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历史上的好母亲太多了,你印象比较深的都有谁呢?
优质回答:
蔡襄之母
北宋名臣蔡襄为人忠孝两全,他的秉性离不开其母亲的教诲,宋仁宗曾经称赞道:“有子如此,其母之贤可知。”
蔡襄的母亲名叫卢节,她“事长慈幼,既勤且俭”,教导子女的故事至今还在莆田流传。
蔡襄家门前有一棵松树,卢节就经常用松树来教导蔡襄兄弟,学习青松不畏寒、高风亮节的品质,要他们记住如果以后担任官职,一定要尽职尽忠。
皇祐二年,宋仁宗让蔡襄撰写《孝经》,看过之后御笔大书“君谟”二字赐给蔡襄,还下诏赐冠帔给蔡母,后又封其为“长安郡太君”,旌表蔡襄一家的门风。
徐庶之母
《徐母赞》:贤哉徐母,流芳千古:守节无亏,于家有补;教子多方,处身自苦;气若丘山,义出肺腑;赞美‘豫州’,毁触魏武;不畏鼎镬,不惧刀斧;唯恐后嗣,玷辱先祖。伏剑同流,断机堪伍;生得其名,死得其所:贤哉徐母,流芳千古!
徐庶最初追随刘备,后来曹操为了得到徐庶,将徐母软禁起来,想让她写信劝降徐庶,徐母不答应,还大骂曹操是汉贼。
后来曹操伪造了徐母信件招来了徐庶,徐母知道后,怕自己成为儿子被他人要挟的把柄,贞烈自尽,可谓高德大义。
孔子之母
颜氏三姊妹是远近闻名的贤德之女,当时七十二岁的叔梁纥为求子而求娶颜家,颜父很尊重孔家,但是唯有小女儿颜徵在愿意嫁给叔梁纥。
叔梁纥婚娶颜徵在的时候已经很穷困了,孔子三岁时,年仅二十一岁的颜氏就做了孀妇,带着儿子单独生活,艰难度日。
孔母自幼积累了丰厚的学识,在教育和礼仪上也有很高的修养,曾经在家中收生教学,教导学生习字、算数、礼仪等等,孔子就是在其教导之下启蒙,这也对孔子以后办私学、兴教育起到直接的影响。
其他网友回答
题主此问很有意义,历史上伟大的母亲很多,比如周文王的祖母太姜和母亲太妊,孟母三迁中为儿子连续换三次教育成长环境的孟子母亲,岳母刺字中在民族英雄儿子背后刺字下“精忠报国”四个大字的岳飞母亲。
英雄和圣人的母亲的确很伟大,但是,对我们芸芸众生的我们来说,自己的母亲也同样伟大。
进一步说,每一位能把孩子从农村供到大学的母亲都足以载入史册,而我的母亲和父亲一起供两个孩子都读完了大学。
之所以这样说,也因为我的母亲还特别勤劳、简朴、能坚持、热心肠、讲感情、记恩情,各种家务、厨艺和女红等手艺好,身体也结实,不挑吃穿,记忆力好,上进心强,明大义,是标准的慈母。
她还声音洪亮,讲卫生,不摆谱,性格开朗,也不把钱看得太重,有家庭和家族责任感。
这些其实我都不能做到。
我们家位于内蒙古的东部,先后一共搬了2次家,先是跨了县,后来又跨了市。
第一次搬家是从村庄搬到牧场,父亲是有发展开拓精神的人,他去了觉得那个地方是草原,适合放牧,应该更有发展前途,就决定搬过来。
第二次搬家是从牧场搬到林场,原来的牧场因为禁牧的政策,无法再放牧,就搬了过来。
无论在村庄、牧场、还是林场,父母都是过着半农半牧的生活。
父母在林场承包土地比较多,每年都有200亩,全部机械化操作。
因为家里每年都有现成的羊粪,够30亩地用的,所以每年都会种30亩地的绿色粮食。由母亲负责管护。
这30亩地去年种的是绿豆,没有用一粒化肥,一滴灭草剂。当时地里荒草丛生,母亲每天早出晚归,舍不得雇人,一个人用纯手工,前后花了20多天时间才薅完杂草。
父母一直遵循传统农业的做法,对这块地实行间作套种。在绿豆地里,套种了火麻和荞麦。这样能让几种作物共生互补,使彼此更健康,营养成分更充足。
父母也知道化肥和农药对土地的危害,及其残留对健康的风险,就开始慢慢减少使用。
只用羊粪和人工的绿豆因为成本高,所以好价钱也要适当高一点,但由于只是初级农产品,缺少包装和资质认证,不能进入高端市场。3000斤真正纯天然无污染绿豆被当作大路货卖了,虽然如此,父母也希望有缘人吃到的时候能够尝出来那种天然的味道,能够吃出幸福感。
过年回来的时候,我带了一些回京,发豆芽,煮绿豆沙,效果都不错,因为这是媳妇最爱吃的。后来又发了绿豆芽,3天就能发出来,体形明显很强装结实,不像市场上的那样细弱发黄,有形无神。
绿豆沙用电饭煲煮开锅就能吃。绿豆的味儿很足。
现在,父母还愿意继续种这样的绿豆,不为别的,就是为了守护这一方水土。
其他网友回答
母亲,这个词从来都是伟大的;母亲,多么让天下儿女敬仰的字眼。母爱是纯洁的;母爱是无私的;母爱是伟大的;母爱是只知道给予而不企求回报的。世间一切美好的字眼用在母亲身上都不为过,古往今来一直都是这样。在历史上,也流传着很多伟大母亲的故事,她们用自己的行动换来了流芳百世!
陶侃的母亲。
陶侃的母亲湛氏,是中国古代一位有名的良母。她以教子有方和宽厚待人称道于世。
陶侃幼年家境贫寒,父亲早逝,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靠纺纱织麻维持生计,供养陶侃读书。
在陶侃成年之后,有一次陶侃的朋友来访,陶侃因为家穷,担心无法招待朋友,心中十分焦急,母亲看到后,安慰陶侃说,你只管留住客人,我会设法招待你的朋友的。于是她把头上的长发剪下,换成酒菜。这就是陶母“截发筵宾”的故事。
陶侃为官以后,曾在浙江海阳做过县吏,监管渔业,常有下属送东西给他。有一次,一位下属送了一坛鱼鲊(腌鱼)给陶侃,陶侃念自己的慈母,便嘱托乡人带给母亲。
谁知母亲却原封不动地将这一坛鱼鲊退了回来,并在信中写道:“你现在是官吏,拿官物送我,不但不能让我高兴,反而增加我的忧虑。”陶侃收到母亲退回的鱼鲊和回信,大为震动,愧疚万分。此事给陶侃以极大的教育,为陶侃后来做官的廉洁奉公打下了基础。
陶侃学富五车,为人正直,秉公守法,他从长吏、太尉、都督大将军一直做到封长沙郡公,成为中国古人治学和为官的表率。而这一切都与陶母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欧阳修的母亲
欧阳修的母亲郑氏,是一位有毅力、有见识、又肯吃苦的母亲。欧阳修幼年时父亲去世,父亲去世后欧阳修家境贫寒,母亲独自辛苦将他抚养长大,欧阳修小时候因为家里穷,买不起读书识字用的东西,他母亲就用芦苇杆代替笔,在地上铺一些沙子,当作纸,一笔一划的教欧阳修写字。
欧阳修为官时,母亲经常告诫他一定要廉洁奉公,乐于助人。后来,欧阳修因为积极支持范仲淹维持新法,被贬职。母亲得知后,不但没有抱怨,而且安慰儿子:“你为正义被贬职,不能说不光彩。我们家过惯了贫寒的生活,你只要思想上没有负担,精神不衰,我就高兴。”
有如此的母亲,儿子岂能不成才!
天下的母亲都是伟大的,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都应该做到。借此节日,祝愿天下的母亲节日快乐!
其他网友回答
历史上的好母亲很多,而且有很多很多关于母亲的经典典故,比如孟母三迁,子不学断机杼;比如岳母刺字,激励岳飞尽忠报国;比如抗日英雄马本斋的老母亲,宁可绝食而死也不劝说儿子投降,等等。今天重点说一个抗日女英雄,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她就是赵一曼烈士,原名李坤泰,四川宜宾人,1905年出生,1926年加入党组织,曾经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和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赵一曼被派往东北工作,后来任抗联第三军第二团政委,率领抗日军民在珠河地区给日伪军打击,连敌人都惊叹于这个红枪白马的女政委。
1935年11月,赵一曼在一次战斗中受伤,由于叛徒出卖,被日军俘虏。敌人用尽酷刑,赵一曼坚贞不屈,坚不吐实。并说服看管的人员帮助自己出逃,但是不久后即被日军追上。1936年八月,日军看到赵一曼绝对不会屈服,于是决定2日杀害她,临刑前,赵一曼最放心不下的是自己年幼的儿子“宁儿”(陈掖贤),给儿子留下了一封催人泪下的遗书,遗书说道:宁儿,母亲没有尽到对你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由于母亲做了坚决的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我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希望你长大以后,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牺牲的!
其他网友回答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好母亲,但是最最有名的就是”贤良三母”,是指孟子的母亲,岳飞的母亲和三国时期徐庶的母亲。
孟母:孟子的母亲,可以说是中国教育孩子的典范人物,孟子三岁丧父,她一个人带大孟子,含辛茹苦,把孟子教育的如此优秀,成为了一代儒学大家。
孟子是农历四月初二出生的,很多人提议,把这一天作为中国的母亲节的,以此来纪念这位伟大的母亲。可见孟母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地位是如此之高。
“孟母三迁”,”子不学,断机杼”,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孟母特别注意周围环境的影响,遇到问题她是讲道理,摆事实,让孩子自己知道自己的错误,可见她是一位多么明智的母亲。
岳母:岳飞的母亲,是一位大义凛然的母亲。岳飞所处的南宋时期,正是山河破碎,国难当头的时期。
他的母亲放弃小家的安慰,为国家的利益着想,为了鼓励儿子,她毅然在儿子的背上刺上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针针刺在儿的肉里,却疼在妈妈的心上。
她以这样的方式鼓励孩子勿忘国耻,以死抗金。
徐母:三国时期徐庶的母亲,在是非曲直面前,宁可牺牲自己的性命也要保全名节。
徐庶作为刘备的军师刚刚取得胜利,曹操和谋士程昱就想了一计,把孝顺的徐庶骗到曹营。
徐庶的母亲,一直视曹操为汉贼,见儿子这样弃明投暗的选择,最终选择了自杀,为儿子留下了终生的遗憾。
从此徐庶在曹营一言不发,满腹经纶也没有施展开来,最终抑郁而终。
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母亲的谆谆教导,每一个母亲都是平凡而伟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