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历史上的李鸿章真的那么了不起吗?
优质回答:
李鸿章很能干,但还没有到了不起的程度。
他看到洋人武器装备很好很强,就花钱买了洋枪洋炮。也了解不能光买洋人的,要会自己造,就开办了江南制造局。他知道这需要很多钱,要和洋人竞争,他办了招商局,还聘请了洋买办来管理。他知道打不过洋人,签条约可以讨价还价,他不去朝廷赔的还要多,他一再忍辱负重去谈判,签了一个又一个条约,他心里苦啊!
但他知道洋人除了武器厉害,他们的科学水平更厉害,他却没有办任何新式学堂,宣传新学,为国家培养人才。他办海军,请洋教官,可一有矛盾,他就包庇自己人,赶走了洋教官,使得军队虽然用上了洋枪洋炮,可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他请来了洋买办,可又想从中中饱私囊,让手下赶走洋买办,招商局成了自己的小金库。
所以,正如他自己说的,不过是一个糊裱匠,做的事情看起来不少,但没有一个是能让大清摆脱危局的。可能有人会不爽了,你自己来试试看?我能力当然不行,但他有几件事值得商榷:
一,日本先抢琉球,闹出纷争,他想息事宁人,就由着日本去搞,那也算了,但不该送日本十万发子弹吧,这让日本人怎么想?
二,甲午海战爆发,日本人的野心昭然若揭,他又想息事宁人,没料到日本人是打到底的态度,他退回威海军港示弱,没想到被一锅端。要不是他错判形势,甲午战争不会是这样的结局吧。比如他可以反客为主,让北洋舰队反向攻击日本本土军港、运输线,动员清朝国内军事力量,摆出登陆日本作战的态势,以日本的国力、人口,他们还能坚持打下去吗?充其量来个朝鲜三八线就差不多了,赔钱是不可能的。
以上两条,不牵涉他的思想和利益,仅仅是个人能力问题。
其他网友回答
年少不懂李鸿章,老来方知真中堂!
李鸿章被称之为是东方的脾斯麦,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说他是大清帝国之中唯一可与列强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提起他来更是赞不绝口,说他是再造玄黄之人。这个人是晚清的得力干将,镇压太平军和捻军的主要任务,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者,北洋海军的创建人。在他的头上有着非常多的名头,随便拿一个出来对于寻常百姓们来说都是通天一样的存在,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晚清重臣李鸿章。年少不懂李鸿章,老来方懂真中堂!李鸿章到底有多么厉害?
李鸿章是清朝末期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也是清朝的一个续命大臣。1901年李鸿章不幸病逝,当慈禧太后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嚎啕大哭,哭嚷着以后清朝再有什么事情,谁来与我分担呢?可见李鸿章对于清朝和慈禧的重要性。李鸿章的一生几乎都是奉献给了清朝,在他风烛残年的时候甚至还是代表着清廷出面和列强调停,要知道那个时候他已经是七十岁了。他的一生之中替慈禧背了无数的黑锅,因此也成为了清朝晚期争议最大的一个人物!
北洋海军是李鸿章一首创建的,因为他注意到列强几乎都是从海上过来的,因此向慈禧提出了加强海防的重要性。北洋海军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与此同时,还有一个人也提出了陆防的重要性,这个人就是左宗棠,或许是因为历史给李鸿章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当左宗棠顺利的收复了新疆之后,李鸿章这边却是有一点不顺利。在于日本侵略者的甲午海战后,北洋海军几乎是全军覆没,这一切的原因都被算到了李鸿章的头上,毕竟他是北洋水师的创建者!
李鸿章早期是湘军的幕僚,他的政治仕途也是起源于湘军。曾国藩可以说是李鸿章在仕途上面的引路人,正是因为有着曾国藩这样的大树且得到了曾国藩的赏识,李鸿章在仕途上可谓是发展的非常之快。在湘军里面他很快的成为了重要的人物,后来更是奉命去组建了淮军,淮军可以说是李鸿章一手创立的,在镇压捻军起义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平定太平天国叛乱的时候,李鸿章在曾国藩的提携下也是立下了汗马功劳,也自此被朝廷所重视!
在太平天国运动被平息之后,一些清朝的有志之士看到了清朝在装备等方面的不足之处,于是便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李鸿章正是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因此他也被称为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洋务运动在本质上来说是一场工业化运动,虽然没有使清朝变得强大起来,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近代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和建设。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之中倡导组建了江南制造局,天津机器局等等,这些工厂的成立更是间接地促进了北洋水师的成立,李鸿章以个人的力量极大的增强了清朝的国防和军事实力!
在晚晴后期的时候,李鸿章更多的时候是以一个外交官的身份出现的。这个时候的清朝面对列强的侵略时是屡战屡败,而战败就要妥协,妥协就需要谈判。每当这个时候,慈禧太后都会将李鸿章推出来,由他负责和各个列强之间进行斡旋和谈判。因此李鸿章后来常常感叹道:这世间最难写的那就是自己的名字了。每一个赔款割地,丧权辱国的条约上面,几乎都是李鸿章的名字,因为他是慈禧授命的全权大臣。所以李鸿章经常被后人称之为是卖国贼,这也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在签字后所得到的称号!
李鸿章晚年的时候清朝甲午海战失败,这时候他又成为了外交大臣远赴日本进行谈判协商。在日本的时候,李鸿章争取各方力量试图能够将局势向着清朝一方,但是那句话说得好,军人们在战场上面得不到的东西,别指望外交官从谈判桌上面拿回来。在日本李鸿章和日方进行了四次谈判,而且在一次谈判的时候甚至是受到了枪击差点一命呜呼。李鸿章更是因为这一次刺杀时间据理力争,减少了一亿两白银的赔款,此后更是发誓再也不踏上日本的土地。
其他网友回答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李鸿章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德国海军大臣柯纳德称为“东方俾斯麦”,慈禧太后视为“再造玄黄之人”。
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死后追赠太傅,晋封一等肃毅侯,谥号文忠,著作收于《李文忠公全集》。
李鸿章尽力维护中国的利益,洋务图强,然而无法改变中国落后的现实。对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他曾据理力争,然而无奈国家羸弱,不得不接受屈辱的要求。
其他网友回答
比你了解的更牛
其他网友回答
李鸿章,字渐甫,号少荃,别名李二,李中堂。安徽合肥人。和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被统称为晚清四大重臣。同时也是洋务运动的核心领导人之一。提到李鸿章,我们对他的评价往往是刽子手和卖国贼,其实,我不太认同这样的评价,李鸿章作为我国历史上一位极其重要的历史人物,我们在评价他的时候应该从多元化的角度,和客观的角度去评价他,而不应该片面的看待他。
首先,我们为什么不能说他是刽子手呢,我们来看他出生的环境,他出生于封建统治时期,他从小接受的是封建统治的教育,深受传统封建礼教的影响。在他的潜意识当中,是有阶级差别的,百姓是被统治者。他出生在一个高贵的阶层,这就能理解,当发生农民起义的时候,他为什么会积极抵制镇压叛乱,这是他理所应当要做的事情,是他的职责所在。其实不仅仅是他,生活在封建社会的统治者,都是这样的思维。这是他们所处的阶层所决定的。所以,李鸿章不应该背上这样的骂名。
其次,我们为什么不能说他是卖国贼呢,李鸿章一生确实和列强签订过很多的不平等条约,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清朝作为战败国,必然要受到列强的压迫,但是,具体要忍让到什么程度,不是由李鸿章决定的,当时朝廷的旨意是议和,所以,他只能照办。还有就是当时,正赶上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寿,需要赶紧处理战事,所以,当时不论是谁去签订条约都会被挂上卖国贼的头衔。以后签订的其他条约也是一样,虽然李鸿章难辞其咎,但是没有朝廷的旨意,他是不可能擅作主张的。
最后,我们评价李鸿章,还得看看他的功绩,他是洋务运动的主张者,他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支西式的海军,促进了我国前进的步伐。所以,我们要客观公正的评价李鸿章。
我认为李鸿章在历史上还是有很大贡献的,比如他开展了洋务运动,一手创建了北洋水师,这些在当时都是很了不起的成绩,换个人并不见得能做到这些。但现在的人都骂他是卖国贼,就连历史教科书上也没说过他一句好话,他真的就那么坏吗?
他是一个弱国的外交强手,也是经济天才;军事上内战属强者,外战属庸者(不完全是弱者),军事思想不如他的后辈先进;文化上是奉行“中体西用”的代表——这点个人比较欣赏,这才是真正的“拿来主义”,比“全盘西化”和“闭关自守”都来得符合实际;官场生存方面,也属于强者,一直能立于政治的中心;政治理念上,他只能属于封建王朝的卫道士,根本不是什么新时代的代表——他就是自己评价自己的那种“为破屋子修修补补的裱糊匠”,根本不会想到把那间“破屋子”完全推倒了,再建一座新的。
梁启超说得好:“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