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为什么是九千岁(魏忠贤九千岁)

网友提问:

怎样评价九千岁魏忠贤?

优质回答:

人都是有两幅面孔的,所以我们对魏忠贤,也应该作客观理性的评价。

一般人们提起魏忠贤,可能受电视上的影响,都认为他,包括整个东厂,都是些残害忠良,乱杀无辜的一帮坏太监。确实,魏忠贤也算不上好人,他排除异己,打击政敌,手段残忍之极。但他并没有去没有祸害平常老百姓,做残害苍生,极大恶及之类的大坏事。让我们先来看看他的成长经历吧。

魏忠贤,本就是一个市井混混,因为啫赌,赌债缠身,无奈之下,才净身做了太监。刚开始,他也算挺可怜的一个人。但魏忠贤脑子聪明,在皇宫中会混,而且还傍上了熹宗朱由校的奶妈客氏的大腿。这样,有了靠山的魏忠贤,在后宫混得如鱼得水,慢慢的就成了大内总管。

人都是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的。魏忠贤逐渐把持了朝政的决议权,随着自己权利变大,膨胀的他居然号称“九千九百岁”,有明一代,这是没有过的事。这个候的魏忠贤最膨胀,出行排场很大,几乎等同于皇帝,有种小人得志的感觉。

但魏忠贤总体上对明朝皇帝个人,还是忠心的,说白了,他也只是皇帝身边的高级奴才而已。

魏忠贤在独揽大权后,也对国家做过一些有益的事。比如,魏忠贤曾主张薄收农业税,重收工商税,此举可以说是对救当时的老百姓,犹如于水火之中。这个政策,增加了国家税收,而且也让军饷有了一定保证。

魏忠贤还挺会用人,比如他任用了诸如孙承宗、赵南星、满桂、袁崇焕等一批能臣、直臣,为国家安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特别是对辽东边疆的守护,自魏忠贤一死后,辽东军军饷不继,这样人心不稳,辽东边疆很快就失守了。

可以说,魏忠贤的死,加速了明朝的灭亡。难怪有人说,“魏忠贤不死,明朝不灭”,尽管有点夸大,但也有一定道理。

魏忠贤(1568年2月27日-1627年12月11日),别称魏阉贼,原名魏四,入宫后改名李进忠。由才人王氏复姓,出任司礼监秉笔太监后,改名忠贤,表字完吾。中国明朝末期宦官。北直隶肃宁(今河北沧州肃宁县)人,在天启年间拉拢齐楚浙党官吏,是为阉党,与东林党人激烈斗争,即东林党争。明思宗即位后,被流放,畏罪死亡。

谢谢,问答。

其他网友回答

狠人,赌博把自己的人生败完,把自己的女儿给卖了,作为一个娶过妻生过子,尝过腥的猫还能不吃鱼?能隔绝女色狠心把自己阉了的一个成年男子,先不论他在以后做了多少的坏事,我至少在这一刻是”佩服”他的!

其他网友回答

公元1568年,魏忠贤出生于一个市井之家。长大后像正常男孩子一样娶妻生子,但由于他生性好赌,每次赌钱必输。他的妻子百般劝说,就是不听,绝望之时便带着儿子远走他乡。之后,魏忠贤的赌博变本加厉。最终欠下一屁股债,无力偿还。遭到债主的百般羞辱之后,自行了断,便投奔京城入宫当了太监,希望能在宫中出人头地。

进宫之后,被分到东厂。并且快速地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很好的靠山。一次机缘巧合的机会下,魏忠贤平步青云。在太子朱由校继位之后,就意味着魏忠贤掌管的时刻到来了。早在朱由校还是太子的时候,魏忠贤就摸透了秉性。他的性格生性堕落,懒散,对做木工的活情有独钟。这就给魏忠贤掌管国家事务创造了机会。

再加上魏忠贤对其他文武百官的百般讨好,奠定了自己在朝中的地位,熹宗的不作为,以及对魏忠贤擅权的百般容让,给魏忠贤的地位放在了与他平起平坐的地位。甚至民间,很多百姓只知朝廷有魏忠贤而不知熹宗中的地步。魏忠贤见时机成熟,便称自己为9000岁。我们也可以看出。与其魏忠贤敢自封自己为9000岁,还不如说是一个时代的悲哀,是明朝制度的悲哀。

其他网友回答

魏忠贤的一生,从一个懵懂孩提,大字不识,到阉割入宫,再到被天启帝宠爱有加,最终登上仕途,成为一人之下(优秀劳模木匠爱好者天启帝和空气其实没什么区别),万人之上的秉笔司礼掌管披红权的大太监,他的一生无疑是成功的,但也是可悲可恨的!

魏忠贤,无论我怎么给你正面评价,终究逃不过你是亘古大奸臣的事实,大字不识,却通过谄媚和邪术(野史记载魏忠贤用童子阳根身换得邪术),蛊惑天启皇帝,虽说某些政策对明朝经济发展和军备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造成了明朝末年百姓的徭役赋税繁重,间接导致了崇祯年间的百万农民军起义。

其他网友回答

魏忠贤本身只是一个好赌如命的小混混,后果被人人追赌账自已切割了小东西进宫去做太监。后来认识了天启皇帝的奶娘客氏,在客氏的帮助下做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掌印太监。由于天启帝朱由校痴迷木匠活,导致魏忠贤大权在握开始排除异已,大量残害忠良,自称九千岁,无人不敢不听权势熏天,后来崇祯帝朱由检刚登基就开始打压魏忠贤同党,终于把魏忠贤扳倒了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