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国要在伍子胥死后攻打吴国(伍子胥投奔吴国)

网友提问:

伍子胥为什么去吴国,去晋国不是报仇更容易?

优质回答:

试说三点。一、吴楚相鄰,伍子胥对吴国熟悉。楚、晋地域不同,风俗不同。以伍子胥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的智慧,肯定选择熟悉的地方,不会去不熟悉的地方。二、楚国与晋国争霸时,子胥的祖父伍举是楚国战胜晋国的关键人物。晋国对伍家肯定了解,子胥肯定不会选择有风险的地方去。三、吴国当时阖闾不是国君,但阖闾的能力抱负以及想当国君的情况,伍子胥肯定洞若观火,並知道只有扶阖闾当上国君,自已才有报仇的可能。所以,选择逃奔吴而不是晋。事实证明,子胥眼光确实历害,终于报仇。

以伍子胥的才能,如果楚平王不昏,楚国很可能在荘王后再次称霸诸侯。

其他网友回答

伍子胥逃离楚国之后,为什么去了吴国?去晋国不是更容易报仇吗?

说实话,我没弄明白以上这种说法的背后逻辑。猜一下大概是说,晋国是大国,实力更强,所以报仇更容易。这种逻辑好像是说,你有困难的时候,求富人帮忙获得帮助的可能性大于求助穷人。现实的经验告诉我们,事实并非这样。

其实伍子胥开始的时候也未必没想过晋国,事实上也去了,但现实是打脸的,它远比理想骨感的多。

伍子胥的报仇,固然是要借助其它国家的力量,但这种帮助绝不会是无缘无故的,任何为伍子胥发兵的国家,其发兵的目的,决不会仅仅是为伍复仇,本质上要对自己的国家有利。因此,伍子胥借兵报仇能够成立的基本条件是双赢。他最终在吴国立住脚跟,也说明了这个问题。

在说伍子胥之前,我们先说一下与此相关的申包胥哭秦庭的事。如果说仅仅是因为申包胥在秦庭哭了七曰七夜,秦国就同意出兵帮其复国,恐怕是没有说服力的,秦国出兵,本质上是对自已国家有利。不要忘了,当时的楚昭王是秦国的外甥,也就是楚平王抢了太子公子建的媳妇后生下的儿子。对秦国来说,楚国政权掌握在自已外甥手上,当然比被别人掌握更有利。天下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伍子胥逃出楚国后,并非一开始就直接去了吴国。他的第一个去处是宋国。伍子胥为什么去宋国?因为他的同案犯楚太子建在他之前就逃到了宋国。

太子建是中国历史上最倒霉的太子之一。他的父亲楚平王本打算为其娶个秦国的媳妇,谁知媳妇长的太漂亮了,在小人费无忌的窜掇之下,楚平王把美女自己笑纳了。为怕太子以后报复,费无忌一定要把太子建和他的老师伍家整死而后快。因此,在伍子胥出逃之时,太子建已经逃到宋国去了。伍子胥出逃之后,首先要去找组织,这样,他就去了宋国。

伍子胥为什么要找组织?除了组织的力量比较大外,还与当时的意识形态有关系。当时的贵族子弟如果自己国内出现问题或动乱之后,他们常常会出国避难,而其它国家常常会为他们提供庇护,这样做,会获得政治上的好处。比如,齐桓公,晋文公都是外出逃难后回国抢到君位的。特别是晋文公流亡十九年,带看不少随从,形成一股很大的政治力量。公子建外出流亡,获得其它国家的帮助也就很正常了。

当伍子胥追到宋国的时候,宋国发生了内乱,这就华氏之乱。这个动乱与孔子祖先离山宋国逃到鲁国有关。华督当时是有势力宋国大夫,他看上了孔家祖先的媳妇,为了抢到美女,华督杀了孔家的祖先,孔家后人逃到鲁国。大夫间残杀,政局不稳。逃到此地的楚公子建和伍子胥便离开了宋国。毕竟“危邦不入,乱邦不居"是人人都懂的道理。

离开宋国之后,公子建和伍子胥来到郑国,此时的郑国子产为相,对公子建很好。呆了一段时间之后,他们还是离开了郑国,来到晋国,或许在公子建的心里也是想通过大国的邦助恢复权位。

当时晋国国君是晋顷公。晋顷公见到公子建之后,便与他商议,让公子建回郑国做内应,幇晋国灭掉郑国,然后,晋顷公封公子建做郑国国君。公子建以为这主意不错,就答应了。

到了郑国后,公子建同随从产生矛盾被告发,郑国因此杀了公子建。事发后,伍子胥才带着公子建的儿子公子胜逃到吴国。伍子胥的出逃,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

郑国内应失败,伍子胥为什么不回晋国去呢?原因就是这时的晋国不太靠谱。公子建的死,便是证明。

还有重要的一点,此时的晋国虽然还是大国。但己经是英雄迟暮,不再有朝气了,晋国国内,公室力量微弱,国家己经被六卿所掌握,几十年后,晋国就被三家分割了。此时的晋国与晋文公时,有很大差别。

吴国虽然在周初就建立了。但一直属边远蛮荒之地,到伍子胥的时代,吴国才显出勃勃生机来。

伍子胥到吴国之后,凭着自己的能力,帮助吴公子光杀死王僚,公子光上位,成了吴王阖闾。伍子胥才在吴国立下脚跟。经过长时间的谋划忍耐,等待。终于在十多年后打败楚国。这时,楚平王早己去世,他与秦国美女生的儿子己当上楚王了。于是才有了伍子胥掘墓鞭尸的故事。

总之,从表面上看,是吴国发兵帮伍子胥报了仇。但同时伍子胥加入吴国本身,又成为吴国强大的一个条件。吴国强了,有了争霸之心,伍子胥才有机会,这种条件不是尸居余气的晋国所能居备的。

其他网友回答

伍子胥父兄被楚平王杀害后,他最终逃往吴国。以当时的国力论,吴国是不如晋国的,那么伍子胥为什么不逃往晋国呢?

第一,伍子胥先逃到宋国,是为了与废太子熊建会合

伍子胥父兄被楚平王杀害,主要是因为费无极的挑拨离间,而费无极害死伍氏父子,主要是针对楚国太子熊建。费无极诬告熊建谋反,迫使熊建不得不出逃,熊建逃亡的第一站就是宋国。在熊建出逃后,伍子胥也随之出逃。伍子胥最初的想法,就是与熊建会合,以策划下一步计划。

第二,伍子胥与熊建离开宋国,逃亡郑国

在熊建、伍子胥逃往宋国后,宋国却发生了内乱。这一年是公元前522年,宋国贵族华亥、华定公然叛乱,与宋元公分庭抗礼。乱邦不入,危邦不居,伍子胥认为继续呆在宋国太危险,便携太子熊建逃到郑国。

第三,熊建向晋国求援,晋国却要求他颠覆郑国

从当时的国际格局来看,晋国是唯一能与楚国匹敌的超级强国。熊建想要返回楚国,势必要得到晋国的支持。为此,熊建前往晋国会见晋顷公,晋顷公却乘机提出一个很过分的要求:要求熊建作为内应,帮助晋国灭掉郑国。作为回报,晋顷公答应事成之后,把郑国封给熊建。

第四,阴谋泄漏,熊建被杀,伍子胥逃出郑国

为了报仇,熊建答应晋顷公的要求。返回郑国后,熊建与伍子胥秘密策划,企图与晋国军队内应外合,推翻郑国政府。不过世事难料,熊建的阴谋泄漏了,郑国首相子产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逮捕并处死熊建,粉碎其阴谋。还算伍子胥反应机敏,他带着熊建的儿子熊胜,急急逃出郑国。

第五,熊建被杀后,伍子胥逃往吴国

熊建被杀后,伍子胥在郑国待不下去了,他要逃到哪呢?熊建事件,可以看出晋国一心图谋私利,加上熊建已死,晋国不太可能为了伍子胥与楚国对抗。自从弭兵之议后,晋、楚两国实际上已经达成停战休兵的协定,晋国不可能因为伍子胥个人原因而改变国家大政方针。

与晋国不同,吴国则一直是楚国的死敌。自从吴王寿梦始,吴国兴起,便开始与楚国漫长的战争。吴国在国力上虽然逊于晋国,在反楚上却是立场坚定。因此,能帮助伍子胥完成复仇心愿的国家,不是晋国,而是吴国。后来的历史证明,伍子胥的选择是正确的。在若干年后,伍子胥率领吴师蹂躏楚国,攻破郢都,鞭尸楚平王,一雪前耻。

其他网友回答

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也可以说是五千年的恩怨史。俗话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历史上最后得以复仇成功的不胜枚举,但他凭一人之力,就攻破仇人的国都并对其掘墓鞭尸,堪称中国历史上的头号复仇之神。没错,他就是伍子胥!

伍子胥本是春秋时期楚国人,他家世代为官,在楚国很有声望。他的父亲叫伍奢,为当时楚平王的太子楚建的老师。本来一切顺利的话,将来太子即位后,身边的肱股之臣还是他们伍家,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因为太子被费无忌所诬陷,伍奢也受到了牵连,导致最后太子流亡,伍奢及其长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也被迫逃离楚国。

纵观伍子胥的出逃路线,先后经过宋国、陈国、晋国,最后是吴国。那么问题来了,当时国力最强大的是晋国,而且晋楚争霸多年,两国也是很深的敌对关系,但为何伍子胥出逃后没有借助其他国家的力量来帮助自己复仇,而是最终留在了吴国,帮吴国的公子光夺到了王位后攻破楚国,最后还助吴称霸?

我们来看伍子胥出逃后经过的第一个国家—宋国,当时楚国太子建和公子胜已经先一步逃到了宋国,伍子胥出逃最先想到的就是去追随太子,所以也来到了宋国。但是宋国高层彼时正在你攻我伐,国家也是乱成了一锅粥,想着依靠这样的国家来复仇,恐怕是看不到一丁点儿希望。

于是他们选择离开宋国,来到了郑国。郑国的国君郑定公很欢迎他们的到来,可当时郑国的国力相对比较弱,太子建他们觉得还是投靠国力最强盛的晋国好。然后,他们就去了晋国那里,那时晋国想把旁边的郑国抹掉,但却没有合适的机会下手。就和太子建商量,希望他做内应,一起攻灭郑国,事成之后把郑国作为封地送给他,太子建答应了就又回到郑国按计划准备着,可是保密工作没做好,被手下人出卖了。郑国国君抓住并杀死了太子建。伍子胥也知道郑国待不下去了,急忙带着太子建的儿子胜又逃亡去了吴国。

后来伍子胥就留在了吴国,帮公子光夺到了王位后攻破楚国,最后还助吴称霸。那时的吴国是什么情况呢?因为前吴国国君寿梦遗留下的传位问题,导致吴国人拥立了寿梦第三子夷眛的儿子僚做了国君,而寿梦长子诸樊的儿子公子光很不甘心,想杀了吴王僚取而代之。

伍子胥逃到吴国后,楚国边邑钟离和吴国边邑卑梁氏因采桑而互攻之,楚平王大怒,两国短兵相接。吴国于是派公子光伐楚,攻下楚两地而回。伍子胥想说服吴王继续进攻,但公子光却对吴王谏:「伍子胥乃为报父兄之仇,攻楚不会成功的。」从此伍子胥知公子光想自立为王,于是向公子光推荐了刺客专诸,帮助他完成了对吴王僚的刺杀,继而公子光夺取王位成功,是为吴王阖闾。

后来,伍子胥成为吴王阖闾的重臣,协同孙武攻入楚都,掘楚平王墓并鞭尸三百,报了杀父杀兄之仇。这样,我们就知道了,伍子胥正是看到当时的吴国国君传位问题,传位传得天下皆知,必然导致诸公子争夺王位,这就给自己提供了机会。所以,伍子胥最终留在了吴国,最后得以报仇雪恨!

其他网友回答

  伍子胥被母国抛弃,无奈出逃,后又亲自带兵攻打母国,先说为什么没有去晋国报仇而是去吴国,伍子胥出逃是去了晋国的,结果发现晋国是想灭亡楚国,就是他的母国,而伍子胥的目的不是灭亡楚国,是想带着在宋国的楚国太子建一起走,然后帮助太子建登上楚国王位,找旧楚王复仇,所以只有吴国适合完成他的大业。

  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是楚国,而楚国的覆灭是因为两个人,第一个是费无忌,第二个人是伍子胥,伍子胥是一位十分有名的谋士,名声之大,响彻千古,更可怕的是,他名副其实,人们都敬重他的能力,有人说端午节就是专门用来祭祀伍子胥的,可是伍子胥也有不为人知的一面,应该说是不被人所注意的一面,伍子胥背叛了自己的国家,伍子胥是一个快意恩仇的人,他自从楚国逃出的那一刻,他就注定了要亲自带领士兵打入这个他曾经生活过的国度。

 伍子胥的父亲伍奢和费无忌发生了争端,对于费无忌一般人们只有两个字来评论,小人,而太过正人君子的人往往争不过小人,费无忌费劲了所有心机用来讨好了楚王,费无忌慢慢的发现,伍奢是一个对于他来说特别讨厌的人,于是开始了无穷无尽的诋毁,伍奢的直言总是让楚平王感觉不舒服,相比之下费无忌的话就很让人快乐,于是伍奢被判了死刑。

费无忌打败了伍奢,但是他还是十分的担忧,因为所有人都传言,伍奢有两个特别厉害的儿子,自小博学多才,费无忌便想斩草除根,又是一番话语说服了楚平王,于是楚平王让伍奢写书,让他的两个儿子回来,伍奢照办了,但是说出了一句很准的话。伍尚回来,但是伍员不会来。楚平王将信将疑,亲自派人去接他的两个儿子。

伍尚和伍员都知道此行是凶多吉少,甚至是有去无回,他们兄弟二人纠结了,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伍尚主张去找父亲,也许会有希望,而伍员认为去必死无疑,应该另寻他路,楚平王的使者就要来了,必须马上做出决断,哥哥伍尚做出了决断,一个尽孝,一个尽能,伍尚自己要求找父亲,肯定是必死无疑,但是孝道尽了,而伍员要尽能,哥哥尽了孝道,他就要报杀父兄之仇。

 从此伍子胥走向了一条不归路,并且走到了尾,伍子胥一路拼了命的才从楚国里面逃了出来,但是天下之大却无安身之处,伍子胥听说太子建在宋国,就逃到了那里,结果宋国内乱了,他们逃到了郑国,但是伍子胥认为郑国无法成大事,便出来了,来到了晋国,晋国曾经也是一代霸主,而且晋国和楚国有大仇,伍子胥想帮助太子建拿楚王位,但是晋国想的是灭亡楚国,于是伍子胥又得带着太子建出逃,结果太子建这次死在了晋国,伍子胥勉强逃了出来。

伍子胥最后觉得只有吴国可以成就他的大事业了,于是去吴国,有经过楚国,一下子就被官兵认出来了,又是一番生死追逐,关键时刻,一个老渔民救了伍子胥,伍子胥解决了无数争端来到了吴国,又助阖闾登上了王位,阖闾是一个英勇的君王,可以在马上亲自带兵打仗,可以在大殿上理朝政,伍子胥又举荐了孙武,终于,伍子胥亲自带兵打开了楚国的过门,把楚平王的尸体挖了出来,鞭尸三百下。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