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康熙皇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这三位皇帝是怎样的人?
优质回答:
三位帝王共同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历时最长的盛世,为中国的人口数量及版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康熙皇帝雄才大略,除鳌拜,平三藩,收台湾,平葛尔丹,维护了清朝统治稳定,是清朝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好皇帝,而他的继承者雍正皇帝则尽心竭力修复康熙时代不停战争带来的财政枯竭,百姓疲累的各种问题,通过整饬吏治,耗羡归公等方式,使得国库丰盈,百姓得以修养生息,在位时间虽短,但为康乾盛世的局面奠定了基础。
而后继而上位的乾隆皇帝,大部分程度上享受着前两任皇帝带来的强力国力,在位期间平定廓尔喀,六次下江南,平定准噶尔,维护了国家的稳定和民族团结,为中华大一统奠定稳固的基础。
乾隆时期,打压西方在华传教士,改五口通商为广州一口通商,并拒绝英使马葛尔尼的通商要求,使中国进一步的落后于西方,为鸦片战争之因。
中国落后世界,始于明朝!
清朝落后世界,始于乾隆!
其他网友回答
大家好,我是奇趣讲史,我来为大家解答!
康熙皇帝玄烨是一个:勤政爱民、勤奋学习、嗜书好学、仁爱、慎重的一个人。
雍正皇帝胤禛是一个:为政坚定、性格刚毅、奋发有为、崇仰佛道、迷恋丹药的一个人。
乾隆皇帝弘历是一个:深情专一、勤政安民、固步自封、浪费奢侈的一个人。
引言:
清朝(1636-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历十二帝。政治上推行剃发易服,军事上打击农民军和南明诸政权,逐步掌握全国。然后历经康雍乾三朝,经济得到一定恢复。基本上奠定了现代中国版图,同时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但是由于满清大搞文化阉割,轻视科技,闭关锁国,逐步落后于欧美。
对于清朝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说它使国家落后,也有人说好的一方面。哪么清朝的皇帝,大家怎么看待的呢?特别是鼎盛时期的三位皇帝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上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做了哪里有利于国家、民族、百姓的事呢?我们接下来细细道来。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康熙皇帝玄烨是一个怎样的一个人吧!
嗜书好学、文化程度高、喜欢骑射的皇帝
康熙的汉文化水平很高,中国历史知识丰富。
城高千仞卫山川,虎踞龙盘王气全。车马往来云雾里,民生休憩在当前。————《登高诗》
被誉为帝王诗。康熙六巡江南题词很多,如为济南趵突泉题“激湍”、“源清流洁”,为珍珠泉题“清漪”、“润物”,为镇江金山龙禅寺题“江天一览”,为济南省城书院题“学宗洙泗”,为钱塘江龙王庙题“恬波利济”,为陆秀夫祠堂题“忠节不磨”,为米芾海狱庵题“宝晋遗踪”。题词充分表明康熙高深的汉文水平和丰富的中国历史知识,题词的书法也很好。康熙善学。宣城梅觳成、泰州陈厚耀入值南书房,康熙教过他们算学。
康熙喜欢骑射。他晚年对近御侍卫说:“我自幼至老,用鸟枪弓箭射死老虎135只,熊20只,豹25只,猞狲10只,麋鹿14只,狼132只,吹哨引来而射死的鹿几百只。射获其余野兽不计其数。曾一天之内射兔318只。”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嗜书好学的帝王。他5岁入书房读书,昼夜苦读,不论寒暑,甚至废寝忘食。又喜好书法,“每日写千余字,从无间断”。他读“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必使字字成诵,从来不肯自欺”。康熙继位后,学习更加勤奋,甚至过劳咯血。他读书不是为消遣,而是为“体会古帝王孜孜求治之意”,以治国、平天下。
钱宗范在《康熙》中说:“他一生勤奋好学,博览群书。自然科学方面的数学、天文、历法、物理、地理、农学、医学、工程技术;人文方面的经、史、子、集;艺术方面的声律、书法、诗画。他几乎都有所研究。他写出了八九十篇关于自然科学方面的论著,他亲自审定了多种历史方面的书籍,他还精通多种民族语言。”
勤政爱民、仁爱、慎重的皇帝
康熙一生勤政。每天都要御门听政,就是在皇宫乾清门前,由皇帝亲自主持御前朝廷会议。会议有记录,就是起居注。康熙从14岁亲政以来,每天御门听政,一年四季,无论冬夏,没有例外。听政的时间,一般在早上八点左右,所以又称“早朝”。
康熙的御门听政,严寒酷暑,从不间断。他说:一岁之中,昧爽视朝,无有虚日。亲断万机,披览奏章。”即使在康熙十八年发生北京大地震,康熙照常早朝,御门听政。康熙从亲政之日起,到去世之前,除因生病、三大节、重大变故外,几乎是没有一天不听政的。
康熙理政不仅“勤”,而且“慎”。康熙一生谨慎,对于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反复调查,慎重决策。对臣民强调要实行“仁爱”。康熙屡次申令停止圈占土地;又蠲(juān)免钱粮达545次之多,计银15亿两。他赈灾,设义仓,关心民众疾苦。他宣布:自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中国长期以来的人丁银被免除。其正面影响是减轻了人身依附,其负面影响是刺激人口增长。
史学家史景迁批评康熙有三:一是皇位继位的纠葛有点进退失据;二是康熙虽喜爱西学,任用耶稣会士,并允传教,但对西方并不信任,因而有礼仪之争以及导致雍正的禁教;三是康熙以轻徭薄赋自豪,以此彰显盛世,但其永不加赋的政策按耕地面积缴固定税金,与人口无关,于是人口虽增,亦不加赋,为康熙的继承者造成财政困难。
了解了康熙皇帝玄烨后,大家有什么看法。我认为康熙在用功读书方面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在政治,军事上也展示的很不错,巩固了国家的疆域。但是人无完人,他也有错误的地方,需要有悔改之意那就更好了。
我们继续来了解下一个皇帝雍正吧!看他是一个怎样的一个人。
崇仰佛道、迷恋丹药的皇帝
雍正帝青年时代就喜欢阅读佛家典籍,与僧侣往还,并著《集云百问》论佛旨,自号“破尘居士、“圆明居士”。即位初期自比“释主”,用比丘文觉密参帷幄,引起朝臣的反对。雍正帝否认缁衣参政,但对释氏有节制。到晚年,在宫中做法会,亲自收门徒。他大修古刹名寺,给僧人赐封号,支持禅宗中的一派,著作《炼魔变异录》,参与佛教内部宗派的斗争,又搞了《御选语录》一书,阐扬其佛学观点。
雍正的佛学著作,以中国佛教特有的禅宗为主,安抚喇嘛教只是为了防止西藏叛乱。雍正曾自号“圆明居士”,把古德参禅语要编辑成《御选语录》共十九卷,更从章嘉国师学习禅学。章嘉国师就是负责把《藏文大藏经》全部翻译成满文。要求各地地方官对法藏、弘忍一系的僧人严加调查取缔,这样实属国王护法。
雍正帝对道教也颇有兴趣,特别宠幸龙虎山驻京道士封娄近垣,封他为四品龙虎山提点、钦安殿住持,并加封为“妙正真人”。雍正帝早在当皇子时,就对炼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时炼丹的主要目的是做给他父皇看,说明自己不谋求皇位,只一心炼丹。他还因此写过一首题为《烧丹》的诗:“铅砂和药物,松柏绕云坛。炉运阴阳火,功兼内外丹”。炉运阴阳火,功兼内外丹。雍正帝对丹药的痴迷程度可谓是是中国古代史上最后一位宠信道士迷恋丹药的皇帝。
为政坚定、加强思想、不顾后果严重统治的皇帝
雍正七年(1729年),发往西北军营效力的前工部主事陆生楠,著《通鉴论》十七篇,论述封建、建储、兵制、君臣关系、无为而治等问题,涉及到当朝朋党之争等敏感问题。雍正帝说他“借托古人之事几,诬引古人之言论,以泄一己不平之怨怒”,下令将其在军前正法。也在军前效力的监察御史谢济世,借着批注《大学》,“毁谤程朱”,对理学提出责难,雍正帝命在处死陆生楠时用其陪绑,以示惩诫。大兴文字狱,以作为控制思想、打击政敌、提高自己权威的手段。
雍正帝重视吏治。雍正赏识执法严,作风雷厉风行,严猛行政,有开拓气魄,政绩显著的官员。如田文镜、李卫在河南、浙江清查钱粮做得好,被誉为“模范督抚”。康熙末年财政亏空严重,雍正位后雷厉风行地进行了一场钱粮大清查。他组织了一个得力的领导班子,由康熙十三子怡亲王胤祥总理事务,皇舅隆科多、大学士白潢、尚书朱轼会同办理。清查亏空首先在中央进行。地方上的清查也普遍进行。清查不力的官员,则予以调查处理。
但是,雍正也有严重的过失和局限。雍正帝的镇压措施十分严厉。不论具体情节,抗官者即以反叛论处,斩杀不赦。甚至拒捕时,有人“共在一处,虽非下手之人,在旁目观,即系同恶共济”,均斩立决。对民间秘密结社,嘱咐官吏们“时时察访,弋获首恶,拔树寻根,永断瓜葛”。苏州手工业工人要求增加工资,罢工叫歇,雍正帝严加惩处,立碑永禁叫歇。
雍正帝在位期间重整机构并且对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如为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并且大力整顿财政,实行耗羡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等。而且改善秘密立储制度,这样使得皇位继承办法制度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康熙帝晚年诸皇子互相倾轧的局面。雍正帝在位期间,勤于政事,自诩“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清朝的鼎盛少不了雍正皇帝的功劳,特别是在政治上的措施,是利大于弊的,只是他有不良好的坏习惯。
最后我们再来看一下乾隆皇帝吧!在他的治理下国家是怎样的,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吧!
勤政安民、重视百姓的生计的皇帝
弘历总是卯时(早上五时至七时)起床。要是夏天,这时天已亮了;要是冬天,五更才尽。在军机值班的十多人,每晚留一人值班。恐怕第二天一早有事,非一人对付得了,便每日轮一人早上班相助,于是也在五更上班。平时大家不知弘历何时起床。但从十二月二十四日以后,弘历从他寝室出来,每过一门,必响鞭炮一声,凭此就知道乾隆圣驾已到乾清宫了。这个时候,要燃一寸长的蜡烛天才亮。军机处的十多人,过五六天才轮上一个早班,已觉辛苦,但弘历则是天天这么早就上朝了。
平时无事时弘历也是如此。当西北用兵征准噶尔部和回疆之时,军事情报到达,即使是半夜,弘历也一定要起来亲自过目,如有要事立即召集军机大臣指示机宜,说很多话。赵翼作记录,有时从起草到恭楷誊正,得要一两个时辰,这时弘历还披着衣服等他。
八旗制度创立于关外时期,适应战事情况,是清朝的根本制度。清军入关后,随着统治的确立,八旗子弟被清朝帝国供养起来,“以清语骑射为本务”,不工、不农。不商。当兵者按一定标准发放钱粮,然而兵额有限,钱粮标准是祖宗定下的,不能调整。
八旗生计问题康熙末年出现,到乾隆时就很严重了。为此,康熙、雍正、乾隆三帝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增加兵额,添加“养育兵”;政府拨款给八旗子弟还债;资助部分在北京的八旗子弟迁居东北开荒等,然而效果都不理想,增加兵额远远赶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加重帝国财政负担又不能增强战斗力;政府拨款给八旗子弟还债助长了八旗子弟“等靠要”的心态;养尊处优惯了的八旗子弟也不愿意到东北开荒。这个问题困扰了此后历代清帝,直到清帝国灭亡。
重视经济发展,为百姓谋福利、保护环境的皇帝
弘历继承康熙、雍正两朝的政策,比较重视农业生产。他相信“民为邦本,食为民天”,“务本足国,首重农桑”,他要求北方向南方学习耕种技术。以前贵州遍地桑树,但不养蚕纺织,他责成贵州地方官向外省招募养蚕纺织能手传授技术。他令地方官注意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他鼓励开荒,扩大种植面积。雍正二年(1724年),全国可耕面积683万余顷,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扩大到741万余顷。乌鲁木齐地广人稀,他资助甘肃贫民前去垦种。
弘历重视发展商业并给予宽松政策。他也采取了一些恤商政策。规定商人到歉收的地方销售粮食,可以免关榷米税,允许百姓贩运少量食盐(这在雍正朝是不允许的)。
弘历关心水利建设。下令完成的水利工程,较大的有:河南南阳至商丘黄河河堤新筑170余里,清口及江南运河疏浚,江南淮阳运河挑浚,清河千里堤岸培筑。此外,在他关心下,修了江苏宝山至金山242里长的块石篓塘和浙江金山至杭县500里海塘。这些水利工程起了防洪、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
专制、浪费钱财、奢侈的皇帝
弘历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专制者。严重压抑了民众甚至官僚阶层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化了同时也僵化了专制体制,给以后的发展制造了巨大障碍。他对社会进行了前所未有的严密控制,灭了任何不稳定的萌芽。
弘历固步自封,错过了了解西方世界的最佳机会。欧洲这时建造出新式战舰,在各个方面迅猛变革、发展之时,也正是在弘历自我陶醉之际,与清帝国擦肩而过,迅速超越。
弘历浪费奢侈。六下江南花费巨大。原本经过康熙和雍正的努力,国富民强国库充盈,但在弘历的挥霍下国库却变得囊中羞涩。六下江南还对百姓造成了非常重大的灾难。晚年的弘历更是变本加厉,埋下了让清朝从“康乾盛世”极快的转向了“道咸哀世”之后一蹶不振走向灭亡的种子。
《清史稿·高宗本纪》:高宗运际郅隆,励精图治,开疆拓宇,四征不庭,揆文奋武,於斯为盛。享祚之久,同符圣祖,而寿考则逾之。自三代以后,未尝有也。惟耄期倦勤,蔽於权幸,上累日月之明,为之叹息焉。
小总结:
乾隆帝在位期间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巩固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六次下江南,文治武功兼修。并且当时文化、经济、手工业都是极盛时代,他在发展清朝康乾盛世局面作出了重要贡献,确为一代有为之君。
结语:
对于处在鼎盛王朝时期的皇帝来说,他们的所做所为影响着王朝的生存兴衰。很多皇帝在没有忧虑的情况下,都会出现怠政、贪图享乐的心理,也正是由胜转入衰落的标志。清朝也不例外,还是错过了让王朝继续兴盛的重要机会。他们在位期间对民生经济和国家大事上做出的正确选择要表示赞同。
引用资料:
————《清史稿》
————《康熙》
其他网友回答
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位皇帝在位这段时间被称为“康乾盛世”。从能力来说,这三个皇帝都是有本事的人,至于把能力有没有用对地方,这就是另一码事了。
康熙斗鳌拜,就已经显示了他的过人之处。之后的削三藩、收台湾、剿葛尔丹,这是对国家有大功绩的,纵观康熙的一生,他无愧于“圣祖”之名,纵然晚年耗空国库,但相对于他所办大事来说,是值得的。雍正在历史上名声不好,得位不正之谜,性情残暴之说等等。但雍正勤政千古无二,而且他对政敌残忍,但对百姓这好的,他一生都在改革弊政,都希望国富民强,这点不由让人想到朱元璋,两人的手段和目的是相似的,虽然也有巩固政权的目的,但国、民都从中受益是不争的事实,而受到影响的反而是部门统治阶层的人,对部分士绅官员来说,这是瓜分了他们的传统权益,所以他们是绝对不喜欢雍正这位统治者的。但雍正在位十余年,国库又充盈了。乾隆是幸运的,他也是很聪明的,他自继位,就帝位稳固,而且不缺钱花,这比康熙都强,雍正就更没法比。乾隆也很聪明,他用和珅等治理国家,也整得井井有条。但乾隆的好大喜功历史有名,他再次掏空了国库,而且腐败滋生,不可收拾,出了和珅这个古往今来的巨贪。而且他的闭关锁国之策让中国彻底与世界脱轨,而国外已经如火如荼的开始了科技大革命。自此,曾经世界经济第一强国成了后进者,成了任人宰割,受尽欺凌的弱国,乾隆是这件事的最大责任者,是国家衰败的罪人
其他网友回答
他们三个正好开创了清朝最著名的时刻,康乾盛世,可以说是清朝最杰出的三代了
康熙皇帝:
爱新觉罗·玄烨,顺治的第三子,他是清朝定都北京的第二个皇帝,他8岁登基,14岁亲政,他刚执政的时候,可以说是非常严峻,内有鳌拜,外有三藩,边疆有沙俄,有葛尔丹,如果不能成功的消除这些因素,他就有可能跟东汉的汉献帝刘协一样,被人挟持,但是历史证明他能行,逐渐的消除这些不利因素,在位61年,为康乾盛世打下了一个牢固的基础,虽然晚年,九子夺嫡事件发生,但也被称为千古一帝
雍正皇帝:
康熙皇帝第四子,胤禛,九子夺嫡事件中胜出,年号雍正,在位期间,勤于政事,在这里说一下,清朝的皇子们都比较博学,学习都比较刻苦,雍正的功绩是平叛罗卜藏丹津叛乱,设立军机处,并且建立立储制度化,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九子夺嫡事件的发生
乾隆皇帝:
雍正的第二子,弘历,进一步开创了康雍时代的辉煌,在位期间编纂了四库全书,主要把新疆,西藏正式的纳入了统治,为今天的中国版图奠定了基础,在位63年,可以说最长的皇帝,晚年禅让于嘉庆
其他网友回答
打江山不易
守江山更难
传承难上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