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康熙帝为什么不修长城(为什么康熙帝罢修长城)

网友提问:

长城在历史上作用巨大,为何康熙帝和唐太宗会放弃修长城?

优质回答:

长城在古代历史上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谈不上巨大,因为历代花费财力物力人力去修长城,长城从来也没有阻挡住游牧民族南下的铁蹄,修长城是一种比较保守的措施。

唐朝为什么不修长城呢?因为唐朝的疆域很大,长城基本上属于“内地”了,唐朝采取的是十分开放的民族政策,比如唐太宗被称为“天可汗”,各民族真心臣服,因此不需要花这个钱。

康熙采用的是“怀柔”政策,蒙古科尔沁部早在清太祖时已归附,皇太极的皇后宠妃都是科尔沁王公的女儿,一直到顺治康熙都是如此,双方政治联姻比较频繁,喀尔喀部分三王,土谢图汗、札萨克图汗、车臣汗,先后归附,清朝采取了“打地鼠”的方式,谁冒头打谁,因此,该部一直臣服,第三部是准葛尔部,比较麻烦,因为他与“回教”相互勾连,多次反叛清朝,还曾入侵西藏,康雍乾三代都对准葛尔部采取了军事行动,并且取得了胜利。

康熙采用的是恩威并用的方式进行分化瓦解,使蒙古草原上任何单独一个部落都无法对抗清军,康熙自己所说:众志成城,因此,也不需要修长城。

其他网友回答

因为两位战略家要建立的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疆域,长城反而成了这一伟大事业的阻碍。

其他网友回答

历史上长城在战争中发挥过作用。

中原王朝国力鼎盛,军力强大的时候,对外多采取积极防御的战略,即依托长城等国防工事,适时向有威胁的北方游牧民族发起反击。这个时候,长城更多的不是作为防御体系,而是以后勤基地的面貌出现。

到了王朝暮年,国力衰败,武备松懈,往往危机四伏,内外交困。长城的日常修缮难以保证,御边将士的起码供应都接济不上,这时候的长城也随着帝国的颓丧而显得弱不禁风,徒有虚名了。像清军入主中原前,就曾多次入关袭扰,掠取了大量人口、金帛、家畜。最远一次兵锋直指山东,整个明朝北部地区为之震动,各地如临大敌,紧急戒严,可谓人心惶惶。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