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武帝和隋文帝 隋文帝杨坚代北周称帝

网友提问:

北周宇文皇族亲王众多,宇文阐的外公杨坚是如何篡位改朝换代的?

优质回答:

杨坚以辅政之位总揽军政大权,并一步步铲除异己,扫清立国称帝的障碍。在北周静帝大定元年(581)二月,杨坚迫使宇文阐禅位,自称皇帝建立了隋朝。

其他网友回答

一 宇文阐是谁的儿子

杨坚并不是宇文阐的亲外公。宇文阐,北周最后一任皇帝周静帝,七岁继位,八岁被杨坚废掉,同年被弑。,其时为公元581年。其父为周宣帝宇文赟,母为天元大皇后朱满月。朱满月出身贫寒,因罪入宫,后在皇太子宇文赟身边做宫女,被宠幸,生下宇文阐。宇文赟的原配夫人为杨坚之女杨丽华。

(影视中的宇文阐)

二 杨坚是怎么簒位的

杨坚的上位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韬光养晦期。杨坚之父杨忠,随宇文泰起兵,助其建立北周,位列上柱国,司空,封随国公。在北周统治集团(即著名的关陇集团)中,杨坚的家族是处在顶端的,远非宇文阐的外家可比。

杨坚出生即有异象,显示这个孩子未来非同寻常,也为他招致很多的猜忌(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杨家的势力),权臣宇文护执政时,屡屡针对杨坚,无奈杨坚总是逆来顺受,倒也抓不住把柄。后来,周武帝宇文邕发动政变,杀了宇文护,真正大权在握。可能由于杨坚被宇文护针对的经历,周武帝才放松了对杨坚的警惕。有大臣建议杀掉杨坚,周武帝说:“必天命有在,将若之何?”(如果天命一定如此,能拿他怎么办呢?)杨坚听后,“甚惧,深自晦匿”。后,太子宇文赟娶了杨家的女儿杨丽华,杨坚与周武帝做了亲家。杨坚的地位在猜忌中不断得到巩固。

周武帝英年早逝,传位于太子宇文赟,是为周宣帝,即位时18岁。失去父亲管束的周宣帝,开始了自己荒淫无耻又喜怒无常的皇帝生涯。对杨坚的猜忌一点都没有减少。面对这样的皇帝女婿,杨坚拿出了自己最拿手的本领:深自晦匿!

周宣帝由于纵乐过度,22岁就驾崩了。七岁的宇文阐继位,是为周静帝。

至此,杨坚开始了第二阶段的上位史:揽权篡位。周宣帝死后,北周皇室只剩孤儿寡母。杨坚收起韬光养晦的那一套,加紧布置夺权。他利用自己辅政大臣的地位,首先占据要津,控制军队。其次控制打压北周皇室,581年6月,杨坚同时召五位宇文家族的藩王进京,加以监视控制。派名将韦孝宽讨伐叛乱的宗室。其三,加紧制造舆论,为篡位做铺垫。一面让小皇帝为自己加官进爵,封其为随王,加九锡。这样的待遇是禅让的标配了。另一面,各地不断上祥瑞,为自己制造神圣的光环。做好这些准备工作后,在小皇帝即位的第二年,杨坚就迫不及待地加冕称帝了,国号为隋,杨坚就是隋文帝。同年,杨坚派人毒死了退位的宇文阐。

第三阶段,巩固政权。杨坚建立隋朝之后,首先面临的就是如何巩固政权?为此,杨坚做了如下工作。一是收买统治阶级,维护关陇集团的利益。首先大封官爵,与统治集团内部的实力派分享果实;二是镇压反对派,尤其是原宇文家族的藩王。上一年召进京王位藩王都被相继处死。三是收买被统治阶级,修订隋律,取代周宣帝时期的严刑酷法。民心大悦。

三 隋取代北周的影响。

北周的灭亡,只是宇文家族的灭亡。对于北周的统治集团,也就是关陇集团来说,只是换了一个带头大哥而己。在新的带头大哥的带领下,关陇集团将要开创一个辉煌的时代:隋唐!

“古来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以妇翁之亲,值周宣帝早殂,结郑译等矫诏入辅政,遂安坐而攘帝位。……窃人之国,而戕其子孙至无遗类,此其残忍惨毒,岂复稍有人心。”这是清代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对隋文帝的评论,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资料来源于《隋书.帝纪一.高祖杨坚》)

其他网友回答

北周皇帝一直就没有几个正常的。不是傀儡,就是昏君。宇文泰去世后,儿子成了傀儡,侄子宇文护大权独揽。在他手里就肉体消灭了几个亲王。末代的周宣帝又是个昏君。

唯一的好皇帝宇文赟反而有些另类。在那个政治一直动荡不安的时代,即使出身功勋家族的杨坚也经历了两次差点被清洗的命运。

此时周静帝年幼,谁知道小皇帝长大了,会不会像那个神经病的爹一样?作为辅政大臣的大丞相杨坚,现在离权力的顶峰,只差一步之遥,谁不想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所以,从宇文赟去世,到宇文阐让位,不到八个月时间。杨坚就被受禅,登基称帝了。

另一个,皇帝也不是杨坚的亲外孙。杨坚的女儿杨丽华是正宫皇后,但只生了一个女儿宇文娥英。作为北周公主及宇文家族的代表,宇文娥英被杨坚夫妇冲上了天,也算对得起前朝了。

在周宣帝时期,因为暴政,就已经尽失人心了

周宣帝死后,三人辅政。以杨坚为首,总领百官。另两位是宣帝的两个弟弟,汉王宇文赞、秦王宇文贽。也有监督制衡杨坚的意思。但宣帝死时也才二十二岁,两个弟弟年纪更小,也没有军权,所以根本没法和杨坚这样在政坛上打滚的老手较量。

杨坚收拾人心的过程中,两个人很重要。

一个是八柱国之一的于谨之子羽翼。于谨家族除了位高权重之外,以谋略见长,一向是北周的国策制定者。在关陇集团几次面临重大转向的时候,都是于谨做出的谋划。

在宇文泰与高欢相争时,是于谨建议宇文泰占据关中。

在宇文护把皇帝作为傀儡,大权独揽,在大多数人迟疑之际,是于谨说服大家服从宇文护。

这样两次大事中,于谨便晋升为当时关陇集团的意见领袖。巧的是,于谨之子除了世袭的他的权贵身份,还把这样的角色也继承了下来。

周武帝继位前于翼甚至受先帝托孤,周武帝灭齐时于翼领一军独当一面,灭齐后又主持了长城的修补。

另一层身份,于谨是杨忠的老上级。于翼也与杨坚关系好。两家是父一辈子一辈的交情。

杨坚代周之时,于翼与李穆一样起到了影响全局的作用。

另一个重要人物李穆,曾经作为宇文泰的侍卫,在战场上救过宇文泰的命,之后平步青云。不过那时候与西魏八柱国比,只是个末位的小字辈。但熬到了杨坚掌权时,已经是老资格了。这样一个老臣,也选择支持杨坚。

两个毛头小子的亲王,玩不过杨坚;而三朝老臣与世家勋贵的意见领袖都支持隋文帝,朝堂上,已经不是问题了。

掌握了朝廷中央的大权,可以说就已经有了主动权和合法性。剩下的就是收拾在地方上掌握军权的反抗势力。

而地方上最大的一股反抗者是宇文泰的外甥尉迟炯。这也是老资格了,看到杨坚做了大丞相,当时就起兵了。又得到看远支宗室宇文胄、皇帝的另一个外公司马消难、益州总管王谦的响应。

但反抗只有三个月就被消灭。

而在外地的五个有军权的藩王——赵王宇文招、陈王宇文纯、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逌,早在这次反抗之前,就已经被杨坚召来长安,算是变相夺了兵权。

此时,他们看到尉迟炯被杀,也有了谋反的打算。但身在长安,但手里没了兵权,成了待在的羔羊,先后被杨坚以“谋反”为名杀掉。

剩下的权贵及宗室,则被杨坚极力拉拢。铲除了所有阻力,改朝换代的也就顺理成章了。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