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怎么看待电影《八佰》中护旗的片段?
优质回答: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一知半解的人闭嘴了。
为什么四行仓库要守?其实现在看起来整个上海都撤退了,四行守不守意义似乎不大,为什么还要拿出精锐中央军防守呢?
为什么南京要守?南京不适合防御,所以早就迁都重庆,那么为什么还要拿出8万多精锐中央军防守呢?
其实道理都是同样的,这是精神战的一部分,尤其对于持久战的影响是极为重大。
问问大家,为什么红军也好,八路军也罢,后来的解放军、志愿军,都是有旗手的。
谁都知道,战斗中打旗子的极为危险,搞不好就会送命,为什么红旗不能倒?
意义也是相同的。
对于抗战这种持续14年的战争,其实是两个国家之间你死我活的大碰撞。
最关键的尚且不是物质的碰撞,更重要的是精神。
大家看过电影《坦克大决战》没有?
当时将军命令海斯勒上校,根据计划绕过美军固守的一个镇子,加快机械化部队的行进速度。
然而,海斯勒上校却给将军展示了一个美军的巧克力蛋糕。
将军不解其意。
海斯勒上校说:这个蛋糕是今天刚从美国本土的波士顿,空运到法国来的。这说明,美国人有飞机和燃料将一个无足轻重的蛋糕跨越大西洋,运到前线。您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吗?他们根本就没有失败的思想,从诺曼底登陆以来根本没有失败过。所以,我们必须在这里和他们决战,将他们击溃,打垮他们的战斗精神。
将军思考了一下,就同意了。
此次美军战败以后,果然出现一些兵败如山倒的情况,一些士兵逃跑,一些士兵突围不成功就直接投降。
其实道理就是这样。
这里就想起当年范志毅说的豪横的话:我们那时候打东南亚球队,从来就没输过,也没有考虑过可能输球。打他们,我们都是考虑赢多少个球。
其实道理都是想通的。
淞沪会战是抗战以来,中日两军主力第一次大规模碰撞,其实说到底也是一场精神战。
这种情况下,四行仓库就是很重要的,塑造了中国人抗战的精神。
另外,多说一句,一味贬低抗战国军的人,你们知道八路军、新四军在抗战中也是国军吗?
八路军叫做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新四军叫做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
其他网友回答
看着想哭。
不是因为那巍然屹立的旗帜油然而生的自豪感,进而对革命先烈的抛头颅洒热血的奉献和牺牲而潸然泪下,而是这一段剧情,实在是太过扯淡,都蠢哭了有木有?
今天的我们,喜欢上以票房高低来衡量一部影片的优劣。但就像考试成绩可以衡量个人能力,但却不能完全代表个人能力一样,尽管《八佰》上映两天票房就达到了5个亿,而且势头相当猛烈,但并不代表这部片子无懈可击,尤其是护旗的片段。
虽然这部全程用IMAX技术摄制的电影场景表现真实,人物有血有肉,但护旗仍然被很多人称之为电影中的一大败笔。而究其原因,静夜史认为导演想要表达的和护旗片段所表现的南辕北辙。
我们都知道旗帜,尤其是国旗在战争中代表的重大意义,毕竟旗在阵地在,旗立国土存,硝烟中飘扬的国旗,尤其是因护卫国旗而前赴后继的烈士形象,最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可以说是电影中无可争议的高潮场面。
但问题是,这不是真实的历史啊!
根据华东社记者的报道:“战斗期间,四行仓库朝南窗口有两幅国旗悬于左右,崇楼屋顶则高揭长约六尺阔约四尺之国旗一面,随风飘展,在附近数幅敌旗中凛然表示其不可侵犯。民众仰首视之,亦显兴奋,对八百壮士忠勇奋发之精神,毅然起敬。”
也就是说,电影中楼顶树旗并为了护旗而前赴后继地与日本飞机做搏斗的惨烈片段,历史上并不曾存在。
根据当事人的回忆,当时的日军飞机确实有低空俯冲的现象,但因为守军高射机枪的驱离,并没有发生激烈交战。
而这段护旗的片段,曾在此前台岛方面拍摄的《八佰壮士》中出现,不过当时抢夺国旗的敌人是租界的万国商团,这些白俄士兵携带机枪打死打伤守军数十人,并抓走了大量守军军官,后在各方抗议中放人,但国旗却始终没有归还。而台岛因为不敢得罪英美,就把抢夺国旗的罪名安到日本人头上。
如此被张冠李戴的所谓历史史实,被放到电影中大加赞颂,实在是太不严谨。纵然能让人沉默或者流泪,也终归难以引起更多人的共鸣。相反,郑恺饰演的陈树生身缠手榴弹跳下楼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场景之所以令人震撼到潸然泪下,是因为陈树生在历史上确有其人,而且确有其事。
看到这里,静夜史想到了那个被无数人口诛笔伐的抗日电影《咆哮无声》一样,一件只是存在于文学作品中的抗战故事,愣是被搬上荧幕强行给人安利,这是在纪念和歌颂我们的抗日英雄吗?不,这是在侮辱他们,按照那个痛心疾首的老专家的说法,这些睁眼说瞎话的导演编剧们都应该去吃马粪。
《八佰》的护旗片段更是如此,用一件舶来的片段表现抗日英烈的英勇,是典型的弄巧成拙。虽然管虎作为我国著名导演,有实力更有魄力,但仍然没有走出自以为是的窠臼。
真正的历史,不是导演眼中的历史,更不是导演想出来的历史,即便艺术高于生活存在加工的空间,但绝不意味着信马由缰、天马行空,这是对历史先烈的不尊重,是对观众的不负责。
另外,因为《八佰》讲述的主要是国军的抗战史,所以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对国军抗战地位的评价。通过这部电影,我们看到了国军的努力,但绝不意味着国军高山仰止。事实上四行仓库保卫战本身就是做给美英帝国看的,而当时的日本大部队已经尾随国军主力而去,四行仓库的战斗和牺牲事实上并没有那么壮烈。
不过,相比于其他战争题材电影,《八佰》作为用心之作还是可圈可点的,希望不要像《上海堡垒》这样的闭门加落锁大剧一样,我国的电影事业需要更长远的发展。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其他网友回答
《八佰》里描绘的护旗没有发生在四行仓库保卫战期间,肯定是照搬1975年的中国台湾版《八百壮士》里的情节,而《八百壮士》里的这段,要么是编的,要么是把在租界被软禁期间,旗子被租界士兵抢走的事情改写的。
四行仓库保卫战的时候,租界里的老百姓看得很清楚,守军至少挂了三面旗帜,两面挂在租界能看见的南面窗户里,日军不敢朝着这里开火,怕误伤租界。还有一面在楼顶。
日军倒是派飞机来侦查,但是守军有高射机枪,直接开火驱离,日本飞机也没攻击就走了,历史就是这样。
中国台湾版的《八百壮士》里创造了“护旗”这段战斗,守军的旗帜被导演一刀下去,减得就剩楼顶那一面。
鬼子指挥官看到之后,气急败坏地命令发动空袭,于是起飞了一架涂着膏药机徽的美式L-5”哨兵” 轻型飞机(1942年量产),反复平飞扫射,没错就是平飞。
然后,一个很胖的士兵一把扶住要翻倒的旗杆,大批士兵也过去搭人墙扶住旗杆,日本飞机不停地扫射,四行守军不停地被打死打伤,中国士兵们一边口吐鲜血一边扶住旗杆。
最后一个机枪手撇开美式M1919重机枪的支架,抓住滚烫的气冷散热器,对着日本飞机一通狂扫,将其击落,租界里的中国老百姓高呼万岁,接着放一段《歌八百壮士》,这段结束。
推敲一下这个片段:
即便是拥有先进电子设备的现代战机,在楼房林立的城市里低空飞行也非常危险,日本飞行员哪里有如此高超的飞行技能?
仓库里共有420人,是守军人多?还是日本战机的子弹多?
你死一个补一个,把日本飞机的子弹能消耗光?
如果守军这么多人挤在楼顶护旗,日本鬼子的步兵为什么不进攻?
如果鬼子步兵进攻了,守军还顶得住吗?
日本若是派很多飞机来回扫射,岂不是要把守军全部打死?
这段对于当时的台湾当局有特殊的意义,那就是在日本和美国相继断绝与台湾的“外交关系”之后,给青天白日满地红来个又长又大的特写,再描绘国军士兵浴血护旗,自我安慰一下,台湾当局是不会屈服于国际压力滴!
还有一种可能是把1938年8月11日在租界内的护旗事件改写到保卫战时期。
当时被软禁的孤军计划纪念88师出征上海和淞沪战役,租界当局害怕得罪日本方面,派遣租界的准军事武装万国商团里的白俄分队架起机枪去抢国旗,打死4个孤军营的中国军人,打伤数十人,还把排以上军官(除伍杰之外)抓起来,关到上海中央银行里看押起来。
孤军营和租界的中国人均表示强烈抗议,最后租界把关押的人放回,但是国旗就此抢走了。
台湾当局心里的小算盘也很好理解:
英美那是得罪不起的,就是放在1975年也不能拍负面的,这拿机枪扫射被软禁的孤军营,观众岂不是要想起来这英美也是欺负中国人的?
更重要的是,《八百壮士》的结尾是谢晋元部荷枪实弹地撤退,似乎要赶赴新的抗日战场,把后面的憋屈历史拍出来,影响难以预料。
所以电影里还有很多奇谈怪论:
大上海保卫战胜利结束,
部队要调到南京去打保卫战,所以从上海撤退,
租界的英国司令官慷慨激昂,想冲过河去与日军作战,被部下死命拉住才没有成行。
《八佰》照抄护旗这段,不知道剧组心里是怎么想的,大致的场景模仿1975年版的《八百壮士》,比如一个士兵在旗杆要倒的时候扶住旗杆,然后许多士兵拿身体阻挡子弹。
大概剧组也知道那滚烫的重机枪管,什么人也握不住,于是给守军发了一门20毫米机关炮,几个人架着捷克式轻机枪开火。
导演还有一个发挥,让日本飞机连租界一起扫射,对租界内造成伤亡。
如果日本军队敢这么干,英美可真要施加压力了。
但《八佰》里击落日本飞机的情节也挺离奇的,居然让枪都打不准的端午(欧豪饰演),用栓动步枪一枪打中日本飞机的驾驶舱。
啊……这!?
如果剧组觉得真实的保卫战不够跌宕起伏,那么史料中还有更多的情节可以拍进电影:
留在租界的88师师部军官劝说谢晋元撤退和缴械;
租界外国高层的欺骗和虚伪,
孤军营的生活,特别是保卫战一年后的护旗,
与四行仓库保卫战同期的苏州河南岸之战。
你去照搬一个站不住脚的虚构情节,自己又进行了更不靠谱的二次改编,情节就更加怪怪的。
阅读更多军事内容,请关注 近卫步兵师
其他网友回答
写啦半小时,删啦,感觉是对牛弹琴。就影片来讲,当时的青天白日旗属于国旗,国旗之地就是中华之领土,结合历史背景,是很正常的情况。军人的使命就是保家卫国,在那种情况下用人命支撑国旗没什么好说的,除非是逃兵。近代的对越自卫还击战,当时双方都还有旗手,执军旗带领队伍冲击,敌我双方一样的为啦一面旗前赴后继。解放军可以做到人亡旗不倒,越军也是旗帜周围尸横遍野。现在时代进步啦,通信联络发达啦,战士不用再看旗帜的方向进攻啦,但是这种精神不该远去。中国的教育应该反思啦。
其他网友回答
答:今天有朋友开玩笑问我,如何看待管虎的电影《八佰》,我的态度是,不吹不黑。作为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况且两代领导都给予过肯定,我觉得还是值得一看的。另外,那个时候的那个旗,确实是代表国家的,我认为大伙也不必为电影里面的升旗或护旗情节而不快,因为历史就是那样的。至于某个人在里面有角色,我当然是反感的,但也只能忽略。其它就不展开讨论了,多说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