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对国家是利还是弊?
优质回答:
说道秦始皇焚书坑儒,后人是一片骂声和谴责。在公元前213年,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议,开始了大肆焚烧书籍和坑杀儒生。焚书令颁布之后,除了《秦记》,六国史书无一幸免全部焚毁。而医药学,农书,卜筮的书幸得保留,还有一些博士收藏的《诗》《书》百家语,民间不得私自藏书,一律烧掉。这就引起了儒生的不满,开始非议秦始皇,于是第二年,秦始皇抓捕儒生数百人全部坑杀于咸阳,可谓残忍至极。焚毁书籍不仅造成了文化上的巨大损失,使后人研究变得困难。还钳制了当时人们的思想,百家争鸣繁盛局面不再。
秦始皇焚书坑儒此举是为了统一思想,维护统治,这是他的首要目的。可惜手段太过于残忍和极端,反而加速了秦王朝的灭亡。物极必反,统一思想是封建王朝大势所趋,具有必要性,但做法操之过急,结果适得其反。
其他网友回答
中国是全世界最尊重知识的国家。历朝历代只要自认为是中国,都会把对知识文化的重视放在首位。正是这样的文化自信才让鲜卑为主的北魏王朝毫不犹豫的摒弃自己游牧民族的习俗,全面汉化。可以说,中国人对知识和文化的信仰,才是最大的民族认同感。
所以,历史上独树一帜的“焚书坑儒”,就显得是那么突兀。历朝历代,大都会将焚书坑儒视为暴行。但是若细细考证,始皇帝的做法有自己的解释。
1、“焚书坑儒”开始的时间
因为在历史说上大多会把“统一六国”、“设郡县”、还有“收天下兵器于咸阳铸成十二铜人”,和焚书坑儒放在一起讲,好像这些事情都是秦朝统一后一起做的。其实不然,设郡县、销兵器、统一度量衡这些都是在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后马上实行的,而之后始皇帝就开始了全国大巡游,封禅泰山。秦始皇的巡游进行了多次,持续了数年,遍布当时中国势力所抵达的全部名山大川,期间发生的诸如张良刺秦、蒙恬逐匈奴,也和焚书坑儒没什么关系或是没什么要发生的迹象。到了统一六国十年后的公元前213年,曾经儒家大师荀子的徒弟,后来改学法家的秦相李斯,突然上书说,“现在流传的书大多是诸侯征战时的东西,不利于长治久安,应该都烧掉。以后只需要学习法家的律法,就可以治国了。”
秦始皇很快同意了,于是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烧书运动开始了。到此为止,虽然手段极端,但主要还是身为法家的李斯依靠权势对其它学说的打击,覆盖面也不是特别广,执行力度也存疑。在焚书开始后儒生、博士还是可以在朝堂上为官,或是为自己的学派发表见解。此时的“焚书”更可以说是文化禁锢,禁止传播,而非文化毁灭。秦朝的政治制度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在世界范围内也是极其罕见的。既无任何经验参考,有在实行过程中有很大阻力。在这台庞大的政治机器运行8年后,秦始皇的文化禁锢政策显然还是希望能够促使统治机器顺利运行,其中偶然夹杂着李斯的个人私心。要是到此为止,还是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但是两年后发生的事,让一切才开始失控。
2、在当时“坑儒”和“焚书”并不是关联紧密的一件事。
上文提到焚书开始于公元前213年,这个时候秦始皇的身体越来越不好,疑心也越来越重,并且也开始了更紧迫的追求长生。而追求长生所进服的丹药反过来更加剧了他的情绪不稳定。一些方士、儒生为了个人利益开始给秦始皇进谏延年益寿的方法,大多是子虚乌有的胡扯。有一个叫卢生的博士,就胡诌些什么“天子要行踪隐蔽,让恶鬼找不到,这样神仙就会来之类的。”秦始皇很信任卢生,就按着卢生的方法把宫殿之间修上暗道,并且严禁泄露行踪。在公元前212,还发生了秦始皇看到丞相李斯的出行车辆很多,面露不快。第二天,李斯减少了出行的车辆,秦始皇知道有人向李斯高密了,担心自己的位置被人传出去,就把当时在场的随从都杀光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在焚书之后,一,秦始皇对儒生、方士还是比较信任的。二,秦始皇的疑心越来越重,情绪和越发的不稳定。
可不知道是不是担心自己日后败露,卢生、候生等几个秦始皇信任的博士,竟然相互讥讽秦始皇残暴后逃跑了。秦始皇大怒 ,说“我对他们那么好,他们竟然敢在背后骂我。”然后抓捕了咸阳城里的博士、儒生,全部活埋。在全国范围内,也进行了大抓捕,抓到的人全都流放边疆。
在焚书一年后,由于几个读书人激怒了秦始皇,才导致的坑儒。所以,坑儒事件是秦朝残暴统治的提现,始皇帝一时震怒下的残忍行为,可以说这件事把他可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而此时距离秦始皇病死,也只剩一年多了,至于到了秦二世时期,还有没有屠杀儒生的事,历史无考。
陈寅恪先生曾经说过,中国历史过分早熟。而这个“早熟”就是从秦朝开始。可以说,秦朝的模式在当时是开天辟地的大变革。这种变革下,面对着错综复杂的政治局面,最高统治者难免会有过激反应,“焚书坑儒”就是这种反应下造就的产物。复盘当时的情景,或许可以理解,但是珍贵的知识典籍,还有几百名博士的生命,这样残忍的做法是谁都不能接受的。还好,对文化的尊重让我们记住了历史,以后的历朝历代以史为鉴,对政治做了很多改进。如唐代设立给事中,职位不高但是可以封驳皇帝的诏书。宋代不经过宰相们讨论,皇帝的诏书可以直接认定为伪诏。这样规避了最高统治者偶尔冲动时带来的危害,防止了悲剧重演。
其他网友回答
如果文字不统一,那么国家就无法统一。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要明白焚书坑儒是两回事,“焚书”,“坑儒”。
对于“焚书”这件事,大家肯定都知道,秦朝统一了文字,所以六国用不同文字书写的一些书籍,当然要被烧掉,这利于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对于“坑儒”。秦始皇接受法家思想,以“致仕”为目标的儒生,达不到自己的愿望,同时,其余六国又有旧贵族反对秦朝统治。面对这种局面,秦始皇为了统一思想,巩固统治,用
了这种雷霆手段,也是加强中央集权的一种必然进程。
所以“焚书”“坑儒”这两件事,也许是手段有些残暴,但对于当时社会的进程,有着积极作用,还是利大于弊的。
其他网友回答
这就是最早的“不争论,不讨论”,你说是利还是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