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目中理想的教育是什么样 你心中理想的教育是什么样的

网友提问:

大家心目中理想的教育应该是怎么样的?

优质回答:

最近,听见有人说,“如果我有钱了,就给我的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上最好的学校。”她这句话说出了很多家长的心声,可是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有的人认为上国际学校就是最好的教育,有的人上最好的重点学校就是享受最好的教育。其实,能够享受最好的教育,并不是上那些贵族高端的学校,而是父母首先成为一个最优秀的人。因为最好的教育来自父母的言传身教。

父母若爱读书,孩子自会读书,父母若爱音乐,孩子自会喜爱音乐,父母有画画的兴趣,那么孩子耳熏目染,或者家庭成员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有这样的兴趣与爱好,都对孩子有着很大的影响。因为一个家庭的氛围会直接影响孩子今后的人生道路。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家长要激发孩子的创造与创新的能力,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孩子对事物有着正确的判断与决策的能力。还要培养他自信,勇敢,坚韧的性格。对善与恶识别的能力,对恶应该采取什么方法,面对不利环境如何去抗争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家长去完成。

我们很多家长认为只有到好的学校遇到好的老师,就可以接受最好的教育。但实际上影响孩子一生的是家庭环境,是父母的格局与方向。我们很多人都本末倒置认为学校是教育孩子的地方,但我们有没有想过,老师一个人要教育三、四十人,老师只是传授知识,很多做人的道理都需要家长来完成。我们很多人的思想还沉浸在古代思想下,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传授或者教授道理,可我们有没有想过,现代教育是一个老师面对很多很多的学生,不是以前私塾,仅仅几个孩子,以前的老师是一个人教一天课程,那肯定能够讲授道理,而现在各门学科都是不同的老师,老师就40分钟,在讲述课程中,有的孩子听讲很认真,有的在走神。

社会大环境是应试教育,是分数决定命运,老师也侧重讲授知识。所以品德方面的养成还需要家长来完成。而且,只有父母让孩子养成一个学习的习惯,才能保证孩子的学习的效率与质量。因此,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影响终身的老师。

另外,我们很多孩子是独生子女,若家长总让他在“室内生长”只知道学习,不参与生活实践与劳动,他经不起任何风雨。我们有时要创造适当的机会与条件,通过渐进的体育锻炼或者一些农业劳动、家庭劳动等,让他自己独立经受挫折,磨练他的意志。孩子只有在苦中才会感受到甜,在恶略环境下能够明白生活的艰辛,若总在安逸的环境下,遇到困难,就会致命的打击,或怨恨家长或抱怨社会。现在的很多孩子就是因为太幸福,所以内心太脆弱。

我们的孩子,要让他学会感恩,学会真诚的感激父母,学会积极向上的品质,并学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台阶,让他能够在社会复杂的环境中学会生存,学会应变能力,学会轻松自在的生活,体会人生的幸福与价值。

总之,最好的教育不在学校,而在于家长自己手中。

生活中的小事情,

变成美丽的音符,

穿越岁月的长河,

留下经典的记忆。

我把生活变成诗,

你也能做到!

小诗开满园,

在这喧嚣的社会中,

找到心灵栖息的地方,

给你轻松,休闲,快乐!

编者茹立文,文学爱好者,喜欢写诗。

愿生活因诗而美、因诗而亮!

图片自网络

其他网友回答

我理想的教育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包括学会学习。也可以用三好替代。

身体好是谋生的本钱。人类从远古就注重身体的发展,从与自然环境作抗争出发,忍饥耐寒,围兽捉猎。你斗不过环境,就被环境吞食。

农耕社会,也是体力劳动…既使现代科技社会,也需要身体好才能胜任复杂丶繁重的脑力劳动。

思想品德是教育如何做人。做人是立身之本。一个人连怎样做人都不会,没人和你交往,再有宏图大志也是罔然。

学习好,主要是学会学习。头条里有很多这怎么学,那怎么学问答,排除它的积极意义外,我看很大成分是不会学习,限制了自己的发展。我中学时代是在本市四中度过的,很多老师都是一专多能。其中一位残疾人校长,姓张,语文、英语、美术、音乐…都能教。

通过教育,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包括学会学习。拓展自己,做我想做的事。愿教育不只是上大学的敲门砖。

其他网友回答

理想的教育方式,应该是不抱怨,用心去陪伴。

有些父母总是觉得自己为孩子做了牺牲,付出了太多,就整天在孩子耳边反复叮咛、强调。这会让孩子在逐渐成长的内心中,始终对父母抱有一种愧疚和压力,一旦不堪重负,孩子就很容易被负面情绪“冲昏头脑”,甚至做出傻事来。

实际上,几乎所有的父母对待孩子,都是全心全意、倾尽所有的,没有谁轻而易举,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把孩子抚养大。

与其整日抱怨,不如用心陪伴。

1、不抱怨。

有的妈妈总是在孩子面前抱怨,认为自己为家庭和孩子付出了太多,孩子却不懂得自己的辛苦和劳累。

可是,孩子一旦放下手中的课本去帮妈妈做家务活,许多父母又会对孩子大肆指责,告诉孩子应该以读书学习为重,不应该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上。

这就是中国式父母,一方面倾尽心血地生养和照料孩子,一方面又事无巨细地在孩子身上给予溺爱教育和包办教育。可是,许多父母最大的问题不是对孩子不够好,而是在对孩子超乎寻常的溺爱下,言行举止却又不断透露出对孩子情绪人格的轻蔑和漠视。

教育家卢梭说过:“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距离智慧更远。”

可见,教育孩子这件事儿,不是父母付出得多,操心得好,孩子就能教育好的。

很多父母整天在孩子面前唠叨和抱怨,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卵用”。除了给孩子增加心理压力和情感包袱之外,可以说毫无用处。

2、多陪伴。

很多人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却很少有人用心去思考,怎样才是“高质量的陪伴”。

有些父母以为孩子每天写作业,自己每天辛辛苦苦地陪在一边玩手机,就叫做陪伴;

有些父母任由孩子玩耍打闹,刷视频玩游戏,只要孩子能够保证安全,以为这就是陪伴;

还有些父母觉得只要孩子每天按时上学、准时回家,操心孩子顺利完成作业,这就是陪伴。

其实,这些都称不上“高质量陪伴”。

父母想要陪伴好孩子,首要的形式是“自己带孩子”,不要动辄把小孩子交给老人照料,或是每次一回家,只要孩子吵闹不听话,就把手机和平板扔给孩子,让他“闭嘴”。如果我们只是在形式上去“陪伴”孩子,从来没有发自内心、触及灵魂地去理解和关爱孩子,那又怎么能算是“合格的陪伴”呢?

孩子虽然是一个身心尚未发育成熟的个体,但是他依然有自己的想法、思考和观念在心中激荡,你可以不赞同孩子的幼稚观点,可以不支持他的可笑言论,但我们作为父母,还是应该尽量抽出时间去尊重、理解和聆听孩子的话语。

对于孩子,尤其是青春期孩子来说,拥有话语权,表达出的观点想法能够得到父母和家庭的理解和认可,这就是最好的陪伴。

想要教育好孩子的父母很多,但是能够放低身段,“屈尊”和孩子平等沟通的父母,实在是太少了。

我们的孩子之所以信心不足、缺乏激情,往往是因为曾经听过父母太多的抱怨和责怪。如果我们作为父母,能够少抱怨、多陪伴,理解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娱乐和休息的权利,给予他们发展兴趣爱好的空间,能够发自内心地把孩子当作一个和自己一样平等的个体。

那么理想的教育,或许真的就在我们眼前。

其他网友回答

好的教育需要好的教育环境。我希望建设一所温暖的学校。而不是行政化的学校

其他网友回答

理想的教育应该是有家国情怀的,教育的目的是立德树人,根本上讲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的。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