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哪首诗是唐诗七律里的压轴之作?为什么?
优质回答:
在唐诗里面,众所公认的压轴之作,还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它虽然不是律诗,但一洗六朝宫体的浓脂艳粉,以酣畅淋漓的笔触,创造性地再现了江南春夜的美丽景观。
《春江花月夜》,词意气势恢宏,清丽明快却又缠绵悱恻;意境空明渺远,情景交融,使人神往恍若亲临,素有“孤篇压全唐”之美誉。
而唐七律的压轴之作,有言杜甫《登高》者,有言崔颢《黄鹤楼》者。两首诗,各具千秋,就其律仄而言,杜诗见长;崔诗虽然略有出格,但依然被誉为压轴之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供君品读。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无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黄鹤楼》
昔人己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其他网友回答
唐诗中最伟大的作品当属《蜀道难》
李白出生于吉尔吉斯斯坦的碎叶城,从小受到的是西北少数民族那种豪放开朗不拘小节的教育。青少年时期回到蜀地(四川),接受了类似三星堆、金沙滩那样文明的熏陶,养成了李白那样天马行空的创作风格。他自己说“五岁诵六甲,十岁同百家”,有人说《六甲》是唐代小学的识字课本,其实不然,六甲应该是道教的咒语一类的东西,李白从小接受的就不是儒家的传统教育。
公元730年,李白第一次进长安,结交了玉真公主贺知章等人,并拿出了《蜀道难》一诗,贺知章当场倾倒,连呼“谪仙”。《蜀道难》由此出名。
《蜀道难》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蜀国的历史,“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蚕丛”、“鱼凫”都是蜀国的早期国王,西汉扬雄《蜀本王纪》记载:“蜀王之先,名蚕丛、柏灌、鱼凫,蒲泽、开明。……从开明上至蚕丛,积三万四千岁。”大概与三星堆文化时间大体相当。“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讲的是秦国秦惠王开通蜀道的故事。《华阳国志·蜀志》:相传秦惠王想征服蜀国,知道蜀王好色,答应送给他五个美女。蜀王派五位壮士去接人。回到梓潼(今四川剑阁之南)的时候,看见一条大蛇进入穴中,一位壮士抓住了它的尾巴,其余四人也来相助,用力往外拽。不多时,山崩地裂,壮士和美女都被压死。山分为五岭,入蜀之路遂通。这便是有名的“五丁开山”的故事。李白对蜀国历史的熟悉说明他受过蜀国早期文化的教育,所以在李白身上很少儒家传统文化的基因,他的创作就与众不同。
其次写蜀道的高危,有正面描写,“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描写得险峻无比,令人惊诧,用人物的心理活动来写蜀道的高危,有身临其境之感。
还大量用衬托的手法写蜀道的艰险。“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是用动物来衬托;“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是用水险来衬托山高,用激流瀑布的响声如雷衬托山的峻峭艰险。
第三是由蜀道剑阁转到诗人对政治形势的见解。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李白由此向世人指出,战乱随时可能发生,表达了他对国事的关心,果然不久之后安史之乱爆发,唐朝由盛转衰,说明诗人的担忧不是杞人忧天。
李白的笔法变幻莫测,这首诗的句式由一字句到九字句都有,参差错落,跌宕起伏。描写的蜀道崔嵬、峥嵘、陡峭、崎岖,色彩绚丽,意境高远,是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这是诗人的性格使然,他不拘一格的创作手法,雄奇大胆的夸张,就像三星堆遗存那样诡谲奇异,令人无法理解,贺知章称他为谪仙也是正常人的反映。
其他网友回答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此诗写击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即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出门在外的人心底思乡之情,几乎为大家所熟知。
其他网友回答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亭浊酒杯。
点评:无需多言的伟大作品,将天地万物之萧瑟、苦闷、悲愤、衰病之态写到了极致。被誉为古今七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