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语文试卷作文题目(2017年高考江苏卷语文作文解析)

网友提问:

怎样解读今年高考江苏语文卷的作文题目?

优质回答:

欢迎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来回馈您!

老穆解析

又是一年高考季,又是作文热议时,熟悉的场景,年年上演,乐此不疲!

犹记得17年的“车来车往”,让许多考生“痛苦不已”,因为他们平时准备的素材都难以用上。

说好的孔子、老子、孟子呢?

说好的三毛、林徽因、张爱玲、沈从文和郁达夫呢?

说好的牛顿、霍金、爱迪生、爱因斯坦、居里夫人和莱特兄弟呢?

说好的泰戈尔、徐志摩、纳兰性德、川端康成、东野圭吾、列夫托尔斯泰和奥斯特洛夫斯基呢?

这些人物,跟车有什么关系呢?很难想到!(当然,倘若你学会老穆的“自圆其说”之法,还是可以写的!)

在老穆看来,这既是江苏命题的延续,也是江苏命题的革新!

江苏自从2004年独立命题后,作文变革一直求稳,三年的话题作文,六年的命题作文,七年的新材料作文。

而最近几年的作文命题,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生活化”,命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同时充满哲理思辨!

我们来看一下今年的高考作文,如下图:

说句实话,从审题来看,难度不大!

作为江苏的考生,必然也适应了这样的作文命题。

我们只要从中找出关键词即可。

第一句: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

【关键词】物各有性

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性质或秉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个性、性格等)

第二句: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

【关键词】还是

凸显出独“物”相处的局限性和狭隘性(人不可独处,否则难以有较大的发展和突破)

第三句: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

【关键词】调和、共存相生

万物如何共存相生?“调和”是关键!

配合、团结、合作、协调都属于“调和”范畴,我们学生在写作时,要注意“和”。

比如在一个家庭中,父亲严厉,母亲温柔,“我”则调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这样的家庭如何实现“共存相生”,“团结互助”则是关键。

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但大家生活在一起,能互相帮助,互相团结。

第四句: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关键词】物、事、人

由物及事,由物及人,都是一个道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只要能团结,都能在集体中“共存相生”;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个性,只要肯合作,都能在人类大家庭中“共存相生”。

作文试题要求考生“自选角度”,这体现了新材料作文立意的灵活性。

大家既可以写记叙文、散文、也可以写议论文。只要能体现“异中有和,和而不同”的道理即可。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清楚了吗?加油哦!

如果您觉得不错,记得关注“老穆说语文”,并点个赞哦!

其他网友回答

江苏高考作文题,热议不已。

这个作文题,对材料的把握不是难点,物各有性,谁看不明白,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这些学科的哪一科不涉及物性呢?政治,历史,语文亦不例外,认识事物的性质,事件的性质皆然。

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是生活的事理,常识,明明白白。关键词,学生也能看明白,就是,还是,说明事物性质不变的一面。

由此而延伸,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共生,百味纷呈。物性不同,但常常相互接触,发生作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就是事物的性质的融通。做一碗红烧肉既要加盐,也要加糖,这样的红烧肉才好吃。文科生可以联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理科生可以联系化学反应,诸如此类。

再进一步,物性如此,继续延伸到,事,人,亦然。大千世界,万象不同。事件五花八门,绝不是互不影响,各自独立。人生百态,不能隔绝于世。

那么,学生如何下笔,就在于日常的阅读与训练咋样?小到生活日常,事理人情,再到人生事业,或者国家民族,国际万象,都可写入文章。

所以,此类高考作文题,再次提醒语文老师和同学,不要搞套路作文,以不变应万变。套路作文,就是开头名言警句,然后那些名人事例,语言漂亮,虚假矫情,没有事理分析,哲学思辨,高调子唱完,一篇文章也差不多了。

引导学生注重阅读鲜活的脚踏实地的好文章,注意观察参与体会生活的实际,现状,不狂不悖地分析事理人情,乃至上升到更高层面的哲学的,文化的,逻辑的方面。

若引入时事生活,中国提倡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好的材料。世界的发展命运不是某个国家必须优先就可以了。和谐共生,才是人间大道。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