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导致清朝灭亡(慈禧灭了大清)

网友提问:

大清的灭亡是慈禧造成的吗?

优质回答:

文|邬斯大人

字|2948字,阅读用时10分钟

大清灭亡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要把责任都推到一个女性身上,慈禧只是作为一个政治推手,加速了大清的灭亡。

中国所有的封建王朝,都要经历四个阶段,即崛起、发展、成熟、衰退,这是历史客观规律,也是必然过程。任何个人、任何组织都不足以阻挡一个王朝的发展趋势,最多也只是辅助性的作用。就和一个人一样,生老病死,谁又能违背自然法则呢?

王朝寿命的长短自然和统治者密切相关,但也不能忽略它自身内在的运行机制。相对健康的王朝,其统治时间基本都能超越百年,反之,则会迅速陨落。

例如秦朝,其迅速灭亡的最核心因素在于其国策的失误,和平时期依旧沿用战时机制,当然无法解决现实问题,所以矛盾一计激化,土崩瓦解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单纯把责任归咎于两代皇帝,显然是太过片面, 纵观历史,哪朝哪代,没有出现过昏君,但只要国家发展方向没有走偏,政策没有大的失误,皇帝个人的失误是会因为有好的制度和政而被矫正、约束的。

慈禧作为一个后宫女性,在封建社会,干政已是不对的事情。更何况她还大权独揽,虽无皇帝之名,但有皇帝之实,儿子同治当政时期,慈禧就已经参与了朝政,所以同治并没有掌握独立的皇权。自侄子爱新觉罗·载湉(光绪)1875年继位,慈禧可以说是彻底垄断了最高权力,期间虽也有所谓的“归政”,但还是实际清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光绪则是一个傀儡。

慈禧权欲过盛,她有效仿武则天的真实想法,但她不知道她自己和武则天差距很大。她和武则天一样,都有足够的政治手段和谋略,但不同的是,她没有武则天那样的政治能力。所以,慈禧在朝廷及后宫玩政治权术是高手,但治国理政、驭民统兵方面都远不及武则天。

慈禧从1861年咸丰驾崩开始参政,直到1908年去世,几乎是垄断了晚清最高的统治权力。在她的统治下,大清一直在走下坡路,这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西方列强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洗礼,变得越来越强大,其快速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更是让这些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的强国。无论是西欧的德、法、英,还是亚洲的日本、美洲的美国,哪一个不是蒸蒸日上、开放学习,反观清朝则是封闭、自大,虽有明智之士的学习,但终究多数还是停留在了表面上。

最重要的问题是多数满清统治高层,没有充分认识到同时期的西方的强大,亦不知开放、学习、自强的紧迫性与重要性。所以洋务运动、甲午练兵,亦或是晚年新政,都是在一种比较被动的状态下进行,而且无心彻底改革,加之外国的干扰,一切努力皆付诸东流。

当然慈禧还是有一些功绩的,只是王朝的衰退、败亡,执政的失误已经掩盖了她仅有的政绩,所以总体上而言 慈禧是功不抵过。

至于清王朝灭亡的其他原因,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第一,游牧民族自身的狭隘性、局限性。

相比先进的农耕文明,落后的游牧文明更具有封闭性、保守性、狭隘性,所以他们难以充分认识到开放、包容、学习的重要性。满清八旗入主中原,经过汉文化的熏陶与改造,其实已经吸收到了汉文化很多的优点,但是自身文明太过顽固、强势,所以并没有完成汉文化的全部改造,只是停留在一个半吸收半学习的状态。

清朝统治者一直也在学习汉文化,但是又担心被异族文明同化,所以他们一直坚守满族自身传统文化和习惯,当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没错,但关键在于他们不太懂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落后的制度和文明阻碍了满清的对内、对外学习。放眼历史,像汉、唐、宋等主要汉政权,都知道学习、开放、交流、包容的重要性,但显然清是没有充分继承他们的优点。游牧民族自身的局限性决定了统治者的政策尺度和思维,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满清的灭亡。

第二,统治者自身能力的不足及腐朽。

一个国家治理的好坏,很大程度上还是要看统治者的能力好坏。慈禧的问题已经说过,我们这里只讨论其他人物。从乾隆执政的中期开始,清朝的危机就隐隐暴露了出来,当时的西方就已经派人来中国,就通商一事展开交流与合作,但乾隆予以拒绝,贸易顺差带来的问题让西方强国不满,并随后展开了报复。

乾隆本人好大喜功,对于和珅等人的纵容致使清朝的政治环境越来越糟。统治前期,乾隆还算兢兢业业,但后期便享乐安逸,他一方面用良才,一方面又需要和珅这样的人大肆吹捧、歌功颂德。我是不太同意乾隆不杀和珅是在留给嘉庆立威这样的说法的,这更多是后人的一种单纯的政治幻想。乾隆是自私的,他不杀是因为他需要和珅这样一个懂他、吹捧他的奴才,而且一个真正优秀的皇帝面对大贪,是绝对不会纵容包庇的。

一些史学家说明朝没有几个好皇帝,清朝没有几个坏皇帝的说法我也不敢苟同。就好比好人不等于能人是一个道理,也许清朝的皇帝特别是后期都比较勤俭节约、作风优良,但这不代表他们就是一个好皇帝,顶多他们算一个好人。好皇帝的标准是什么,我想不应该只是道德操守过关,能力绝对是要占大半。作为一个皇帝,管理这么大的一个国家,光人品好没能力怎么行。

第三,农民运动和起义,耗损国力。

这一点主要是指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起义部队造反持续了十余年时间,蔓延南方数省,严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满清八旗军在汉人的起义面前不堪一击,最后还是曾国藩、李鸿章这样的精干汉吏训练的汉军才将他们消灭的。想想康熙时期平三藩、收台湾是何等气魄与能力,再看看今天的清军,腐化堕落之态真是惨不忍睹。

当然除了太平天国也有其他的造反势力,如义和团、白莲教等等,而且清朝的农民起义也不只是从太平天国时期开始的,乾隆皇帝后期就已经有农民起义的,所以清朝的农民起义可不只是半个世纪那么简单,而是一百年有余。

第四,军事实力衰弱,军队腐化堕落。

明朝后期满清八旗作战时的军队战斗力汉强悍,但自从1644年入关后,直至灭亡,满清八旗的战斗力一直呈下降趋势。从康熙时期开始,清朝就已经开始重视汉军,灭三藩、收台湾,其中有一大部的功劳是汉人立下的,更别提清朝统治中后期,对于汉军的依赖就更深了。

清军战斗力的下降不仅仅限于八旗军,也有汉军。军队的腐败松懈、管理的混乱、武器装备的落后都是制约清军取胜的重要因素。一想到清军吸食鸦片,我们就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虽然清朝晚期编练了新军,但是已经于事无补了,而且控制权已经转入了汉人实权派手中。

第五,西方入侵加剧王朝统治危机。

清朝后期面对的不仅仅是内部的腐败、农民起义问题,更有外部西方强国(包括日本)的强烈军事干预与威胁。这一方面使得清朝的政治、军事改革没有稳定的环境,另一方面也使得清朝没有精力做“两线战争”。蒋介石说“攘外必先安内”其实是有道理的,但当时的清朝处理农民起义就已经力不从心,再加上西方的军事入侵、威胁、割地赔款,更加无力维系统治,最后,灭亡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第六,国际局势风云突变,东方衰落,西方崛起。

其实从明朝时期开始,特别是16世纪开始,西方经历的大航海、两次工业革命、启蒙运动、资本主义政治与经济改革等事件都使得西方迅速崛起。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西方主要国家的综合实力得到巨大提升,为了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对外开拓市场、争夺原料就成了一种迫切需要。

此时的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国家大多数都处于一种自我封闭、自给自足的状态,所以面对西方的科学技术,他们不知道其是什么,更不知道向其学习、开放的重要性。所以18、19世纪时期面对西方军事变革、工业革命所武装起来的坚船利炮,亚非拉大多数国家都不知所措,最终只能开放国门,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其他网友回答

慈禧太后是清朝灭亡的祸首,一切灭亡的大根源是这个女人种下的。如果没有她的干政,可能不会加快清朝灭亡的步伐。但大清灭亡再多延缓几年,也是面临灭亡。从世界大局看,封建王朝已经跟不上历史的步伐。

其他网友回答

应该肯定的来说,不完全是慈禧造成的,但慈禧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首先,慈禧的丈夫咸丰帝继位时,清朝已经是内忧外患,咸丰帝没有当过一天的太平皇帝。咸丰帝死后,年幼的载醇继位,慈禧与慈安两宫太后垂帘听政,慈禧开始控制晚清政权。

慈禧掌权后,不是要让清政府更强大,而是加速了晚清政府的灭亡。

慈禧晚年宠信太监,打击新政,还囚禁光绪帝,她的每一个做法都加速晚清政府的灭亡。

其他网友回答

对于这清朝最后走向灭亡,有很多人现在都是记恨慈禧太后的,因为慈禧太后当时做了很多事情都是出卖国家的,清朝的末代是慈禧太后统治的,也可以说这管理不善导致灭亡,这慈禧太后是有责任的,但是这现在来看的话,慈禧太后不是导致清朝灭亡的真正原因,而是下面这些事情导致的。

清朝

1、君主制度的原因。这古代的这种制度一直以来都是有创建,有灭亡,这是一种轮回,因为皇帝的位置需要聪明能干的人来坐的,而这传位的制度也是造就了暴君的出现,会引起百姓的不满,还有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利,下面很多人都是虎视眈眈的。

清朝

2、权利。当时的权利太过于集中了,就比如说慈禧太后,想做什么就是什么,别人是无法反抗的,对于这样的行为,百姓是心里很多厌恨的,所以说到推翻皇朝,是有很多人愿意站出来的。

清朝

3、经济,当时我们国内的经济落后太多了,不管是什么都比不过其它列强的国家,在很多方面都是随便别人虐待的,所以这被八国联军和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引起了百姓的不满。很多人都说还好清朝倒闭,要不然不会有现在这样的生活。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