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西晋的统一为什么不长久?
优质回答: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
有这么几句话,单道后人对前朝的直观感觉和总体印象。
最受人尊敬的是周朝,最让人纠结的是秦朝,最让人神往的是汉朝,最让人鄙视的是晋朝。
三家归晋,一统天下,晋朝本当浩浩荡荡,勇往直前,开创一个全新的属于自己的时代。最终却支离破碎,一地鸡毛,草草收场。后人只能怒其不争,哀其不幸了。
三家归晋,前明后暗(晋武帝 司马炎)
曹操刘备孙权忙活了一辈子,最终的胜利果实却落到了司马家。公元 265 年,司马炎篡魏自立,建立晋朝。公元 280 年,攻灭吴国,一统天下。
司马炎前期励精图治,颁布法令,鼓励生产,重视军事,雄心勃勃,一统天下,也算是一位有为之君。
天下大定之后,司马炎开始骄奢淫逸起来,生活浪费奢侈,后宫妃嫔成千上万。朝臣纷纷效仿,百官斗富,成为历史笑谈。
外戚专权,后宫干政(丑后 贾南风)
司马炎立儿子司马衷为皇太子,后继承帝位。司马衷被人称为白痴皇帝,不能理事,朝政大权由后宫和外戚轮番把持。
先是外戚杨骏专权,后皇后贾南风勾结宗室诛杀杨骏,饿死皇太后。贾南风又被司马宗室毒杀,朝廷鸡飞狗跳。八王之乱,动摇国本(晋惠帝 司马衷)
司马炎总结曹魏灭亡的原因,认为是宗室太弱,不能辅助天子。于是大肆分封司马宗室,前后 50 多人为王,堪称历史之最。
司马炎死后,司马家内斗不断,互相攻杀,大量消耗晋朝的国力,动摇晋朝国本,将晋朝推向了崩溃的边缘。
五胡乱华,早埋祸胎(前赵皇帝 刘渊)
汉魏时期,大量胡人内迁,与汉人杂居。国家强盛时,胡汉稳定,相安无事。国家脆弱时,各胡人部落纷纷举兵,侵扰中原。
西晋末年,天下大乱。公元 304 年,匈奴人刘渊见八王之乱中原动荡,趁机挺进中原,建立前赵政权。于是开启了五胡乱华的十六国时期,中国由此进入了长达数百年的大分裂时代。
皇帝骄奢,百官贪腐,外戚专权,后宫干政,兵连祸结,生灵涂炭。西晋开国,亡国之象尽显。而统治者浑然不觉,不亡国,更待何时?
其他网友回答
东汉未年,魏蜀吴三国忙活几世,最终天运不济,气数皆尽,三家归晋,一统天下,司马家族成了最后的大赢家!
从公元265年,司马炎废魏帝曹奂,建立西晋开始,到建兴四年(316年)匈奴人刘曜攻入长安开始俘晋愍帝,西晋灭亡,历时51年,从司马懿高平陵之变开始,历经4代。
那么,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司马家族创立的西晋为什么不能长久?其主要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司马家族建立的西晋政权,不具有传统意义的正统性,合法性,是强权政治下的掠夺性。
司马懿辅佐曹操、曹丕、魏明帝曹叡、曹芳四代。幼帝曹芳继位后,司马懿先是遭到曹爽排挤,迁官为无实权的太傅。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墓,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自此曹魏军权大权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事件,它为日后司马炎代魏立晋奠下了根基。
嘉平三年(251年)司马懿病逝,享年七十三岁。
公元255年司马昭继兄司马师为大将军,专揽国政。
公元260年,司马昭弒杀魏帝曹髦,立曹奂为帝。
公元263年,司马昭分兵派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灭亡蜀汉,受封晋王。谥父司马懿为宣王,兄司马师为景王。
公元265,司马昭病逝,时年五十五岁。
数月后,其子司马炎篡位称帝,建立晋朝,史称西晋,司马炎称为晋武帝。
自汉建安二十五年,魏受汉禅,己经45年,曹操东荡西除,南征北讨,方始得此天下。
如今”魏吞汉室晋吞曹,天运循环不可逃。”
司马炎国号大晋,改元为泰始元年,大赫天下。追谥司马懿为宣帝,伯父司马师为景帝,父司马昭为文帝,立七庙以光祖宗。
可见,司马家族的帝位是军事强权下的阴谋篡位而来,在朝廷内外引起非议,其合法性、正统性受到置疑,也为后来的灭亡留有隐患。
司马炎是大一统王朝的开国皇帝,前期为英明之君,承袭曹魏,改革创新,出现了“太康盛世”的盛况。
司马炎为曹魏权臣司马昭长子,人物魁伟,立发垂地,两手过膝,聪明英武,胆量过人。
司马昭次子司马攸,性情温和,恭俭孝悌,昭甚爱之,因其兄司马师无子,过继给以继其后。
司马昭本意让幼子司马攸继承王位,但在众臣的”废长立幼,多至乱国”的劝谏下,立了司马炎为晋国太子,终成一代开国帝王。
司马炎建立西晋后,一开始就处于内外交困中,从内部看,他的祖父和父亲为了给司马家族夺取帝位铺平道路,曾经对曹爽为首的三族以及附属势力进行了残酷血腥的屠杀,这件事所造成的阴影横亘在人们心中。从外部看,蜀汉虽灭,孙吴还在,对政权的统一还存在威胁。
司马炎首先采取怀柔政策,增加凝聚力。解除了对汉室的禁锢,让己成为陈留王的魏帝上书不称臣,郊祀天地礼乐制度皆如魏旧。又赐安乐公刘禅子弟一人为附马都尉。既解除了曹氏家族的恐惧,又安定了朝野内外、旧蜀、东吴的人心。
其次,司马炎在治国措施上,在承袭曹魏的基础上,别有创新,革新政治。颁布法律,依法治国;大封宗室,罢州郡兵;平定秦凉,安抚边境;
其三,司马炎运筹帷幄,雄心勃勃,准备出兵灭吴,结束分裂局面,统一全国。早在公元269年,他就派羊祜坐守军事重镇荆州,着手灭吴的工作。
由于吴主孙皓的荒淫残暴,使得吴国国力衰退。公元280年,东吴灭亡,三国鼎立局面完全结束。晋武帝司马炎终于统一了全国,结束了长达百年的分裂局面。
在司马炎统治时期,他制定了”户调式”的经济制度,并且有效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在公元280年—289年,出现了历史上出名的”太康盛世”时期,还出现了”太康文学”的盛况。
可以说司马炎的前期是西晋的高光时期,厉行节俭,虚心纳谏,用人唯贤,进行☆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是值得称道,大有作为的开国皇帝。
在后期,承袭汉分封制出现恶果,加之昏庸好色,生活奢侈腐化,加速了西晋王朝的灭亡。
司马炎刚建立西晋时,由于政权的不稳定性,加之要吸取魏国曹家国难时无人相帮的教训,大力实行三省制、分封制、都督制、士族门阀制度等。
这些制度初期起到一定作用,但在中后期弊端出现,成为西晋政权不稳定的因素。
为了司马家族帝国统治的稳固,他将其祖父司马懿以下宗室子弟均封为王,以郡为国,其司马家族封王者达27人。又封亲信大臣10人为公。
但这些分封的诸王,慢慢形成了一个个与中央政权相背离的政治集团,并凭借其王国军队争取自己的利益。晋武帝死后,发生的”八王之乱”,就是分封的各地王国凭其国兵力起事,参与帝国最高权力的角逐。
司马炎后期则热衷于安逸享乐,君臣赛富,荒淫好色。
他在前期皇后杨艳在世时还有所收敛,待皇后去世后就一发不可收拾。
他选下品文武官员和普通士族家里的处女5000人入宫,连同魏元帝及吴末帝孙皓的宫女5000多人,后宫的美女达一万以上。
他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因为每天不知择谁侍寝才好,就以羊拉御车,羊在哪个妃子住的房前停下,他就与那个妃子饮酒作乐,并就寝于该妃之室。
于是有个妃子便把竹枝插在门上,把盐水洒在地上,羊因盐水的味道停下吃食,于是羊车便停在她宫门口,这就是著名的”羊车望幸”的故事。
在他当政后期间,他怠惰政事,朝政荒疏,奢侈成风,清谈为尚,官僚黑暗,腐败盛行,王朝已露败亡端倪。
公元290年5月16日,司马炎终因纵欲过度被掏空了身子,一病不起,黯然死去。享年五十五岁。从公元(265—290)年,共当了25年皇帝,他死后,给继承者留下诸多问题的朝政乱象。
继承者沒选好,外戚专政,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终将西晋拖至覆灭。
司马炎虽然贵为皇帝,可也有烦心事,这个烦心事就是他的傻太子。
传说太子司马衷是个大白痴,严格上说是弱智,晋朝天下大旱,百姓多饿死的时候,这位太子说出了“何不食肉糜”的名言。
要说司马炎并不缺子嗣,儿子的数量还多达二十六个。可他为什么偏偏要挑这个最傻的儿子做太子呢?
这主要是那位杨艳皇后的功劳。
杨艳皇后生了三个儿子,长子司马轨,次子就是司马衷,三子为司马柬。长子司马轨早夭,司马衷遂成了嫡长子。司马炎知道自己的这个嫡长子是个弱智,所以一直不肯立太子,想在其他的儿子中再寻找一个适合的当太子。
司马炎选择太子的时候,司马柬已经出生。《晋书》中称此人不善言辞,但反应敏捷、识量过人、性情仁厚。为什么杨艳不劝司马炎立自己的次子为太子呢?
一是司马衷是嫡长子,自古立嫡立长不立贤。其次司马柬当时只有两岁,还不会说话。而司马衷只有八岁,长大后不一定会是傻子。
加上司马炎曾经差点被弟弟司马攸取代,再加之与皇后感情深厚,对其言听计从,司马炎终在公元267年立九岁的司马衷为皇太子。
但司马衷年龄越大,个子越高,己成为大小伙子,智力一直停留在九岁水平。后在公元272年,13岁的司马衷娶了15岁的贾南风为太子妃。
公元290年,司马衷即位,即晋惠帝,痴呆不能任事,由太傅杨骏辅政。由于司马衷信任皇后贾南风,皇后专权,谋害杨骏家族,迫害皇太后,杀死太宰司马亮,掌握实际大权,形成了西晋外戚专政的混乱时期。
公元291年,贾后杀死皇太后,八王之乱开始,直至公元306年,司马越手下的鲜卑军队攻入长安,司马颖被俘杀,八王之乱终。
魏晋时期,统治者为了加强对各少数民族的控制,以及补充内地劳动人手的不足,经常招引和强制匈奴、氐、羌、羯、鲜卑入居内地,关中总共户口有一百万,但其中少数民族就占了一半左右。导致胡人实力不断在内地壮大,他们不断地发生叛乱,甚至挑起内乱。
公元304年,匈奴人刘渊,挺进中原建立前赵政权。这也加速了西晋灭亡,并形成“五胡乱华”局面。
五胡乱华主要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大部落,但事实上五胡是西晋末各乱华胡人的代表,数目远非五个。
正好此时西晋王朝内部发生战乱,外戚专政,八王之乱连续不断,境外异族势力于是趁机南下,终于引发了永嘉之乱,导致了西晋的灭亡。
公元307年,司马衷在洛阳驾崩,终年48岁,相传被东海王司马越毒死。
他的弟弟司马炽(284—313)即位,即晋怀帝。
公元316年,刘汉政权的刘曜攻入长安,俘西晋最后一位晋愍帝司马业,《晋书》作司马邺。西晋灭亡,历时51年。
西晋王朝司马家族,以司马懿谋略策划起家,得位不正,加之后人德不配政,高开低走,皇帝后期昏庸,后继无贤,朝臣无能,外戚专政,制度缺陷,内部八王先乱,外部五胡闹华,内外交困,风雨飘摇。于是西晋王朝存在51年,大一统不过37年,就一命呜乎,消失在朝代更迭的历史风云中。
(图片来自网络,参考文献《晋书》、巜史记》等)
其他网友回答
一、历史的惯性特点决定的
晋朝的江山是宫廷政变篡夺曹魏政权得来的,曹魏的政权是宫廷政变,篡夺汉朝天下得来的。所以说,晋朝的天下别人也可以篡夺,若不是军事强势夺取,就是宫廷内部夺取。
当一个正当的执政理念被异常理念所打破,则这个异常理念也会被别人来继承利用,这就是历史的惯性特点。
这是西晋随时覆没的潜在因素。
二、为了防止历史的惯性重演,大封同姓王,反而导致八王之乱。
晋武帝为了稳固篡夺来的江山,大封同姓王,共分封了二十多个,并且一改汉朝时期的同姓王没有执政权的规定,经济、军事权全由同姓王掌控。这样,外部的威胁解决了,但内部的宫廷政变威胁则出现了。最终导致八王之乱,实力大损,北方几个少数民族匈奴、氐、羌、羯、鲜卑等族趁机进攻中原,西晋被破渡江南迁,西晋灭亡。
三、胡人内迁,导致内地混乱。
魏晋时期,统治者为了加强对各少数民族的控制,以及补充内地劳动人手的不足,经常招引和强制匈奴、氐、羌、羯、鲜卑入居内地,关中总共户口有一百万,但其中少数民族就占了一半左右。导致胡人实力不断在内地壮大,他们不断地发生叛乱,甚至挑起内乱。这也加速了西晋灭亡,并形成“五胡乱华”局面。
四、统治阶级腐败堕落
晋武帝后期及晋惠帝、贾后执政及以后的怀帝等时期,贵族、士大夫阶层生活开始奢侈糜烂,竞相夸耀豪富、奢侈,耗尽民脂民膏,社会处于极度腐败状态,也加速了西晋的灭亡,只维持了51年就灭亡了。
其他网友回答
祸根在高平陵之后杀曹爽一家老小时就已经埋下了。没别的,就是杀了曹爽一家,破坏了潜规则,造成了高门大姓之之间的不信任。司马今天杀了曹爽,肯定要防着日后自己家也要被别的高门大姓杀。其他高门大姓,看到这样子,肯定背凉飕飕的,这司马家的刀会不会也落到咱们家头上。难保司马家不会不猜忌他们啊!高平陵之后,高门大姓之间,已经埋下不信任的种子,一直到后来八王之乱,表面上看是司马家争位。那些高门大姓们没有参与?人心惶惶的朝廷怎么可能长久。
其他网友回答
统治的阶级腐烂糜臭,不得人心,所以王朝很短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