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描写的是什么时期(天龙八部写的是哪个年间的事)

网友提问:

《天龙八部》描写了多少年的事情?如何欣赏?

优质回答:

谢谢邀请

对于天龙八部所描写的年代,书中到是没有明确的给出,但是书中写有大辽皇帝耶律洪基,耶律洪基出生于1032年卒于1101年,辽朝第八位皇帝,在位四十六年,字涅邻,小字查刺。

天龙八部中乔峰助耶律洪基平定皇太叔的叛乱而被封为南院大王,确实历史真的有此叛乱——重元之乱。

重熙二十四年(1055年)耶律洪基继帝位,改元清宁。继位后奉叔叔耶律重元为皇太叔,加天下兵马大元帅,清宁九年(1063年)七月,重元父子及其同党四百余人乘耶律洪基前往太子山秋捺之机,发动叛乱,进攻道宗行宫。重元自立为皇帝,任萧胡睹为枢密使。但由于当时的南院枢密使耶律仁先、耶律乙辛等率兵反击,政变被粉碎。重元自杀而死。

天龙八部中有一行人前往西夏求娶银川公主的事情,书中对于西夏皇帝有过描写,历史上西夏共有七位皇帝,与天龙时间匹配的是西夏毅宗,李谅祚,1048年登基,1068年去世,时年仅二十一岁。至于惠宗李秉常,由于登基时仅有七岁,显然不可能。

但听得履声橐橐,一人自内而出,在御椅上坐下。那内侍又喝道:“平身!”众人站起身来。萧峰向那西夏皇帝瞧去,只见他身形并不甚高,脸上颇有英悍之气,倒似是个草莽中的英雄人物。

由此我们可以推知:小说天龙八部发生的时间应该在1060年-1068年期间,个人认为具体为1063正负3年,即1060年至1066年。

至于如何欣赏的问题,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全由自己。

在小说中附录中有:陈世骧先生书函,书中写有关于陈世骧先生对于天龙八部的理解,可以帮助我们欣赏。

读《天龙八部》必须牢记住楔子一章,就可发现‘冤孽与超度’这一主题,书中所写的人物情节,可谓无人不冤,有情皆孽,要写到尽致非把常人常情都写成离奇不可;书中的世界是朗朗世界到处藏着魍魉和鬼蜮,一个众生皆苦的世界。

其他网友回答

《天龙八部》并不是一部通常意义上的武侠书,它的突破常规的创作思路,标志着金庸小说的想象力与创造性的真正的成熟与独异。这部奇书乃是一部东方文化与艺术的杰作。将此书定名为《天龙八部》,即已表明作者决心彻底打破武侠小说的固有模式及其整体上的文类局限。取“天龙八部”这种非人的神道精怪之名为题,对真实的人生世界进行象征性的摹写,这表明:一、作者要对人性及人世作深入的哲学思考和总结;二、要对这一思考和总结作出象征性和寓言式的创造性表现。为此,作者破例地在这部书前来一番“释名”,除了扣准“人与非人”这一主题之外,作者又说此书写的是北宋时云南大理国的故事。“大理国是佛教国家,皇帝都崇信佛教,往往放弃皇位,出家为僧,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十分奇特的现象。”——熟读金庸小说的人当记得《射雕英雄传》中的“南帝”段智兴(1172-1200年在位)一变而为“南僧”的形象。那可以说是金庸对“大理佛国历史之谜”的一次探讨。一灯大师虽佛光照人,但毕竟是处于小说人物关系网络的边缘,且人物故事只是在小说叙事的背景中出现,更重要的是那时作者的注意力集中在对主人公郭靖这一“儒之大侠”的塑造,因而对南帝退位而为一灯大师的表述自然不能不受到极大的限制,可以说是言犹未尽,意更未竟。于是才有了这撰写云南大理国故事的未了之缘,才有了《天龙八部》的最初动机。《天龙八部》不只是纯属虚构的江湖情仇的传奇故事,而且有着特定历史和宗教的真实背景。另一方面,《天龙八部》又并不当真是云南大理国历史的演义,亦不是某种佛家经典及其故事、教条的变文。书中虽有大理国皇帝段正明(1082-1094年在位)及他的继承人段正淳(1096-1108年在位,此人非像小说中那样在登基前自杀)等真实历史人物,但其主要叙事内容,却非大理王室及其宫廷生活的历史铺排,亦非重写段正明弃位出家,而是在虚构的江湖传奇与真实的历史背景的“双轨”之上,开动了人生故事/人世寓言的艺术列车,从而营造出传奇——人生——历史的独特三维空间及其深层的形而上的寓言世界。金庸有着丰富的历史学养和深厚的佛学修为,但对大理佛国之谜却并没有以常规的历史学方法加以考证或按照某种佛学经文加以诠释和演绎,而是发挥自己的艺术天才,将自己的哲学智慧投注于更加广阔而现实的人生世界,于是才有了《天龙八部》这部小说。

其他网友回答

回答《天龙八部》描写多少年的事情,如何欣赏的问题,我想从三个方面l来回答。

首先,《天龙八部》描写的时间。《天龙八部》一书的起始终结应该是很清楚的,北宋哲宗元佑五年-元佑九年/绍圣元年(公元1090年-1094年)。有的说是宋仁宗末年的事。

显示所有大图

其次,我们要了解一下《天龙八部》的主旨。天龙八部,是佛教概念,指佛教护法队伍中以天、龙为首的八种神话种族,包含天众、龙众、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呼罗迦八类佛教的护法神。此八种神话种族以“天众”和“龙众”为首,故称“天龙八部”,又称龙神八部、八部鬼神、八部众等。寓意的象征是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背后萦绕着佛法的无边与超脱。所以,金庸先生将其作为书名来映衬全书“无人不冤,有情皆孽”的主旨。

再是,我们如何欣赏《天龙八部》。欣赏天龙八部时,要找准方法。《天龙八部》全文共50章、154万字,可谓武学称冠的作品,事实上《天龙八部》武学称冠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就在于武学体系完备。我们翻遍金庸的书的六部长篇,没有哪部书的武学体系如天龙八部一般成熟。天龙八部的武学线索,是两条主心骨。明则少林,暗则逍遥派。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射雕》《笑傲》无线索,主角打到哪是哪。《神雕》半条线索:独孤三剑境,全书过半才出现。《倚天》半条线索:九阳神功,全书过半即消失。只有天龙八部是两条完整的线索,有如长江大河,贯穿始终。天龙八部的武学层次,就是建立在这两条主心骨之上的。

另外,在欣赏时,我们还可以看到,在整个120多万字的《天龙八部》中体现的内容有这么几个特点:包罗万象,没有完人,也没有绝对的对错,更没有绝对的善恶;天龙中多是“求不得”之感情;层层递进充满了因果循环,因为佛家讲因果,讲循环;爱恨情仇贯穿全篇;放下是通篇告诫人们的道理,尽管天龙里讲了太多的恩怨情仇,家国武林,各色人物最后或生或死,或解脱或受苦,都在于“放下”二字。我们只要弄明白了这些内容,其实欣赏起来就不会感觉到复杂了。

不知道我的回答,您满意否。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