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号称世界第四亚洲第一的大清海军,为什么最后一败涂地?
优质回答:
首先要说一下题主问题里一个小错误,关于清末海军在世界上的排名,历来有第4位、第6位、第9位、第10位、第11位等多种说法。
这当中第四位肯定是错误的。自清政府筹建海军起到北洋水师覆没,世界上排名前5的分别是英、法、俄、意、德这五个国家。这五国的海军吨位长期在10万吨以上,清末海军鼎盛时不过7万多吨,差距很远,不可能排名第4位,这个说法纯粹是编造的。
至于排名第6位也不对,因为即使是西班牙、奥匈帝国等已经衰微的传统海军强国,其海军吨位也不是晚清海军可以比拟。当然,这个说法有一定出处,因为在某本1886年的海军年鉴上中国海军确实排名第6。不过这本海军年鉴的排名除了英国外,其他按照各国字母顺序排名,中国排名在英国、阿根廷、奥匈、巴西、智利之后列第6位。国内部分学者误以为是海军实力排名,就说成晚清海军排名第6位。
至于第9位、第10位、第11位这三种说法因为涉及到各个时期各国海军吨位不同,因此在特定时期都成立。比如在1890年时,晚清的海军总吨位是78190吨,位列英、法、俄、意、德、西、美、奥、荷之后,排名世界第10。而到了1894年的时候,日本海军的总吨位超过了清朝,所以晚清海军排名就降到11了。
实际上就中日两国来说,在海军实力对比上日本在很长时间内居于优势。清政府超过日本,也就是1887年到1891年这短暂的几年时间,随后不久就被日本再次反超。当然好消息是亚洲当时就两个国家有海军,也就是清、日两国(土耳其一向属于欧洲国家),所以晚清海军大部分时间至少有亚洲第二的排名。
以清政府的体量,海军大部分时间还不如日本,这就要怪清政府一直对海军建设不重视,没有一个目标,稍有成绩就止步不前。原本计划先建设北洋水师,然后加以扩充,一分为二,形成南北洋并重的局面。实际上最后却变成了北洋挪用南洋经费,将原本用于台海防御的“致远”等舰都搜刮到了自己名下才勉强成军。此后再未大规模购买军舰。连军舰的维护保养费用都不足,严重影响了北洋水师的战斗力。
而日本却以清政府海军,特别是北洋水师为目标,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日本政府提出“苟缓一日,或遗百年之悔”的口号,坚持大力建设海军。在财政收入不如清政府的情况下,日本做到了在海军经费投入上超过了清政府,从而让自己海军的实力超过了清政府海军。
另外要说一下,前面的比较都是基于晚清海军的基础上。如果单论北洋水师,那么在甲午战争爆发时,北洋水师总吨位只有日本海军的一半略多一点,双方差距就更大了,不输才怪。
所以北洋水师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是清政府对海军的不重视,实力不如人所至。
其他网友回答
我们历史课本上学的是因为“社会制度”的落后!
但我觉得并不是!
实际上,清政府一开始确实没有西方列强先进,所以战败是可以说的过去的,但洋务运动等兴起后,当时清朝的海军陆军装备都是非常先进的!
那为什么会战败?
最主要的原因是心不齐!清朝的百姓、清朝的官兵、甚至清朝的官员,都不知道为谁而战!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兵力20:1,清军的武器装备也很先进,可是还没打几枪,军队全都跑了!清军几乎是无抵抗的结束了战斗!
鸦片战争,据史料记载,当时清军的战舰和英军的战舰在海面上海战,每当有黄龙旗帜(清军)的船舰被击中,岸上的老百姓一针欢呼!
不仅如此,英军登录后,老百姓以非常便宜的价格将新鲜的蔬菜卖给英军,可以说是雪中送碳!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不知道为谁而战!
清政府豪征暴敛,百姓苦不堪言,当时的百姓肯定是认为“无论谁当政,也比清政府强”!老百姓在吃不上饭的前提下,根本不会去想抵制外夷,他们只想怎么吃饱肚子!
一个王朝沦落到这种地步,那就是无药可救了!
这就是为什么清军武器装备先进,还是不堪一击的原因!
其他网友回答
我所了解的是当时大清海军是世界第八,日本是第十一。《美国海军年鉴》中排名大清是第九,前八是英法俄德西奥意美。
在亚洲,当时的大清依旧是老大哥,日本虽然通过明治维新崛起了,但在大清面前还没有那么强大。
我们来简单分析一下,为什么强于日本海军的北洋水师竟然一败涂地。
日本野心勃勃,一直盯着中国
日本虽然是弹丸小国,在明治维新之前更是不值一提的弱国。但是自日本上下一心,学习西方列强技术文化,进行一系列改革维新后,日本的野心逐渐表露出来。
在高丽和琉球问题上,日本暴露的野心,足以让平日看不起日本的士大夫们有了戒心。当然,中国也有人早在明治维新初年就意识到了这个邻居不简单,野心勃勃,那就是李鸿章。
所以李鸿章坚持海防,坚持建设海军,建设强大的海军,甚至新疆不要了也得防着日本。
然而,最不愿意发生的还是发生了。
甲午战争起因
甲午战争直接起因也是因为高丽内乱。1894年,高丽发生内乱,中日两国同时出兵平乱。内乱平定后,日本仍不撤兵,然后中国这边肯定不答应的,高丽丢了那东北就没法保障。所以,当时中日两国舆论都很激烈,都是骑虎难下。日本一意主战,李鸿章在觉得有俄国援助的情况下(俄国公使兑现不了),也没有让步。
于是两国同于当你七月初一宣战。
1894年9月17日(农历八月十八),两国海军在高丽西北鸭绿江口相遇。
这一战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之前最重要的一战。胜则高丽可保,东北没问题。以后在远东地区,中国就要压日本一头了。这场海军之战是划时代的战争。
中日海军实力对比,相差不远
中国海军当时世界第八(或者说第九),日本第十一。北洋水师有两个主力舰“定远”和“镇远”,排水量达7000吨。日本最大的战舰排水量不过4000吨。
但是速度上,日本战警比中国的船快,船上的炮比较多,而且放的快。就是说日本战舰移动速度和攻击速度都比中国的高。但是中国战警比较大比较肉。
另外,中国战舰参差不齐,有两个主力战舰,也有很弱小的船。综合来比较,两国海军实力相差不远。
那么既然海军实力并不比日本的差,那北洋水师还会败的一塌糊涂呢?
战略不如人。北洋水师原定排“人”字阵势,由“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船主力居先。海军提督丁汝昌以“定远”为坐舰,舰长刘步蟾。结果开打的时候,刘步蟾突然下令把“人”字倒置,“定远”,“镇远”居后,两边弱小的船居然靠前。可能刘步蟾胆怯本来想自保吧,结果这样一来,阵线全乱了,小船心慌慌啊。日本海军趁机先攻打北洋水师的弱点。
人员,领导问题。海军提督丁汝昌是骑兵军官,不懂海军。但是他为人正直忠厚,有气节,李鸿章就看中他这点。然后丁汝昌当海军提督不过就是精神领导罢了,并不懂海军啊。刘步蟾倒是英国海军学校毕业的,成绩也好。所以实际海战指挥就交给了刘步蟾,然而刘步蟾开打后的调整直接导致阵线混乱,被日本海军得了机会。有历史学家在书中说“刘步蟾真胆怯”,认为倒置阵势只是为了自保。当时战舰上的总炮手是英国人,可是他们语言不通。丁汝昌不懂英语,炮手不懂汉语。
北洋水师战术也差。当时在“定远”号上的总炮手是英国人,叫泰勒尔(Tyler)。泰勒尔见刘步蟾变阵就知道大事不妙,于是吩咐炮手不要乱放炮,要节约炮弹,因为舰上炮弹不多,要保证命中率。吩咐好后就到丁汝昌旁边准备帮忙指挥。但是丁汝昌不懂英语,泰勒尔不懂汉语,两人只能比手势。结果,,炮手开火,第一炮就误中自己的瞭望台,丁汝昌重伤,全战不再指挥,泰勒尔也受了轻伤。日本海军的炮弹命中率远在中国海军之上,结果就是北洋水师损失过重,不敢在海上与日本人交锋。
总得来说,日本海军就像是输出型射手,攻速 ,移速,命中都远高于中国海军。而中国海军就只能充当吨位大的,移速攻速命中都逊的肉了。
战争结果,日本胜利掌握制海权
日本自此掌握了制海权,陆军输送得行动自由。次年中日又签订《马关条约》,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中国承认高丽独立,割让台湾及辽东半岛,赔款2亿。
日本也是这一战成强,从此在亚洲地区就一直欺负侵略中国。
其他网友回答
在这个问题下面,已经有很多答主从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分析清朝为什么不行了。各位答主的说法都很有道理,但在这里,我决定用一种大家从未见过的方式,用类比的方式来解答这个问题。
足球,作为世界第一大运动,想必是有着很多的爱好者的。作为一个竞技体育项目,被爱好者们议论最多的地方,自然就是实力和排名。
经常看球的人都知道,我们中国,甚至整个亚洲的足球水平,都不是太高。中国有十四亿人,竟然只进过一次世界杯,且在世界杯上一球未进,一场未赢,可以说是非常没面子了。
中国足球的成绩不太好,那么,其他的亚洲豪强们的表现又如何呢?
根据国际足联的最新排名,亚洲足球的前三强分别是日本、伊朗以及韩国。
亚洲前三,听起来也挺厉害的是不是?可惜,它们的世界排名分别是28位、33、位、40位。
看到了吗?所谓亚洲老大,在世界范围内不过如此。
这个例子给我们的启示是:
有时候,有些领域的实力差距,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
清朝海军,号称世界第四,亚洲第一,名头真是响亮的很。但是,这第四第一,真的名副其实吗?西方列强,有发达的经济,有强大的军事实力,还有在当时最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而当时的中国不过是个贫穷落后的封建制农业国家,只是祖上阔过,才徒留一个架子,不至于一下子倒塌。差距如此巨大,当时的统治者却还沉溺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以第四为荣,以第一自居,如此想法,岂有不败之理?
正视差距,努力自强,锐意进取,才是民族与国家生命力长留的根本。不然,所谓第四第一,不过只是井底之蛙的自欺欺人罢了。与君共勉。
其他网友回答
北洋水师之所以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大清和日本同时走上变法图强的道路,甲午海战是对大清和日本变法图强成果的一次检验。
抛开体制的原因不说,人才才是关键因素。
据英国人吉伯特.威尔士在《龙旗下的臣民》一书中记载,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没有受过任何水兵应有的训练,他的提督职位完全是通过传统的科举考试获得的。事实上,他此前是一个骑兵将军。据英国教官说,“丁汝昌登船的时间就是我们启航的时间,他在船一进港的时候就下船了,此后我们根本无法见到他,直至我们起航为止。他对海军事物根本一窍不通,只不过是李鸿章安插在舰队里的一个中国官员而已”。有的大清水兵,将狗肉藏在炮筒里,里面还有米饭、咸菜、筷子等等等等。美国报纸《佩尔.摩尔公报》记者报道说:一艘中国军舰开赴鸭绿江作战,军舰上却没有大炮。原来,管带把大炮给典当了,却未能按时赎回。
北洋水师中的鱼雷教官是英国人,军舰上的军官通常把他的姐夫、妹夫、堂兄弟、表兄弟介绍到舰上来。有人问:他们会不会一次性把所有的鱼雷都发射出去,然后逃之夭夭?这位教官考虑了一下,说:我想他们会的。
这样的海军,怎么能够打胜仗?
曾经有一个英国顾问向李鸿章递交了一份详细的资料,对北洋水师进行猛烈抨击,这份报告描述了万一发生海战大清海军的处境到底会怎么样?
这份报告打破了李鸿章对大清海军实力不俗的幻想。这份报告的最后结论是:大清的舰船会不一击。报告说,当发生海战时,北洋水师根本没有什么物资储备可资利用,运送石油等战争物资的商船必须开到旅顺港,因为旅顺港是大清唯一一个设防的港口。北洋水师的任何舰船,除了炮舰之外,都可以进港。旅顺港不够大,无法容纳整个舰队。因此,当巡洋舰在加煤时,装甲舰只能在港口外等待。如果敌舰趁机封锁牛庄与大沽,因为那里根本没有任何鱼雷艇保护,后果将不堪设想。
由于从前从未训练在夜战中发射鱼雷,大清海军只好在800码以外发射。大清海军中,没有多少人真正懂得海战,物资装备也令人不敢恭维。北洋水师的轮机员对强制通风感到非常害怕,当它们试图这样做时,锅炉管道开始破裂。朝阳号被其他船只撞上了,因为它的转弯幅度非常大,动力却非常小。(这个预言在鸭绿江战役中奇迹般应验,当时朝阳号在移动过程中冲到了岸上)。最后这份报告说:如果和日本舰队作战,北洋水师必败无疑。
甲午海战证明:曾经对大清将士提出最严厉的批评都是正确的!
惨烈的甲午海战
甲午海战,中日双方各有舰船12艘。当时,北洋水师一字排开,而日本舰队责是锥形突击。战端初开,丁汝昌负伤,实际指挥作战的主帅是刘步蟾。经过近五个小时的激战,北洋水师只剩下定远、镇远、来远、靖远四舰。定远、镇远二舰,共中重炮3700余发,去日本人统计,定远独中2000余发炮弹。双方难解难分,拼命搏杀。下午五点左右,伊东怕天黑北洋水师鱼雷艇,收队逃跑。刘步蟾率队追击,但是速度不行。黄海血战,落下帷幕。
甲午海战,一场最具关键性的海上战役,孤臣无力可回天,它的胜负改写了中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