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历史上刘邦做过哪些神操作?
优质回答:
为什么最终是刘邦得了天下,而不是项羽得了天下。这其实与刘邦的性格是很有关系的,随机应变的能力是超一流的。我们来梳理一下,刘邦那些有名的神操作。
分我一杯羹
刘邦、项羽在荥阳附近对垒,面对强大的楚军,刘邦命人用弓箭射杀对方,这一举动对楚军造成了很大的杀伤力。没有办法的项羽,想起刘邦的父亲和妻子都还在自己手上,因此把刘老太公绑到城头,烧起了大锅。项羽对刘邦喊话道:“不投降的话,我就要把你老子给煮了!”面对项羽的威胁,刘邦却是一点也不变色,轻松地说道:“当年我们都是义帝的手下,相约为兄弟。既如此,我的父亲便是你的父亲。如果你真的想要把咱爹煮了的话,记得分我一杯羹!”
面对油盐不进的刘邦,项羽也是没有了办法。再加上手下人的劝说,认为真的煮了刘太公对自己名声不好,项羽便把放弃了原来的想法。但是气愤不过的项羽,却是抢过一张硬弓,一连发射了连珠箭,刘邦被射中胸部。刘邦手下大惊,如果此时刘邦一个处理不好,对军心士气的影响将会是巨大的,将会造成军心动摇。关键时刻,刘邦脱口而出:“臭小子,你射中我脚趾头了!”众人一听射中脚趾头,那不严重。事后刘邦悄悄把伤养好,除了心腹之人,没有知道刘邦曾经重伤过。这两次反应,刘邦可谓是神反应,把对方的必杀技轻轻松松化解。
弃子独逃
都说“虎毒不食子”,可刘邦曾经为了逃命,三番五次把自己亲生儿子和女儿推下车子。话说刘邦被项羽打败后,夏侯婴驾车带着刘邦逃跑。路上遇到逃难的儿子(后来的孝惠帝)和女儿(后来的鲁元公主,两人都是刘邦和吕后所生),顺势把两孩子放到了车上。只是后面的楚军追赶太急,一心逃跑的刘邦,认为一对儿女增加了车子的重量,影响了他逃跑的速度。于是把儿子、女儿都推下了车。幸好夏侯婴一直抗命,把这对孩子又放回车中,如此这一对孩子才没有死在乱军之中。
《史记》中对此的记载是:“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刘邦把儿女推下车三次,每次都被夏侯婴救起来。夏侯婴建议道:“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意思就是虽然情况很危急,但是马车已经不能再快,何必要把儿女抛弃呢!因此,夏侯婴在汉朝建立后,受到了很优厚的待遇。而刘邦为了逃命,连自己的亲生孩子都可以抛弃,这波操作也是神了!
何必假王,直接封真王
韩信带兵平定了齐地,这时的刘邦正被项羽围在荥阳。此时天下的形势是:如果韩信倒向项羽,则项羽拥有天下;韩信倒向刘邦,则刘邦拥有天下。于是有些膨胀的韩信向刘邦邀功:“齐地之人变化多端,需要封王在此镇守,请求封我为假的齐王,以此来安定形势!”本来眼巴巴等着韩信来救的刘邦,此刻气得七窍生烟,气得都破口大骂了。
但此刻在刘邦身边的张良,却是用脚踢了踢刘邦。刘邦是多么乖觉的人,那是七窍玲珑心,当下话锋一转:“当什么假的齐王呀,要做就做真的齐王!”于是直接封韩信为齐王,这就大大超出了韩信的预期。于是韩信出兵攻打项羽,就有了后面的垓下之战,四面楚歌的故事。最终刘邦获得了天下,当然,刘邦反过手来就改封韩信楚王,然后降为淮阴侯,最终被吕后所杀。不过刘邦当初一句真齐王,却是换来的整个天下,否则天下大势尚未可知。这一个波作,也称得上神来之笔!
综上所述,我们能看到刘邦有容人之量,也能听进别人的劝谏。而且随机应变,更是拿手一绝。而刘邦这些神操作,也历来为人所称道!
其他网友回答
借尿遁这个词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但是这个词的来源其实是来源于刘邦。
秦朝末年西楚霸王听说刘邦攻取咸阳后在关中称王十分愤怒,在谋臣范增的建议下设鸿门宴。刘邦和手下听闻后知道这次凶多吉少,但是不去又会立马凉凉,于是刘邦带着谋士张良,武将樊哙以及一众勇士一同赴宴,宴席中范增一直寻找机会把刘邦给宰了,但是在樊哙,张良和其好友项伯的帮助下范增未能得逞。
宴会来到下半场,这时恐慌无比的刘邦借口上厕所与张良、樊哙一同出帐,樊哙护送刘邦抄小路脱身。张良估计主公已经走远了就回到宴席对项羽说:“沛公不胜酒量,不能向大王辞行。”
这时的范增听到刘邦溜了气急败坏,心想这下真的是放虎归山了以后必定后患无穷。
而这招也是用到了三十六计的最后一计走为上计,虽然这招并不摆得上台面但在当时却不失为一种最好的办法。
而刘邦这个神操作让他有机会日后翻盘成为汉朝的开国皇帝。
而借尿遁这个贬义词也被后人比喻那些逃避责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