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老祖宗忠告:“上坟不过三代,祭拜不过未时”,清明将至,在理吗?
优质回答:
上坟不过三代,祭拜不过未时。这话前句有几种说法,也各有强调各有理。祭拜不才未时。意思单一,好理解。一天二十四小时,作十二个时辰,一时辰两小时,一天从子时起,亥时终。习惯上夜二十点到一点为子时,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未居第八,即是午后十三时十五时为未时。古时人极重阴阳,什么都可分阴阳。人以男女言,男阳女阴。人以生死言,生阳死阴。日时也分阴阳,日阳夜阴,日时辰言,子至已为阳,午至亥为阴。习惯忌讳上,阳人拜神祭祖用时上宜阳不用阴,所以祭拜神与祖先,一般不过未时,午前更好,过未就违规犯忌了。
一坟管三代,上坟不过三代。这三可是实指三,也可指多数,这里的三,多以实指为多。上坟不过三代,可指所拜祭祖宗之代。拜多了也管不到,是白拜,有功利性在里头,也可指所去拜祭的人不正三代,爷儿孙三代,起过了不是太老就是太小。旧时人短寿,有三代去拜的就不错了。五代同堂的极少。能帮三代以上的,不是单户,是众祖了,就福荫言,未必帮得到了。这是告诫人拜祭要注意的事项。旧时祭拜也是诸多讲究,诸多禁忌的。现在没那么多讲究,那么多禁忌,尽心有孝敬就好,不必论那么多了。
其他网友回答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恕我孤陋寡闻,在本人老家,没有听说过“上坟不过三代”之说。只要是家族墓地,都会上坟祭拜。至于“祭拜不过未时”一说,倒是比较注意时间段。现代人们恐怕不太熟悉什么时候是“未时”,(本人亦是搜索网络才有了解),只要按现在时间表达的不超过正午12点即可。
清明祭祖,乃老传统。现代社会“唯一”保持得最完美最彻底的习俗之一。进入工业文明年代,难得遵守这一传统的还大有人在。尽管丧葬方式已有多种改革,但农村的祭拜方式一直在延续。离开老家外出务工就业的人,只要条件允许,也都会尽可能的回乡上坟扫墓,缅怀先人。平时难得回老家,好不容易回乡一趟,又是专为扫墓而回家,岂有不给家族墓地上坟的道理,都会一并祭拜。
当然,各地风俗不尽相同,只要遵守当地风俗行事,自然“在理”,但大可不必将此处风俗要求彼处,更不可强求一律行事。
慎终追远,寄托哀思,同时也是踏青的机会,清明节将近,不宜给予其他的祝福与问候,那就且行且珍惜吧!
其他网友回答
清明节小长假就要拉开帷幕,很多人都会选择在清明小长假时为祖先上坟扫墓,在为逝者上坟扫墓时要谨记“扫墓不过三代,上坟不过未时”,那么这句老话是什么意思呢?老祖宗的话还是有道理的!
古人认为,坟里的先人只要有尸骨存在,灵魂就会存在,一旦尸骨不存在了,灵魂也就不存在了。过去逝去的人,除了大有钱人之外,一般人家用木棺、穷人用芦蓆挖坑土葬。木棺与芦蓆隔不住土壤中的氧气和水份对尸身的侵涉,一百多年后,尸骨会腐蚀分化成泥土,灵魂也就荡然无存,也就无法继续保佑后人了。而古人寿命较短,三代人也就一百多年,因此,坟中的先辈一般保佑不到第四代人,故此才有“上坟不过三代”的说法。
在我们农村还有“一坟管三代”的说法,意思是在迁祖坟时,祖坟位置的好坏,会对祖孙三代以内的后代造成影响,如果祖坟的位置很好,那么后代人将会是非富即贵的好命,如果祖坟的位置不好,后代人的发展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在扫墓时只能给三代以内的祖先上坟,超过三代以上的祖先就不能再上坟,否则会折煞后代人的寿命。
古人说:“一坟管三代”,意思是说坟中的先辈只会保佑后三辈人,对于第四辈人也就无能为力了。
未时,即中午一点到三点,那就是上坟不能超过下午三点。之所以在民间会有“上坟不过未时”的说法,是因为随着太阳的逐渐落下,阳气逐渐下降,阴气逐渐增多,清明节又被称为“鬼节”,古人认为太阳落山后,孤魂野鬼开始活动,再加上坟墓大多都是在偏远的地方,为了防止在清明上坟时被鬼招惹,在上坟时一定要在阳气最足的时间进行,千万不能在阴气较重时进行,因此便有了“上坟不过未时”的说法。
传统文化里流淌的中华民族血液不会改变、现在是、过去是、未来也是,这就是传统文化的魅力。
其他网友回答
在理。我家今天刚上坟。我姥姥,姥爷的坟。和太姥姥,太姥爷的坟是挨着的。上坟时我还会自言自语的和姥姥讲讲我现在的生活。太姥姥那里只是烧纸。
其他网友回答
我一家两代都是在外祖母家长大,但我对祖上又有特殊情结。所以,每年清明节,儿子开着车,带着全家人年年这个时候都回乡祭烧,为了感恩,全家人必到外婆坟前祭烧。因此,每年都是五点起床,走三个村庄,五处坟地(因家有祖上和祖父母坟地三处)除去路程,从八点开始祭烧,到中午十二点才能祭烧完毕,来回一百五十多公里。每个坟前都有自己的追思和回念,亲历的,听说的桩桩件件,有先人的风云往事,有外婆的困中纾难,他们的不平凡往事让我此世难忘,永远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