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国学中,有哪些书籍是专门讲解学习方法的?
优质回答:
谢邀。
比较惭愧,国学真的读的不多。心太浮躁了,无法做到内心的安宁,因此文言不容易读得进去。
我个人所接触到的当属《论语》里关于学习方法的内容较多。
摘录几句如下。
比如讲学习态度的: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意思是,学习而不觉满足,教诲别人而不知疲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选择别人好的学习,看到别人缺点,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加以改正。
或者是讲学习方法的:
学而时习之
学习的时候要时常复习。
温故而知新
温习旧的知识却可以得到新的知识。
我想坚持一生的事:读书,写字。——沙栗
其他网友回答
我只知道论语里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里好象还有几句,全忘了。抱歉!
其他网友回答
国学内容深厚,驳杂,但是没有一套系统的、完整的讲解学习方法的书籍。一些关于学习方法的句子、观点零星散见于各类经典中,比如《论语》中就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句子,其实就是讲学习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才更容易获得成就感的一种方法的。 还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也是谈学习方法的。《礼记》中有一篇大文章叫《学记》,应该算是比较系统的了,抽时间可以搜来读一读。另外,荀子的《劝学》也值得好好阅读。
其他网友回答
国学教材里,很少有一本书是专门讲学习方法的,但很多书中,却对学习方法都有所提及。
据我了解,古人的学习方法有这样几种。
徐灵胎的“活学死磕”法
徐灵胎,清代医学家,但他同时也是国学家,水利学家,音乐家,天文学家,地理学家等,很多人把他奉为天才,其实徐灵胎的学习方法就是活学加死磕。
先来说说徐灵胎是怎么成为音乐家的?起因为徐灵胎的妈妈喜欢听唱曲,经常从外面请人来唱给她听。但是那些曲,只有音乐,没有词。徐灵胎觉得如果加了唱词,应该会更有趣味。
于是,他就去找了关于音乐的书籍,认真的研读,了解其韵律后,他就自己填词,并教那些唱曲的人吟唱,进而传遍整个民间。
徐灵胎就这样成了音乐家。
至于他学医的故事,更是让人动容。起因是,他的父亲,兄弟在疾病中相继去世。让徐灵胎非常心痛,发誓自己也要学医,成为良医救人,不要让其他人再经受这样的切肤之痛。
那时的徐灵胎已经人到中年,但他仍然打算从从头学起。
他的学习方法是从源到流。他先学了《内经》《本草》《伤寒杂病论》等,再到《千金要方》等,把当时流传的医书,全看了一遍,然后再把书本知识和临床实践结合起来,成就了一代中医大家。
徐灵胎的著作中并没有涉及学习方法,但他本身就是学习方法的典范。
曾国藩的持之以恒法
曾国藩本身是个自律性很强的人,在《家书》中,他曾对自己的学习方法有所提及,总结起来就是持之以恒。
比如关于读书,他说“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
关于读史,他又给自己定下这样的规矩,“每日圈点十页,且有事不间断”
除此之外,他还讲求“输出”,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通过这样来检验自己学到了什么,还缺那些知识。
王阳明的心流法
王阳明为帝师,非常专注于心法的修炼。他对读书的建议也和心法有关。
在传习录中,他这样写道:“诵读之际,务令专心一志,口诵心诵,字字句句,绎反复。抑扬其音节,宽虚其心意。久则聪明日开。”
言外之意就是在学习时,务必做到心神统一,口里读着,心里想着,字字句句,反复体味其中意思,心灵意念也要宽广虚静,久而久之,则心神意会,聪明才智逐日增长。”
古人的学习方法虽然看似不像现代科学总结出来的那么系统,但万变不离其宗,如今的所有学习方法其实还是很难超越其高度的。
不过,学习到底是个人的事,不管古代还是现代,我觉得都可以了解观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那个。
其他网友回答
在古代典籍中没有专门介绍学习方法都是各种学科掺杂其中。比如荀子的《劝学篇》也只是《荀子》中的一篇并且在巜劝学篇》中也不是专门写学习方法,多与“立志”相结合并且还是以立志为主。劝学篇也称为“劝学”。还比如《三字经》中也有这么几句与立志相结合,“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柱。”等等。
谢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