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为何清朝晚期不敢抵抗列强却敢消灭太平天国?
优质回答:
抵抗不过,不能说不抵抗。两者性质不同。如果不带偏见,我们会发现,清朝晚期,虽国力衰微,但统治者是敢于同列强开战的,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中的慈禧宣战,都是抵抗列强的事例。而且,清朝在中法战争中是打了胜仗的。这些简单的历史知识,中学历史课本里就有了,不能简单地说“清朝晚期不敢抵抗列强”。
再说为何“敢消灭太平天国”。很简单,没有统治者会容忍“内乱”的发生,况且太平天国志在夺取清朝江山,两者之间没有妥协和议和的空间。不是清朝“死”,就是太平天国“亡”。在这样的情势下,清朝统治者不积极去消灭太平天国,难道还要客客气气地请它吃吃喝喝吗?
1.说“清朝晚期不敢抵抗列强”,有失偏颇
“清朝晚期不敢抵抗列强”——这样的观念不是题主独有。在我玩头条写问答的日子里,只要说一点清朝的好话,就有人私信或者留言骂我。我认为,我们讨论事情不能被情绪左右,你不喜欢清朝,不代表就可以乱给它“扣帽子”!
怎么能说“清朝晚期不敢抵抗列强”呢?
鸦片战争中,清军和英军进行的较大的战斗有十几次:比如①1840年7月5日发生的第一次定海之战;②1841年1月7日发生的沙角和大角之战;③1841年2月26日发生的虎门之战;④1841年2月27日发生的乌涌之战;⑤1841年5月22日至27日发生的广州之战;⑥1841年8月26日发生的厦门之战;⑦1841年10月1日发生的第二次定海之战;⑧1841年10月10日发生的镇海之战;⑨1842年3月10日至15日发生的浙东之战;⑩1842年5月18日发生的乍浦之战等等。我觉得,清军是一支装备落后的军队,它驻防分散,机动作战能力差、军费筹措难,这使得它在以上战斗中,面对远道而来的英军时,在兵力对比上并没有占到优势。
别忘了,清朝还有在鸦片战争中慷慨赴死的关天培——在虎门一战中,“天培督兵据炮台拒战,自巳至酉,兵溃……英人自后台上,天培格杀数人,枪箭雨至,负创奋战,力竭没于阵。”(《清史列传》)
还有阵亡于吴淞炮台的提督陈化成——当英国人涌入炮台之后,76岁的陈化成以重伤之躯再起扑击,枪弹洞腹,“伏地喷血而死”。
鸦片战争中,像关天培、陈化成这样甘愿以头颅抵抗敌人枪炮的人并不是个别的。梁廷楠作《夷氛闻记》,以沉重的笔调写下了这样一句:
夷寇一役,提镇大员皆死疆场。
虽说这样的说法过于夸张,但毕竟反映了身负守土之责的清朝军人死事之多。他们用鲜血昭示了不屈的民族气节。
怎么能忍心说“清朝晚期不敢抵抗列强”?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军有勇猛的僧格林沁,它的马队朝着英法联军的火炮阵地发动自杀式攻击,人马在血泊中倒下。以至于法国远征军中尉保罗·德拉格朗热回忆:“炮弹和子弹无法彻底消灭他们,骑兵们似乎是从灰烬中重生。他们如此顽强,以至于一时间会拼命地冲到距大炮只有30米远的地方。”
在1885年的中法战争中,70岁的老将冯子材躬亲陷阵,带头杀敌,大破法军与镇南关,克复谅山,伤法军统领尼意立,毙法军数百,是为谅山大捷。
怎么能忍心说“清朝晚期不敢抵抗列强”?
2. 清朝不去消灭太平天国,难道要把江山拱手让给洪秀全吗?
以我们现今的观点来看,清朝和太平天国是敌对的两方。清朝视太平天国为叛乱,必欲剿灭;太平天国视清朝为寇仇,一心推翻它。双方之间没有讲和的基础,只能是二存一。所以,清朝敢于消灭太平天国是顺理成章的事。没有什么可以讨论的空间。
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城,这是清朝首都第一次陷落。签了条约之后,英法联军竟然退出了北京,把首都还给了清朝。这让清廷非常意外——首都都落入敌手,本来以为要亡了的大清,又活了过来。
这让清朝高层对列强有了重新认识,奕?认为:
该夷并不利我土地人民,犹可以信义笼络,驯服其性,自图振兴,似与前代稍异。
应该说奕?的看法很有代表性。既然英法不贪图清朝的土地,那清朝就没有覆灭之虞了。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奕?说过一段著名的话:
就今日之势论之,发捻交乘,心腹之患也。俄国壤地相接,有蚕食上国之志,肘腋之患也。英国志在通商,暴虐无人理,不为限制则无以自立,肢体之患也。故灭发捻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
以清朝统治者的角度来看,这段话确为高论。太平天国和捻军旨在与清朝争夺统治权,是心腹之患;俄国对清朝国土虎视眈眈,为肘腋之患;英国旨在通过通商获取更大利益,是肢体之患。
按照清朝统治者的逻辑,即使“肘腋”生疮,“四肢”断掉,起码还能活着呀!如果“心腹”出了问题,大清岂能不亡?在这样的“三观”指导下,清朝肯定把消灭太平天国当成第一要务。
3.结语
外战行不行是一回事,打没打是另一回事。公允地说,清朝是敢于同列强作战的,虽然它几乎是屡战屡败。历史上哪个王朝不去对付“起义军”呢?清朝不去消灭太平天国,难道要客客气气地把江山拱手相送吗?
其他网友回答
处于晚期的清政府对于西方列强的侵略还是进行了反抗的,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一直在抵抗列强的侵略;只不过这些抵抗最终都是以失败而告终。所以,说清朝晚期不敢抵抗列强的侵略是不太符合史实的。晚期的清朝的确残酷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屠杀了大量的劳动人民,这恰巧表明了清政府的反动性。晚清政府应对外患的不力和残酷的屠杀国内劳动人民的行为昭示了落后的清政府已经不适应近代社会发展的潮流与趋势,深刻的预示了清政府最终必将灭亡的命运。
为什么晚清政府抵抗列强的侵略不利?为什么晚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那么残酷?为什么内忧外患下的清政府内战内行外战外行?
以鸦片战争为例,中国之所以在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中失败,主要是因为中国封建主义落后于资本主义。在政治上,中国是专制制度,而西方是民主制度;在经济上,中国虽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仍然是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而西方则是发展充满活力的资本主义经济;从思想上,中国以儒家思想禁锢人们的头脑,实行文化专制,而西方则是实行人文主义解放人们的思想;从科技上,中国只是对传统科技进行总结,缺乏创新,而西方则是在思想解放的基础上迸发出了无数的创新性的近代自然科学;从军事上,中国是传统的冷兵器军队,而西方则是先进的热兵器军队。这一切的合力使得中国在对外反抗列强侵略的过程中显得力不从心,出现了外战外行的局面。
太平天国是以洪秀全为领导的农民阶级领导的一次以南方为中心的农民起义,也是中国农民起义的最高峰。有力的打击了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和西方列强的掠夺,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但太平天国运动最终被清政府所镇压,这又是为什么呢?这主要是因为太平天国在各方面并没有比清政府更先进。从阶级上说,农民阶级的革命性虽然是最强的,但农民阶级并不比地主阶级更先进;从政治上说,太平天国的政治制度与清政府的政治制度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专制;从经济上说,太平天国在《天朝田亩制度》中行军分配土地的做法表明其大力发展的是落后的小农经济,虽然在《资政新篇》中提出要发展资本主义,但最终没有实施;从思想上说,拜上帝教所提出的天父理论并不比儒家思想高明。太平天国的合力并没有超过清政府,所以有西方列强帮助的新政府最终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清政府的确是内战内行。
清政府惧怕西方人而仇恨下层劳动人民,晚清统治者对西方谄媚而对人民狠毒——统治思想扭曲。
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封建统治者对内部的起义持镇压的态度,而对外部的侵略则持安抚的态度,美其名曰攘外必先安内。这是一种典型的胆小懦弱的窝里横的思想。继承了儒家思想的清政府也是这种行为方式,完全忘记了兄弟阋于墙而外御其侮的古老告诫。这恰好表明,反动的晚清政府把劳动人民当成了最大的敌人。
闭关锁国政策不仅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更使中国的封建统治者患上了心理自闭;从不愿意与外来文明交流演变成了对外国人的惧怕。天朝上国是统治者臆造出来的一种心理安慰,实际上是一种毫不了解世界大势的毫无根据的自大与狂妄。慈禧竟然说出了“宁与外邦,不与家奴的”反动言论,说明清朝统治者彻底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
在这种惧怕西方而仇恨人民的思想影响下,晚清封建统治者把对外战争的失败的恐惧发泄到了国内劳动人民的头上,并以此为自己的功绩而洋洋得意。心理扭曲的清政府于是作出了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事情。
清政府认为,与外国之争是利益之争,无关紧要;与人民之争是根本之争,关系生死存亡——颠倒内外。
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列强发动鸦片战争等侵略战争并强迫中国签订了以《南京条约》为代表的不平等条约只是想在中国获得利益,并不是想灭亡清政府,所以是可以商量的。从某些方面说,这一想法有一定的道理,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资本主义国家想要的的确是经济利益;但西方列强有没有可能为了经济利益而灭亡中国?非常有可能。西方的利益获得是以武力为后盾的!甲午中战争中国战败并签订了《马关条约》以后,西方列强就想瓜分中国,中国曾经处于亡国灭亡的边缘。最后还是以农民阶级为主力的义和团运动破灭了西方列强划分中国的图谋。所以,晚清统治者认为与外国之争只是利益之争是一种不负责任的短视行为。
不管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成功与否,也只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争,是中国内部的社会矛盾。这种社会矛盾的爆发最终会变成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会使中国向着顺应时代潮流的资本主义的方向发展。但晚清统治者把自己的阶级利益看的比国家利益还重,为了自己的阶级利益而不惜出卖中华民族的利益;为了维持自己的封建统治,可以毫无心理障碍的对侵略者妥协并对为了活下去而斗争的同胞挥出了屠刀。晚清的封建统治者已经腐朽到不辨内外的境况,已经成为中国发展的阻力。实际上,与人民之争只是利益分配之争,而与外国之争才是涉及根本的生死存亡之争。
阻碍社会发展的腐朽力量最终会被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碾压,推动社会发展的先进力量会进一步的推动和创造历史的发展。对待人民要像春天般温暖,对待敌人要像冬天般寒冷。人民既是国家的主人,也是国家的根本。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问题我做两部分回答。
首先,说清朝晚期不敢抵抗列强就是错的!打败仗跟不敢抵抗完全是两回事!
说晚清不敢抵抗列强,那么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收复新疆之战、甲午战争、抵抗八国联军之战,这些难道不算抵抗吗?
虽然,晚清面对列强的侵略,屡战屡败,但是清政府从来就没有所谓的不敢抵抗之说。相反地,晚清面对列强的侵略,始终有民族英雄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
虎门销烟,林则徐,绝对是民族英雄是吧?
鸦片战争,关天培、陈化成、葛云飞等爱国将领,在抵御英军的侵略中壮烈牺牲,妥妥的民族英雄!
第二次鸦片战争,八里桥之战,虽然清军败得有点惨,但是其英勇的作战精神,就连敌人也大为感慨。另外,在第二次大沽口之战中,清军也重创来犯敌舰,有力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取得了局部的胜利。
中法战争,冯子材、刘铭传等,也是妥妥的民族英雄。
左宗棠收复新疆之战,左宗棠更别说了,不单是民族英雄,而且功盖千秋!
甲午中日战争,海战方面,北洋海军死得悲壮,邓世昌的英雄事迹更是家喻户晓。陆战,虽然清军败得比较难看,但依旧涌现了左宝贵、永山等一系列民族英雄!。
所以说,哪来的什么晚清不敢抵抗列强侵略?说晚清不敢抵抗列强的,对得起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民族英雄吗?
接着我回答一下问题的后半部分。
清朝为什么敢于消灭太平天国?对于这种问题,我只想反问一句:明朝面对李自成难道会放任不管,坐以待毙吗?
当然,晚清消灭太平天国的决心肯定要来得比抵抗列强更为坚定。
因为,列强虽然在一系列侵略活动中,通过不平等条约从清朝攫取大量利益,但列强并没打算推翻清政府的统治。而太平天国则不一样,他们的目的就是颠覆、推翻清政府。站在封建统治者的角度来看,哪一个专制王朝对农民起义的态度不是坚决镇压的?
小结:说晚清不敢抵抗列强本身就是没有依据的,至于消灭太平天国,站在清政府的角度来看,也是无可厚非的。
(全文完)
其他网友回答
对清朝来说,列强只是要钱,要割地,要开埠,要特权,并不是真的要命,所以是可以谈价钱的。太平天国就不同了,太平天国是来要命的,只能是你死我活。
对于这一点,清朝无论是道光皇帝还是慈禧太后,都非常清楚。所以,清朝的态度也完全不同,对洋人可以妥协让步,可以要钱给钱,要地给地,可以签城下之盟,但是对太平天国必须下死手,坚决剿灭,斩草除根,不留死角。
在清朝君臣眼里,他们其实只是暂时统治中国的外来者,所以内心对中原汉人始终内心是不信任的,也很恐惧。清朝始终认为,自己不可能千秋万代,总有一天混不下去,是要回到关外去的。所以,清朝才始终坚持禁止汉人向东北和内蒙移民垦荒,进行开发。
而且,汉人的这种抗争从清朝入关之后,就一直不绝如缕,而且经常是表面上看风平浪静,底下却暗流涌动。从康熙时期的朱三太子,到乾隆时期的白莲教,再到太平天国起义,在清朝眼里,都是汉人对满人统治的反抗。
慈禧太后说过一句名言,宁与外人,不予家奴。什么意思呢?就是清朝如果非要亡国,宁可把中国交给外国人,也不能交给家奴,这里的家奴说的就是汉人。清朝在根子上始终是把中原汉人当成自己通过战争征服的奴隶,而不是真正的把自己当成民之父母。这和历代汉人王朝始终把自己视为民之父母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清朝从鸦片战争开始,就开始算账,发现打仗不如签合约划算,那就签合约。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洋人要羊毛,无非就是多从老百姓身上再多搜刮一些就是了,毕竟羊还是自己的。但是太平天国起义就不一样了,这是羊要造反,那就不能容忍了。
清朝把什么人当成自己人呢?其实就是蒙古人和满人。现在很多人经常说明朝灭亡,就是因为明朝的宗室造成的财政负担实在是太重了,拖垮了明朝。清朝其实也一样,而且清朝不只是用财政供养宗室,而且用财政供养整个满族的男女老幼,以及蒙古的王公贵族。
明朝把宗室分遣到各地进行镇守,清朝也是一样的。清朝并没有把满族人都聚集在一起,而是分散配置在全国各地的军事和战略要点上,并且在各地普遍修筑满城,和汉人分开居住和生活。比如成都的宽窄巷子,就是清朝满人居住的地方,和成都其它城区是隔离开的。
哪怕是清朝到了鸦片战争之后,财政越来越紧张,满族人口已经很多了,清朝也从没想过动一动满族和蒙古的这种特权,仍然坚持继续供养着。哪怕是在所有战争中,满蒙八旗兵已经完全腐化堕落得不能用了,也还是坚持供养着。
那么清朝供养着这些人干什么用呢?辛亥革命的时候,清朝的第一反应就是先调发在各地镇守的满蒙壮丁充军,组成军队,去镇压当地的武装起义。因为在清朝眼里,这是自己人,是最信得过,最靠得住的。只不过,当朝廷下令调发的时候才发现,八旗兵早已经不复祖先往昔的勇武了,只会提笼架鸟看戏斗蛐蛐。
所以,清朝被推翻之后,溥仪最恨的就是袁世凯,而为了清朝复国,什么都可以,哪怕是给日本人当傀儡,也在所不惜。在这种心态背后,就是溥仪为代表的满清皇室始终并没有真正的把自己当成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是把自己当成外人。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
仔细看一下历史细节,清朝对于列强,哪一次不战而降了?没有,每次都调兵抵抗。不吹不黑,这是历史事实。
当然了,打不过,也是历史事实。打不过之后割地赔款,也是事实。
对于太平天国起义,清朝也是一样的。但是太平天国的军事技术基本和清朝在一个水平线上,所以清朝和太平天国打得有来有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