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战国时期,信陵君魏无忌称得上是军事家吗?有何依据呢?
优质回答:
公元前248年,秦国相国吕不韦派他的爱将蒙骜,领大军攻打赵国。
蒙骜军攻克几年前乐乘收复的晋阳,以及太原郡范围内的榆次(今山西太原东南)、新城(今山西朔县南)、狼孟(今山西太原北)等三十七座城池。不仅如此,秦军王龁部也攻占赵国的上党郡,整个南太行山通道大部分为秦国占据。蒙骜在两年之内,攻占赵国三十七座城池,魏国两座城池,韩国两座城池,一共四十一座城。 如果按照蒙骜这个节奏,十年后三晋就都得灭亡。在秦军咄咄逼人的攻势面前,赵悼襄王决心奋起反击。赵国廉颇和乐乘都不在了,军中无大将,赵王想起了信陵君。信陵君魏无忌,自十多年前窃符救赵后,一直在赵国不敢归魏。当年赵孝成王挽着信陵君的手臂,一同跨进赵国王宫大殿,还封五座城邑给信陵君做食邑。如今十多年过去,赵悼襄王启用信陵君魏无忌,以上将军印授信陵君,使将军庞煖为副,起赵军十万抗秦。 邯郸之战十年后,信陵君第二次领兵,他令门客到各诸侯国,搬取援军。魏安釐王派人持魏国相印,再配一车黄金彩币,往赵国迎信陵君为将。魏安釐王为信陵君准备的军队,也是十万人,信陵君在漳水河畔接收魏军,赵魏两军合并,二十万雄师,足以抗衡蒙骜军。
图-信陵君合纵破秦 信陵君统兵不久,好消息接踵而至,燕、韩、楚三国,都钦佩信陵之用兵如神,闻其为将,悉遣大将引兵至魏,听其节制。几年前赵国廉颇和乐乘轮番大败燕军,攻克燕国大片领土,逼迫燕国签订城下之盟,所以燕国才会跟随赵国参与这次合纵。 燕、韩、楚三国派来的军队,都由首屈一指的大将统领,燕国为将渠,韩国为公孙婴,楚国为景阳。五国大军共四十余万,联营百余里,旌旗蔽日,军威鼎盛,驻扎在赵魏边境。秦国方面,吕不韦对蒙骜非常信任,当然也是受这几年蒙骜战绩的感染。他调动秦国一切力量,增援蒙骜,蒙骜军也达到三十余万。 蒙骜大军出函谷关,沿着黄河东进,一路战船和步骑并进,也是风起云涌,浩浩荡荡。 后面函谷关以内,宿将王龁在华山屯兵十万,负责给前方大军督运粮草,随时还可增兵蒙骜。蒙骜此前几年的战绩,几乎是见谁灭谁,这次他也没有把合纵军放在眼里,一直沿着黄河东进,到达韩魏交界的地方,与合纵军遭遇,双方修筑营垒对峙。 率先打破僵局的是信陵君,他令卫庆统领魏师,景阳统领楚师,近二十万人,筑为连垒,虚插信陵君旗号,坚壁不战,以拒蒙骜军。 信陵君本人,统领赵、韩、燕三国二十余万大军,沿着太行山南麓向西疾行。这支大军只带三天干粮,没有任何多余的辎重,至于他们要干什么,当时没人知道。 很快蒙骜就知道合纵军的行动,大致是兵分两路,一路留守坚壁不战,另一路沿着南太行山往西,疑似去往黄河之北攻打野王等重镇,不过那里城高池阔,暂时不用顾及。
图-信陵君合纵破秦 现在蒙骜遇到了难题,秦军的粮草辎重是通过渭水经黄河来运输的,也就是说,秦军主力不适合远离黄河,因此不可能去追击信陵君部。而眼前的这些合纵军又坚壁不战,蒙骜很快就体会到进退维谷的滋味。 这场战争刚一开始,蒙骜就被信陵君牵着鼻子走。 信陵君统领的三国大军,过野王、武遂不攻,通过太行山最短的一条通道“2轵关陉”到达河东郡。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信陵君的大军并不攻打河东郡的安邑,而是再往西一直到达黄河东岸,接着沿着黄河南下,到达渭水与黄河汇流的地方。再伐木为舟,控制这个重要的地段,截断秦军的粮草供应。 之所以绕行这么远来截断秦军粮草,主要原因是防止蒙骜军来救援,同时绕过函谷关,兵不血刃就截断秦军粮草供应。 信陵君的真正目的,终于浮出水面,可惜对手蒙骜,也是直到此时才明白信陵君的战略部署。 合纵军在这一带,很快就截获部分秦军粮草,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 秦军负责督运粮草的宿将王龁,此时正驻扎在阴晋城中,总揽后勤粮草辎重的运送。 王龁在这种不利的局面下,迅速做出反应,令全军停止从水道运送粮草,而且各方面坚壁不出,等待蒙骜军回援。 不过王龁最担心的一件事,还是被信陵君狠狠地抓住。阴晋城不远处的华山脚下,有一处秦国的粮仓,平时用来供应函谷关守军之军粮,这里是秦国几个大粮仓之一。 华山的粮仓共有十几个粮库,由于前方战事已经开始,这里不仅给函谷关供粮,而是蒙骜军主要供粮点之一。 这段时间,秦军从各地密集地调拨粮草过来,各处的粮草已将华山十多个粮库塞得满满当当,就连给有爵位将官准备的风干牛肉、腌菜等军食,也早已备好,堆满各处通风干燥的库房。 每个粮库看起来像一座小城堡,粮库四周的防护栅栏、壕沟、吊桥防备设施齐全,粮库之上按一定规则修建望楼、箭楼,每二十步便有一个岗哨,最绝的是每隔一百步,都摆着一个装满清水的巨大水瓮,以备火灾意外时灭火应急之用。
秦军的华山粮仓,由于在函谷关之内,几乎从来没有遭受过正面威胁,但是秦人对华山粮仓的防护还是非常到位的。不仅粮仓本身的防御做的不错,附近阴晋城,平日也会驻扎数万秦军,他们的任务之一就是保护华山粮仓。 王龁认为信陵君可能并不清楚华山粮仓对于秦军的重要性,因此可能不会袭击华山粮仓。信陵君很快就指挥合纵军,撕碎王龁的那一点侥幸心理。 事实上信陵君统领合纵军千里迢迢,就是冲着华山粮仓来的。按照信陵君的命令,前往华山截粮的是赵国将军庞煖,而其他人马,则在阴晋到华山的必经之路上埋伏。 庞煖是赵国老将,是个比廉颇还要老的宿将,信陵君将最重要的这个任务交给老将军,令人放心。 庞煖统领六万上下的赵军,抵达秦军华山粮仓。整个粮仓的秦国守军大概只有一万多人,而且分散在各个粮库,攻防两方的军力完全不对等。 庞煖抵达华山的第一个夜晚,趁着夜色,将沾满牛油的火箭射向第一个粮库,同时四面攻打粮库。 粮库中一千余秦军,不但要救火,还要抵挡上万赵军的围攻,一盏茶功夫就全军尽墨。 庞煖令人取出部分便于携带的干粮,便下令将整个粮仓烧毁,不一会粮库便燃起熊熊大火,四处汹涌飘散着浓烟。 黑夜之中的阴晋城头,王龁望着华山粮仓方向,冲天的火势已经映红半边天,心中焦急万分。 次日清晨,一夜未眠的王龁接到斥候来报,合纵军只烧毁一座粮库,剩下的十来个粮库仍然掌握在秦军手中。 这个消息对秦人来说,绝对是大利好。王龁立即派人前往千里之外的蒙骜大营,请蒙骜发兵回援,好与自己东西夹攻合纵军。 王龁这个想法,是最为稳妥的做法,但是蒙骜若回援,也存在一些现实的难题。 我们的初中物理课本,有这么一道经典题目:如果船速是40公里/小时,水流速度是30公里/小时,那么顺流航行和逆流航行的速度分别是多少? 答案:顺流航行速度是70公里/小时,逆流航行速度是10公里/小时。 这道经典题目,告诉我们,蒙骜如果走水路,逆流回援的速度,是顺流进兵速度的七分之一!或许蒙骜坐船东进,只花了两三天时间,可是若坐船回援,那肯定是在十天之后了。
图-信陵君合纵破秦 按照这个来推敲,蒙骜若真的义无反顾回援,只有走陆路,这样最快四、五天就能抵达华山。 可是蒙骜有太多没有搞懂的状况,他不清楚合纵军的统帅信陵君究竟在哪支军队中,他不知这是否合纵军调虎离山,想从背后袭击自己。总之,蒙骜并没有下定决心回援华山。 次日夜晚,庞煖故伎重演,再烧毁一个秦军粮库。 大火熊熊,将粮库前后照耀得如同白昼一般,站在阴晋城头的王龁,破口大骂:“賊,贼他娘的…” 第一夜烧一个,第二夜烧一个,按着这个节奏,再有十多天,秦军的华山粮仓,将烧成灰烬。 一向行事稳健的老将王龁,也顾不得那么多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王龁召集人马,八万余人,分四队,驰援华山。 等待八万秦军的,是韩军八万和燕军八万的包围圈,密集如飞蝗一般的箭雨,朝着那些手举火把的秦军士卒们泼洒而去。 在这次包围战中,韩国人表现的可圈可点,与人数少于己方的秦军杀得难解难分。而燕军就差强人意了,人数占优却被一部秦军突围而去,直扑华山粮仓。 在这个时刻,信陵君统领的四万赵军赶到,再一次封锁更多的秦军突围,而刚刚突围而去的数千秦人,自有庞煖的六万赵军来伺候。 这场战争整整杀了一夜,秦军大败,折兵五万有余,王龁在部将拼死护送下逃到阴晋,因晚节不保而心胆俱裂,从此不再领兵作战。随后信陵君重新合兵,合纵军总计损失也超过五万,其中燕军损失最为严重。 按照信陵君的规划,此战才进行不到一半,合纵军现在要返身去迎战蒙骜的秦军主力。 合纵军依然没有走函谷关,而是沿原路返回,只不过这次越过“2轵关陉”后,不再沿太行山南麓走,而是南下渡过黄河,再折向东。 信陵君的意图很明确,就是要截断秦军黄河交通,将断了粮草的蒙骜军,来个关门打狗。 本来以不变应万变的蒙骜,此时已处于全面被动,若再不行动,等信陵君完成围堵之势,恐怕会造成悲剧性的结果。
蒙骜从大军中选出数万老弱之兵,虚建“大将蒙”的旗帜,继续与魏、楚二军相持。然后尽驱精锐,衔枚疾走,反身来与信陵君决战。 这是一场真正的大决战,信陵君统领三国之兵,面对数量略少与己方的秦军,数量的优势瞬间就不复存在。 四国的军队在黄河南岸厮杀,搅做一团,从天明杀到天黑,若不是夜色不佳,数十万大军还会继续鏖战下去。 战争打到这种份上,也没有什么战略战术可言了,拼的就是一个无所畏惧,一个“勇”字!秦军在这时候体现他们善打遭遇战的优势,合纵军中反而显出弱势。 若说玩大战略,信陵君绝对是屈指可数的好手,即使在这种鏖战的局面中,信陵君仍然可以做到“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他令魏将卫庆,楚将景阳袭击秦军的老弱部。 魏楚两军领命,强势攻入秦营老弱营寨,破营而入之后,竟然不顾已经投降的小军士,见秦人就杀,以至秦军老弱人人惜命,个个奔逃。 随后魏楚两军又派出数万人增援信陵君,两下夹攻之下,蒙骜列阵整顿军马,有秩序地组织退兵。 五国合纵军又一路追击,直到秦军余部全部退入函谷关,紧闭关门。合纵军追至函谷关下,在关前扬威耀武一个月,信陵君方才班师。 此战蒙骜损失近十万人马,王龁折损五万余人,粮船尽丧,秦军遭遇一次大惨败。未来的几年,在信陵君去世前,吕不韦根本不敢发动对三晋的攻势。 魏安釐王闻信陵君大破秦军,奏凯而回,不胜之喜,出城三十里迎接。 兄弟别了十年,今日相逢,悲喜交集,乃并驾回朝。论功行赏,拜魏无忌为上相,赐封五城,国中大小政事,皆决于信陵君。另赦朱亥擅杀晋鄙之罪,用为偏将。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我来谈谈我的看法!
棋盘之间敌情全知
魏安釐王四年的都城大梁,宫人们七上八下的脸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只见她们端着瓜果,抬着棋盘走向御花园。已经有数十年争斗不休,魏安釐王与异母弟弟魏无忌,握手言和并在御花园下棋。过河的卒不能后退、马踏日象飞田,智慧激烈碰撞全反映在了棋盘上,忽然有侍卫打乱两人的节奏,慌张的报告赵王率领军队,往魏赵边境疾驰而来,胸有成竹的魏无忌示意侍卫先下去。短暂停留的厮杀,紧接着有条不紊的继续。大约过了半个时辰,侍卫心中的石头落地,不慌的报告赵王打猎完毕后已回邯郸。
——战国末期魏安釐王
目瞪口呆的魏安釐王问:“没料到事情真如你说的那样,速速说清楚你为何能未卜先知?”魏无忌答道:“我的门客中有一人,是从赵国投奔过来的,熟悉赵王的生活规律,这就是我稳坐泰山的原因!”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是魏无忌当得起军事家的原因之一!
根据《史记》的记载,魏无忌不以貌取人,府中有门客三千余人,他们来自其他六国的没落人。有的深谙母国的政治,也有的熟知母国的地形,更有甚者知晓母国的军事。他们就像一本百科全书,魏无忌对六国的情形了解,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当然巨大的成就,离不开交心的接触!
——战国四君子信陵君魏无忌
当时魏国都城大梁,有个年过七旬的守门人,名字叫侯嬴家贫如洗。魏无忌听说后,命人带着金银前往,想要将其笼络到自己的府中。不曾想仆人碰了一鼻子灰,心一横的魏无忌,亲自驾着马车将他接到了宴会的贵宾席!众人都是面面相觑,更让人侧目的是,魏无忌领着众人向他敬酒!从此在座的人,都对魏无忌的温良谦让所敬佩,最后窃符救赵中,用锥杀死晋鄙的勇士,就是侯嬴推荐的!
赢在城门口的反思
公元1991年幼发拉底河流域,爆发了震惊世界的海湾战争。据说开战前美英、伊拉克的统帅们,通宵达旦研读中国的《孙子兵法》,最终借鉴擒贼先擒王的思想,一举打掉了伊拉克的指挥系统,短短数日内便赢得战争!书中关于战争的思想是:道、天、地、将、法五个大字。其中大梁城门口的小插曲,足以证明魏无忌五者全占!
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孙子兵法》
魏安釐王二十年秦军包围邯郸,嘴皮子磨破了的魏无忌,始终无法说动哥哥出兵救赵。一想到自己的姐姐,即平原君的夫人即将落入暴秦之手,一阵酸楚涌动眼泪唰的流了下来。急迫不能再等的魏无忌,只身领着两百人往赵去。路过侯嬴把手的大门时,听到他轻蔑说:“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
——战国四君子平原君赵胜
马蹄的塔塔声,一不小心跑出了十里外。坐在马车上的魏无忌,是越想就越觉得哪里对劲。根据魏国的法律,无官职在身不得自称臣,此为法异常也;其次侯嬴说话的语气轻蔑,不该是门客对门主的态度,此为道离奇也;三者赵、魏两国隔着黄河,没有准备船只无法渡河,此为地怪诞也;四者勇救自己的姐姐,凭一己之力实难办到,此为将反复也;五者早上出发远赴赵国,路上有被秦军捕获的危险,此为天奇怪也!
熟读《孙子兵法》的魏无忌,岂能不知战争的道、天、地、将、法五字思想,最终及时勒马回大梁,决定采纳侯嬴的计策,帮助魏釐王的妃子如姬,报了年深日久的杀父之仇,由她顺利拿到兵符解救邯郸之围!
综上所述,我个人觉得魏无忌不愧军事家的称号,原因有三:一能不耻下问的网络人才,二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思想,三著有《魏公子兵法》一本!
——END——
其他网友回答
信陵君魏无忌是战国时期四大公子,礼贤下士,英名远播。汉高祖刘邦年轻时曾仰慕其名,投奔他,想作他的门客,信陵君已死,刘邦作了信陵君门客张耳的门客。可见信陵君影响广泛。
信陵君称得上是军事家主要是两败强秦,并写有兵书《魏公子兵法》。战国乐毅成为军事家是击败齐国,李牧也是打败匈奴,两败强秦。秦国是当时军事势力最强的国家,所以打败强秦是非常不容易的。
秦赵长平之战后,公元前257年,秦国的军队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的形势非常危险。赵国于是向魏国和楚国求援。魏国信陵君魏无忌想尽办法,带领魏军救赵,楚国看见信陵君出兵,也派军队救赵,魏、楚、赵三方联军大破秦军,还迫使秦将郑安平部投降,延缓了秦统一的进程。
秦国看魏国派兵救赵而转攻魏国。秦军统率是名将蒙骜。魏国形势很危机,想方设法把在赵国居住魏无忌请回魏国。魏国安釐王任命魏无忌为上将军,让他做魏国军队的最高统帅。公元前247年,魏无忌派使者向各诸侯国求援,各国得知魏无忌担任了上将军,都纷纷派兵救魏。魏无忌率领五个诸侯国的联军在黄河以南大败秦军,使秦国将领蒙骜战败而逃,这是秦国很大的失败。联军乘胜攻至函谷关,秦军紧闭关门,不敢再出关。这次合纵攻秦的胜利,使魏无忌的声威震动了天下。
由于信陵君魏无忌在,包括秦国在内的诸侯国不敢侵犯魏国。后来秦国派人离间安釐王和魏无忌的关系,使魏无忌不再掌管兵权,魏无忌心灰意冷,沉迷酒色,于公元前243年去世。
信陵君魏无忌还有军事理论贡献,写有《魏公子兵法》。《汉书·艺文志》有《魏公子》(《魏公子兵法》)二十一篇、图十卷,今佚。
其他网友回答
战国时期的魏国信陵君魏无忌,是绝对称得上是位军事家的,其一生领导的两次抗秦之战,都取得来前所未有的胜利,极大的延缓了六国灭亡的速度。
救赵抗秦
公元前257年,秦军将赵军重重围困于邯郸城中,赵国的形式岌岌可危。在这个情况下,赵国向诸侯各国求援,但是摄于秦国的压力,各国都没有轻举妄动,都处于观望的状态。
其中魏国也派出了由大将晋鄙领兵的十万大军,驻扎于临近赵国的邺城没有继续前进。这时候,信陵君极具战略眼光的判断:赵国如果没有援军支持,必然会被秦国灭亡,而赵国一灭下一个一定是魏国。
于是信陵君策划了“窃符救赵”的计划,杀死晋鄙取得了魏军都领导权,最终击败了秦军保存了赵国。
组织五国伐秦
公元前247年,秦军再度把攻击目标对准了魏国,魏国在秦军的凌厉攻势下,根本抵挡不住秦军的攻击。而此时的信陵君由于之前擅自救赵,与魏王出现了巨大的矛盾而一直住在赵国,面对魏国的危机,信陵君义无反顾的回到了祖国——魏国。
回到魏国后,凭借自己在诸侯各国中的声望,信陵君迅速组织了合纵伐秦联军,赵国、楚国、韩国、燕国都参加了此次作战。在信陵君的指挥下,五国联军向秦军发起了反击,在黄河以南大败秦军,并且使得秦军主将蒙骜战败而逃,信陵君取得了又一次抗秦战争的胜利。
其他网友回答
可以算。
当是时,公子威振天下,诸侯之客进兵法,公子皆名之,故世俗称魏公子兵法。《史记·魏公子列传》
军事家之所以为军事家,不在于他是否“能打”——当然,多数军事家还是比较“能打”的;但也有例外,比如著名的《战争论》作者克劳塞维茨,此君几乎没有作为主官打过一仗(都是担任参谋长),但这无损于《战争论》的不朽;再如,中国的蒋百里,他更是有名的缺乏政治眼光,点评别人头头是道,一旦亲自出马出任总参谋长,最后结局总是黯然败走,但这同样无损于《国防论》的伟大价值。
其次,军事家之所以为军事家,也不在于他是否“有名”——一点名气都没有也不现实,这样我们就无从得知了,但名声并不显著的军事家却大有人在,比如司马欀苴(武经七书中的《司马法》的作者),再比如尉缭(武经七书中的《尉缭子》的作者)。
军事家之所以“成家”,关键在于他在军事理论上的成就,或者是在某一领域有所创见,或者是对前人成果进行了阶段性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