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借东风是在赤壁之战吗(三国演义中在赤壁之战中失败的是谁?)

网友提问:

《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诸葛亮为什么能够预料到会有东风?

优质回答:

三国时代赤壁大战中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至今仍广为流传。他在南屏山七星坛上披发仗剑、踏罡步斗、施法术借东风的场面,使人们几乎无法分辨诸葛亮到底是人还是神仙妖怪。难怪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批评作家罗贯中“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亮之多智而近妖”。

《三国演义》对诸葛亮借东风的描写,到底是凭空杜撰、神化夸张之辞,还是事有所本、言之有据,当时是隆冬季节只有西北风,那么如何解开这一千古之谜呢?

赤壁大战时,孙刘联军指挥部决定对曹操实行火攻,但隆冬季节只有西北风,曹兵隔江在西北方,联军在东南方,曹兵在上风头的位置,联军若放火去烧,只会伤了自家战船,当时真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时,孔明愿为联军凭天借到三日上夜东南大风,以应战争急需,并约定十一月二十日甲子之时。周瑜为之拨兵筑坛,等候动静,在约定日子的当夜三更时分,果然东南风大起,联军乘风出击,火烧赤壁,大败曹兵。还在孔明随周瑜刚出兵时,他就告诉刘备说:“但看东南风起,亮必还矣。”(《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并吩咐刘备于十一月二十日甲子派赵云驾船在约定的地点等候他。

时逢冬至,阳气生长

十一月二十日是什么日子呢?原来那天是冬至之日。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有“得到日光照最多”和“得到日光照最少”的两个日子,这会引起地球表面各种气候的变化,古人虽不了解这样深层的道理,但发现了这两个转折性日子的存在,分别命之为“夏至”和“冬至”,并用“夏至一阴生”、“冬至一阳生”来概括这两个日子后的气候变化规律。

按照这个规律,冬至之前,如果阴气旺盛,在长江沿岸表现为西北风,那么冬至之后,阳气生长,风向则要发生变化,表现为东南风。诸葛亮正是在随季节而生的气候变化规律上大做文章,贪天之功,神乎其神,迷惑了周瑜。其实,即使在起风的当天,诸葛亮对是否有风尚无绝对的把握。他对身边的鲁肃说:“子敬自往军中相助公瑾调兵,倘亮所祈无用,不可有怪。”(《三演演义》第四十九回)有人认为,诸葛亮能知道起东南风的日子,是他事先在江岸渔民中了解当地气候变化的特点而知道的。当然不能排除这一可能,孔明若能这样做就更好。然而,孔明若是知道了“冬至一阳生”的气候变化规律,就可以准确地把握起东风的时间了。赤壁东南风大起时,程昱提醒曹操加以提防,操笑着回答:“冬至一阳生,来复之时,安得无东南风?何足为怪!”(《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既然曹操也知道这种气候变化的规律,那孔明当然就更可能掌握和运用这一规律了。

故弄玄虚,诈称借风

时逢冬至,自有东南风起于江岸,孔明所以向周瑜诈称自己借风,一是要故弄玄虚,贪天之功为己有,在破曹战役中“争”得一份大功,作为日后占有荆州的重要借口。例如一次鲁肃来索要荆州,他就提出:“若非我借东南风,周郎安能展半筹之功?”(《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诈称借风的第二个原因是他要摆脱周瑜,迅速回到自己军中,调兵遣将,与周瑜争夺曹操失地。

事实上,孔明为他离开周瑜营寨,事先做了许多准备工作:第一,吩咐刘备在甲子日东南风起时派赵云在指定地点接应;第二,以祭坛借风为名离开周瑜营寨,既摆脱了周瑜的直接监视,又造成了对他的麻痹;第三,起风的当天寻找借口打发走了身边的鲁肃;第四,起风前对周瑜派来的守坛将士下令:“不许擅离方位、不许交头接耳、不许失口乱言、不许失惊打怪,如违令者斩!”(《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他利用兵士对祭坛借风的神秘感剥夺了他们的一切自由,直到周瑜派兵来捉他时,守坛将士仍在执定旗子,当风而立。这为他的行动自由创造了极大的方便条件。

诸葛亮的高明之处

这里出现了两个问题:第一,既然“冬至一阳生”的谚语揭示了气候变化的规律,那么周瑜等将领为什么要为无东南风而苦苦犯愁呢?其实,许多将领在战争中往往忽视气候因素的作用,尤其会忽视气候随季节的转折性变化,他们没有养成在战争中对未来各种因素通盘考虑的思维模式,而诸葛亮善于作这样的考虑,这正是他作为军事领导人的异常高明之处,也正是我们所要指出并给予充分肯定的一点。第二,既然曹操也知道“冬至一阳生,来复之时,安得无东南风”的道理。那么为什么他在接受庞统的建议,用铁环连锁船只时,还给众人解除疑虑说:“凡用火攻,必借风力。方今隆冬之际,但有西风北风,安得有东风南风耶?”(《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我们认为,曹操这里出现了一个漏洞,“隆冬之际,但有西风北风”,是对一个时间期间内气候情况的判断;“冬至一阳生”是指气候在一个时间点上的转折,而冬至这一点是包含于隆冬这一时间期间内的。

曹操在作“但有西风北风”的判断时,是处在P点上,其判断在当时是正确的,但由于P点处于隆冬之际,他就作出了“隆冬之际,但有西风北风”的结论,这就出了问题。事实上,他只能说,隆冬之际的前段时间只有西风北风,他的结论是把特称判断换成了全称判断,思维上出现这个漏洞,使他不恰当地延长了判断的时间期限,忽视了冬至这一点上的气候变化。冬至之时,风向转折。当第一场东南风骤起时,曹操还没来得及对他关于“隆冬之际,但有西风北风”的错误判断作出反应并纠正过来,就被大火烧败。曹操考虑的是一个时间区间,却忽视了其中的一个特殊点。诸葛亮则抓住这个特殊点大做文章,不给曹操以纠正的机会。孔明利用大雾天气“草船借箭”,也是与“借风”事件相类似的。

其他网友回答

多谢邀答。

一般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诸葛亮在气候气象学上很有心得,因为长期生活在荆襄地区,对这一带的气候很熟悉,仰望星空多了,能敏锐地发现气象变化征兆。草船借箭时能预料到大雾,这次火烧赤壁预料到东风也不算超常发挥,因为他是上知天文的典范人物嘛。之所以说借东风,是诸葛亮故弄玄虚,为的是迷惑周瑜保护自己。

这种看法是无神论者的看法,也合乎当代人的逻辑。但我们讨论的是《三国演义》,因为历史没有孔明借东风这回事,而且题目也把这个问题限制在《三國演义》的范围。我在这个前提下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看作者的意图。《三演》是罗贯中写的,而且借东风这一段是虚构的,所以结果孔明借得或者说预料到东风是必然的,稍微想想就行,根本不用剧透。罗先生要打造诸葛先生的高大形象,让孔明成为神一样的存在。罗先生了解读者和听书人的心理,大家都喜欢造神,喜欢偶像。当代人喜欢做影视演员的脑残粉,但古代人喜欢做戏剧人物的脑残粉。罗先生对这些认识深刻,所以以“神乎其神”的态度来塑造诸葛亮的形象。笔在罗先生手中,这样写很有市场,幸运的是官府也没有不让写封建迷信,于是乎他信手拈来,也把情节写得神秘兮兮、神乎其神。

孔明躬耕于南阳,对沿江的气候,按理说他不应该比周瑜更熟悉。为什么周郎不相信冬天刮东南风?周瑜曾为冬天不刮东风急得晕倒;临到赤壁大战在即,周瑜还是不相信南屏山上的孔明能借来东风。东风是火攻曹军的关键,周瑜嘴上不信能刮东南风,身体却很诚实,一切军事部署都按火攻进行:让庞统献连环计,和黄盖合演苦肉计,将计就计收留蔡中蔡和。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不相信刮东风的周瑜还按刮东风的情况部署军事,脑子进长江水了吧?我个人觉得东风不是火攻曹操的必要条件,刮东风就从东边火攻,不刮东风就绕到西边上游火攻。曹军连在一起的船是大笨象,东吴的快船可以相互掩护着绕过曹营水寨到达上风口。从《三演》写的实战看,曹操方面交战时意识到黄盖不对头,但已无法阻挡;甘宁带兵绕到上游乌林放火也是成功的。蔡中蔡和的假情报、黄盖的假投降,迷惑了中连环计的曹操,火烧赤壁的作战方案就成为了现实,而借助东风是作战效率问题,不是成败关键。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是文人写诗,也是罗贯中努力渲染东风重要性的意识来源,读者和听者也相信天意难违,于是绝大多数人认为赤壁之战东风是关键。作为战场的主帅,周瑜怎么可能为不靠谱的借东风孤注一掷?但罗贯中就把周瑜写成这样的人,用以衬托孔明这个关键先生。谎是撒不圆的,罗贯中不惜虚构历史硬生生地给诸葛亮加戏,留下的破绽很多,但在神秘主义的古代,刘备诸葛亮的脑残粉有振振有词的理由。就像当今,演艺明星的脑残粉,日常生活里也不脑残,但有脑残的心理需要,难得糊涂嘛。

其次,看作者的写作手法。罗贯中先生的写作技巧真让人拍案叫绝。写孔明南屏山七星坛作法借东风之前先写草船借箭。草船借箭是写孔明的神机妙算,算定三日后有大雾,算定曹操只会放箭不会出击。但刮三天东风不是算出来的,不是因为看到气象征兆,而是作法借来的,写的是孔明的奇门遁甲之术,与神机妙算是递进关系。孔明不但能认识自然,还能改造自然。这是多么牛B的人物啊!你们服气不服气,敬佩不敬佩?

但周瑜不服气也不敬佩,他妒忌!他要杀孔明。他也不想想,能从老天爷那儿借到东风的人,得有多大能耐、多大面子?好在孔明暂时不与周瑜计较,只动用神机妙算的本领唱着《南屏晚钟》提前离开,没动用奇门之术在冬天借来雷劈死他。也许周瑜想过了,当年那个于吉也很牛B,但孙策一样杀掉了于吉。周瑜应该还想到了:也许干掉孔明也许会有孙策的下场,但不干掉孔明更可怕。

其三,理解文艺作品的灵异事件。四大名著都写了灵异事件、灵异法术,《西游记》不必说,《红楼梦》里贾宝玉先生经历神秘,《水浒》里宋江就会法术,和《三演》里的张角的法术差不多。《三演》里灵异事件非常多,灵异法术之人,张角兄弟、于吉等人是配角,主角中就孔明一人。他借风成功了,成就了三分国;他摆石成功了,扬威于八阵图,他缩地成功了,抢到了万亩麦;但续命失败了,仙逝于五丈原。《三演》是相信灵异事件和法术的,但灵异法术不改变历史大局。这不像一些三国游戏,在游戏中,用好人物的法术和能力就能改变历史,吕布也能一统江山。

鲁迅先生批评罗贯中写孔明多智而近妖,看到三国游戏,鲁迅先生会批评什么?这扯得有点远了,言归正传。不要用无神论的逻辑看文艺作品,对《三演》而言,情节的可能性要分析作者罗贯中先生的意图。

综上所述,就《三演》而言,诸葛亮应该是预料到当时不会刮东风,但为了大局,不顾周瑜忌妒的生命危险,挺身而出,使用奇门之术,向老天借来了击破曹操所必须的一天东风,而且还加两天的时间富余量,共刮东三天时间东风,真是太牛了!

其他网友回答

关于这个问题,得分两头回答。一头是满足三国演义的小说虚构之说。

根据三国演义的描述,当时是冬天,按照一般情况,冬天多西北风,东南风的概率十分低。那么诸葛亮凭什么可以借的东风?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根据罗贯中的描写,诸葛亮精通奇门遁甲之术,二是根据罗贯中的虚构,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由此,诸葛亮凭借自己的神奇能力借得东风,火烧连营,打败曹军。

另一头我们还是要回到历史事实。

根据三国志的描写,根本不存在诸葛亮借东风之说。

赤壁之战是周瑜统领,在黄盖的建议之下使用火攻,烧了曹操部分战船。

另,曹操兵士多患疾病,故而干脆自己烧了另一部分战船,然后败走。

如此而已。

也就是说,三国演义虚构的诸葛亮在史载的赤壁之战中几乎没露什么脸。就是建议刘备和孙权联合,然后出使东吴谈判联合之事。但是统兵打仗的事,他根本就资格参与。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描述了诸葛亮巧借东风,火烧连营,攻破了曹操的20万大军的进攻。要知道,当的正值冬季,按常理,冬季一般西北风较多,那诸葛亮为什么能预料到到时能改为东南风呢?我们从三国演义中了解到,诸葛亮是一位博学多才的人物,可以说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对天气的变化也有一定推测,他跟据天时和地理与气候变化合理的推测,断定风响的变化,他不是盲目地断定,而是根据他掌握的天文知识推测出来的。就如我们现在天天发出的天气预报,不是基本上很准的吗!至于诸葛亮的七星祭坛,那也是说明其顺天意之行的作为。

其他网友回答

两个方面把,一是诸葛对天文地理知识的了解,二是罗对诸葛的神化

1.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首先是站在刘备势力的立场上,并且对诸葛亮本人十分推崇,而相对周瑜,就没那么好的待遇了。《三国演义》中,写的诸葛亮精通奇门遁甲之术,而这场关键的东风便是诸葛亮用七星台配合奇门遁甲术召唤来的。

2.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奇门遁甲术这种东西是否存在倒也难说,但是诸葛亮本人十分博学,而且在古代,地理知识对于战争有很大作用,所以诸葛亮应该是利用自己丰富的地理知识推测出将有一场东风,例如隆冬时节主要是北风,但是在强冷空气形成的锋面的位置上会出现一个低压槽。使得在天气巨变前有一个反常的情况,出现南风。而在七星台上的布置只是障眼法,只是为了迷惑周瑜,拖延时间,求得自身安全。

3.诸葛亮也不是神,在陈寿的《三国志》中也远远没有《三国演义》中那么神,我觉得《三国演义》中之所以那么写,只是因为古人对地理知识远没有 现在这么丰富,所以正好拿来体现一下诸葛亮的能力。

4.周瑜本人在历史上的确短命,但却是一位文武双全的人物,能指挥千军万马,也有“曲有误,周郎顾”的流传,但貌似罗贯中对周瑜的忠心用到了妒忌诸葛亮上,所以“借”来这场决定性的东风的人不是他。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