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学说有哪些糟粕 简述儒学的精华与糟粕

网友提问:

儒学中,有哪些糟粕?有哪些值得继承,至今仍适用思想?

优质回答:

这很不好“分”。

有三个原因。

一是:孔子51岁后“方悟了易,老子,尚书”中的“无为之治政治哲学思想”。故,所有孔子儒家(非后世伪儒)的著作中,究竟哪些是孔子51岁前所说的话,哪些又是其51岁后所说的?这包括《论语》,《曾子》,《子思子》……诸书。

二是:能否懂得、或是否愿意认可“孔子”思想,是继承于易与老子尚书及《诗三百首》诸作者?是否认同“道家”与“儒家”,实为“一家”即“儒道”,这是不可分割的。

51岁前的孔丘,正如庄孑在其书中,批评孔子的那样:以有为而“为仁”,这便是糟粕。这包括他51岁所有提倡的“东西”。《曾子》,《子思子》说到不少。特别关于“治丧上的礼节,等级间的礼节”,都是此例。

三是:、能否将远古(春秋战国)孔子儒与后世(汉唐宋明清之董程朱王……)的伪儒,分割开来。

这三点,很重要。

其他网友回答

糟粕:亲亲尊尊的忠君思想,三从四德,孝道,品德绑架,三纲五常,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人治社会

继承:孝行,轻君贵民的民本思想,仁义礼智信恕孝悌,中庸之道,出师有名,大一统,求真尚善,包容,道德社会

其他网友回答

在五四运动期间,提出废除三纲五常,这是把儒家文化给全盘否定了,应弃其糟粕,吸取精华。三纲五常(纲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最早源于孔子,儒教通过三纲五常的教化来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政治制度,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当今社会,道德缺失,也是传统文化的缺失,学习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才是教育子女、待人接物的正确法则。比如三纲:君为臣刚、夫为妻纲、父为子纲;五常: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都是儒家文化的重要思想。其中三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尤其是夫为妻纲,古代女子的地位非常低,这些糟粕当然应抛弃。但仁义礼智信这些传统美德应该保留,所以孙中山先生有提出了四维八德,礼义廉耻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传统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根据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但传统文化的精华不能丢、应该得到传承.

其他网友回答

有利有弊,阴阳两面,不了独存。

其他网友回答

糟粕就是,父子之间的关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君臣之间的关系,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值得继承的很多,比如:仁者爱人。上善若水。舍生取义。因材施教。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善天下。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