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被称为枭雄(三国演义中曹操被称为什么)

网友提问:

《三国演义》中,英雄曹操为何落得一个”奸贼”的头衔?

优质回答:

我是夜孤城,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三国演义是尊刘贬曹的一部小说,刘备是汉室正统,名正言顺,就算是个几万个皇叔中的一员,但动静闹大了,这皇叔头衔就有用了。而曹操之所以被称为奸贼,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挟天子以令诸侯

汉献帝被李傕郭汜劫持之后,曹操把他抢到了许县,并改名为许都。给各诸侯分封了官职,自己为丞相,后为魏王,大权独揽,架空皇帝,汉献帝写下血书衣带诏诛杀曹操,曹操杀了董承一家七百余口,怀孕的皇后也未能幸免,魏军只知道曹操令不知道天子令。曹操当上魏王后,待遇提升,赞拜不名,也就是上朝不用再通报曹操的名字了。入朝不趋,过去上朝要小碎步以示尊敬,曹操可以不用小碎步了,大摇大摆的就可以进了。剑履上殿,古代上朝要解下兵器,脱鞋光脚上殿,(估计大殿里味道也不会太好,汗脚的大臣几天就会被逐出朝堂),曹操也不用光脚了,每天可以秀一下新买的鞋了,还能带刀上殿,好威风啊。而且破了刘邦异性不能称王的规矩,这在汉臣眼中是绝对不能允许的,就连他的第一谋士荀彧都跳出来反对他。所以,这一条是被称为奸贼的重要原因。

二 生性多疑,做梦好杀人

曹操平时跟身边的人说,我做梦好杀人,都离我远点,其实曹操就是搞刺杀出身的(当年刺董事件虽然未成功但也让其名扬天下了),知道想杀自己的人往往就在身边信任的人之中,所以,故意这么说。有一次睡觉,仆从看他被子掉了,要给他盖被子,被他一剑杀了。还说是做梦杀的,经过这件事睡觉时再没人敢近他身。

三 军粮殆尽,诛杀粮官王垕

三国演义中,有一次曹操攻打袁术,两军对峙,军粮不足,王垕问曹操怎么办?曹操说用小斗称粮,先挺着,结果,底下士兵不干了,都怨声载道,曹操为稳军心杀了并未犯错的王垕,并称王垕克扣了军粮你自己并不知情。

四 诛杀名仕崔琰、孔融,逼死荀彧。

孔融是“建安七子”之一,四岁让梨传为佳话,但这个人就是爱抬杠,曹操说一句他怼一句,终于有一天曹操实在受不了了,就把他全家都杀了。崔琰是说了一句“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曹操那阵正想着要当魏王,一看你们这帮文人整天唧唧歪歪,我先杀鸡给猴看,都给我闭嘴。荀彧在曹操称王之后对其很失望,二人出现裂隙,曹操赐给他一个空的食盒,荀彧看了就明白了,自杀了。孔融、崔琰包括杨修都是当时的名仕有大批的粉丝,杀了手无缚鸡之力的他们,舆论哗然,文人墨客自然不会对曹操笔下留情。而荀彧为曹操出生入死,鞠躬尽瘁最后闹了个自尽的下场,都觉着他刻薄寡恩,所以,这也是被骂的原因之一。

五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这是曹操在刺董之后遇到陈宫,二人逃命时,投奔到吕伯奢庄上,吕伯奢去买酒,家里人杀猪招待他,曹操误以为他们要报官,将吕伯奢家人都杀了,二人随即出逃,路上遇到吕伯奢打酒回来,曹操把他也结果了,陈宫说:刚才是误杀,这又是为何?曹操说出了那句著名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这就是为什么小说中曹操是奸贼,而真正的曹操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方诸侯混战的局面,用他自己的话说“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的确是这样的,政治上没有绝对的对错,曹操被后世称为“奸雄”实在是太贴切了。

其他网友回答

《三国演义》本来是尊刘贬曹的一部历史小说,在作者眼里,刘备是汉室正统,人称刘皇叔,名正言顺,就应该来光复汉。而曹操来搅局,之所以被称为奸贼,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挟天子以令诸侯

汉献帝被李傕郭汜劫持之后,曹操把他抢到了许县,并改名为许都。给各诸侯分封官职,自己为丞相,后为魏王,大权独揽,架空皇帝,汉献帝写下血书衣带诏,诛杀曹操。

曹操杀了董承一家七百余口,怀孕的皇后也未能幸免,魏军只知道曹操令,而不知道天子令。

曹操当上魏王后,待遇提升,赞拜不名,也就是上朝时,不用再通报曹操的名字了。入朝不趋,也就是,过去上朝要小碎步以示尊敬,曹操可以不用小碎步了,大摇大摆的就可以进了。剑履上殿,古代上朝要解下兵器,脱鞋光脚上殿,曹操也不用光脚了,每天可以秀一下新买的鞋了,还能带刀上殿,好威风啊。同时也破了刘邦异性不能称王的规矩,这在汉臣眼中是绝对不能允许的,就连他的第一谋士荀彧都跳出来反对他。所以,这一条是曹操被称为奸贼的重要原因。

2,生性多疑,做梦杀人

曹操平时跟身边的人说,我做梦好杀人,都离我远点。其实曹操就是靠刺杀出身的(当年刺董事件,虽然未成功,但也让其名扬天下了),他知道想杀他的人,就在他身边,也是他信任的人之一,所以,他故意这么说。

有一次睡觉,仆从看他被子掉了,要给他盖被子,却被他一剑杀了,却说是做梦杀的,实际上,他在利用这件事,震慑要杀他的人,从此,他睡觉时,再没人敢近他身。

3,军粮殆尽,诛杀粮官王垕

三国演义中,有一次曹操攻打袁术,两军对峙,军粮不足,王垕问曹操怎么办?曹操说用小斗称粮,先挺着,结果,底下士兵不干了,都怨声载道,曹操为稳军心,杀了并未犯错的王垕,并称王垕克扣了军粮,他自己并不知情。

4,诛杀名仕崔琰、孔融,逼死荀彧。

孔融是“建安七子”之一,四岁让梨传为佳话,但这个人就是爱抬杠,曹操说一句他怼一句,终于有一天曹操实在受不了了,就把他全家都杀了。

崔琰说了一句——“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曹操那阵子,正想着要当魏王,一看你们这帮文人整天唧唧歪歪,我先杀鸡给猴看,都给我闭嘴。

荀彧在曹操称王之后对其很失望,二人出现裂隙,曹操赐给他一个空的食盒,荀彧看后就明白了曹操的意思,随自杀了。

孔融、崔琰包括杨修都是当时的名仕,有大批的粉丝,杀了手无缚鸡之力的他们,舆论哗然,文人墨客自然不会对曹操笔下留情。

特别是荀彧 ,曾为曹操出生入死,鞠躬尽瘁,最后落了个——自尽的下场,大家都觉得曹操刻薄寡恩,这也是他,被骂的另一个原因。

5,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这是曹操在刺董之后遇到陈宫,二人逃命时,投奔到吕伯奢庄上,吕伯奢去买酒,家里人杀猪招待他,曹操误以为他们要报官,将吕伯奢家人都杀了,二人随即出逃,路上遇到吕伯奢打酒回来,曹操把他也结果了,陈宫说:刚才是误杀,这又是为何?曹操说出了那句著名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这就是,为什么小说中曹操是奸贼,而真正的曹操却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方诸侯混战的局面,用他自己的话说“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的确是这样的,政治上没有绝对的对错,曹操被后世称为“奸雄”实在是太贴切了。

其他网友回答

一个极有才情 一个结束三国乱世的人 一个真正以天下为格局的人 因为一些小节被世人所唾弃千年 汉室江山如果没有曹孟德 会有后面的延续?曹操到死也没有称帝 反观刘备孙权之流 看天下无谋 找个由头就当起了草头皇帝 真是讽刺

其他网友回答

这完全是作者思想的表现。

罗贯中是元末起义军领袖张士诚的幕僚,在此乱世,他曾想在元末有所作为,可惜现实不能让他实现自己的理想,转而写书。

也正因为他有这样的经历,具有汉人正统的思想,他喜欢描述英雄与忠奸,三国是英雄辈出的时代,他对三国这段历史也自有他的正邪忠奸的判断,他认为中山靖王之后的刘备是汉之正统,而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非正统,所以以奸相描述之,符合罗贯中的忠奸正邪观。

而且,三国演义这部作品,罗贯中强烈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与丑恶,对英雄,对忠诚的赞美,反映了人民渴望出现救苦救难的人物,他把这个希望寄托在刘备及刘备集团的身上,也需要将曹操竖立在正义的对立面上。

其次,在文学作品中,也需树立一个反面角色,反衬正面角色之正面,故事才会有冲突,读者才会代入故事之中,也才会更精采,所以把曹操写成奸相,也是文学故事的需要。

其他网友回答

1:历史的发展是向前推进,不是向后倒退。在东汉末年朝廷内忧外患到达顶峰,汉室根本无力治理天下的时候,军阀割据,独立发展壮大是当时顺应发展的必须时段。

大家想想,在群雄围击董卓,把董卓赶去长安后,有谁关心过被董卓拉起来的汉献帝:刘协。三国志里宣扬的那些忠臣义士又在干什么呢。都认为他名不正言不顺,后来曹操抢先拿到这个宝的时候,大家就开始说他假扶持真篡夺了。这是客观的评价吗?

2:不否认的是,曹操具备了“奸诈”因为奸诈一词是对玩聪明的人最低俗的贬义。

曹操在统一全国的过程里是杀过许多能人才士,但试问下那个力图发展自我,结束争斗,统一全国的人,不能对威胁到自己利益的人下杀手。被大家公认为好皇帝的唐太宗李世民不也发生过玄武门事变。

2:对于英雄一词,版主说的对,英雄是要以道德为根基,故曹操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英雄。“英雄”是具有品质,勇猛过人,且让人尊崇敬佩。但曹操也不能被评价为“奸贼”他只能被称为“奸雄”何为奸雄,具备奸诈而又拥有雄心壮志,宏伟气魄的人。曹操具备雄心壮志,气度也绝非平常人,他杀过很多人,也恩赐过更多的人。如三国志宣扬的最大好人刘备的“刘皇叔”也是拜曹操而得。而“奸贼”是只懂得耍小手段,偷偷摸摸。

所以曹操具备和英雄沾边的权利,“奸雄”是对曹操真切的评价。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