,历史七年的诸葛亮北伐结束,蜀国退兵。而这也意味着司马懿在关陇地区的任务完成,原本当初魏明帝起用司马懿,目的就是让他统帅雍凉军团,抵挡蜀汉的袭扰。
而如今诸葛亮的病故,来自蜀汉的威胁也暂时剪除,司马懿似乎也就失去了他存在的价值。那么魏明帝是不是应该兔死狗烹,鸟尽弓藏了呢?
显然不能这样,他没有动司马懿的理由啊。当时的司马懿的权势还并未达到功高震主的时候,魏明帝依旧有着绝对的掌控权。而且当时依然是三国鼎立,曹魏天下未定,魏明帝需要司马懿这样的人才来为他打天下,所以更不会动司马懿。
当然,魏明帝不是一个没有远见的人,他深知功高震主的的可怕,更知道自己曹家如今的地位,靠的其实就是以下犯上。所以对于司马懿,他不是没有防备,随着诸葛亮的去世,来自蜀汉方向的威胁减少,魏明帝就开始逐渐削弱司马懿的权力。
他先是拒绝了司马懿想趁诸葛亮去世的之机会,攻打蜀国的请求,以此杜绝了司马懿功高震主的可能性。而后又明升暗降,借着升任司马懿为太尉的名义,将其调离雍凉军团,实际上是剥夺了司马懿的兵权。
在京城,司马懿面对魏明帝,没有丝毫反抗的可能性。
不过司马懿运气好啊,当时曹魏正处在一个人才凋零,青黄不接的局面,能当大任的也就他司马懿。随着辽东太守公孙渊叛魏,而幽州刺史毌丘俭又征讨不利,魏明帝看来看去,只能是再度启用司马懿,让他北上平定辽东。
而司马懿不辱使命,成功平定辽东,凭借这个功劳,他的名望势力,再度增长,成为了当时曹魏士族集团的领头羊。
此时想动司马懿已经是不容易了,因为他的背后还有着曹魏的满朝文武。
而正是因为司马懿的能力出众,以及其代表着曹魏士族集团的身份,魏明帝出于平衡的想法,在临终前,最终选择了让他成为辅政大臣,与大将军曹爽一起辅佐少帝曹芳。当然,魏明帝留了个心眼儿,司马懿虽领高位,但是大将军的职务乃是由曹爽攥着。换句话讲,兵权还是在曹家手里,司马懿的存在,更多的是帮助曹爽,统帅曹魏的士族集团。
因为曹魏立国一来,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曹魏宗室和士族集团的矛盾,而司马懿作为他们中间的代表人物,只要把他控制好了,底下也就好管理了。
所以,魏明帝托孤之后,司马懿其实是没有太大实权的,大部分权力还是被曹爽这样的自家人控制。所以我们才能看到,虽然名义上曹魏是由司马懿和曹爽共同执掌,但是发号施令的却是曹爽。
但是曹爽是个草包,他完全理解错了当初魏明帝这样安排的意思。人家是让你拉拢司马懿,从而辅佐曹家更好的治理天下。而曹爽却想要专权,他不断的打压排挤司马懿,当然,以司马懿为首的曹魏士族也遭到了排挤。
在曹爽的操作下,几乎整个魏国朝堂,都成了曹家人的家族议事厅。这其实就相当于将魏国的士族彻底推向了曹家的对立面,无形中给司马懿带来了许多帮手,比如太尉蒋济,太后郭氏等等,这为日后的高平陵之变埋下了伏笔。
其他网友回答
标新立异的问题。诸葛亮六出祁山,病死于五丈原,其北伐事业也戛然而止。魏国最大的心头之患,已经去除,司马懿“鹰视狼顾”,极其危险,那么是不是魏国就可以“除掉”司马懿这个后来颠覆魏国政权的权臣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点:
司马懿和夫人张春华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司马懿主持、参与对抗诸葛亮三次北伐,战功卓著。曹魏自大将军曹真病逝,对抗蜀汉的军队兵权就转到司马懿手中,诸葛亮不厌其烦的北伐中原,甚至在第三次出兵时,占据了武都、阴平二郡,给曹魏政权带来了很大威胁;司马懿长期以来,抗蜀有功,魏国怎能随便杀掉有功之臣?那才是失去人心,自取灭亡的做法。
司马懿那时还没有任何“擅权”迹象,野心也没有膨胀。(有曹睿在,他也不敢)仲达在年轻时就和曹丕交好,曹丕死后,其尽心辅佐曹睿,也深受信任。所以,诸葛亮死后,曹睿在感叹:“我等皆可高枕无忧矣”之余,还要好好感谢奖赏司马懿呢,怎么会除掉他?从曹睿死前把自己儿子曹芳托孤给司马懿来看,除掉司马懿,曹睿想都没想过。
魏明帝
叛乱不止。公元237年,魏国辽东太守公孙渊公然造反,其自称为燕王,定都襄平,并同时和孙权结盟,遥相呼应。司马懿作为当时最有经验和资历的军事指挥,朝廷还要用他平叛,更加不会加害与他。果然,转年司马懿就出兵辽东,历经数战,平定了叛乱。
魏明帝曹睿很有自信。曹睿是三国时期比较有作为的一个皇帝,在他的统治下,曹魏实力一直在稳定发展。通过领土和资源的优势慢慢的使国力远超蜀国和吴国,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孔明才不断的北伐,因为照此下去,魏国只需依靠“种田”,就可甩开蜀国,灭亡只是时间问题。当时曹睿大权在握,所有大臣包括司马懿都是对他俯首帖耳,他不会想到司马懿会变为一个权臣,所以没有动过除掉司马懿的心思。
司马懿和二子
总之,司马懿是在魏明帝死后才开始有了觊觎皇位之心,因为那时他是劳苦功高,且朝廷没有人能够制衡他。再加上当时的糊涂主政者曹真之子曹爽的一通弱智操作,成就了司马懿权倾朝野的局面。就像曹爽亲信桓范所说的:“大将军曹真一世英名,生的儿子不如猪狗”。
其他网友回答
曹真在世的时候,曹魏尚有人才抵御诸葛亮的北伐,但曹真死后,曹魏除了司马懿无人再能抵御诸葛亮,因此曹魏本来用司马懿就是被迫的,司马家从汉代开始就是世家大族,曹魏一直提防着他,曹丕在世重来没有给过司马懿兵权,曹睿继位后也一直提防着司马懿,因此诸葛亮死后,曹睿立即罢黜司马懿兵权,让他回洛阳,安排皇室宗亲夏侯霸、夏侯玄接任雍凉兵权。司马懿防守能力不错,进攻估计还是略逊色,在三国中后期唯一一次主动进攻诸葛亮,还给张颌搞死了,不知道是故意的还是意外。在历史中不太喜欢司马懿这个人,曹魏三代都提防他。
诸葛亮在七年间五伐魏国,消耗了大量的魏国财力物力人力,魏国很多早期的名将都在这段时间不是病逝就是战死,能堪当大任的谋臣也只有司马懿、蒋济、郝昭等寥寥数人,和平时期国力蒸蒸日上,但是一到打仗就总是失败,关键时候还是要请他们出来挽回局面。
司马懿真正的野心不是灭蜀,而是图谋军权,继而控制魏国朝政,如果不是诸葛亮的屡次北伐,曹魏家族抵挡不住,方才使用司马懿拥兵抵抗,假如诸葛亮只是一心治理蜀国的话,恐怕司马懿是不会有出头之日的,毕竟曹魏政权时刻在提防着司马懿的野心,否则也不会有第一次北伐时,诸葛亮利用司马懿与曹真之间的猜忌,用离间计使魏帝停了司马懿的兵权,从而取得了第一次北伐的胜利。
诸葛亮的北伐促成了司马懿的被重用,而用兵略逊一筹的司马懿采用坚守策略,终在五丈原耗死诸葛亮,然而其并不追击,一是故意留下隐患,防止灭蜀后魏帝将其兵权解除,二是后方辽东太守公孙渊起兵造反需其去平定,平定之后又与曹真等争夺权力,等其彻底掌握兵权,灭了曹真,大权在握时,人已老矣,再无精力灭蜀了。
其他网友回答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然而笑到最后的,并不是曹操、孙权、刘备,而是老奸巨猾的司马懿。可怜曹操戎马一生,为子孙后代打下的曹魏江山,没多久就被司马懿篡取了,这样的结局让无数人唏嘘不已。
司马懿一共辅佐了曹家三代,从曹操到曹睿,可以说曹家最厉害的三个人他都经历过了,而且最后还能活下来证明司马懿是真有点本事。如果说曹操当政的时候,司马懿根本就是个小官,进都进不了曹操的眼睛,那曹操当然没理由杀他,但是等曹丕和曹睿上位,司马懿已经是重臣,难道他们也没看出司马懿的心思么?只是这中间他们也变得离不开司马懿了。
三国时期,曹魏政权曾雄居中原地区,国力远胜于蜀汉和东吴。但最终却因权臣司马炎篡位而灭亡。司马炎之所以能够成功篡位,主要就是得益于其祖父司马懿打下的基础。
司马懿在曹操时期,就开始侍奉曹魏政权。经历了魏国四代帝王,最终成为掌握魏国朝政的核心人物。
曹魏政权的“三祖”曹操、曹丕、曹睿都是聪明绝顶的人物,为什么不在早期杀了司马懿以绝后患呢?
曹操清楚司马懿的才能,只要善加利用,可以发挥巨大作用。但曹操也看出司马懿并非等闲之辈,因此认为司马懿能用,但不能重用。而司马懿做人又十分低调,处事谨慎。这让曹操实在没什么理由值得杀他。
实际上,在曹操手下,司马懿也不太可能有篡魏之心。曹操是何等的英雄人物,在他手下企图谋反,这跟自杀简直毫无区别。况且当时司马懿也并不算位高权重之人。
曹丕掌权后,曾对司马懿委以重任,但也因对其有过怀疑,而罢免了他的军职。不过,最终司马懿的表现还是让曹丕觉得可以委以大任。这也使得司马懿开始有机会接触权利的中心。当时的司马懿,一心一意为曹家“打工”。对曹丕而言,司马懿是个有大用且无害之人,怎么能杀他呢?
曹丕死后,曹睿继位。曹睿处事沉着、刚毅,明识善断,在位期间成功化解了吴、蜀的多次攻伐,并且平定鲜卑,攻灭公孙渊,也算是一位颇有建树的帝王。司马懿也就是在曹睿执政期间,开始真正进入权利的中心。不过,国家大权仍然牢牢掌握在曹睿手中。
此时的司马懿,还是没有篡魏之心。虽然手握大权,但这权利是曹睿赋予的,只要他不开心,分分钟可以将其收回。而司马懿的表现也是一如既往的兢兢业业,这也让曹睿对其信赖有加,绝不可能去杀他。
不过人算不如天算,魏明帝曹睿年仅三十六岁,就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了。在临死前,聪明一世的曹睿,却犯下了一个使曹家遭遇灭顶之灾的决定:立年仅八岁的曹芳为帝,由司马懿和大将军曹爽共同辅政。
司马懿的野心,也就是从曹睿去世之后,逐渐开始膨胀。此时,他手中才真正的掌握了大权,没有人可以将其分分钟收回。唯一能与之相抗衡的势力就是曹爽。而这个曹爽又是个大草包。 司马懿无疑是个老谋深算的智者,他静观其变,能忍别人之不能忍,他一直在等待一个时机。几年之后,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以曹爽谋反的名义,将其诛杀。此后,司马家族就独揽了魏国的军政大权。曹魏政权顷刻之间尽归司马氏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