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历史上的今天,赤壁之战,您了解这次战役吗?
优质回答:
山野老人回答这个问题:
历史上的今天,赤壁之战,您了解这次战役吗?
(刘备)
对于这个问题,没有人不知道!
要回答这个问题难度很大!
因为赤壁之战,人们太熟悉了!
讲些人们熟悉的事情,不但没有人看,还让人厌恶!
怎样回答这个问题呢?
山野老人沉思了很久,决定说说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
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也有很多总结!
综合起来,大致有这么几种认识:
曹操失败于对东南的气候缺乏了解,被孙刘一把火烧走了!
曹操失败于对东南地理位置的了解,是被血吸虫打败的!
对此,曹操、周瑜都有总结。
曹操评价赤壁之战说:”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周瑜也早有总结:“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
类似的说法还有很多,就不作赘述了!
山野老人认为以上说法,都强调客观,浮在表面,没有解释赤壁之战曹操为什么失败的根本原因!
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伟人说过,决定战争的关键因素是人不是物。
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曹操,曹操犯了三大错误!
一,战前,曹操犹豫不决。
(曹操)
官渡之战结束,曹操平定北方后,曹操准备出兵江南,收拾刘表。
曹操带兵出发后,收到袁绍儿子袁谭请求投降的来信,为此曹操是收拾袁谭,还是继续出征江南,对此犹豫不决。
荀彧与荀攸主张先对付袁谭,然后再出兵江南收拾刘表。
曹操的其他谋臣认为继续出征江南,收拾刘表。
通过荀彧与荀攸的反复劝谏,曹操决定采纳荀彧与荀攸的建议,先停下来收拾袁谭。
犹豫不决的好处是停下来,很好地处理了袁谭与袁尚兄弟俩;坏处是错过了出征江南的大好战机。
如果曹操按既定时间出发征战刘表,正好是冬季。
冬季赶到江南与刘表开战,一是长江是枯水季节,二是血吸虫也处于冬眠状态,这对曹操有利。
可是曹操由于与袁谭、袁尚开战,最后拖延到第二年的七月。
这时,正赶上江南雨季与血吸虫爆发期,这对曹操不利。
所以,裴松之总结说,曹操失败是天意,是运数不济!
二,战时,曹操目标不明。
(孙权)
曹操征战江南,主要是冲着刘表而去,结果刘表死了,刘表的小儿子刘琮害怕,投降了曹操。
胜利来得太突然,让曹操变得十分骄狂!
曹操带着二十万大军,到了江南,没有了目标,怎么办呢?
曹操写信给孙权,“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本意只想威胁、吓唬孙权,或是搂草打兔子,捡过便宜,没有想到促成了孙刘联盟,让自己落荒而逃!
三,骄狂,促成孙刘联盟。
对于孙刘联盟的形成,错在曹操,是曹操自己促成了孙刘联盟。
正常情况下,曹操是不可能犯这样的低级错误的,而且曹操对于这种情况有过多次经验。
曹操在来江南之前,就遇到这样的情况。
袁谭、袁尚兄弟俩正在争夺冀州。
曹操接到袁谭的投降信息,有人主张不接受袁谭投降,应该趁他们兄弟俩开战之机消灭袁谭。
荀攸批评说:“这是最愚蠢的办法!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接受愿袁谭投降,然后让他们兄弟俩去争夺冀州,让他们兄弟俩互相厮杀。如果我们不接受袁谭的投降,就会逼迫袁谭与袁尚联合,反过来对付我们!”
曹操对荀攸的计谋当然是心领神会,因为当年曹操出征北方乌丸就是这样对付袁尚与袁熙的。
袁尚与袁熙兄弟俩逃到辽东太守公孙康那里,曹操的手下主张乘胜追杀袁尚与袁熙。
曹操说,不需要再麻烦你们诸位了,到时公孙康会送袁尚、袁熙的首级过来。
曹操手下问曹操为什么会这样?
曹操说:“如果我们紧追不舍,相反会促成他们的联合;如果我们不追杀了,公孙康反而担心袁尚、袁熙兄弟俩会夺取他的地盘。为了防止袁尚与袁熙兄弟俩,公孙康一定会杀了这兄弟俩。”
后来袁尚与袁熙真的受到公孙康的迫害。
赤壁之战时的孙权与刘备就是这样。
如果曹操占领荆州后按兵不动,刘备本来就无处藏身,孙权也不会接纳刘备,给刘备藏身的地方。
如果刘备赖在孙权的地盘不走,孙权自然会对刘备采取措施。
可惜,曹操有点性急,促成了两个本应是仇人的人结成了联盟,最后把自己害了!
其他网友回答
赤壁之战的故事主要内容:
诸葛亮辅佐刘备实施夺取荆州计划时,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建安十三年(208年)七月,曹操亲率二十万大军,杀奔荆州而来。八月,刘表被惊吓而病死,刘表的次子刘琼背着刘备暗中投降曹操。刘备得知曹操南下,已措手不及,在向南逃跑的过程中,又被曹操打败,只好退到夏口(今武汉),与刘表的长子刘琦合兵一处。
在曹操南下之前,孙权就移军柴桑(令江西九江市西南),亲率三万兵马,准备抢先发动争夺荆州的战役。孙权是孙策的弟弟。建安五年孙策死后,孙权依靠张昭、周瑜、鲁肃等人,招贤纳士,励精图治,占有江东六郡,力量越来越强大。
这时候,孙权听说刘表病死,荆州形势发生变化,忙找来鲁肃,商讨对策。鲁肃对孙权说:“荆州内部矛盾重重,刘表一死,他的两个儿子刘琦、刘琼一向不和,军中诸将分为两派,各自拥护一方。刘备是当今英雄,与曹操势不两立,现寄居荆州,而又不被刘表所重用。
若刘备能和荆州同心协力,就应当支持他,与他结为盟好;如果他不能与荆州同心协力,就应当相机行事,另想办法。请让我出使荆州,以吊丧为名,劝说刘备安抚刘表旧部,同心协力,共同对付曹操。如不速往,恐怕会被曹操抢在前面。”孙权采纳了鲁肃的建议,立即派他前往荆州。
鲁肃刚到夏口,就听说曹操已率军南下江陵(今湖北江陵县)。当他赶到南郡(治江陵)时,刘备在当阳长坂被曹操打败,鲁肃亲赴前线,在长坂与刘备相会,就劝刘备与东吴联合,共拒曹操。诸葛亮也请求刘备,让他出使江东,说服孙权,共同抵抗曹操,于是诸葛亮和鲁肃一起来到柴桑。
曹操占领江陵后,给孙权下了战书,说他要亲率八十万大军,在江东与孙权决一雌雄。这一咄咄逼人的最后通碟,实际上是告诉孙权,除了投降,别无出路。孙权将挑战书展示给大臣看时,江东群臣被曹操的声势所震慑,以长史张昭为首的文臣,认为曹操打着天子的旗号,兵马强壮,又有荆州水军相助,声势浩大,锐气正盛,不可抵挡,力主投降。一时主和之声,笼罩着柴桑行营。弄得孙权也六神无主,不知如何是好。
在这关系着东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鲁肃力排众议,挺身而出,他借孙权外出更衣之机,追到屋檐下。孙权知道鲁肃的意图,便握着他的手说:“子敬(鲁肃字)还有什么话要说吗?”于是鲁肃从孙权个人利害关系的角度,进一步劝孙权早定抗曹大计说:
“我看众人的议论,是专门为了误害将军,不足以和他们商量大事。如今我鲁肃可以投降,而将军就不可以了。为什么这样说呢?我投降曹操,曹操可以把我送还家乡,根据我的名声地位,仍然可以当官,有车可坐,有随员跟从,可以交朋结友,弄得好还可以升为太守。将军如果投降曹操,会有什么结果呢?我希望将军早定大计,不要听从主和的议论。”
孙权听后叹息说:“主和之议,使我大失所望。子敬之言,为我廓清迷雾,促成我速定抗曹大计,正合我意,这是老天爷把您赐给我呀!”
诸葛亮见到孙权,也针对孙权观望不定的态度,分析有利形势,力主抗曹。诸葛亮对孙权说:“自天下大乱以来,将军起兵占据了江东,刘豫州(刘备)也在汉水以南招集人马,准备和曹操争夺天下。现在曹操已统一了北方,接着又夺取了荆州,威震四方。
刘豫州无力和他杭衡,所以逃到夏口。将军您估计一下自己的力量,如果能用江东兵力抵抗曹操,就应该立即和他断绝关系;如果不能抵抗,就放下武器,趁早投降。现在将军表面上服从曹操,而内心却犹豫不决,在这紧急关头不能当机立断,那可要大祸临头了。”
孙权听了很不高兴,马上反唇相讥说:“既然这样,刘豫州为什么不投降?”诸葛亮趁势接着说:“刘将军是汉室后代,英才盖世,天下士人都仰慕他,就像江河之水归大海一样,如果事业不成,这是天意,怎能拜倒在曹操脚下?”
孙权听了诸葛亮的反复陈,很激动地一说:“我不能拿东吴的土地和十万人马,受他人控制!我抗曹的决心已经一下定了。现在除了刘豫州,再也没有别人能和曹操杭衡了。”
孙权虽然下定了抗曹决心,但他感到曹操兵多将广,而刘备又刚刚打了败仗,对能否和他联合抗曹产生一了怀疑,一于是问诸葛亮:“刘豫州刚被曹操打败,他有力量抗拒曹操吗?”
诸葛亮为了解除孙权的顾虑,最后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实力,指出孙刘联合,必能打败曹军,最终要形成三足鼎一立的局面。诸葛亮说:“刘豫州的军队虽然战败,但现在重新汇集的兵士加上关羽的精锐水军还有一万多人,刘琦集合江夏的兵力也不下万人。
曹操兵马虽多,但从北方远道而来,经过长途跋涉,本来就很疲劳,在追击刘豫州时,一天一夜行军三百多里,这就好比强弩射出去的箭,到了尽头,连一层薄薄的绸子也穿不透了,还有什么力量呢?所以兵法上忌讳这样做,认为这样就是最善战的将军也一定会遭到挫败。
况且曹军都是北方人,不习惯在水上作战。荆州的士兵投降曹操,是被形势所逼迫,并不是真心为他效力。如果将军能派几员猛将,率领数万精兵,与刘豫州同心协力,必能打败曹军!曹操兵败后必然北逃,这样孙刘两家的力量就会增强,三足鼎立的形势就形成了。成败之机,在于今日!”
诸葛亮的精辟分析,不仅使孙权心悦诚服,精神振奋,也有力地批驳了主降派的种种谬论,得到了主战派的支持,坚定了孙权的信心。当时周瑜尚在都阳(今江西波阳)训练水军。鲁肃建议立即派人召回周瑜,孙权同意后,把周瑜从那阳召回。
俗话说英雄所见略同。周瑜的主张和孙权、鲁肃、诸葛亮完全一样。在一次军事会议上,针对张昭等人的主降观点,从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出发,有理有据地驳斥说:“张长史的意见我不能同意。曹操表面上打着汉朝的旗号,实际上心怀不轨。孙将军雄才大略,占据江东数千里的地方,兵精粮足,英雄之士乐于报效,应当横行天下,为汉朝除奸,消灭祸害。曹操自来送死,难道还能去迎接他吗?
我为将军已经筹画好了,曹操虽然统一了北方,但后方并不安定,关西的马超、韩遂是曹操的后患。况且曹操舍弃鞍马,依仗舟船,和东吴来较量,这不是中原人的长处。现在天寒地冻,军马没有草料,士兵不服水土,必然发生疾病,这是用兵的忌讳。而曹操冒然而来,正是打败他的好时机。请将军给我精兵三万,进驻夏口,保证为将军击败曹操。”周瑜的慷慨陈词和精辟分析,使在场的人都受到极大鼓舞。
周瑜的豪言壮语,也激励了孙权。他站起身来大声说:“曹操老贼想废除汉室自立为帝已经很久了。只是害怕袁绍、袁术、昌布、刘表与我罢了。现在他们都己经被消灭,只有我还在,我与老贼势不两立,公瑾(周瑜字).和我的意见完全一致。”为了表示抗曹的决心,就情不自禁地拔出宝剑,向前面的几案上砍去,并厉声说:“谁再说投降曹操,就和这几案一样下场!”
孙权调拨三万精兵,任命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协同二人制定作战方针,大军开赴前线,与刘备的军队会合后,进驻赤壁(今湖北蒲析县西)。
曹操率军自江陵顺流而下,舶舫(战船)千里,放旗蔽空,声势十分浩大。曹操认为自己在军事上占绝对优势,打败孙权不成问题。可是他那二十多万军队,多是北方士兵,长于陆战,不习水战。再加上远道而来,不服水土,生病的很多。一其中七八万水军,是刚刚投降过来的荆州军队,他们尚存疑惧,人心不安,尽管曹操善一于用兵,但战前形势对他十分不利。
曹操的军队和孙、刘联军在赤壁刚一接触,便被打败,只好退往江北,隔江与孙刘联军相峙。曹操为克服不习水战的弱点,下令把战船用铁索连锁在一起,上面铺上木板,不仅解决了船只颠簸的间题,又利于军队在船上往来行动。这样,就束缚了自己的手脚,违背了水军作战的基本常识,给孙、刘联军采用火攻提供了机会。
来揭秘吧据悉一天,周瑜和众将领正隔江观望曹操的连环船。身经百战的老将黄盖,敏锐地发现连环船的致命弱点,便向周瑜献计说:“现在敌众我寡,很难和敌军长久相持。但曹操的船队是首尾相连在一起的,可以采用火攻的战术,把敌人消灭。”
周瑜采纳了黄盖的建议后,一方面积极准备实施火攻的部署,另一方面让黄盖出面写了一封假投降的信,并约定投降日期,以麻痹曹操。一切做好准备之后,只要东南风一起,就可以实施火攻了。可以说,万一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隆冬季节,一般多刮北风。可是到了冬至那天,天气突然转暖,东南风劲吹,江水咆哮,浊浪滔天,周瑜等将领见此情景,激动万分。江东将士个个摩拳擦掌,人人精神振奋,决战时刻终于到来。
时至夜晚,黄盖率领十几艘蒙冲斗舰,里面装满灌了油的干柴枯草,还有大量硫磺烟硝之类的引火之物,外面围着布幢,插上青龙牙旗,乘风破浪,向曹军水寨疾驰而去。黄盖高举火炬,看见距曹营不远,让将士大声呐喊:“黄盖前来投降了!”
曹军被黄盖的诈降所迷惑,以为黄盖真的来投降了,都伸着脖子观望。正当曹军将士兴高采烈之时,黄盖指挥各舰同时燃起火来,迅速向曹操的水军船舰冲去。风助火势,火借风威,火烈风猛,霎时,曹军船舰就被延烧起来,烈焰冲天,那些战船因被铁索连锁,仓促间无法拆开,曹操水寨化为一片火海,士兵们被烧死、淹死、互相践踏而死者不计其数。曹军在岸上的营寨也被延烧着火。
周瑜见对岸起火,知道黄盖已经得手,立即发布命令,孙、刘联军分水陆两路乘胜进击。曹军兵败如山倒,被杀得丢盔弃甲,人仰马翻,死伤了一大半。曹操带领残兵败将,从旱路撤退。
赤壁一战,曹操的水军全部覆灭,陆军元气大伤,他退回北方后,势力局限北部中国,再也无力南下了。
赤壁之战的作用与意义
赤壁之战,它的作用在于:确立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赤壁之战之前,全国的割据势力已经所剩不多,实力不强大多的已被消灭。赤壁之战之后,曹魏损失过大,一时无力南顾,给南方孙刘的发展创造了绝佳的机会。刘备巩固了自己对于荆州的占领,又利用这一段南北相对平静的时期攻占了长沙、零陵等四郡,自己的实力大为增强,这为以后攻占西川奠定了基础。北方对东吴的压力一下减轻了下来,东吴的疆域也稳定下来,经过赤壁之战,使曹、刘、孙的实力更加接进,所以说这使天下三分的局势初步形成。
其他网友回答
赤壁之战不是冬天吗?怎么会是这个时候,这时候东南风很正常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