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9月份开学,小学语文将开始启用部编版教材。新版课本要求重点在哪?
优质回答:
现在是暑假,本该可以在家歇歇的老师们,却在进行新教材培训。我是小学老师,目前教的是二年级。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就是使用的部编版教材。也就是2017年我们这里就率先使用了部编教材。不过从2019年9月开学时,全部要启用部编版教材,中小学语文教材“一纲多本”的时代彻底结束,所以老师们假期参加新教材培训。这次培训的主讲人都是参加教材编审的大咖们,使一线教师们受益匪浅,我根据自己的体会来谈谈部编教材的要求。
首先部编教材更新了一个关于拼音教学的教学理念,颠覆传统,先汉字,后拼音。
很多准一年级的家长都很关注拼音这块,觉得这块对于一年级来说很重要、也很难。这次新版的部编教材考虑到这点,在第一单元,并不像过去一样以拼音教学开头,而是以最为简单的汉字教学开始。“天、地、人、你、我、他”,还有有趣的“云对雨,雪对风”这样很传统的东西,来弘扬传统文化,给孩子们一种对汉字原初的感觉,突出了汉字的重要性,把汉语和汉字摆在第一位,而拼音教学只是个辅助的工具,是识字的一个拐杖,当孩子识字量达到一定的程度,就可以放下这个拐杖了。
对于拼音的要求也有所降低。我看到很多的地方在教汉语拼音的时候,给孩子们提出了过高的标注。比如“左弯竖”“右弯竖”“左竖弯”“右竖弯”,我提到的这些词, 我觉得很多的家长都不会知道,并且被这绕绕的名字都给闹糊涂了吧,你就想孩子们能会吗?就算会了又有什么用呢!新版教材中根本就没有涉及到这样的说法。老师们不要在人为的加重孩子们的负担。
拼音教学的要求如下: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 的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达到这样的要求就是过关了。不一定要求直呼音节,能够准确拼读出来就可以了。请老师们不要拔高要求学生。
接着谈谈对于识字和写字方面的教学要求。
在小学阶段分为三个学段:一二年级是第一学段,三四年级是第二学段,五六年级是第三学段。在第一学段,就是让孩子喜欢上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和写字的愿望。努力培养孩子良好的写字的习惯,姿势正确,书写规范。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每篇课文会写的字大约是8个,会认的字大致是13个左右。会写的字达到会写、会读、会应用,应用能力就是指组个词呀,说句话呀,把这个字正确的用进去即可。 会认的字的要求就是会读就可以,看到这个字能够读出来,可以给它正确注音即可。
低段的识字量对于孩子们来说还是个严峻的考验,因为每天都会学到很多的新字新词,有部分孩子就会感到很困难。加大识字量,是为了以后的阅读打基础。因为孩子阅读的黄金期是在8—14岁,只有识字达到一定数量,才可以更好的去阅读。当然在阅读的过程中也会同时加大孩子的识字量,这是相辅相成的,不能割裂开来。
下面说说孩子们的阅读
教材强化阅读,提供了丰富多彩、功能各异的阅读材料。《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等栏目,引导学生大量阅读,教材特别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对于阅读的总目标,九年的课外的阅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在小学低段的阅读量达到5万字。这都是艰巨的任务,很多小孩子目前的通病就是课外阅读量很少。根本达不到如此高的阅读量。
课文的数量少了,但是课文的类型多了,教材里添加很多传统的东西在里面,比如朗朗上口的童谣和儿歌、童话故事,神话传说等等,旨在吸引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部编教材在阅读方面提出一个新观点,就是1+X,就是一篇精读课文,然后附加若干篇和这个相关的文章,学生可以进行阅读,读不懂也没有关系,慢慢就读懂了。这些课外的阅读的课文哪里去找,人教出版社出版了一本《语文素养读本》,里面的课文可读性、经典性都不错,可以推荐学生们。
关于孩子们的写作问题
孩子学语文其实最发愁的就是写作问题。小孩子们写作文有两大弊端,一是没有素材,看到作文题目,可是学生根本就没有这样的生活体验,自然也就写不出生动的作文。即使有生活体验,可是写出来的也像流水账一样,没有主次,在那里胡写一气,没有多少可读性,更没有多少情感在其中。文章想叫别人读下去,自己就要倾注情感在里面,自己写的都不走心,那么怎么会叫读者动心呢。
低学段孩子可以从写话开始训练,鼓励孩子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即可,充分调动孩子的兴趣,对于孩子的写作不要给予太多的束缚,但是也不能没有一点套路,随心所欲,不着边际。教材里有仿写的环节,教师可抓住这样的练习,跟孩子渗透简单的写作常识,但是千万不要束缚孩子在写作上的想象力,也许你束缚的就是一个很伟大的作家也说不定。
部编教材核心理念是立德树人,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孩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的革命教育相结合,努力培养热爱祖国,以建设国家为己任的新时代的人才。
教材首次提出了语文素养一词,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老师的职责和任务。
部编教材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强调了学生的阅读,想要孩子学好语文,就从阅读开始吧。
这是我的一点个人看法,友友们什么不同的看法,可以留言分享下你的观点,期待大家踊跃留言。
其他网友回答
应教育部要求,我国所有中小学在2019年9月份开学以后都要换成部编版教材。
其实,早在2017年上海等地部分学校部分年级已经使用了部编教材。
那么部编教材到底重点在哪或者说部编教材跟以前教材有什么区别,新在哪里?
部编教材是什么教材?为什么要改教材?
顾名思义,部编教材就是教育部直接组织编写的教材。其实,除了语文改了,德育和历史也换成了部编教材。教育部是以语文学科为例,课本知识注重经典性,适宜教学,同时兼顾时代性。
目前我国所有中小学是“一纲多本”,语文为例,小学有12种版本,初中8种版本。
这就造成教材质量参差不齐,教育部希望部编教材能够起到示范作用,从而从今教材编写质量的提高。
部编教材与之前教材的区别
1,识字,拼音顺序调整
旧版:拼音,识字,课文
新版:识字,拼音,课文
这样改变有什么好处呢?是因为现在我们幼儿园教育已经让孩子认识一部分汉字,在一年级第一册教材,不学习拼音,继续是让学生认识一些我们生活中的常用字,简单字,是为了更好的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更是为了以后全面过渡到语文学习而打好基础。
这样也符合现在孩子的认知习惯和需求。
2,教学突出循序渐进
小学一年级第一册识字量减少,也都是常用字,简单字。虽然一年级减少,但是高年级会适度增加,小学阶段总识字量不会变。
这是为了减轻低年级孩子负担也是为了改善部分学生的畏难心理,逐步让孩子体会并理解语文学习的乐趣以及重要性。
3,基础选材大幅更新,新增儿童诗
小学一年级就开始有古诗文,小学阶段共有132篇,比原来人教版教材增加80%。
初中古诗文也有提高,平均每个年级40篇。
新增儿童诗,适合低年级学生朗读和理解,也是为了培养孩子学习语文的乐趣。
4,开始注重学生的口语能力
部编版教材在课文学习之后,都有一个口语交际的栏目,指导学生如何进行交际,比以前版本教材更具体化,更贴合实际。
5,注重学生对于阅读的认识的提高
新增快乐阅读和和大人一起阅读两个栏目,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于语文课文以及课外阅读文章的认识的提高。
6,注重学习语文不只是课本,要多往课外延伸
部编教材的教学方法力图是把教读,自读以及课文阅读结合起来,促进孩子学习能力的提高。
7,传统文化的篇目增加,但是适当兼顾时代性
部编教材更加多样,诗经,清代的诗文,诸子散文还有历史散文,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具有收录,革命传统教育的课文也是占不小比重。
部编教材的四个标准
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时代性。
小结
个人认为,部编教材能够更容易让孩子喜欢上语文,更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其他网友回答
新版课本要求重点,在我看来有以下几点:
1. 重视汉字的学习,先学汉字再学拼音。
与以往一年级新生入学后先学拼音再学汉字不同,此次统编语文教材打破传统,让孩子们在学习了”天地人”、”口耳目”、”金木水火土”等一些常用字后,再进行13个课时的汉语拼音系统学习。
2. 重视古诗文的学习,篇幅增多,体裁多样。
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文,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甄选古诗文124篇,占总选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
古诗文体裁更加多样,从《诗经》到律诗、绝句、词曲等等,均有收录。革命传统篇目也占较大比重,小学40篇,初中29篇。
3. 重视亲子阅读。
把亲子阅读编入教材,让家长参与到教学教育中。
4. 重视孩子跨学科学习能力的培养
新教材更加引导孩子们进行跨学科学习和项目式学习,更符合对孩子全面能力的培养目标。
5. 重视阅读的广度和深度,要求孩子多读书多思考。
新版语文课本力图让“教读”“自读”,加上“课外导读”,这也是考虑到目前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读书少的弊病, 在教材中起到某种纠偏的作用。并且,明确要求在教学中落实名著导读。
其他网友回答
9月份开学季即将到来,小学语文将全国开始启用部编版教材,关于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将统一采用全新“部编版”的话题是纷纷又扬扬。画上休止符的中小学语文教材“一纲多本”时代,却给家长添上了“新愁”–教材改了,考试方向会怎么改?改教材是不是就是在“改”家长?
考点不变,但考察重点会有所调整
本次全国通用的“部编版”语文教材主要是针对小学阶段的一到六年级、初中阶段的七到九年级,换言之“考试主要考点不会有太大变化,但是考察重点会有调整。例如:题型会更灵活并且多样化、阅读篇幅会有所增多等。而民办学校的面试,对考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要求更高一些,面试考官最愿意看到的是:孩子对理解古诗文并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古诗文学习更侧重赏析与鉴赏能力
据小编了解,“部编版”语文教材中,小学阶段古诗文一共有124篇,体裁更加多样化: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文,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有部分家长对古诗文占比的大幅提高颇有微词,但是,更多的家长认为,这是让语文教育回归“中国化”,更有利孩子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国学文化。
个人认为:“古诗文的学习,重在让孩子体会古人用语言表达情感的‘美’和‘妙’,部编版语文教材更侧重孩子对古诗文的赏析能力和鉴赏能力,这和近年小升初考试,特别是民校面试的考察方向是高度契合的。”在2019年小升初部分名校面试中,都出了古诗词鉴赏、根据所给语境选择古诗、读诗选择正确的选项等古诗词考题,陈老师说:“小升初对于古诗文的考察,接下来更多的将是理解性默写和情景式默写。”
建议家长在辅导孩子学习古诗文的时候,可以采用“同类归纳”法,例如关于节日的古诗文、关于朋友的古诗文等,这样更便于孩子理解诗文,并且形成对应的应用情景。
家长用心做好陪伴与引导,无需焦虑
除了古诗文,“部编版”语文教材中革命传统教育的篇目也占有较大的比重,小学选了40篇。陈老师说:“部编版语文教材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传统文化篇目重回课本,并要求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如冰心所言‘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部编版语文教材就是希望通过亲子关系的桥梁,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让孩子能够和谐愉悦地学习与成长。”
语文换用新教材,是为了让孩子们更多阅读、更好阅读,家长要充当的是陪伴和引导的角色。她说:“换用新教材,家长不需要太焦虑,即便是变化最大的古诗文在教科书内都有主题式的引导。但是,家长要从心态上重视对孩子的陪伴。陪伴孩子读书,并不等于帮孩子读书,家长可以多倾听孩子的想法、多与孩子进行互动阅读。”有意识的谈论阅读内容,沉浸式的阅读会增强孩子的代入感,这种平等的口头交流,十分有助于孩子的主动思考,并能让孩子加深对全书观点的认识。
“部编版”语文教材总主编曾表示:新编语文力图让“教读+自读+课外导读”三合一,减少目前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读书少问题。陈老师也认为“部编版”语文教材在阅读和书写方面有了很大改变,更侧重于语文素养、阅读和作文课程,更加贴近当代学生生活,更加接地气,改善了之前精读精讲多、反复操练多、学生读书少的情况。
根据“部编版”语文教材多读书的精神,让高龄段(四-六年级)孩子阅读长篇经典名著是不少老师和家长都推荐的办法,名著可以开拓孩子的视野,领略伟人的思想艺术和风采,长篇名著则让孩子的阅读更有整体感、更有利于孩子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内容构建。在名著阅读方面,陈老师建议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多阅读《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的长篇原著翻译版,以往的小升初考试更倾向对名著人物以及代表事件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