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农村俗语“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是什么意思?“一线”到底是指啥?
优质回答:
二十四节气,大家都很熟悉。其中有四个节气更是显得非常重要,分别是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
由于地球是斜着身子围绕太阳公转和自传的,所以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太阳直射地球的纬度位置也不一样。
总体来看,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的时候,属于北半球的夏半年;直射南半球的时候属于南半球的夏半年。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与节气
太阳直射北半球的最北界线就是北回归线,即北纬23度26分,这一天的节气是夏至日。
夏至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当太阳直射点难移到赤道的时候,就是秋分日。
秋分日过后,太阳直射点继续难移,最南界线到达南回归线,即南纬23度26分,节气是冬至日。
冬至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北移动,当移动到赤道的时候,就是春分日。
春分日过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直到北回归线,以此类推,周而复始。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特点
?太阳直射点
春分和秋分,都是直射赤道;冬至和夏至,分别直射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
?昼夜长短
春分和秋分,全球昼夜平分,也就是说,在这两个节气日的时候,任何地点的白天和黑夜一样长。
冬至日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冬至日过后,北半球的白昼开始变长,黑夜开始变短。
夏至日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夏至日过后,北半球的白昼开始变短,黑夜开始变长。
?日期规律
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的日期基本是固定的。
春分日一般在每年的3月20日左右;夏至日在每年的6月22日左右;秋分日在每年的9月23日左右;冬至日在每年的12月22日左右。
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从理论上说,冬至日过后,北半球的白昼开始变长了,但是从实际上看,并非如此。
为什么?
有两个主要原因——
一是地球的形状并非规整的圆球;
二是因为地球的极移。
根据笔者对天安门升旗日期的研究和梳理发现,北京地区白昼最短的时间有5天,分别是12月18、20、22、24、26日,昼长均是9小时20分钟。其昼长也没有以冬至日(12月21日)为界相应地延长(2013年)。
当然,这句俗语是劳动人民总结出来的,并没有借助精密的仪器,是从大概上说的。
根据笔者的计算,所谓的每天长一线,从时间维度来看,也就是1.9分钟左右。也就是说,冬至日过后,每天的白昼时间都会增加1.9分钟左右。
我是朗月寒雪,感谢阅读,欢迎关注,一起聊教育。
其他网友回答
大家都知道白天时间是夏天长冬天短,冬天一直短到冬至,物极必返,过冬至白天时间则天天由短变长。而夜间时间则夜夜由长变短。这就是地球公转倾斜变化的原因。
按汉易学家京房的十二辟卦算,交冬至为第一卦,乃是《地雷复》卦,此卦象一阳在下,表示阳气渐长阴气渐消。此时物侯可观察到,虽然气温将进入一年最冷时节,可早春开花的桃、杏、李等树上的花蕾已是形状分明,颇有些蓄势待发之感!这就是冬令至极春天即临的道理。
古时没有钟表,人们记时总是用”一柱香的时间”,女人们也说是做”一根线的时间”,也就记个模糊的大略数字。也有的说是过冬至后白天太阳从升到落每天可增长一根线的长度。一根线有多长?古代妇女做针线活,一根线大约也就七十公分左右,过长了容易缠绕,会影响做活的。
古代国家级的计算二十四节就比较精准了,我们现代用的农历就是从古代传承过来的。
谢谢邀请!
其他网友回答
农村俗语“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是什么意思?“一线”到底是指啥?这是有关气候知识的农谚,是与“冬至”相关联的“夏至”之间的农谚。农村还有一句农谚是“冬至至长,夏至至短”。意思是说,过了冬至那天,每天的白天比黑夜要长一点点,一直到夏至时终止,即昼长夜短;过了夏至那天,每天的白天比黑夜要短一点点,一直到冬至时终止,即昼短夜长。这是由于地球既围绕着太阳公在公转,同时地球又在自转,与节气之间产生的每天白昼和黑夜的时长变化。~
今年12月22日是冬至开始,每天的白昼比黑夜时长要长一点点,到明年3月21日春分那天,白昼与黑夜时长相等,即昼夜等长,随后,白昼继续比黑夜时长要长一点点,一直长到明年6月22日夏至那天终止,即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简称“昼长夜短”。与之相反的是,明年6月22日夏至那天开始,每天的白昼比黑夜时长短一点点,到明年9月23日秋分那天,白昼与黑夜时长相等,即昼夜等长,随后,白昼继续比黑夜时长要短一点点,一直短到明年12月22日冬至那天终止,即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简称“昼短夜长”。~
农村农谚“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是形象地借吃长长的面条,寓意每天时长的增长。“一天长一线”的“一线”,指的是时长,即时间,即是说每一天长一点点时间的意思。这句农谚,是掲示冬至节日以后,太阳的照射、地球的公转和自转,与季节的变化规律,表现在每天白昼与黑夜之间的时间长短的变化规律。这就是古代人的智慧。这一句谚语,就把这一如此抽象而又复杂的太阳、地球之间的,照射、公转、自转以及与节气之间变化的自然气候变化规律表述很淋漓尽致,形象贴切,通俗易懂。~
总之,农村俗语“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是讲述过了冬至节那天,太阳的光照,与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每天产生的白昼和黑夜时长上的变化规律,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能把这一抽象而又复杂的自然客观规律,变得简单化、直接化、明了化,通俗易懂,好记好用。
【以上是本人观点,如有不妥,请大家在留言区处留下你宝贵的意见,并积极参与评论,特邀请大家关注三农达人鄂东三农,一起探讨三农问题!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删除。】
其他网友回答
“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这句农村俗语是什么意思呢?现在我来分享下
在冬至这一天,白天的时间是一年之中最短的一天,从冬至节气后,白天的时间会越来越长,晚上的时间会越来越短。
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说的是过了冬至后,天黑的时间和天亮的时间要比前一天更早一些,这里的线指的是农妇手里织衣服,织鞋子的线,不过不是线的长度,是用一根线所花费的时间,在农村的农闲时,农村妇女们经常会做针线活,用完一根线时间在十来分钟,所以一天长一线的意思是白天的时间要比前一天长10分钟左右。
以上是我的观点,欢迎补充,希望我的分享能够帮助到大家。
其他网友回答
在大雪节气前后,很快的就迎来了冬至节气。冬至这一天开始,天气也会变得越来越冷,特别是在三九天气里,气温很低,家里有老人和小孩的是非常难熬的。农村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是什么意思?“一线”到底是指啥?
“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冬至这一天,在过去传统的农耕社会人们是非常重视的,在民以食为天的传统社会,人们常常会用各式各样的美食来庆祝这一天的到来。比如,在我们北方,冬至这天会包饺子、面条吃,而南方地区会吃馄饨之类的美食。
一般从冬至这天开始,每天的白天时间变长,而夜晚天黑的时间变晚。在过去农耕年代,并没有科学记录时间的仪器设备,人们通过对太阳在天上的高度及太阳光的照射情况加以推测。总得来说,其实这句农村俗语:“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说的是过了冬至后,每天天黑的时间和天亮的时间都要比前一天更早一些。那么俗语中的一线指的是什么呢?
过去农村,一家人的衣服、鞋子都是人工缝制的。每年冬天,农闲的季节,农村妇女都会在这段时间,在家里为家里的男女老少,做衣服或者缝制鞋子,缝制过程中,一根线的长度大约是1米左右,缝制这么一根线需要大约5至10分钟的时间,也就是说过了冬至,人们每天白天可以缝制衣服的时间会比之前多出一根线的时间。
农村流传下来的俗语老话,大多都是老辈人对日常生活实践中经验智慧的总结。而这句农村俗语:“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不仅是说过了冬至这一天白天的时间会变长,而且是过去农耕社会里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憧憬,他们为了追求美好生活,而争分夺秒,惜时奋进。那么对于我们当代这么好条件下生活的年轻人来说,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奋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