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次有趣的户外活动
??长城采风活动纪实
作者 | 刘红 编辑 | 魅儿
下午1时,我和影友们一起前往绥中金家沟,进行户外拍摄活动。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车程,平安抵达此地。
在接近大山深处时,一位影友感慨地说:“是淳朴的乡情,魅力的长城,才吸引了这一波又一波的摄影人。”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地方?我充满了好奇感。
前面有个村子,住户不多。车子缓慢地开进一个院落,在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下停了下来。这就是职业摄影家——王建华老师的住处了。
五间房子,前后两栋,中间是院子,地面是木制结构,用条形木板精修而成。两侧各有一张桌子,桌面上摆着茶具,桌子后面是木制长凳,供人们歇脚儿、聊天儿。
门边儿有块牌子,写着“辽宁纪实摄影协会”几个醒目的大字。
门前有棵栗子树,栗子的果实很特别。它里面是栗子,外面包着绿皮儿,上面长满了尖尖的刺儿。
略走几步,有个园子,园子周边也是栗子树。顺着它的方向看,还有好多的栗子树,一直延伸到了山坡上。
一个老太太捡拾着栗子,也捡拾着喜悦和希望。
傍晚时分,王老师看看天色,提议说:“上山吧。”
我们分头上车,驱车前往西沟长城。下了车后,沿着蜿蜒的山路,直奔山顶。
部分坍塌的城楼呈现在眼前了,恰有断壁残垣之感。我走过城楼,站稳脚跟,极目远眺。只见群山环抱,由近及远,连绵不断。山间绿意盎然,视野十分开阔,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天边那墨青色的云层,微微地折射出太阳的光芒。
王老师催促说:“往上走。”
他又提醒说:“不要在城楼处停留,防止发生危险。”影友们手持摄影器材,陆续向更高处走去。
只见他们各自选好位置,透过镜头,选景构图,确定主体,调整画面,按动快门。在拍摄过程中,王老师指导着,什么光圈啊,曝光时间长短啊。那场面,如同召开新闻发布会一样。
带队的某强说:“此次是我们搞的活动。由于工作需要,请老师摆个姿势,拍张照片。”王老师自嘲地说:“假的。”
“不,这是真的,您指导得多细致啊!镜头背后,袒露的是真诚与耐心。”我深有感触地说。
“晚饭后,我讲讲拍摄技巧,再给大家的照片点评一下。”王老师认真地说。
今晚没有绚丽的霞光,明早能有漂亮的云海吗?人们怀着期待与忐忑的心情,向山下走去。
夜深了,王老师的讲座与点评结束了,而他的音容笑貌,字字句句还萦绕在我的脑海里,伴我入眠。
早晨5点多钟,出发了。12分钟后,车子在锥子山方向的一山脚处停了下来。
透过车窗,我看到有人往山上爬。心想,这也没路啊。稍后,王老师站在此处,说:“来,从这儿上。”
看来是非爬不可了。经过一小段的跋涉后,走上了崎岖不平的山路。王老师拄着根棍子,脚步却坚实有力,每一步都稳稳当当。他这山,可是没少登啊!
“旅游鞋不行,买双登山鞋。”他语重心长地说。
转眼间,长城,城楼。这儿,那儿。看到了,多么壮美的长城啊!
我跟随着老师的脚步,听着有关摄影的设想和感悟,向山顶挺进,期待着梦幻般的云海。
“晴天时,三四点钟,雾就起来了。”老师说。
“今天怕是看不到云海了。”有人担心着。
“起雾了”。在宽阔的峡谷间,我似乎看到了淡淡的白雾,又似乎没有。可能是我对山间云雾的变化不够敏感,但我发自内心地希望看到云海,这也是所有人的愿望。
“把城楼放在空地儿上,光线红红的,不用调,尽量不要拍逆光。侧顺光,侧逆光……特别漂亮。”王老师对身边的影友说。
他们聊着,我沿着长城,继续向山上走去。抬头观望,只见人影绻动,约有二十余人,自下而上分散着。五六个支架已准备完毕,有的在拍摄,有的在观望,各自忙活着。
走走停停,看看瞅瞅,随意得很哪。在不知不觉中,我来到了山顶,登上了城楼,放眼望去,感受那高山之巅的雄伟气势。
一位影友面向东方,在拍摄朝霞。
看着他几次变换拍摄的姿势,不禁自言自语:“我拍照时,没构图啊?”
“你找景的过程就是构图。”他肯定地说。
我似有所悟,原来如此。
“来,坐这儿……”咔。
“换个姿势……”
我举起双手,直指苍穹,尽显登顶的豪迈之感,正所谓“山高我为峰”。
“对,就这样。”他按动着快门。
关于锥子山长城,他感慨地说:“有三条不同方向的长城齐聚于此,当属一大奇观哪。”
曾有人告诫过我,停留在山顶上的时间不宜太长。于是,我下了城楼,向山下走去。
“坐那儿,我给你拍张照片。”一位老大哥说。
“咔咔”几声后,正要起身,突然发现,前面有一波人,啊,又要开“新闻发布会”了。我赶紧走了过去。
“眼睛勾人儿。”一阵笑声不可避免了。
石阶上,坐着一位漂亮的女士。她双手摆弄着墨绿色的长裙。然后,一手拄着石头,一手拿着几株满是秋意的草儿,面带微笑,遥望远方。
“太美了!俨然一尊女神!”我赞叹着。
人们调好焦距,按动快门,咔咔声接连不断。
“变换姿态,再来……”
“给我也拍一张吧?”
“坐那儿的都拍。”
我排在最后。在拍摄的过程中,王老师也借机给我拍了几张,甭提多开心了。王老师,那可是我崇拜的偶像啊!要是您看到了他拍摄的风光照片,也一定会受到震撼的。去年,他的摄影讲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能够见到王建华老师,是我这次来的一个愿望。
拍照结束了,我跟在老师的身边。他问:“每个山顶上都有个城楼,对面锥子山上,有吗?”
“没有。”我摇了摇头。
他说:“这里的每个城楼都有个故事。我讲个关于那座城楼的故事吧。在历史上,有个民族英雄叫戚继光。在抗击倭寇的时候,效仿南方的一位英雄,把黄豆藏在长城的方砖里……”
望着头发花白,德高望重的老师,敬佩之心油然而生。在心里,我默默地念叨:“下次还来,一则弥补没有看到云海的缺憾,二则继续听您讲那城楼的故事。”
在这大山深处,有个摄影基地,住着一位摄影家,也活跃着一群人。你来我往,似跳动的音符,不断谱写出动人的乐章。
??2018年9月17日星期一
附:王建华老师拍的照片
◆◆◆
作者简介
刘红,女,小学教师。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钢屯镇人。爱好写作。2017年参加了中国知网大成编客栏目举办的主题征文大赛且获奖。同年,撰写的散文《记2017年冬季体能测试》,及小说《一个瘦小却干练的女班长》均发表在杂志《青年文学家》的不同期刊上。另有其他作品发表在《葫芦岛晚报》、《校报》上。我将尽量笔耕不辍,不断书写人生的新篇章。
图片来自网络 以及王建华摄影
总编:刘勤田 微信:liuqin-988
投稿邮箱:64449470@qq.com
(喜欢,就转发分享哦)
?「醉歌杯」全国文学作品大赛正式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