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那么宠杨玉环,为什么不封为皇后(唐玄宗为什么宠爱杨玉环)

网友提问:

唐玄宗那么宠杨玉环,为什么不封为皇后?

优质回答:

杨贵妃不可能被立为皇后,我来说说这个事情。

皇后是皇帝册立的妻子,是后宫中的老大。她既有管理后宫、引导众妃子的实际职能,还有母仪天下的象征意义。《周礼·天宫内宰》中就有“王后帅六宫之人”的说法。

皇后的产生有一定规矩,需要经过皇帝的册立。册立皇后是一件国家大事,不仅要诏告天下,普天同庆,而且还有一套非常正式隆重的立后仪式,因为皇后是要母仪天下的,因此不是谁都可以当皇后的,而且也不是皇帝一个人就能决定的,就像当年李治想立武则天为皇后,由于长孙无忌为首的很多大臣反对唐高宗废王立武,所以搁置了几个月,这也说明立后是国家大事,要君臣共同参与。

杨玉环被立为贵妃,因为她善歌舞,通音律,为唐代宫廷音乐家、舞蹈家,其音乐才华在历史上后妃中是少有的,美貌更是得到世人的认可,被后世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李隆基对杨玉环更是一见倾心,集“三千宠爱在一身”,并且宠爱了近二十年,直到杨贵妃吊死马嵬坡。

但是,李隆基的皇后之位一直空着,杨玉环为什么没有成为皇后呢?

我们通过《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史书记载,可以看见李隆基没有册立杨贵妃的线索。

杨玉环原为李隆基的儿子李瑁的王妃,当年,李瑁与杨玉环也是一见钟情,在武惠妃(李瑁之母)的再三请求下,下诏册立杨玉环为寿王妃,婚后,两人甜美异常,而这时的李隆基并没有见到杨玉环。五年之后,武惠妃死了,李隆基才看见了杨玉环,一见之下便被儿媳妇杨玉环的姿色深深迷住了。这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情,而李隆基还是用技巧把杨玉环弄到了手中。

我们知道皇后必须是德范天下的人物。再怎么说,如果李隆基把揽入会中的儿媳妇立为皇后,必定天下哗然,自己的颜面尽失。他不可能这么做。另外,杨贵妃跟李隆基虽然夜夜笙歌、日日云雨,但是却后一直没有子嗣,李隆基没有立她为皇后的基础条件。再就是当时太子已经确立了多年,李隆基不可能把一个看不见的希望给杨玉环。

杨玉环自入宫以后,遵循封建的宫廷体制,不过问朝廷政治,不插手权力之争,以自已的妩媚温顺及过人的音乐才华,受到百般宠爱,虽曾经因妒而触怒龙颜,两次被送出宫,但最终李隆基还是情不能断。

杨玉环虽然没有皇后之名,但却有皇后之实,不仅自己受宠,家人也一道沾光,甚至可以说一人成仙鸡犬升天,她比一般的皇后更受尊宠。

其他网友回答

原因大概有三条,一是杨玉环来路不正,她原本是寿王的老婆,是老婆变成了后妈。第二个原因是唐朝有皇后恐怖症,武则天截了唐朝的胡,后面还有一个韦后也想模仿前辈。搞得大家都怕了。第三可能是最重要的,杨玉环没有生下儿子。

这就是三大原因了,不过,我们发现有意思的是,杨玉环对封后的态度。武则天如果不封,是会在朝堂上骂娘的。而杨玉环没有!

杨玉环已经砸了三千粉黛的美颜相机(三千粉黛无颜色),但她只是贵妃,不是皇后。

可是,你看她有哭着喊着要当皇后吗?

没有,她已经拥有宠爱,这就够了。

知道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不去苛求虚幻的东西,曹操先生的总结是,不要务虚名处实祸。这也是情商高的表现。

所以杨玉环妹子其实是个情商很高的人,她懂得一个道理叫,这个世界没有什么理所当然。

西汉的陈皇后陈阿娇到老都没有想明白这个道理。她就认为,她的老公汉武帝刘彻对她好,是理所当然,甚至天经地义。

为啥呢?因为陈阿娇一直有一个概念。她能当上皇后,不是因为她嫁给了刘彻,而是刘彻娶了她,才当上的皇帝。

这个,其实也没有说错。刘彻确实是因为娶了她才当上的皇帝。当年,刘彻的老爸汉景帝可不是只有他一个选择。刘彻的老妈王娡在后宫的地位也就马马虎虎。人家汉景帝喜欢的是粟姬。

粟姬一口气生了三个儿子,三保险,最大的儿子刘荣还被封为太子。刘彻封胶东王,顶多以后阿胶可以吃一碗倒一碗。

是陈阿娇的妈咪、汉景帝的姐姐刘嫖改变了刘彻的命运。刘嫖女士是那个时代最富盛名的广场舞大妈,手下有一批广场舞小妹,经常挑点送给弟弟汉景帝。

本来后宫竞争就激烈,没事还往宫里运送新生力量。姐姐们压力实在很大。因为这个,粟姬跟大姑子刘嫖的关系很紧张。

所以,当刘嫖跟粟姬提出把女儿陈阿娇嫁给刘荣时,粟姬毫不犹豫就拒绝了。

你丫的破坏后宫生态环境,还想让你的女儿潜伏进来祸害下一代?

粟姬犯了一个错误,她不知道,不是陈阿娇借他儿子当皇后,而是他的儿子要借人家当皇帝。

刘嫖转头找了刘彻的妈咪王娡,让陈阿娇跟刘彻定了娃娃亲,然后经过一系列的后宫争斗,把粟姬斗了下去,把刘彻送上了皇位。

说实话,当上皇帝,刘彻同志还是很感谢陈阿娇的,可是陈阿娇女士的要求有点过份。

她要汉武帝的大旗只为她举。

这就脱离时代背景了,咱这是封建社会,是帝王世家,皇帝天生就是中央空调,怎么可能只对着你的齐臀丁字送温暖呢?

更何况,陈阿娇女士,你也有不努力的地方嘛,你毕竟没有生下小孩嘛。人家老刘家的江山还是需要接班人的嘛。

陈阿娇不管,开始从表情包里掏出一个表情。什么表情?就是没有我,你能有今天的冷群表情。

小时候,刘彻说要娶陈阿娇,然后修一个金子的屋子把表姐藏起来。

多美好的故事。

元光五年,当了十一年皇后的陈阿娇被废,居住在郊区疗养院长门宫。渡过寂寞的近二十年后去世。大汉的繁华、汉武帝的荣耀从此与她无关。

她只是犯了一个错误:别人对你的好,重复再多次都是应该的,自己对别人的好,一次都不能多说。

你的老板也不会理所当然地对你好。

明朝权臣李善长就犯了这样的错误。

李善长也算是一个人精了。当年跟着朱元璋搞革命,只是朱元璋的、私家图书馆的管理员,后来竟然一一步步成为了大明左相国。

朱元璋一提起李善长,就说这是俺老朱的萧何。

李善长很受用,但他忘了一点,刘邦还杀韩信呢,何况朱元璋。

其实,李善长也确实善于长命百岁。他身边的同事一个个被朱元璋打倒。刘伯温死得不明不白,胡惟庸直接被打成了反革命。只有李善长没事,他的儿子娶了朱元璋的女儿,他本人当了太子的老师。很明显,朱元璋是要把他培养成善终之臣。

朱元璋对功臣们下手是狠了点,但他也需要树立一个正面典型嘛,免得后人说他专门过河拆桥。

可是,坏事了。李善长同志犯错误了。

这个事情还是受胡惟庸的牵联,具体来说,胡惟庸被判定造反,而胡惟庸还找了一个小伙伴叫李存义来共襄盛举。而李存义正好是李善长的弟弟。

胡惟庸被处决后,李存义也被挖了出来。朱元璋想了一下,特地下诏,免死,下放算了。

很显然,这是看在李善长的面子上。这个时候,李善长应该给领导写封感谢信,送个锦旗啥的,表示一下皇恩浩荡,我们小PP都如沐春风。

朱元璋发了赦免诏书后,一直坐在宫里等感谢信,可是左等右等,都没有来。

李善长来上班,眼袋耷拉得跟蛋蛋袋一样,就是不提这回事。

李善长压根就没想着要感谢领导。

李善长觉得完全没必要啊,我弟弟是我弟弟,关我什么事?我又没造反。你赦免他,这是理所当然的啊。

朱元璋怒了,这好比请人吃顿海鲜大餐,别人连个朋友圈也不发。

要不是看在他是你弟弟的份上,我会饶了他?惹火了我,我不但不饶他,我还要顺藤摸瓜,掐碎你老李的蛋蛋。

五年后,又出事了,李善长的亲戚丁斌犯了点事。李善长给朱元璋打个报告,要求老朱看在自己面子上,赫免了丁丁斌。

可是,面子是别人给的,不是自个长在脸上的。

不提还摆,一提朱元璋就想起了五年前那件不愉快的事情。

你丫现在知道求我了啦,五年前,我放了李存义,你连个屁都不放,今天还指望我当好人!

朱元璋大怒,加重处罚丁斌,然后,丁斌又供出李存义当年那些事。得,那就彻底解决五年前的事吧。

李善长被团灭。那年,他已经七十七了,再撑两年,或者早死两年,就没这些事了。

或者,只是五年前少说了一句谢谢。

对每一份示好,不要省略每一个感谢,尽管有时候,那些都显得理所当然。

就连你的父母,也不会理所当然对你好。

明朝汉王朱高煦就认为爹地朱棣应该理所当然对他好。

首先他长得帅,至少比他的大胖子哥哥朱高炽帅多了。而且能文能武,更重要的,朱高煦还是立过大功的。

当年朱棣搞革命工作,跟建文帝两人开撕。朱棣同志差一点精疲力尽,准备跟建文帝妥协了,还是朱高煦率领大军前来支援。朱棣一高兴,说了一句坑儿子的话:“你哥身体差,你加油。”

朱高煦就跟打了鸡血似的,一口气把建文帝的南军击败了。

然后咧?然后就然后呗,你接着当你的王爷呗。还真想当接班人啊?

朱高煦折腾了很久,赖在南京不走,想尽办法要搞倒朱高炽,甚至还搞了一个小武装,弄了三千兵马。

朱棣同志一声吼:滚!

朱高煦老老实实跑到封地山东了。

朱高煦很不爽,当年不是有口头协议嘛,说好的怎么可以变卦。

是的,说好的是可以变卦的,不但说好的可以变卦,就是白纸黑字的东西都是会变卦的,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你能怎么样?有本事你反啊。就像李世民一样,杀进玄武门,弄死大哥,囚禁老爸。

你赢了以后,你可以随便写,这就是生存法则,胜者任性,败者认命呗。

朱高煦还真的反了。

结果还没打呢,就偷偷摸摸瞒着跟他造反的小伙伴,自己一溜小跑出城投降了。

带头大哥做到这份上,也丢尽宋江,当然还有他爸爸朱棣爷爷朱元璋的脸了。

投降了之后,还不服气,看着侄子明宣宗朱瞻基路过,冷不丁伸出腿,把人家给绊倒了。

这不是找死嘛,朱瞻基一生气,用三百斤重的铜缸把朱高煦扣住。

这时候了,你就老实在里面就地卧倒算了,说不定人家过一会气消了,你爬出来就是了。可朱高煦不。气沉丹田,猛的一吼,把铜缸一把举了起来。

牛,你牛,那再加把火烧一下看看。

朱高煦,卒。

朱高煦死都不服气啊,当年父皇说了的啊,这皇位是我理所当然的啊。

其实,这哪里是他理所当然的。

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东西是理所当然的。就是你的能力能够为你争取到的。

其它的一切,别人的善意,别人的许诺,别人的给予,无论是什么原因,都不是理所当然的。

别人给,我们感恩,别人不给,我们不怨。

更多这样的历史故事,历史情怀,脑洞老师已经写进了这本《这个世界承认每一份努力》,京东热卖中,谢谢亲们的支持!

其他网友回答

对于这个问题,小编感觉没有那么简单,古代皇帝没有立皇后的数不胜数,今天咱就看看唐玄宗李隆基为什么没有立皇后。1、大部分人认为:

唐玄宗娶的是自己儿子寿王李瑁的媳妇,为了娶到儿媳妇,他学习了祖先李治的做法,不管怎么样毕竟是公公娶儿媳妇。在重视礼制的封建社会,这种伤风败俗、有违人伦的做法肯定不会被赞成,再加上大臣反对等等的因素影响。唐玄宗不能封,杨玉环也不好提,因而直到死,杨贵妃也未被立为皇后。

2、个人认为:

唐玄宗李隆基此举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罢了,为什么这样说?假如唐宪宗李隆基有皇后坐镇,他还敢这样肆无忌惮的娶儿媳妇做老婆吗?很明显,他不敢,如今没有皇后,他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根据《旧唐书·后妃传》记载,宪宗不立皇后的初衷:“帝后庭多私爱,以后门族华盛,虑正位之后,不容嬖幸,以是册拜后时。”即宪宗之所以不立皇后,就是怕皇后吃醋,干涉自己宠爱别的女人。这在后来的事件中也印证了这一说法,天宝四年,唐玄宗李隆基册立杨玉环为贵妃,同时将杨玉环的三位姐姐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后来虢国夫人多次和唐玄宗偷情,有一次一起洗浴被杨贵妃发现,当晚杨玉环气的回了娘家,后唐玄宗心腹送去唐玄宗吃剩的饭,第二天杨贵妃就回来了,此后姐妹四人一起服侍唐玄宗,这就是没有皇后的甜头,可见没有皇后就是好。

为此所以唐玄宗李隆基没有立皇后。

感谢阅读,欢迎吐槽围观关注。

其他网友回答

原因大体上有三点:

一是,杨贵妃本来是李隆基的儿媳,立妃这事情已经挺出格了。为了立妃,李隆基前前后后也为了这事做一些遮掩,比如刻意隐去杨贵妃叔父收养之功等等。真的立皇后,李隆基要做的事情肯定更多。真的立皇后了,那李隆基可就犯了辰嬴自累的毛病。立妃和立后性质不一样的。李世民收了弟媳杨氏,杨氏还给他生一个儿子。故此,他一度也想立杨氏为后,后来这事情被魏征劝阻了。可见,立后和收后宫是两件事。李隆基还是顾忌一点名声。再者,李治收了父妾武媚娘也没有上来就想要给她立后。武则天扶正还是在她为李治生了儿子之后的事情。这就要引出第二点了。

二是,杨贵妃和李隆基的关系也不到立后那个份上。李治会立阿武为后,除了阿武得宠之后,阿武也给李治生了儿子。然后,李治有意剪除长孙无忌等人在朝中的影响,原配王皇后被他划在长孙无忌体系内,加上,那会儿李治也挺属意阿武的长子李弘,有了改立储君之心。扶正武则天对李治来说是必要的。李隆基是挺喜欢杨贵妃,但是杨贵妃无子,单纯为了私爱,辰嬴自累没有太大必要。关键点,李隆基那会儿没打算换太子,这点也是李世民放弃立杨氏的因素,因为李世民也没考虑过立杨氏的儿子。说白了,立了一个活着的皇后,而这位皇后又不是太子的生母,这不是给太子找不自在,而是留隐患。

三是,杨贵妃曾经因为怼了皇帝两次,被李隆基放回杨家。可见,杨贵妃个性也有比较较真一面。上一个敢怼李隆基的女人,是他的原配王皇后。后来王皇后被废了。之后,李隆基就没立过活人当皇后,一定程度上是皇后的职能可能对皇帝也有一定限制。虽然,皇上可以废后,但是废后,其实走过场也是一个麻烦的事情。立皇后,对李隆基原本就是一个麻烦事,等于找一个限制自己部分行为。所以,李隆基本身也不太想再立皇后。

其他网友回答

《欢乐喜剧人》中有这么一段台词:自打我进宫以来,就独得皇上恩宠。这后宫佳丽三千,皇上就偏偏宠我一人,于是我就劝皇上一定要雨露均沾,可皇上非是不听啊。皇上啊,就宠我,就宠我,你说叫我情何以堪呀!虽然这只是电视节目里的一段笑话,可在历史上就真有这样的事,且过之而无不及,那就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杨玄宗究竟有多么宠爱杨贵妃呢?白居易在《长恨歌》里这样写道: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可以说杨贵妃集三千宠爱于一身,夜夜独得专宠。唐玄宗更是沉溺在温柔乡里,恨春宵苦短连早朝都不上了。

既然唐玄宗如此宠爱杨贵妃,中宫皇后之位又空悬多年,为什么不封她为皇后呢?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我们一一道来:

其一:杨玉环曾经是寿王妃,这是一个非常尴尬的身份。

杨玉环原为寿王李瑁的王妃,她与李瑁婚后的生活也非常的甜蜜。李瑁的母亲武惠妃去世后,唐玄宗为此郁郁寡欢。一个偶然的机会,唐玄宗见到了杨玉环,便被杨玉环的姿色深深迷住了,从此茶不思饭不想。高力士看出了唐玄宗的心思,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唐玄宗打着为母亲窦太后祈福的旗号,诏令杨玉环出家做了道士,赐道号“太真”,让杨玉环住进太真宫,为窦太后诵经祈福,从此杨玉环就成了化外之人。

为了安抚李瑁,唐玄宗把韦昭训的女儿许配给李瑁,并立为正妃。五年后,杨玉环守戒期满,唐玄宗下诏让杨玉环还俗,接入宫中,直接册封为贵妃。对于杨玉环的身份,唐玄宗无论怎样改头换面和掩饰漂白,都改变不了抢夺儿媳的事实。尽管大唐的社会风气很开化,但站在道德和伦理的层面上,这毕竟是一个不光彩的事情。如果要立杨贵妃为皇后,肯定要掀起一场舆论的滔天巨浪。

其二:杨贵妃靠色艺得宠,还达不到母仪天下的条件。

杨贵妃得宠的原因,除了她的绝色容貌,还有她的才情和才艺。杨玉环善歌舞,通音律,跳起舞来身段飘摇、翻跃如风,令人眼花缭乱,叹为仙女下凡。而李隆基也是个才情出众的文艺天子,不仅书法出众,还极具音乐才华,尤善谱曲。《旧唐书·本纪》称李隆基”多艺尤知音律,善八分书”。这一对才子佳人志趣相投、心灵锲合,琴瑟和鸣,谱写了中国历史上最浪漫唯美的爱情乐章。就正如《霓裳羽衣舞》,是那样的惊艳,是那样的博大,是那样的情深意长。杨玉环的到来,无论在精神上还是肉体上,都给唐玄宗带来了极大的安慰和满足。所以,不管是史学家、文学家,还是后世的普通百姓,都不曾怀疑他俩是绝对的真爱。

爱归爱,宠归宠,唐玄宗可以怎么任性怎么来。但是皇后是不能乱封的,皇后乃一国之母,与皇帝一样同为天下之本。册立皇后是封建王朝一件非常重大的事件,要诏告天下,普天同庆,同时还有隆重的祭告天地、入祀社稷祖庙的仪式。不仅如此,作为皇后的人选,还必须德才兼备,端敬贤雅,多数情况下还必须有子嗣,有强大的外戚势力做后盾。而对比这些,杨玉环还差了很多。更何况,她身份是一个永久的硬伤。

其三:皇后之位空悬,贵妃地位已经冠绝后宫。

李隆基一生只立过一任皇后,那就是他的结发妻子王氏。在李隆基还只是临淄王的时候,就聘娶王氏为妃。在讨伐韦后时,王氏和王家势力在幕后协助,助李隆基完成大业,被立为皇后。但王皇后多年无子,地位受损,遂导致”符厌事件”发生,唐玄宗废皇后为庶人,同年病逝。

在杨玉环之前,李隆基非常宠爱武惠妃(李瑁之母),甚至一度想立武惠妃为后。但由于武惠妃乃武则天的侄孙女,当时的李唐王朝对武氏的打压和清洗并未结束,再加上太子李瑛不是惠妃所生由此引发储位动摇,唐玄宗才接受了大臣们的劝谏,没有立武惠妃为皇后。

与武惠妃不同的是,李隆基根本就没有要立杨玉环为皇后的意思。有一次,唐玄宗赐给杨玉环一个紫金玉盏杯,无论怎么倒酒,这个杯始终只能装下八分酒,意在暗示杨玉环不要对皇后之位有觊觎之心。放眼整个后宫,贵妃之位已经最高等级了,虽没有皇后之名,却有皇后之实。再加上李隆基对杨玉环无与伦比的宠爱,杨玉环实际的地位要比王皇后曾经的地位要高出很多很多。

其四:朝堂和后宫背后的势力,需要有政治平衡。

杨玉环得宠后,杨家跟着鸡犬升天,满门荣耀。她的堂兄杨国忠像坐飞机一样地升任宰相,封卫国公,身兼四十余职,权势熏天。杨国忠本名杨钊,玄宗赐名”国忠”,以示恩宠。杨玉环的大姐封为韩国夫人,三姐封为虢国夫人,八姐封为秦国夫人,每月各赠脂粉费十万钱。

杨国忠为相后,不遗余力地笼络人心和培植个人势力,朝堂上一半的大臣都成了杨国忠的门生故吏。杨国忠与另一权臣李林甫明争暗斗,把朝堂弄得乌烟瘴气。唐玄宗虽然晚年昏聩,但也不完全是个糊涂蛋,他仍然是个极具权谋的政治老手,他乐见两派相争保持权力制衡的结果。同时唐玄宗也知道杨国忠已经位极人臣,杨玉环已经冠绝后宫,如果再册封杨贵妃为皇后,杨家势力可能大得威胁皇权、反噬自己。这个风险,唐玄宗自然自知杜明。

总结:在帝王的宫院中,从来就没有纯粹且幸福的婚姻。无论杨贵妃怎么集万千宠爱,也无论杨家地位有多么尊贵,杨贵妃终究只是一个弱女子,她的命运从来没有被自己掌握。当风吹雨打时,自是繁花落尽。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马嵬坡下的三尺白绫,让一缕香魂飘去,只剩生死两茫然。是贵妃也好,是皇后也罢,那不过都是人生的点缀和生命的负担而已。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对于历史而言,只是一个警示君王、殷鉴后世的反面教材。对于文学而言,也仅仅只给后人留下了哀意婉转、遗恨无期的故事罢了。那封不封皇后又有什么意义呢?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版权声明